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酶解去除AB型红细胞表面的A和B抗原、实现AB→O血型转变的方法,以获得通用型红细胞。方法联合应用α-半乳糖苷酶和α-N-乙酰半乳糖胺酶酶解AB型红细胞,用单克隆抗-A、抗-A1和抗-B抗体检测酶解效果,用稀有血型抗体检测酶解前后红细胞表面的稀有血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酶解前后红细胞表面A、B、H抗原,原子力显微镜观察酶解前后红细胞形态,主侧配血试验检测酶解红细胞是否符合临床输血要求。结果A1B和A2B亚型红细胞的A、A1和B抗原均能够完全被酶解去除,酶解前后红细胞的稀有血型抗原不变;流式细胞术显示,酶解后AB型红细胞表面的A和B抗原消失,而H抗原明显增加,和O型红细胞相当;酶解不影响红细胞的形态;主侧配血试验证明酶解改造后的AB型红细胞可以安全输给O、A、B、AB等各型受血者。结论联合应用α-半乳糖苷酶和α-N-乙酰半乳糖胺酶成功实现了AB→O血型转变,获得酶解通用型红细胞。  相似文献   

2.
ABO血型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初,人类发现ABO血型以来,红细胞血型研究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从1901年~1950年,使用血清学方法发现和检测各种血型抗原,阐明其遗传特点;1960年~1970年,研究血型抗原的生物化学本质;从1980年始,血型研究进入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新时期,逐步集中于阐明血型抗原的成分、遗传多态性的分子基础、血型基因的  相似文献   

3.
血型是人类遗传特性之一,依红细胞所含抗原不同,被分为常态的A、B、O、AB血型和稀缺的RH等血型.当胎儿通过父亲和母亲遗传决定的血型抗原进入孕妇体内,如果与母亲血型不一致,就会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抗体可以通过血液循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发生免疫反应,导致红细胞破坏,产生一系列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类红细胞血型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各种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在不同研究人群中各种红细胞血型基因多态性和血型抗原功能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结果:部分红细胞血型基因多态性与多种疾病存在相关性,表达血型抗原的分子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可能是疾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结论:需要深入研究红细胞血型基因作为疾病遗传标志或相应抗原分子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等机制,以利于疾病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5.
红细胞血型基因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被国际输血协会(ISBT)命名的红细胞血型系统有29个,包括将近300个血型抗原,40多个遗传座位和824个等位基因(http://www.ncbi.nlm.nih.gov)。血型基因分型技术日益完善,除了P血型系统外,其它血型基因均已被克隆,积累了大量有关血型基因结构和多态性资料,为此ISBT已召开过2次血型分子基因分型专题讨论会[1]。在可预期的未来,血型血清学分型是否可能被基因分型逐步取代,已成为当前血型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2]。为进一步促进中国在DNA水平上的血型研究和应用,笔者参考了大量资料,特别撰写了本文,重点介绍血型系统的基因结构、多态性及携…  相似文献   

6.
甲氧基聚乙二醇修饰改造RhD(+)血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Rh血型与ABO血型一样是重要的血型系统,Rh血型不符会引起严重的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中国人群中RhD阴性血型的比例仅为0.2%-0.5%,将RhD阳性红细胞改造成RhD阴性红细胞在临床输血中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用4种不同端基的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修饰A型、B型、AB型和O型的RhD( )红细胞,比较4种mPEG衍生物对RhD抗原的修饰效果。同时观察mPEG修饰对红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PEG—BTC(苯并三唑端基PEG)较其他3种PEG的修饰效果好,在1mmol/L时可以有效地遮蔽红细胞表面RhD抗原,而对红细胞形态、渗透脆性、自身溶血、乙酰胆碱酯酶、胆固醇、ATP、2,3-DPG含量以及变形性无影响。结论:初步实现了将RhD( )红细胞修饰改造成RhD(-)红细胞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1例血清学初定为类孟买O_h~(AB)-s型的标本进行分析,以了解表型与基因等的关系。方法血型血清学、血型物质、血型酶活力检测采用试管法;基因分析采用DNA测序法;同时进行家系遗传学调查。结果红细胞上检出A、B抗原;H抗原缺失的分泌型,与Le(a-b+)表型相符合;ABO糖基转移酶活性测定表明具有合成A、B抗原的能力;基因分析是1例混合杂合突变,即2条DNA链分别存在碱基突变致红细胞上H抗原缺失;家系调查A、B血型基因分别来自双亲。结论由FUT1基因2条DNA链不同位点突变形成的H抗原缺失的AB类孟买型是非常少见的;其红细胞上的A和/或B抗原的形成,由分泌液中的H抗原吸附至红细胞所致。  相似文献   

