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3种姜黄色素(姜黄色素、一脱甲氧基姜黄素、二脱甲氧基姜黄素) 体外抗血管生成作用.该研究检测了3种姜黄色素对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抑制作用;对HUVEC细胞迁移的影响;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法观察姜黄色素对血管生成作用;RT-PCR检测HUVEC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RT-PCR检测HUVEC细胞黏附因子ICAM-1,VCAM-1的影响.结果发现3种姜黄色素在4,8,16 mg·L-1剂量范围内,对OX-LDL诱导的HUVEC细胞增殖都有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呈剂量依赖关系.姜黄素对HUVEC细胞增殖的作用大于其他2个衍生物(P< 0.01).3种姜黄色素都能抑制HUVEC细胞的迁移、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中,高剂量姜黄素的迁移抑制率大于一脱甲氧基姜黄素、二脱甲氧基姜黄素(P< 0.01).3种姜黄色素都能下调VEGF,ICAM-1的表达,对VEGF下调作用姜黄素比一脱甲氧基姜黄素、二脱甲氧基姜黄素明显(P< 0.01);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ICAM-1 的下调作用最明显(P<0.01);三者对VCAM-1的表达作用不明显,二脱甲氧基姜黄素有下调作用(P<0.05).该研究显示3种姜黄素均有抗血管生成作用,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下调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黄连4种主要生物碱对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测定药物对HMG - COA还原酶活性的抑制;利用外源性胆固醇和高脂饲料饲养鹌鹑建立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总生物碱及阳性药脂脉康连续灌胃4周,测定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DL - C)含量;实验第8周末称量体重,计算肝脏系数,对主动脉和肝脏病理切片进行光镜组织学检查.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小檗碱、黄连碱和巴马汀能明显降低TC、TG和LDL -C,三者的TC分别降低了35.6%、32.5%、26.8%,TG分别降低了51.5%、53.1%、47.6%,LDL -C分别降低了39.2%、42.3%、26.7%;病理结果显示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程度可明显减轻,黄连生物碱对HMG - COA有抑制作用.结论 黄连生物碱有显著降血脂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参皂苷抗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防治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与可能的机制。方法:给C57/BL—ApoE基因敲除小鼠喂饲胆固醇饲料90天,形成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时中药治疗组连续给人参皂苷喂养90天,实验结束后测量小鼠血脂,观察动脉壁的光镜改变。结果显示:人参皂苷能抑制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上升。结论:说明人参皂苷能治疗实验性高脂血症,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防治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与可能的机制。方法:给C57/BL-ApoE基因敲除小鼠喂饲胆固醇饲料90天,形成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时中药治疗组连续给人参皂苷喂养90天,实验结束后测量小鼠血脂,观察动脉壁的光镜改变。结果显示:人参皂苷能抑制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上升。结论:说明人参皂苷能治疗实验性高脂血症,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柴胡姜黄对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2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间均衡性检验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给予柴胡姜黄汤,每日100ml;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TC、TG、LDL—C、MDA浓度及AI(P<0.01),显著增高血清LDL—C浓度及SOD活性(P<0.01)。结论:柴胡姜黄对高脂血症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降脂通脉方抗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健脾消痰化瘀法中药复方降脂通脉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与可能的机制。方法:给C57/BL-ApoE基因敲除小鼠喂饲胆固醇饲料90天,形成实验性高胆同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时中药组连续给复方中药喂养90天,实验结束后测量小鼠血脂,观察动脉壁的光镜改变。结果:降脂通脉方能抑制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上升。结论:降脂通脉方能治疗实验性高脂血症,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HPLC法测定姜黄、莪术、郁金中三种姜黄色素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炳先  周欣  王道平  罗文武 《中药材》2004,27(11):813-815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的姜黄、莪术、郁金中3种姜黄色素成分即姜黄素(Ⅰ)、脱甲氧基姜黄素(Ⅱ)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Ⅲ)含量.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05,27(8):925-925
据当地媒体日前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菠萝叶中的有效成分具有阻止肿瘤增生的功能,可以用来研制抵抗癌症的新药。澳大利亚昆士兰医学研究院的研究专家说,研究人员从菠萝叶中提出来的两种菠萝朊酶分子,具有阻止肿瘤增生的功能。它们对遏制胸部、肺部、结肠、卵巢肿瘤以及黑素瘤的生长尤其有效。  相似文献   

9.
