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是与帕金森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关于这种蛋白质在脑内神经元的亚细胞分布迄今尚无定论。制备α-Syn抗体探讨α-Syn在亚细胞的定位。方法:实验于2004-01/05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神经生物研究室完成。采用重组的人α-Syn免疫小鼠,并将其脾细胞与骨髓瘤融合制备出杂交瘤,利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法筛选阳性克隆,获得一特异性抗α-Syn单克隆抗体。结果:噬菌体多肽展示分析表明,该抗体识别人α-SynC-末端的一段特异序列,但该序列与大鼠和小鼠的相应序列差一个氨基酸。免疫印记分析表明,该抗体能够检测人、大鼠与小鼠脑组织中的α-Syn。用该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α-Syn免疫阳性物质主要存在于神经元末梢与核中。结论:所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对α-Syn具有特异性,可用于人、大鼠和小鼠的α-Syn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帕金森病的病理结构中常常存在反常聚集的α-突触核蛋白和线粒体功能失常,就神经退行性病变中α-突触核蛋白和线粒体功能失常的关系做一综述。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2000-01/2005-09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α-synuclein,mitochondria and Parkinson's disease”并限定语种为“English”。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查找全文的文献。纳入标准为:①与α-突触核蛋白的作用有关。②与线粒体和神经细胞凋亡有关。排除标准为较陈旧和重复研究的文章。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49篇文章,其中3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
资料综合:在30篇文献中,15篇与α-突触核蛋白的作用有关;12篇与线粒体和神经细胞凋亡有关;3篇与α-突触核蛋白和线粒体的关系有关。以往的研究证明α-突触核蛋白是一种在神经退行性病变中起关键作用的毒性蛋白。但是近期研究表明,α-突触核蛋白可能具有双重作用。α-突触核蛋白与线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此种作用的关键。
结论:α-突触核蛋白与线粒体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未来集中于α-突触核蛋白与线粒体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可能对帕金森病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鱼藤酮持续灌胃构建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研究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α-Syn)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48只老年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鱼藤酮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鱼藤酮组灌注0.01 mL/g鱼藤酮氯仿溶液,对照组灌注0.01 m L/g氯仿溶液,均连续灌胃12周。于灌胃后取脑,行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α-Syn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中脑黑质神经元超微结构;于灌胃前、后取脑,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黑质部位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密度,并检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灌胃12周后,Western blot显示鱼藤酮组中脑α-Syn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鱼藤酮组中TH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透射电镜显示鱼藤酮组小鼠黑质部可见线粒体、高尔基体不规则肿胀。鱼藤酮组SOD、GSH-PX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MD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鱼藤酮小剂量持续灌胃可在脑内诱发形成α-Syn寡聚体,α-Syn寡聚体可能经氧化应激途径导致多巴胺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4.
