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1月至1999年1月,我院收治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122例,分别采用短程中剂量地塞米松合并泼尼松维持治疗(治疗组)和单纯泼尼松口服治疗(对照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2例患者均符合1986年全国血栓与止血会议制订的ITP修订方案诊断标准。随机分成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其中重型32例,慢性型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2.
3.
陈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520-521
目的探讨泼尼松联合咖啡酸片治疗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将64例诊断为慢性难治性IT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泼尼松、联合咖啡酸片治疗,对照组采用泼尼松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结果 2组近期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泼尼松联合咖啡酸片可作为慢性难治性ITP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斯普林与泼尼松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 随机分为两组,斯普林与泼尼松为治疗组48例,单用泼尼松对照组4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用药前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患者CD8阳性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CD3^+/C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K细胞活性百分率略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斯普林可有效地改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儿童大多数病例预后良好 ,少数儿童及成人病例治疗效果不佳 ,反复发作 ,更有因严重出血 (尤其是颅内出血 )而死亡者。因此 ,如何改进对ITP的治疗和出血危象的抢救是急待解决的临床问题。现报告我们 1 992~ 2 0 0 1年间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HIVDM)治疗ITP 2 1例的临床情况。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ITP2 1例中 ,男性 9例 ,女性 1 2例 ,年龄 1 3~ 4 7岁 ,均经临床血象和骨髓象确诊 ,符合 1 986年首届中华血液学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 ] ,病程5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在我院确诊ITP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升血小板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体征、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形态,同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恢复至30×10^9/L、50×10^9/L和100×10^9/L时间分别为14.6d、17.4d和23.4d;显著少于对照组18.2d、24.9d及3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骨髓巨核细胞恢复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小板胶囊联合泼尼松治疗ITP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应用泼尼松,不良反应少,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泼尼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我院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大剂量组(400mg/kg·d丙种球蛋白+1.6mg/kg·d泼尼松)、中剂量组(200mg/kg·d丙种球蛋白+1.6mg/kg·d泼尼松)和小剂量组(100mg/kg·d丙种球蛋白+1.6mg/kg·d泼尼松),疗程2周.比较各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高剂量组有效率为76.7%(23/30),出血倾向停止时间为(3.9±0.8)d,PLT计数恢复正常时间为(4.5±1.0)d;中剂量组有效率为75.8%(25/33),出血倾向停止时间为(4.2±0.9)d,PLT计数恢复正常时间为(4.9±1.2)d;低剂量组有效率为69.7%(23/33),出血倾向停止时间为(5.4±1.2)d,PLT计数恢复正常时间为(5.9±1.3)d.三组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中剂量组出血倾向停止时间和PLT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均优于低剂量组(P<0.05),而与高剂量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泼尼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可获得较好疗效,但中剂量丙种球蛋白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一种由血小板自身抗体所致的免疫性疾病。目前治疗方法很多 ,疗效不一。本文总结了 7a来收治的 86例 ITP患者的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6例 ITP为血液科和儿科 1995年 1月~2 0 0 2年 1月间住院初治病例 ,其中男 2 4例 ,年龄 1岁~ 5 6岁 ,女 6 2例 ,年龄 1.5岁~ 70岁 ,所有病例均按照 1994年全国第五届止血与血栓会议制定标准确诊。治疗前后常规检查外周血及骨髓 ,并根据巨核细胞 (MK)正常值 7个 /4.5 cm2~ 35个 /4.5 cm2 ,将 86例分为 MK增多组和 MK正常组。1.2 治疗方法1…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蔡兴仁  林海 《海峡药学》2001,13(2):72-7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 ,与免疫因素有关的出血性疾病 ,一般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 ,但长期应用副作用大 ,对危重病例疗效不佳〔1〕,因此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我们于 1992年 2月开始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注 (HD- IVIG)治疗小儿ITP2 5例 ,取得显著效果 ,现报告如下。1 病例和方法1.1 病例情况  ITP2 5例 ,男 15例 ,女 10例 ;年龄 3~ 11岁 ,本文病例均符合 1986年杭州全国小儿血液病会议诊断标准 〔2〕。本组急性型 2 0例 ,慢性型 5例 ,全部病例均有严重的出血倾向 ,其中鼻衄 2 0例 ,消化道出血 15例 ,龈衄 2…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以血小板减少和皮肤粘膜出血为主要表现。泼尼松常作为治疗ITP的首选药物,对约2/3者有效,减量或停药后易复发,长期用泼尼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和比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三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86例ITP患者随机分为WIG(丙种球蛋白)组,泼尼松组,IVIG及泼尼松联合用药组三个治疗组,比较其疗效。结果联合用药组出血症状控制时间最短,与IVIG组比较无差异(P〉0.05);与泼尼松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IVIG组的血小板达到有效的时间最快,与另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周后血小板计数比较,联合用药组效果最好,联合用药组与波尼松组和IVIG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TP是一种能快速而明显升高血小板、快速控制出血的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2000年7月~2002年12月,我们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持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18例,近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所致的皮肤黏膜出血为临床特征,泼尼松常作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首选药物,对约2/3的患者有效,减量或停药后易复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诱因较多,如感染、免疫因素、肝脾作用、遗传及其他因素。长期用泼尼松维持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良反应高(长期缓解率低),患者依从性差,大剂量地塞米松短疗程冲击治疗具有见效快、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我院近年用大剂量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VP方案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VIG)治疗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56例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VP方案组(A组)21例:以长春新碱2mg缓慢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用6周,以后每2周1次,共4次,同时联用强的松口服1mg/(kg.d),有效后强的松逐渐减量至停用;HDIVIG组(B组)35例:给予IVIG0.4g/(kg.d),5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和B组有效率分别为57.1%和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P〈0.05)。结论VP方案和HDIVIG方案治疗ITP均取得一定疗效,其中HDIVIG方案疗效优于VP方案。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临床特点是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和束臂试验阳性,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或血块收缩不良.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1)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骼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2)疾病可见于小儿各年龄期,临床上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及反复发作型.急性型小儿常见,约占70%~90%,好发于2~8岁,慢性型较少见,约占16%~29%,发病年龄多为6~10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