8.
1背景回顾100多年前,人类血型抗原被发现。在20世纪的历程中,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术语被用来表示人类血型。国际输血协会(ISBT)在1980年成立一个工作组提出用一套通用的基本的数字术语学分类红细胞抗原的建议,1990年工作组发表了描述242个红细胞抗原的数字术语的专著,1995年发表了254个红细胞抗原的专著及随后发表修订报告[1,2]。1995年至今,红细胞血型系统抗原、集合抗原、700系列低频抗原、900系列高频抗原的分类和编号都有了新的进展,需要作多方面修订。笔者综述国际输血协会(ISBT)及相关文献对红细胞血型表面抗原分类的报道,并列出完整…  相似文献   

9.
邱艳 《中国输血杂志》2006,19(4):330-332
迄今为止已命名的红细胞血型系统有256个[1,2],生化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的血型抗原都是红细胞膜上完整的蛋白和糖蛋白,并呈现广泛的多样性,其中包括有些血型抗原仅是作为含多个膜结构成分的复合体内的一部分。另外,有些血型抗原不仅存在于红细胞上,还存在于一些非红细胞组织中。红细胞血型抗原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从目前对红细胞血型抗原功能的认识水平来看,可以将其功能分为5个方面,①充当红细胞膜上的分子的转运体和运输通道;②作为配体、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的受体;③黏附分子;④酶;⑤红细胞的结构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A)血型的血清学特点,及其遗传特征。方法对2名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分别使用抗血清及试剂红细胞,进行血型血清学实验;采用PCR-RFLP方法进行基因分型,扩增ABO基因第6和第7外显子进行克隆测序。结果先证者1表型为AWB,基因型为B(A)02/O,其19名家系成员中,携带有该基因的成员共8名;先证者2表型为AWB,基因型为B(A)04/O,其12名家系成员中,携带有该基因的成员共5名。结论 1)B(A)型的血型血清学特点为:红细胞表面有弱的A抗原,正常的B抗原,H抗原的含量与正常的O细胞相当,血清中有弱的抗-A,较强的抗-A1;2)B(A)基因具有稳定的显性遗传特征;3)临床上出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血清学实验不能确定时,可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分型,提高临床安全输血水平。  相似文献   

11.
ABO血型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血型系统,除了A型、B型、O型、AB型这4种常见血型外,还有一些罕见的抗原较弱的亚型,比如B(A)血型[1]。B(A)血型在人群中的出现频率约为1/50万,该人群血清中存在高度活性的B型糖基转移酶,同时也存在少量的A型糖基转移酶,因此,其红细胞上不仅存在B抗原,还存在很弱的A抗原[2]。B(A)血型被认为是遗传学上的B型,血清学检测结果多表现为AB型,严重影响血型鉴定的准确性和输血安全[3-4]。本文对1例B(A)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患者进一步行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同时对其进行了家系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几种血型系统抗原的生理和病理功能及与人类各种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不同人群中红细胞血型抗原的功能及与人类各种疾病的相关性。结果人类红细胞血型抗原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结论需要对红细胞血型抗原进行深入研究,以利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13.
人类RH血型系统自1939年被发现以来,因导致新生儿溶血病(HDN),溶血性输血反应而成为红细胞血型中仅次于ABO血型的重要系统。其抗原系统主要有D、C、E、c、e五个抗原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D抗原;临床上根据红细胞表面有无D抗原,分为Rh( )和Rh(-),Rh(-)受血必须输注Rh(-)同型血液。《中孱输血技术规范》也明确规定:输血前要进行Rh血型D抗原检测。我院近几年来对肿瘤患18965例进行了RH血型和表型筛查统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鉴定一例类孟买血型并分析其分子生物学背景。方法应用常规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其红细胞抗原及血清中的抗体,用吸收放散试验鉴定红细胞上弱表达的ABO抗原,应用凝集抑制试验鉴定唾液中的血型物质。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分析,对决定H抗原表达的FUT1基因和决定分泌液中H物质表达的FUT2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结果该名患者血型为类孟买血型A_h-分泌型,其FUT1等位基因在880~882位缺失2个T,使得阅读框架发生移位;FUT2基因型为Se~(357) Se~(357)。结论类孟买血型罕见,本例类孟买型的FUT1基因编码区在880~882位置缺失2个T的移码突变,可以解释其H抗原缺失的原因,其FUT2基因型为正常野生型,与其分泌状态吻合。  相似文献   

