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TNF -α、IFN -γ及IL -6对白血病细胞的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HL -6 0白血病细胞为模型 ,采用几种细胞因子单一或联合作用于HL -6 0细胞。通过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NBT试验和细胞内酶α -NAE指标 ,观察细胞因子对白血病细胞的单一和联合促分化作用。结果 TNF -α可显著增加NBT还原率和α -NAE阳性细胞数 ,无分化抗原表达的改变 ;IFN-γ能诱导HL -6 0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改变 ,同时显著增加NBT还原率和α -NAE阳性细胞数 ;IL -6无诱导HL -6 0细胞分化作用 ;IFN -γ和TNF -α可协同作用增加NBT还原率和α -NAE阳性细胞数 ,但对细胞表面分化抗原表达无明显协同作用。结论 不同类型的细胞因子对HL -6 0细胞分化作用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α-双炔失碳酯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的分化诱导作用。方法 :细胞生长用台盼蓝排染法;细胞分化根据细胞形态,酸性磷酸酶活性来决定;细胞周期变化用流式细胞光度术;细胞特异性抗原的表达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c—myc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对HL—60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myc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对HL-60细胞的作用冯永清吴秉毅张帆陈一方周健珍关键词白血病癌基因反义寡核苷酸HL-60细胞中图号R733.7既往研究证实白血病细胞有多种癌基因的异常〔1~3〕。这些异常在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c-myc... 相似文献
5.
丹参酮诱导HL—60细胞分化及凋亡的流式细胞术分析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4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及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了丹参酮作用前后HL-60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细胞增殖指数、p53、c-myc、c-fos及bc1-2基因产物的表达变化,并以全反式维甲酸为对照。结果表明:0.5μg.ml-1的丹参酮作用后,HL-60细胞趋向粒细胞系统分化,有部分细胞发生凋亡(11.8%),丹参酮通过阻止HL-60细胞进入S期而抑制其DNA合成,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与c-fos基因的表达增高、c-myc基因及bc1-2基因的表达降低有关,诱导分化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细胞因子是细胞增殖分化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具有抑制恶性细胞增殖或诱导其分化的细胞因子、为治疗恶性肿瘤寻求新途径,是近来的一个研究热点。以往大多以细胞系为实验对象,与实际病例相差较大。本文以12例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为对象,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3(IL-3)等3种人重组细胞因子以及维甲酸(RA)对AML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为指导临床正确应用上述物质治疗白血病提供有益 相似文献
7.
8.
羟基喜树碱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国产羟基树碱(HCPT)对HL-60细胞的作用机制和规律。方法:应用细胞形态学检查,DNA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结果:HCPT1mg/L和5mg/L作为HL-60细胞4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0.6%和68.6%。光镜检查见细胞核固缩、碎裂;电镜检查见染色质向核周边凝集。DNA电泳显示典型的梯状条带。当HCPT浓度超过5mg/L或作用超过4h,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增加,出现饱和现象。HL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IL -10在儿童AL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 47例初治ALL及 2 0例完全缓解患儿血清中IL -10的水平。结果 ①MIC分型 47例ALL患儿中B -ALL 3 9例 ,T -ALL 8例。②ALL患儿血清中IL -10浓度较对照组和CR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B -ALL和T -ALL ,正常对照和CR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ALL患儿存在TH1/TH2细胞免疫功能的失衡 ,血清IL -10可作为观察病情活动状态的免疫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阿糖胞苷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明确化疗药物诱导急性白血病细胞凋亡的规律及在急性白血病化疗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光镜、电镜,结合DNA电泳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观察阿糖胞苷(Ara-c)诱导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HL-60凋亡模式。结果Ara-c诱导的细胞凋亡在0~36小时过程中持续存在,逐渐增强,其诱导效率呈剂量性增强。而且,经其他6种化疗药物诱导后,HL-60以及经DA方案化疗的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均表现典型的DNA梯形图谱。进一步分析表明,化疗诱导凋亡与其下调c-myc、bcl-2基因表达有关。结论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是化疗的关键机制 相似文献
11.
维甲类化全物Ro13—7410对HL—60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成的第三代维甲类化合物(E)-4「2-5,6,7,8-tetrahydro-5,5,8,8-tetramethyl-2-naphthalenyl-1-propenyl」benzoic acid(Rol3-7410)对白血病细胞HL-60的影响。方法:采用NBT还原能力测定检测细胞分化,电和程序性细胞死亡检测试剂盒鉴别凋亡细胞,Fura-2/AM荧光法测定胞浆内Ca^2+浓度,PCR-E 相似文献
12.