路易小体(LB)是帕金森病(PD)的典型病理改变,而α-突触核蛋白(α-Syn)是LB的主要成分。α-Syn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异常折叠、聚集、扩散等在PD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α-Syn在P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阐述针对α-Syn的靶向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早发型(发病年龄<50岁)帕金森病(PD)患者红细胞中是否存在α-突触核蛋白(α-Syn)异常沉积,以及红细胞来源α-Syn能否作为早发型PD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早发型PD患者26例纳入早发型PD组,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受试者纳入对照组;收集所有入组受试者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对早发型PD组的患者进行国际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MDS-UPDRS)和Hoehn&Yahr(H-Y)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评。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检测2组红细胞中的α-Syn单体和α-Syn聚集体浓度,并分析早发型PD患者红细胞来源α-Syn单体和α-Syn聚集体浓度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早发型PD患者的α-Syn单体和α-Syn聚集体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09、P<0.0001)。在诊断效力方面,红细胞α-Syn聚集体优于α-Syn单体,红细胞α-Syn聚集体诊断早发型PD的AUC为0.887(95%CI 0.794-0.981),敏感度为73.3%,特异度为96.2%。早发型PD组红细胞来源α-Syn单体和α-Syn聚集体浓度与患者年龄、病程、H-Y分期、MDS-UPDRS-Ⅲ评分、MMSE评分、MOCA评分等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早发型PD患者红细胞中存在α-Syn异常沉积,红细胞来源α-Syn特别是α-Syn聚集体可作为早发型PD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其发病率位居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第二位[1]。PD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选择性变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名健康人和92例颅脑损伤患者损伤后1 d、3 d、5 d、7 d的脑脊液α-Synuclein和血清S-100B水平,分析其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各时间点脑脊液α-Synuclein和血清S-100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18、2.50、2.84、3.97、2.33、2.94、3.41、4.52, P均<0.05);观察组内中、重型亚组各时间点脑脊液α-Synuclein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型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97、2.04、3.32、3.71、2.16、2.47、2.87、3.67, P均<0.05);重型亚组各时间点脑脊液α-Synuclein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型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37、2.62、3.79、4.14,P均<0.05);颅脑损伤后1 d的脑脊液α-Synuclein水平与1d的GCS及6个月后GOS呈负相关(r分别=-0.82、-0.61, P均<0.05)。结论脑脊液α-Synuclein检测可作为判断颅脑损伤早期病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病因蛋白质:α-突触核蛋白对酪氨酸羟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α-突触核蛋白是帕金森病的病因蛋白质之一,α-突触核蛋白与酪氨酸羟化酶具有相互作用。制备一个基因重组酪氨酸羟化酶,探讨α-突触核蛋白对酪氨酸羟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5/11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神经生物研究室完成。将携带人酪氨酸羟化酶cDNA的基因重组质粒pGEX-TH转化BL21(DE3)细菌使其表达谷胱甘肽S转移酶-TH为标签的融合蛋白质,用谷胱甘肽-琼脂糖4B亲和层析法纯化基因重组酪氨酸羟化酶,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酪氨酸羟化酶活性,将α-突触核蛋白添加至酪氨酸羟化酶的酶促反应体系中。观察基因重组型酪氨酸羟化酶制备生成物特点,以及α-突触核蛋白对酪氨酸羟化酶活性的作用。结果:①基因重组酪氨酸羟化酶约占菌体可溶性蛋白组分的1%,纯化的酪氨酸羟化酶在SDS-PAGE上表现为单一条带,可催化L-酪氨酸发生羟化反应生成L-多巴。②随α-突触核蛋白浓度递增,酪氨酸羟化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原核表达方法可制备纯化度较高的人基因酪氨酸羟化酶,α-突触核蛋白对酪氨酸羟化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帕金森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前一般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环境和/或遗传所导致的线粒体功能受损及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所致。线粒体功能受损尤其表现在complexⅠ功能下降,线粒体DNA的变化,氧应激和凋亡的发生,文章将重点阐述以上内容的研究新进展,以期寻找线粒体损伤和α-突触核蛋白在帕金森病中的确切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80-01/2004-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pakinson’s disease”和“α-synuclein,mitochondria,complex Ⅰ,oxidative stress,mtDNA,apoptosis”,分别地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01/2004-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α-突触核蛋白,线粒体,复合酶Ⅰ,氧应激,线粒体DNA,凋亡”,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从查到的资料中选取与α-突触核蛋白,线粒体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关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2篇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章,查找全文,有48篇文章找到了全文。将观点非常相似的文章进行对比,筛出阐述详尽,近期发表的文章共26篇,其余排除。