15.
国际输血学会红细胞抗原命名专业组将红细胞血型抗原分为血型系统(sys—tems)、集合(collections)和系列(series)三类。1996年ISBT报告为23个血型系统,共201个抗原;5个集合,11个抗原;低频率系列为33个抗原;高频率抗原为12个抗原。应用适于电子计算机语言的六位数字方式和适于一般读写、印刷的字母/数字方式规范和统一红细胞血型的系统(集合、系列)符号,以及抗原、表型、基因和基因型的记述方式。  相似文献   

16.
红细胞血型抗原和抗体与疾病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血型抗原红细胞血型抗原是多态的,遗传的,由位于RBC膜外层的蛋白质,糖蛋白或糖脂类结构所组成。红细胞抗原的多态性用于监控输入RBC在体内的存活力,以及在遗传学,法医学及人类学的研究[1]。经国际输血协会(ISBT)批准,红细胞表面抗原命名委员会将红细胞抗原分为4类:即系统,集合,低频率抗原系列及高频率抗原系列。血型系统是由1个或几个十分紧密联锁的同源基因控制的抗原组成。集合由血清学,生物化学或遗传学相关的抗原组成,这种抗原并不符合系统的标准。低频率和高频率系列,分别包括少见的和常见的抗原。这…  相似文献   

17.
Rh血型系统是目前被国际输血协会确认的30个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具复杂性和多态性的血型系统,在临床输血中的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RhD抗原表型除正常D阳性和阴性表型外,还存在多种D变异型.D变异体主要包括弱D(weak D)、部分D(partial D)和DEL型[1].为避免在血清学上RhD变异体被误定Rh阴性,采用DNA基因分型技术鉴定D变异型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8.
冻干前后红细胞血型及生物活性指标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冻干前、后红细胞血型抗原及其生物学活性,了解冻干前、后红细胞血型抗原及其生物学活性的变化情况。方法红细胞血型抗原的检测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2,3-DPG和ATP用ELISA法。结果在ABO、Rh、MNSs、Kell、Duffy、P血型抗原中,冷冻前、冻干后红细胞血型抗原一致;在Lewis血型抗原中,冷冻前、冻干后红细胞血型抗原有变化。冷冻前、冻干后红细胞2,3-DPG和ATP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冷冻前、冻干后红细胞Lewis血型系统中的Lea和Leb血型抗原变化有明显差异;冷冻前、冻干后红细胞2,3-DPG和ATP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类红细胞血型是遗传多态性的标志之一,对人类学、遗传学、临床输血、配型、器官移植和新生儿免疫性疾病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血型抗原在不同种族、不同地区人群中的分布存在差异,因此掌握本地区人群中血型抗原的分布规律,可有效指导安全输血工作。现将芜湖地区汉族人群AB0、Rh、MN和P血型的分布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红细胞谱细胞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一套能快速鉴定血型抗体特异性的谱红细胞。方法 :挑选O型健康献血员的红细胞 ,应用相关血型系统特异性的抗血清 ,先在微板上进行相关血型抗原分型初筛试验 ,挑选出符合要求的抗原 ,然后用试管法做抗原确证试验。结果 :筛选出 2 2名献血员为谱细胞成员 ,组成每套为 10份的谱细胞 ,包含D、E、Jka、Jkb、Fya、Fyb、Mur等 2 0余种抗原 ,可鉴定出Rh、NM、P、Lewis、Kidd等 8个常见血型系统 2 0余种抗体。谱细胞应用于临床 ,鉴定出各种抗体 33例。结论 :本项研究建立的谱细胞抗原分布合理 ,鉴定抗体能力强 ,适合用于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