利用细胞微管吸吮实验系统对全反式维甲酸体外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分化过程中细胞变化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粘附行为的改变行单细胞一量测量。结果发现:经CA处理48小时以上的HL-60细胞随着分化的基本成熟,其原来的僵硬和高粘附状态得到了明显改善,几与正常形核细胞(PMN)无明显差异。提示RA对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是一种全方位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细胞因子联合人参皂甙及三氧化二砷诱导HL-60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HL-60细胞在体外经细胞因子联合人参皂甙及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向树突状细胞(DC)分化的情况。方法选用HL-60细胞与重组人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NF-γ)、TSPG及AS2O3共培养。根据细胞因子、TSPG及AS2O3不同组合分为12组。在培养后7天及14天以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用HLA-DR、CD1a、CD86等五种单克隆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用ELISA法测定HL-60-DC培养上清液中的IL-12及INF-γ的量,培养14天后的细胞再继续以1:10的比例与HL-60细胞共培养24h,观察HL-60-DC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结果HL-60细胞在组合细胞因子并分别加入TSPG及AS2O3后,均可诱生出不同比例的DC。光镜及电镜下均有典型的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细胞表达DC的表面分化抗原,诱生的DC培养上清中可测出不同量的IL-12及INF-γ。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联合中药各组的凋亡率均高于GM-CSF与IL-4组。结论①GM—CSF、IL-4与HL-60细胞共培养可诱导出HL-60-DC,在此基础上加入适当浓度的TSPG、AS2O3可使树突状细胞的特异性抗原表达加强。②在DC诱生过程中,GM—CSF联合IL-4组DC特异性抗原表达率高于IL-4联合INF组,证明GM—CSF在DC诱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③单独应用TSPG,也可出现部分DC特异性抗原表达,但表达率明显低于联合用药组。④诱生后的HL-60-DC具有自分泌IL—12及INF-γ的功能。⑤诱生后的DC具有抗白血病细胞作用,与HL-60细胞共培养后可使白血病细胞凋亡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5.
bcl—2反义核酸提高白血病HL60细胞对米托蒽醌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调HL60细胞bcl-2基因表达对米托蒽醌(MIT)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针对bcl-2基因编码区141-147密码子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作用于HL60细胞,测定其mRNA表达,细胞生长。细胞凋亡。结果 12.5umol/LASODN作用于HL60细胞48h可以下调bcl-2mRNA表达40%。0.5umol/LMIT作用于经ASODN预处理48h的HL60细胞5h,50.9%的细胞发生凋亡,明显高于MIT单独作用诱导的细胞凋亡(25.6%);当ASODN与0.7nmol/LMIT共同作用时,细胞存活率(48h)由MIT单独作用时的73.7%降至25.6%。结论 bcl-2ASODN可下调bcl-2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凋亡而增加MIT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丹参酮ⅡA诱导HL—60细胞凋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以往对丹参酮ⅡA诱导分化和抗癌作用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丹参酮ⅡA诱导HL-60细胞凋亡,以探讨其抗癌作用机理。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以1-10μg/ml丹参酮ⅡA作用于培养的HL80细胞5天后,进行光镜,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仪的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巨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因子的表达谱系。方法 用RT PCR方法结合Southern印迹检测 4个分化程度不同的巨核细胞株Meg 0 1、Dami、CHRF 2 88 11、与M 0 7e的多个细胞因子表达情况 ,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4个巨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均表达自分泌生长因子IL 1β、IL 3、IL 6 ,涉及免疫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IL 1α、IL 5和IL 12 p4 0仅在细胞分化程度高的Meg 0 1中表达 ,而且 4个巨核细胞株也存在不同的细胞因子表达谱系。结论 巨核细胞白血病的发生与细胞因子网络的失衡可能具有密切的关联性 ,值得今后在巨核细胞白血病病人的临床诊疗过程中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8.
佛波酯 (TPA)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报道不一 ,显示高度的细胞特异性。我们观察了TPA诱导HL6 0细胞分化、调亡的作用 ,以探讨TPA的作用机制。一、材料和方法细胞系及其培养 :5× 10 /mlHL6 0细胞培养于含 2 9×10 -4 mol/LTPA的RPMI 16 40培养基中 ,37℃饱和温度 ,5 %CO条件下悬浮培养 2 4,48h后 ,分别做Wright染色、四氮唑蓝 (NBT)还原试验及酸性非特异酯酶 (a NAE)活性检测。提取TPA作用后HL6 0细胞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别取TPA作用后的HL6 0细胞 ,70 %冷乙醇固定 ,流式细胞仪(… 相似文献
19.
全反式维甲酸对阿糖胞苷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HL-60细胞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后对化疗药物阿糖胞苷(ARA-c)诱导凋亡敏感性的变化。方法:应用光镜检查凋亡细胞形态,DNA电泳检查梯状条带及流式细胞周期分布、凋亡细胞率和bcl-2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和相对荧光强度(MFI)。结果:ATRA0.3mg/L作用HL-60细胞72h后,S期细胞显著减少至32.9%(P〈0.05),G0/G1期细胞明显增加到58.5%(P〈0.05),bcl-2阳性细胞率和MFI分别下降至18%和0.63(P〈0.05);Ara-C1.5mg/L作用HL-60细胞4h,凋亡细胞率为55.1%,DNA电泳风明显的梯状条带。当HL-60细胞经ATRA0.3mg/L作用72h手中Ara-C1.5mg/L继续培养4h,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至34.4%(P〈0.05), 相似文献
20.
金克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金克冲剂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的疗效,并探讨细胞因子水平的意义。「方法」收集30例慢粒慢性期患者,用金克冲剂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36.67%,部分缓解率43.33%,总有效率80%。治疗组细胞因子水平中白介素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且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金克冲剂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疗效确切,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改善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