资料综合:将所选文章按其所述机制与α-突触核蛋白,复合酶Ⅰ,氧应激,线粒体DNA,凋亡的相关程度进行分类综合。结论:线粒体损伤和α-突触核蛋白在帕金森病的发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线粒体损伤使ATP产生减少,能量不足,α-突触核蛋白聚集,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α-突触核蛋白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帕金森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前一般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环境和/或遗传所导致的线粒体功能受损及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所致。线粒体功能受损尤其表现在complexⅠ功能下降,线粒体DNA的变化,氧应激和凋亡的发生,文章将重点阐述以上内容的研究新进展,以期寻找线粒体损伤和α-突触核蛋白在帕金森病中的确切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80-01/2004-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pakinson'sdisease和“α-synuclein,mitochondria,complexⅠ,oxidativestress,mtDNA,apoptosis,分别地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01/2004-06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α-突触核蛋白,线粒体,复合酶Ⅰ,氧应激,线粒体DNA,凋亡,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从查到的资料中选取与α-突触核蛋白,线粒体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关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2篇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章,查找全文,有48篇文章找到了全文。将观点非常相似的文章进行对比,筛出阐述详尽,近期发表的文章共26篇,其余排除。资料综合:将所选文章按其所述机制与α-突触核蛋白,复合酶Ⅰ,氧应激,线粒体DNA,凋亡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和鉴定与家族性帕金森病发病有关的α-突触核蛋白突变体A53T与A30P的聚合体,为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乃至康复干预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及靶点。方法:实验于2004—01/05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神经生物研究室完成。设计含适当酶切位点的聚合酶链反应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法从质粒pBS-α-突触核蛋白(A53T)和pBS-α-突触核蛋白(A30P)合成α-突触核蛋白突变DNA,并将其亚克隆至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转化大肠杆菌B121,以异丙基-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使其表达融合蛋白GST-α-突触核蛋白(A53T)和GST-α-突触核蛋白(A30P)。用凝血酶定点分解融合蛋白,并用亲和层析法纯化突变的基因重组型人α-突触核蛋白。将重组蛋白在37℃下孵育2h制备蛋白聚合体。所制备聚合体用Westem blot分析法和透射电镜鉴定。结果:DNA测序结果证明构建载体插入正确α-突触核蛋白突变体A53T与A30P基因。基因表达产物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表现为单一条带,分子量约为18ku,与所报道的该蛋白的分子量一致。Westem blot分析表明,所表达蛋白可被α-突触核蛋白特异性抗体识别,证明表达的重组蛋白为α-突触核蛋白,聚合后的α-突触核蛋白在108ku左右,相当于六聚体。聚合体在电镜下呈短的丝状结构。结论:制备出人重组α-突触核蛋白突变体A53T与A30P并建立其聚合体模型,这为帕金森病的病因研究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从而为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和鉴定与家族性帕金森病发病有关的α-突触核蛋白突变体A53T与A30P的聚合体,为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乃至康复干预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及靶点。方法:实验于2004-01/05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神经生物研究室完成。设计含适当酶切位点的聚合酶链反应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法从质粒pBS-α-突触核蛋白(A53T)和pBS-α-突触核蛋白(A30P)合成α-突触核蛋白突变DNA,并将其亚克隆至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转化大肠杆菌BL21,以异丙基-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使其表达融合蛋白GST-α-突触核蛋白(A53T)和GST-α-突触核蛋白(A30P)。用凝血酶定点分解融合蛋白,并用亲和层析法纯化突变的基因重组型人α-突触核蛋白。将重组蛋白在37℃下孵育2h制备蛋白聚合体。所制备聚合体用Westernblot分析法和透射电镜鉴定。结果:DNA测序结果证明构建载体插入正确α-突触核蛋白突变体A53T与A30P基因。基因表达产物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表现为单一条带,分子量约为18ku,与所报道的该蛋白的分子量一致。Westernblot分析表明,所表达蛋白可被α-突触核蛋白特异性抗体识别,证明表达的重组蛋白为α-突触核蛋白,聚合后的α-突触核蛋白在108ku左右,相当于六聚体。聚合体在电镜下呈短的丝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锰染毒大鼠大脑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规律.方法:健康2月龄雄性SD大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A组(生理盐水组)、B组(Mn2+ 2.5 mg/kg)、C组(Mn2+ 5 mg/kg)、D组(Mn2+ 10 mg/kg)、E组(Mn2+ 20mg/kg).染毒30 d后,取脑测定大鼠大脑中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T-PCR)检测大鼠脑组织中α-突触核蛋白mRNA的相时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α-突触核蛋白蛋白的表达.结果:B组、C组、D组和E组大鼠脑组织α-突触核蛋白mRNA的相对表达分别是A组的1.18、0.54、0.49和0.35倍.α-突触核蛋白表达用α-syn/GAPDH灰度值表示,结果显示α-突触核蛋白相对表达量,A、B、C、D和E组α-syn/GAPDH灰度值分别为0.32、1.33、0.71、0.54和0.57.与A组相比,B组α-突触核蛋白相对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锰在低剂量的时候可以促进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聚集. 相似文献
14.
