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3种不同术式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具有保肛手术治疗适应证的低位直肠癌患者60例(肿瘤下界距肛缘4~7 cm)分为2组,A组为距肛缘6 cm以上的低位直肠癌29例行双吻合器低位前切除术;B组为距肛缘4~6 cm的低位直肠癌31例进行改良的双吻合术即经腹结肠肛管吻合术.A、B 2组的手术时间、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排便功能和控便能力与前期行Miles术的35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A、B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80±56)、(185±61)min,与对照组(240±73)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7.9%、74.3%,与对照组7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21%、8.01%;与对照组6.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排便功能良好,而对照组丧失控便能力.A、B组的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距肛缘4~7 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只要符合保肛手术适应证,双吻合器保肛手术可获得与 Miles术相似的近期疗效,且具有更好控便能力.  相似文献   

2.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临床观察(附48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48例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界距肛缘4~7cm)患者采用双吻合器行保肛手术治疗(保肛组),其中2例为多发癌,6例合并肠梗阻,对前期60例直肠癌行Miles术(Miles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排便功能和控便能力.结果 保肛组和Miles组术后局部复发率分别为8.33%和8.33%,3年生存率分别为87.5%和88.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年后2组患者大便次数均明显减少,差异无显著性(P>0.05);Miles组术后丧失控便能力,而保肛组的控便能力逐渐好转,12个月时已无患者存在大便失禁,明显优于Miles组(P<0.05).结论 对于距肛缘4~7 cm之间的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术是合理可行的,可获得与Miles术相似的近期疗效,且具有更好控便能力.多发癌或并发结肠梗阻、不是保肛手术禁忌症.  相似文献   

3.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6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8例超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界距肛缘3.5~5cm)患者采用双吻合器行保肛手术治疗(保肛组),对同期52例超低位直肠癌行Miles术(Miles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3 a生存率、局部复发率、排便功能和控便能力。结果保肛组和Miles组术后局部复发率分别为8.8%、7.8%,3 a生存率分别为89.7%、88.5%,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1 a后2组患者大便次数均明显减少,差别无显著性(P>0.05);Miles组术后丧失控便能力,而保肛组的控便能力逐渐好转,12个月时已无患者存在大便失禁,明显优于Miles组(P<0.05)。结论对于距肛缘3.5~5 cm之间的超低位直肠高中分化腺癌,处于Dukes A、B期以及侵犯肠周未超过1/2者,行保肛术是合理可行的,可获得与Miles术相似的近期疗效,且具有更好控便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邓松  刘金炎  庄丹 《吉林医学》2013,34(14):2639-2640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径路行内括约肌切除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评估肿瘤根治效果和术后控便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成功完成保肛手术的肿瘤下缘距肛缘<5 cm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通过采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径路切除超低位直肠癌(A组)36例,通过双吻合器行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42例(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及术后控便功能情况。结果:采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径路切除超低位直肠癌(A组)的术后复发率比通过双吻合器行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近期(1年内)和远期(>1年)的控便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径路行内括约肌切除术完成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是一种可选择的保肛术式,具有安全性高、根治效果好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适应证及术式选择和吻合器在保肛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肿瘤下缘距肛缘 5~ 8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 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癌肿的组织学分类、Dukes分期及术中判断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决定手术方式 ,观察保肛手术疗效和吻合器在保肛术中的应用体会。结果 :行 Dixon 42例 ,行 Miles 8例 ,3 2 / 42例使用吻合器吻合 ,6/ 42行前切除手法吻合 ,4/ 42行拖出式手法吻合。 42例保肛手术均未发生吻合口瘘 ,术后排便功能良好 ,3年生存率 76.4% ( 3 2 / 42 ) ,局部复发率 4.8% ( 3 / 42 )。结论 :距肛缘5~ 8cm的低位直肠癌有保肛性根治术的可能性 ,但必须全面考虑癌肿的生物学特性、病理分期、距肛缘距离等因素 ;使用吻合器可提高保肛手术的成功率和扩大前切除术的适应证范围  相似文献   

6.
