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69例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对我院神经内科2005-01/2008-02 69例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有关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问题探讨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31例,女38例,年龄31-58岁[女(48±13)岁,男(45±16)岁]。其中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23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38例,大脑中动脉瘤7例,右颈内动脉-脑动脉瘤1例。  相似文献   

2.
2001年3月~2007年5月,我们共收治颅内动脉瘤125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25例,男25例,女100例,32~72岁,平均47岁。均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显示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52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64例,大脑中动脉瘤8例,右颈内动脉-脑动脉瘤1例。1.2方法120例均行延期手术,开颅后置入显微镜分离瘤颈,夹闭瘤颈时均采用控制性低血压,解剖出载瘤动脉近端,以备动脉瘤破裂时暂时阻断。本组有1例在上瘤夹时破裂,阻断载瘤动脉退出瘤夹,再次夹闭[1]。5例在全麻下经皮股动脉穿刺,将微导管沿导丝…  相似文献   

3.
2003-04以来我科对动脉瘤患者18例行神经介入治疗,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8例,年龄29~68(平均45.2)岁。其中前交通动脉瘤7例,后交通动脉瘤10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共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20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1例,女9例,25~78岁,平均51.5岁。其中颈内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5例,前交通动脉瘤7例,大脑前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多发动脉瘤2例。1.2方法经DSA全脑血管造影后择期手术,经右侧股动脉处插入导管,根据造影显示动脉瘤的大小、瘤颈与载瘤动脉之间的距离,将弹簧圈送入并找到弹簧圈在动脉瘤内的满意位置,直到动脉瘤填塞满意。2结果弹簧圈填塞率90%~100%。术后均未发生动脉瘤再次破裂,有肢体活动障碍者3例,语言…  相似文献   

5.
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行急诊颅内动脉瘤夹闭术43例,经积极护理配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3例,男39例,女4例,15—70岁。其中颈内动脉瘤6例,前交通动脉瘤15例,大脑中动脉瘤6例,基底动脉瘤5例,后交通动脉瘤11例。手术时间平均3~4h。  相似文献   