重组α-突触核蛋白对SD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重组人全长α-突触核蛋白对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霉性作用。方法:原核表达、鉴定α-突触核蛋白;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α-突触核蛋白注射组、六羟多巴注射组及α-突触核蛋白和六羟多巴联合注射组。用立体定位的方法分别右侧黑质注射α-突触核蛋白,六羟多巴及α-突触核蛋白 六羟多巴,左侧黑质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测定大鼠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和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六羟多巴和α-突触核蛋白 六羟多巴注射使注射侧多巴胺分别减少到对照侧的36.98%和21.79%,多巴胺能神经元数减少到30.81%和28.05%。而α-突触核蛋白注射对纹状体多巴胺和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无显著影响。结论:没有发现重组α-突触核蛋白对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重组人全长α-突触核蛋白对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方法 原核表达、鉴定α-突触核蛋白;雄性 SD大鼠 30只,随机分为α-突触核蛋白注射组、六羟多巴注射组及α-突触核蛋白和六羟多巴联合注射组.用立体定位的方法分别右侧黑质注射α-突触核蛋白,六羟多巴及α-突触核蛋白+六羟多巴,左侧黑质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测定大鼠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和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数目. 结果 六羟多巴和α-突触核蛋白+六羟多巴注射使注射侧多巴胺分别减少到对照侧的 36.98%和 21.79%,多巴胺能神经元数减少到 30.81%和 28.05%.而α-突触核蛋白注射对纹状体多巴胺和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无显著影响. 结论 没有发现重组α-突触核蛋白对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α-突触核蛋白是帕金森病的病因蛋白质之一,α-突触核蛋白与酪氨酸羟化酶具有相互作用。制备一个基因重组酪氨酸羟化酶,探讨α-突触核蛋白对酪氨酸羟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5/11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神经生物研究室完成。将携带人酪氨酸羟化酶cDNA的基因重组质粒pGEX-TH转化BL21(DE3)细菌使其表达谷胱甘肽S转移酶-TH为标签的融合蛋白质,用谷胱甘肽-琼脂糖4B亲和层析法纯化基因重组酪氨酸羟化酶,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酪氨酸羟化酶活性,将α-突触核蛋白添加至酪氨酸羟化酶的酶促反应体系中。观察基因重组型酪氨酸羟化酶制备生成物特点,以及α-突触核蛋白对酪氨酸羟化酶活性的作用。结果:①基因重组酪氨酸羟化酶约占菌体可溶性蛋白组分的1%,纯化的酪氨酸羟化酶在SDS-PAGE上表现为单一条带,可催化L-酪氨酸发生羟化反应生成L-多巴。②随α-突触核蛋白浓度递增,酪氨酸羟化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原核表达方法可制备纯化度较高的人基因酪氨酸羟化酶,α-突触核蛋白对酪氨酸羟化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制备亲和力高、纯度好的载脂蛋白M(apoM)单克隆抗体,并用以检测apoM在组织细胞及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方法 用重组apoM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筛选及克隆化,得到生长良好、分泌稳定的杂交瘤细胞株;注射Balb/c小鼠腹腔,收取腹腔积液,纯化后得到apoM单克隆抗体,并用本实验制备的单克隆抗体检测健康对照组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组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血清中的apoM蛋白浓度.结果 得到了3株单克隆抗体,经亚型鉴定、阻断试验和WB确定为apoM单克隆抗体;并通过该抗体在人细胞和组织中检测到了apoM蛋白.