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附5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选择适合保肛的方法治疗低位直肠癌。方法58例肿块下缘距肛缘4~7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对27例采用保留肛管括约肌术式(A组)、31例采用吻合器技术Dixon前切除术进行治疗(B组);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A组患者无远端直肠残端肿瘤残留,B组有2例。肿瘤远端切除距离,A组平均为3.12cm,B组1.84c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术后2年无局部复发,B组有5例局部复发,B组局部复发明显高于A组(P<0.05)。A组5年生存率74.6%,B组65.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后早期排便功能较差,但均能在半年内改善;B组排便功能较好。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距肛缘4~7cm、肿瘤Dukes分期B、C期、术前指诊肿瘤可推动、肿瘤侵犯肠壁不到1周者可行保肛手术。应根据患者体形、骨盆宽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侵犯肠管的周径来选择保留肛管括约肌或吻合器技术Dixon前切除术。保留肛管括约肌术式可作为Dixon术最佳备选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中采用双吻合技术经腹行结肠-直肠吻合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共56例低位直肠癌采用双吻合技术经腹行结肠-直肠吻合保肛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肿瘤下缘距肛缘4—6cm,平均5.2cm。结果全组患者手术进程顺利,切缘均无肿瘤细胞残留,肛门控便功能满意,无手术死亡,3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痊愈;3倒术后半年出现肿瘤复发。结论熟练掌握双吻合技术,使用吻合器能顺利完成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Parks术在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月间应用改良Parks术式治疗47例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就改良Parks手术的外科效果、手术安全性、并发症、排便功能、保肛手术的适应症、保肛成功率及局部复发进行观察分析总结.结果:全组47例手术进程顺利,无手术死亡.3例(6.38%)出现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2例(4.25%),切口感染1例(2.12%).术后全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排便改变;术后1个月,2例患者(4.25%)控便功能优,25例(53.2%)控便功能良好,20例(42.5%)控便功能差,控便能力差的患者中肿瘤距肛缘<5.0 cm 12例,肿瘤距肛缘距离≥5.0 cm 8例.术后3个月,11例(23.4%)患者控便功能优,26例(55.3%)表现为控便功能良好,10例(21.3%)表现为控便功能差.术后6个月,35例(74.5%)控便功能优,8例(17.0%)表现为控便功能良好,4例(8.5%)控便能力差.随诊1~3年,无吻合口复发,局部复发3例(6.38%).结论:Parks术式吻合简单、安全、有效,能提高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不增加局部复发率,同时患者可获得良好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在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基础上,30例肿块下缘距肛缘4~7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双器械吻合技术及荷包缝合直肠远端、管状吻合器吻合,随访5个月~3年,分析其根治性、术后排便功能、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结果 30例均吻合成功,无切端癌残留,无大便失禁,1例出现吻合口瘘;全组无手术死亡;肿瘤局部复发率为6.7%(2/30)。结论利用器械吻合技术、全直肠系膜切除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保持排便功能、减少并发症、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新辅助治疗对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的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3.07-2014.12期间,47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缘≤7cm)患者,术前实施新辅助治疗(盆腔放疗+mFolfox),31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直接手术+术后辅助治疗(盆腔放疗+mFolfox),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吻合漏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吻合口复发率、盆腔复发率,放化疗并发证、术后控便能力,新辅助治疗组均优于直接手术组(P0.05)。结论新辅助治疗对于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疗效确切,有明显优势,提升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制支撑管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且保留肛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95年~2000年19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以肿瘤下缘距齿状线3.5~8cm均可应用自制支撑管,19例低位直肠癌手术后并发吻合漏1例,经引流冲洗、支持治疗等综合处理2周后痊愈出院,其余均一期愈合,吻合口狭窄5例,经用手指扩肛持续2月排便通畅,随访2年,大便每日1~2次,无大便失禁及吻合口狭窄性梗阻,控便功能良好,局部肿瘤无复发。结论:应用自制支撑管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且容易处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姚伟  王博智  王乐浩  陈春来  吴丽娟 《广东医学》2011,32(15):2006-2007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缘≤7 cm)保肛术后局部复发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157 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7例手术患者,术后4~60个月出现局部复发28 例(17.8%),其中男16 例(17.0%),女12例(19.0%);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2例(11.8%),中分化腺癌8例(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9例距肛缘7cm以下行保肛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均使用吻合器.