6.
2008年11月~2010年11月,我们对35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采用介入可解脱式(Matrix)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经精心围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36~75岁.其中后交通动脉瘤15例,前交通动脉瘤10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7例,基底动脉动脉瘤3例.动脉瘤直径为2.5~20.0 mm,其中直径<5 mm的小动脉瘤17例,5~15 mm的一般动脉瘤12例,直径>15 mm的大动脉瘤6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以及术后评估的指导价值。方法:总结2006-12/2008-02 1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MSCTA、DSA资料。结果:发现动脉瘤15个,其中后交通动脉瘤6个,前交通动脉瘤5个,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4个,胼周动脉分叉部动脉瘤1个。结论:MSCTA是颅内动脉瘤诊治和随访很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8例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应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18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有1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男11例,女7例,35~66岁.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确诊动脉瘤部位:后交通动脉瘤9例,前交通动脉瘤5例,大脑中动脉瘤4例.均择期手术,采用电解可脱式铂金微弹簧圈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9.
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是近年来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的理想材料。1999年12月~2003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应用 GDC 栓塞治疗112例颅内动脉瘤,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12例,男48例,女64例,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54岁。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脑血管造影证实真性动脉瘤69个,真假混合性动脉瘤47个,其中4例有2个动脉瘤,2例合并动静脉瘘。位置分布有后交通动脉瘤38个,前交通动脉瘤29个,颈内动脉瘤20个,大脑中动脉瘤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1].自2000年至今,我们为4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夹闭术治疗,术后给予预防性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颅内动脉瘤患者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31~67岁,平均43岁.首发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38例,动眼神经麻痹3例,一过性视力障碍1例.均由DSA和/或CTA和/或MRI确诊,其中前交通动脉瘤25例,后交通动脉瘤8例,大脑中动脉瘤6例,眼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例.均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月~2010年3月,我们对5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显微夹闭术,经精心围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颅内动脉瘤患者51例,男23例,女28例;年龄21~67岁,平均41.5岁.术前均行DSA或16排CT血管成像检查确诊为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5例,后交通动脉瘤19例,大脑中动脉瘤8例,基底动脉瘤4例,小脑后下动脉瘤5例;术前合并高血压38例;Huntil-Hess分级[1]:Ⅰ~Ⅱ级36例,Ⅲ级13例,Ⅳ级2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复发动脉瘤的临床影响因素和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复发性动脉瘤1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随访资料,其中颈内-后交通动脉瘤5例,颈内动脉三分叉处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和基底动脉瘤各1例,微创开颅手术夹闭复发动脉瘤9例,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3例。结果出院时优良8例,轻残3例,重残1例。术后随访4个月至5年,平均3.8年,11例生存良好,1例在术后4月死于肺部感染。结论颅内动脉瘤治疗后再复发的主要原因为:栓塞不致密、夹闭不全和血流动力学影响。颅内复发动脉瘤应进行个体化治疗,对再破裂的复发动脉瘤宜采取显微手术夹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CTA在血管痉挛性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10月经手术证实并随访的1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CTA检查时均有不同程度颅内血管痉挛。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通过调整窗宽窗位,分别诊断血管痉挛程度及动脉瘤情况。结果12例患者中,轻度痉挛5例,中度痉挛3例,重度痉挛4例;单发动脉瘤10例,多发动脉瘤2例;动脉瘤分布:前交通动脉瘤7个,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2个,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1个,右侧后交通动脉瘤2个,左后交通动脉瘤2个。结论脑血管痉挛性颅内动脉瘤进行CTA成像,通过调窗及显影期相选择对诊断动脉瘤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2002年4月~2005年3月,我院行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经及时处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2例,男15例,女7例,28~69岁,平均48岁。前交通动脉瘤8例,后交通动脉瘤10例,椎动脉瘤4例。临床表现:2例为动眼神经麻痹,其余均为突发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轻偏瘫,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为颅内动脉瘤。4例行急症栓塞,其余均择期行动脉瘤栓塞术,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其中脑血管痉挛3例,穿刺部位血肿2例,碘过敏反应1例。2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2.1动脉瘤破裂动脉瘤破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以及急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行CTA检查,确定动脉瘤位置、大小、指向后行经急诊夹闭手术,根据于术结果对照CTA检查的准确性。结果CTA显示后交通动脉瘤12例,前交通动脉瘤6例,脉络膜前动脉瘤5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胼周动脉瘤1例,1例CTA未发现动脉瘤后经DSA检查为前交通动脉瘤。结论CTA在动脉瘤急性破裂出血的诊断中具有快速无创准确的优点,并对手术处理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单发前、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类型CT影像学的特点,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1年来经CTA及动脉瘤夹闭术后证实破裂的单发前交通动脉瘤50例及后交通动脉瘤30例,对比其CT平扫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形成血肿的特点进行出血类型的分型.结果 50例前交通动脉瘤中48例(96 %)属于Ⅰ型出血类型,2例(4 %)属于Ⅱ型出血类型;30例后交通动脉瘤中6例(20 %)属于Ⅰ型出血类型,24例(80 %)属于Ⅱ型出血类型.前、后交通动脉瘤Ⅰ型和Ⅱ型出血类型比较(P < 0.05),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CT影像学出血类型有明显的差别,对临床确定颅内多发动脉瘤中的责任瘤体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2004-05/2007-07对28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行3D—CTA检查。结果:28例患者发现30个动脉瘤,其中大脑前交通动脉瘤12个,大脑中动脉瘤6个,大脑后交通动脉瘤10个,基底动脉瘤2个。结论:3D—CTA对颅内动脉瘤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介入技术诊治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诊断并进行血管内微弹簧栓塞治疗.结果: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显示,前交通动脉瘤12例,占40%;后交通动脉瘤10例,占33%;大脑中动脉瘤4例,占13.3%;海绵窦内动脉瘤2例,占6.6%;脉络膜后动脉瘤2例,占6.6%.其中2例脉络膜动脉瘤行手术摘除,2例前交通动脉瘤行瘤颈夹闭术,其余动脉瘤均行血管内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结论:血管内治疗技术对明确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有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前交通动脉与左右大脑前动脉呈近似直角,是前循环动脉瘤的好发区[1-2]。开颅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是常用的治疗方法,显微外科处理前交通动脉瘤有多种手术入路,其中翼点入路是常用的手术入路,但其对于上突型前交通动脉瘤瘤颈的暴露和夹闭较困难,瘤颈的残留率和脑挫伤的概率较下突型明显增加近一倍[3-6]。纵裂入路对于上突型前交通动脉瘤具有良好的手术视野,且不易损伤脑组织[7]。本研究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八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73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回顾性分析翼点入路与纵裂入路的临床疗效,旨  相似文献   

20.
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减影造影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CT血管成像(CTA)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38例经CTA检查,共检出动脉瘤36例,诊断敏感性为94.73%,特异性为100%。检出患者颅底血管均获良好显影,清晰显示动脉瘤形态及其与邻近血管的解剖关系。其中双侧后交通动脉瘤10例,前交通动脉瘤9例,右侧后交通动脉瘤8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9例。动脉瘤最大直径3~20(13.51±6.5)mm。所有检出患者显示的动脉瘤部位、大小、形态均与手术或数字减影造影术相符。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快捷、无创、安全、准确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