冠心病SA组的apoM浓度为(11.02±1.96)×10-3 g/L,ACS组apoM浓度为(10.76±1.32)×10-3g /L,对照组为(12.83±2.28)×10-3 g/L,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44,P<0.05).比较冠心病sA组和ACS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浆apoM浓度,显示两组冠心病患者血浆apoM浓度均低于健康对照组(t=2.962、3.967,P<0.05),两组冠心病组之间血浆apoM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3,P>0.05).结论 成功制备了3株apoM的单克隆抗体,可与人组织细胞中的apoM蛋白特异结合,为进一步研究apoM在脂代谢中的作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唾液 α- 突触核蛋白 (α-synuclein, SNCA) 与嗅觉评估在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PD) 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宝鸡市康复医院 2018 年 2 月 ~2020 年 2 月 45 例 PD 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 45 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 16 种气味识别 (SS-16) 评分和唾液 SNCA。参照改良 H-Y 临床分级量表,将观察组 45 例 PD患者进一步分为早、中和晚期,分别比较不同分期患者的 SS-16 评分和唾液 SNCA。探究 PD 病情发展程度与 SS-16 评分和唾液 SNCA 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 (ROC) 分析 SS-16 评分与唾液 SNCA 在 PD 早筛中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的 SS-16 评分为 8.51±3.79 分,嗅觉障碍共 34 例,嗅觉障碍率为 75.56%,唾液 SNCA 为 1 272.13±38.52pg/ml。对照组的 SS-16 评分为 11.04±3.96 分,嗅觉障碍 11 例,嗅觉障碍率为 24.44%,唾液 SNCA 为 1 235.16±23.46pg/ml。两组的 SS-16 评分(t=3.096)、嗅觉障碍率(χ 2 =23.511)和唾液 SNCA(t=5.49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 均 P <0.05)。不同程度 PD 患者 SS-16 评分(H=7.456)和唾液 SNCA(F=5.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经 Spearman 秩相关分析显示 PD 病情发展程度与 SS-16 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r=-0.351, P =0.000),其与唾液 SNCA 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26, P =0.000)。ROC 分析结果显示 SS-16 评分和唾液 SNCA 联合检测概率判断早期 PD 的 AUC 为 0.807,显著高于 SS-16 评分( P <0.05)和唾液 SNCA( P <0.05)单项检测。结论 SS-16 评分和唾液 SNCA 与 PD 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 SS-16 评分和唾液 SNCA 有助于 PD 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经济、简便、快捷的方法得到大量、高纯度的α-突触核蛋白。方法:将重组的proEXNACP,pGEXNACPH和pTYBNACP质粒分别转入大肠杆菌DH5α,BL21和ER2566细胞进行培养增菌,IFYG诱导产生α-突触核蛋白;超声破碎、离心粗提取得到融合的α-突触核蛋白;分别经Ni-NTAresin,Glutathione Sepharose4B和Chitin Beads纯化,得到α-突触核蛋白。用SDS-PAGE电泳观察纯度、Western杂交检测正确性、用BCA蛋白定量法测定蛋白含量。结果:3种方法均能得到较高纯度的α-突触核蛋白,其中用Ni-NTA resin提取纯化的α-突触核蛋白的纯度最高;蛋白收获量分别是10mg/L,5mg/L和5mg/L;经济耗费和实验的繁简程度没有较大差异。结论:3种方法均可作为α-突触核蛋白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