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脂血症证治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和脂肪肝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正常人群发病率为20%~30%,并呈逐年年轻化趋势。有效控制高脂血症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从脾虚湿阻、痰瘀胶结、肝肾亏虚分型论治,常收显效。  相似文献   

2.
激素性皮炎是近年来皮肤科发现的一个新病种,因长期涂用激素药物(含去炎松——肤轻松、尿素软膏、肤炎静、乐肤液等)而引起的一种面部接触性皮肤病。又称激素性依赖性皮炎。相当于祖国医学的面热、面痒、面肿、面游风、粉刺、粉花疮等。为皮肤科常见病之一。在临床实践中,笔者略有心得,管见所及,愿就正于诸同道。1病因病机 激素性皮炎,是因激素类药物使用不当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皮肤炎症性疾病。其病因或禀性不耐,或用药日久,药毒蓄积,或外感风冷。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引起激素性皮炎大致不外以下两端。一是患者夙有某种皮肤病史。如面游风、桃花癣、粉刺等。因此外用激素软膏,初起可能感觉良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小儿患病易从阳比热的病理特点出发,论述了口疮的发病机理与证侯特点,阐述述其诊治体会,并附病案加佐证。  相似文献   

4.
虫咳证治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诸多的咳嗽病因中,由寄生虫而至者并非鲜见,钩、蛔二虫又是“虫咳”的主要致病源。笔者对一些屡治少效或反复不愈病例,经详诊细审,并结合现代医学的相关检验,一旦发现有钩、蛔虫之症结后,投驱虫杀虫药于相应方剂中,无不收立竿见影之效。故由虫而引起的咳嗽不失为该病证中的一种论治证型。  相似文献   

5.
6.
在诸多的咳嗽病因中 ,由寄生虫而致者并非鲜见。钩、蛔二虫又是“虫咳”的主要致病源。笔者对一些屡治少效或反复不愈病例 ,经详诊细审 ,并结合现代医学的相关检验 ,一旦发现有钩、蛔虫之症结后 ,投驱虫杀虫药于相应方剂中 ,无不收立竿见影之效。故由虫而引起的咳嗽不失为该病证中的一种论治证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机能未固等生理特点,容易感受外邪而发生急性肾炎。文中论术了中医的病因机制,提出了治疗原则和见解,并附病案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8.
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证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偏嗜异物证是指患者偏嗜某种非正常食物成解的症状,亦称“嗜异症”或“食癖症”。它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任何地区,任何年龄都能出现。本文就嗜异症的现象,发生原因,病理机制,及现代一些学者的认识进行论述,以冀区分不同嗜异症对人体的影响,掌握其病理变化总结发病规律,达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补偏救弊,平调人体气血阴阳之目的。1嗜异种种食异患者所食之物五花八门.离奇古怪,有的则令人膛目结舌。如有人爱吃生米、茶叶、食盐等;有人爱吃泥土、墙皮、煤炭、水泥、砖头等物。且经年不断;有的喜吃纸草、嗜食绵布,如果不…  相似文献   

10.
变应性亚败血症,是儿童比较罕见的一种更态反应疾患,多发生于2—10岁小儿。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1)间歇性持续高烧(有时发热寒战似疟);(2)皮肤散在形状不等的红色皮疹;(3)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4)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情反复发作,绵绵不已。  相似文献   

11.
12.
从临床辨证施治的角度,结合中医古代文献,对“阴躁”这一病名的来源,概念,闰理,证候表现,辨治方药等作了初步探讨,阴躁,即阴证发躁,常见阴虚阴盛,阴盛格阳2种证型,治疗有单纯温补散寒与温补同时反佐寒凉的不同,由于临床对烦躁这一主症多从阳热立论,故把“阴躁”作为一个病名单立加以强调,对提高中医药疑难病的辨治能力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再生障碍性贫血,系多种病因引起的红骨髓总容量减少、造血功能衰竭,并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症.本病之发病率,亚洲地区比欧美国家高约四倍左右(在中国的部分地区抽样调查,发病率为1.87~2.1/10万、年龄分布以青壮年居多、男女性别之比为1:5-2:1),为当今医学界嘱目之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从脏腑阴阳的生理病理方面论证了肝虚证既有阴虚、血虚,亦包含有阳虚、气虚。气虚为之渐,阳虚为之甚。其病因包括禀赋不足、七情所伤、肝气郁结、寒邪直中及肾虚脾虚。临床见证主要表现在疏泄功能不及、肝血不充方面。治疗应于养肝阴补肝血基础上再加补气温阳之品。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中医临床证治系列讲座第8讲贫血宋祚民,李建,宋文芳北京中医医院(100010)贫血是临床常见病。以皮肤、粘膜、爪甲颜色发白,伴见头晕、目眩、乏力、心悸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祖国医学无贫血病名,本病可归属“血虚”“虚劳”范畴。笔者依据贫血的临床表现,将其中...  相似文献   

18.
温病“微观血瘀”证治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形成机制、诊断意义及治疗特点等方面,对温病“微观血瘀”证治作了初步探讨。提出“毒”是温病血瘀的病理核心。并认为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如凝血因素,血液动力学检验,可在微观阶段诊断温病血瘀,对于温病过程中仅见“微观血瘀”而无宏观血阏征象者,提出治疗上应早用化阏之药,以防微杜渐,所转病势。  相似文献   

19.
"因虚而眩"证治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眩晕一证 ,历代医家论述颇多。《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和《灵枢·海论》“上气不足”、“髓海不足”之说 ;至朱丹溪著《丹溪心法》偏主于痰 ,有“无痰不作眩”之论 ,而张介宾《景岳全书》谓“眩晕一证 ,虚者居其八九 ,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 ,“头晕虽属上虚 ,然不能无涉于下”。从祖国医学文献及临床实践中看 ,眩晕病的发生以虚证为多见。虚证多因禀赋不足 ,劳倦过度 ,房室不节或久病以致脾肾虚弱。脾为“生化之源” ,司健运 ;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脏” ,肾主五液以维持体内水液平衡 ,故脾肾虚弱 ,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清代名医章楠所著《医门棒喝》中的温病学思想,分析其辨治温病的思维,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研读《医门棒喝》及有关章氏温病证治思想的文章,从伤寒与温病的区分,温病、瘟疫的辨别,温病的分类以及章氏重视三才一贯思想等方面,分析总结章氏的温病思想及辨治特色.[结果]章氏对温病方论见解独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