益寿调脂片抗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益寿调脂片对兔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脂质人才主动脉内膜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2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益寿调脂片组喂高脂饲料加益寿调脂片1.59g.kg^-1.d^-1,绞股蓝总甙片组喂高脂饲料绞股蓝总甙片22.54mg.kg^-1.d^-1,高脂组喂高脂饲料,正常组喂普通饲料,6周后测定有关生化指标并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蜂胶与姜黄配伍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实验设蜂胶加姜黄提取物低剂量组、蜂胶加姜黄提取物中剂量组、蜂胶加姜黄提取物高剂量组、蜂胶组、姜黄提取物组、水对照组和山茶油对照组,分别观察其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体重、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结果:在本实验中,与水对照组比较,蜂胶加姜黄提取物低、中、高剂量均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TG含量;蜂胶加姜黄提取物高、中剂量能提高大鼠血清HDL-C含量;而蜂胶具有降低TC的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胶加姜黄具有增效降血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正>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而多发的代谢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临床上可将高脂血症分为4类[2]:1高胆固醇血症;2高三酰甘油血症;3混合性高脂血症,即血清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水平均增高;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即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减低。本实验通过建立混合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观察蜂胶姜黄软胶囊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体重、TC、TG、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影响,其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来源姜黄提取物对三种类型小鼠肝损伤的影响,为姜黄品质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制备不同来源姜黄乙醇提取物,建立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四氯化碳致小鼠慢性肝损伤模型、腹水型H22肝癌小鼠肝损伤模型,小鼠灌胃给药后,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结果:5.0g/kg剂量的河南禹州姜黄和四川荷花池姜黄、2.5g/kg剂量和5.0g/kg剂量的安徽亳州姜黄、河北安国姜黄和湖北蕲春姜黄、4.5mg/kg剂量的联苯双酯均显著降低各种肝损伤小鼠血清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不同来源姜黄提取物的药效从弱至强依次为河南禹州、四川荷花池、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湖北蕲春样品,并5.0g/kg剂量的湖北蕲春姜黄作用强度与4.5mg/kg剂量的联苯双酯相当。结论:不同来源姜黄提取物抗肝损伤作用有差异,此差异原因可能与姜黄的不同产地及化学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13.
姜黄、郁金、莪术源于同科同属植物,系同种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形态、性状、成分及功能作用方面既有相似,又有不同。从来源、产地、性状及加工方法等方面可对三种药材比较鉴别。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姜黄、郁金、莪术中姜黄素含量测定,姜黄、郁金及莪术药材中均含有一定量的姜黄素,姜黄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张俊梅  王建行  穆玉 《河北中医》2012,(8):1226-1228
目的观察姜黄胶囊对糖尿病高脂血症实验大鼠空腹血糖(FPG)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及姜黄胶囊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及姜黄胶囊组予链脲佐菌素(STZ)50 mg/(kg.d)腹腔注射1次,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予等容积0.1 mol/L柠檬酸缓冲液腹腔注射1次。然后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及姜黄胶囊组大鼠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正常对照组予正常饲料喂养,同时姜黄胶囊组予0.6 g/(kg.d)姜黄胶囊混悬液灌胃,西药对照组予盐酸二甲双胍片0.25 g/(kg.d)、辛伐他汀胶囊1.67 mg/(kg.d)混悬液灌胃,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予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连续4周。测定各组造模后及用药后FPG变化情况,各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及姜黄胶囊组造模后FP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用药后西药对照组及姜黄胶囊组FPG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且与本组造模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对照组与姜黄胶囊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TC、TG及LDL-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对照组及姜黄胶囊组TC、TG、LDL-C明显降低(P<0.05),HDL-C明显升高(P<0.05),且姜黄胶囊组TG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P<0.01)。