结果 直肠癌性保肛术,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由于吻合器的广泛使用,保肛指征较前明显放宽,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根治效果与排便功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直肠癌低位保肛术中端侧吻合方式与排便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在直肠癌行低位保肛术中,分别采用不同的吻合方式,以探讨不同的端侧吻合方式与术后排便情况的关系,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直肠癌病例共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0~76岁(平均53.6岁)。肿瘤下缘距齿状线5~10cm(即中低位)。肿瘤直径不超过3cm。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应用直肠拖出和双吻合器技术实施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疗效。方法2004年10月至2010年10月利用直肠拖出和双吻合器保肛技术,对19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癌肿切除术。肿瘤下缘距肛缘4~7cm,平均5.5cm。Dukes分期:A期11例,B期7例,C期1例。结果19例均成功地保留了肛门和大便控制功能。术后发生1例(5.3%)吻合口狭窄。全部患者平均随访20个月,其中有2例(10.5%)局部复发,死亡1例(5.3%),18例存活至今;无发生排尿功能障碍者;83.3%的男性患者和71,4%女性患者术后性功能良好。结论直肠拖出和双吻合器保肛术是安全可行的,为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提供了新的保肛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相关保肛因素,探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方法: 选取接受手术的所有距肛缘5 cm以内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46例,综合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距肛缘的距离、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术前是否行新辅助治疗、手术方式、是否保留肛门等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在所研究的8个相关因素中,入选模型因素为肿瘤Dukes分期、肿瘤距肛缘距离、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及手术方式,是影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主要因素(P=0.048~P=0.011)。结论: 术前应当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进行准确的评估。对于距肛缘4~5 cm、Dukes C期之前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可以实施腹腔镜根治性保肛手术。对于距肛缘4 cm以内,即切除后肠道吻合口位于齿状线以下的直肠癌患者,需应用多模式联合治疗,以期根治同时保留肛门。  相似文献   

17.
吴雄辉  张卓军 《河北医学》2007,13(8):935-937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可行性及双吻合器技术的优越性.方法:采用双吻合器技术行低位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Dexom 62例,癌下缘距肛缘5~6cm 40例,7~8cm 2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手术后18个月局部复发2例(3.2%)现仍无癌生存60例,本组41例术后排便功能不全(66.1%)1年内能逐渐恢复.结论:在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前提下,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邓罕  李光华  何长林  童创  王建国 《安徽医学》2013,34(12):1807-1810
目的 探讨吻合口水平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连续观察直肠癌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33例,根据吻合口距肛缘的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A 组(吻合口距肛缘≤4 cm) 18例,B组(吻合口距肛缘〉4 cm) 15例.结果 术后B组排便次数和控制排便时间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和肛管最大挤压压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A组术后肛管最大静息压、直肠初感容量和最大耐受容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距肛缘≤4 cm患者的肛门直肠功能明显差于〉4 cm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折刀位直肠癌切除保肛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折刀位后路直视下肿瘤切除、腹膜外直肠吻合术。结果 全组病例术后肛门排便功能满意,无手术死亡。术后切口感染2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7.69%。结论 距肛缘4~7cm的直肠肿瘤可以经骶尾后路在直视下从容切除并行腹膜外吻合,术式简捷、方便、安全,术后保留了肛门排便功能,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徐尔侃  华汉巨  李念  黄雄  皮健 《四川医学》2011,32(6):835-838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155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2例(7.7%)。肿瘤距肛缘距离≤5cm者吻合口瘘发生率(16.67%)明显高于≤7cm(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有无合并心血管肺疾患、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长短、单双吻合技术、肿瘤侵犯肠管周径、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肿瘤距下切缘距离、肿瘤是否侵出浆膜、肿瘤大体或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肿瘤分期的吻合口瘘发生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距肛缘距离是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距肛缘距离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