结论姜黄胶囊具有显著的降糖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及评价姜黄挥发油的纳米脂质体系,以用于抑制黄曲霉菌生长及产毒,为纳米抗菌剂研究和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以安全性好的卵磷脂、胆固醇为膜材,采用乙醇注入结合超声乳化法,采用单因素考察与正交设计结合的方法优选姜黄挥发油脂质体制备工艺,并对所得脂质体进行理化表征和抗黄曲霉菌作用的评价。结果:采用卵磷脂与胆固醇比例10∶1,加药量与脂质比例1∶5,乙醇滴加速度1 mL/min,超声5 min,制备所得姜黄挥发油脂质体包封率、粒径分布、稳定性均较好。采用2 mL脂质体/25 mL培养基浓度,与黄曲霉菌共培养10 d,可完全抑制霉菌生长和黄曲霉毒素的产生。结论:将姜黄挥发油制备成纳米脂质体,既增加其体系稳定性和均一性,又保证了其抗黄曲霉菌性效,具有极大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柴胡、姜黄对小白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柴胡、姜黄对小白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和腹腔注射 75 %蛋黄乳液造成小白鼠实验性高脂血症和高血糖模型 ,用柴胡和姜黄进行治疗。结果 :柴胡、姜黄、柴胡、姜黄 1比 1配伍均可显著降低小白鼠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的实验性升高 (P <0 .0 1) ,显著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的实验性降低。作用程度优于已知降脂药物。结论 :柴胡、姜黄能抑制小白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姜黄和黄丝郁金的水提取物进行镇痛和解热作用的研究,初步探讨二者药性上的差异。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对比姜黄与黄丝郁金的镇痛作用差异,通过酵母致大鼠发热法对比二者解热作用的差异。结果:姜黄和黄丝郁金均能明显延长热致痛潜伏期,降低发热大鼠的体温,且姜黄与黄丝郁金的镇痛及解热作用存在差异。结论:姜黄和黄丝郁金均具有镇痛及解热的药理学基础,其药理作用不仅与其所含有的化学物质有关,而且可能与其药性的差异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姜黄有效成分在不同地区的含量差异,考察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与挥发油之间含量的相关关系。方法:采集不同产地姜黄样品,结合HPLC-UV及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挥发油测定法分别分析姜黄中姜黄色素和挥发油的含量,采用SPSS 20.0软件的聚类分析及相关分析功能对测定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产地姜黄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明显,姜黄色素质量分数最大值约4.9%,最小值仅约0.2%,相差约24.5倍;姜黄挥发油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差距达4.2倍。姜黄的传统道地产区含量优势明显,不同姜黄色素与挥发油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海拔差异对姜黄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有一定影响,姜黄的产区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以提高其品质并推进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蓉  陈景龙  方毅  张沁舒  段恒 《中成药》2011,33(7):1145-1148
目的 通过中药姜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内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 采用SD雌性大鼠子宫内膜自体移植建立模型,成功建模3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n=10);孕三烯酮组(C组,n=10);姜黄组D组,n=12)、以假手术为空白对照组(A组,n=8),各组分别给药3周后,检测异位子宫内膜组织VEGF、MMP-9的表达.结果 C、D两组均降低异位内膜组织VEGF、MMP-9的表达,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间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 姜黄可能是通过降低VEGF、MMP-9的表达,而抑制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生长、致其萎缩,达到实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姜黄色素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转录因子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大鼠肾皮质组织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F-κB)、活化蛋白-1(AP-1)DNA结合活性变化及姜黄色素(CC)对其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法(EMSA)和同位素放射自显影等方法,检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形成过程的不同时间点NF-κB、AP-1 DNA结合活性、血液生化指标和尿蛋白量,并观察CC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大鼠经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后7 d,24 h尿蛋白排泄量开始升高,21 d出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血脂症。注射阿霉素后第7天肾皮质组织中NF-κB活性开始升高,第28天达高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P-1活性于第14天明显升高,第28天达高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CC对NF-κB活性及24 h尿蛋白排泄量无影响。结论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皮质中NF-κB、AP-1 DNA结合活性异常升高;CC能够抑制AP-1活性,但不能抑制NF-κB活性及减少尿蛋白排泄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