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光眼合并存在白内障是一常见的情况,由于眼科显微手术的普遍开展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较好的临床降压效果,使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成为可能。我们自1993年以来对患有青光眼和白内障的14例(15眼)施行了小梁切除加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联合手术,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0例(11眼),女性4例(4眼),最大年龄89岁,最小年龄52岁。闭角型青光眼11眼,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3眼,开角型青光眼1眼。术前准备:除同一般术前准备外,术前尽可能采取措施降低眼压,务必使眼压基本…  相似文献   

2.
王卫群  李利 《眼科研究》1999,17(5):385-387
报告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眼术后眼压,视力和并发症。方法用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25眼,术后平均随访1.2年±0.46年。结果平均眼压由术前(26.48±4.65)mmHg降到术后(17.33±4.50)mmHg,其中64%患眼眼压被控制在21mmhg或以下;使用抗青光药物由术前平均1.72种±0.74种降到术后0.64种±0.75tkh (P〈0.01),48%的患眼不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方法。方法 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15例 (15只眼 ) ,经巩膜隧道切口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 ,然后垂直剪开切口一侧 ,使之呈三角形巩膜瓣 ,在同一切口进行小梁切除及周边虹膜切除。结果 手术后随访 3~ 6月 ,矫正视力≥ 0 .5者 9例 ,6例视力较差的主要原因为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平均眼压 (14.2 1± 2 .74) mm Hg,14例为 、 型功能滤泡。结论 在同一切口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 ,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合并白内障的疗效。

方法:选取44例52眼PACG合并白内障病例,均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后与术前相比,术后视力显著改善,眼压明显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2眼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出现前房炎症细胞反应6眼,前房纤维素样渗出物3眼,经过散瞳、糖皮质激素及非甾体类眼药水滴眼治疗后吸收,浅前房2眼,经散瞳、加压包扎后恢复,未出现恶性青光眼、睫状体脱离等并发症。

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可靠性高,治疗效果好,手术方法简单易学,适合在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联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72例72眼行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72例72眼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眼压控制良好,术后3,18mo平均眼压分别为15.30±2.64mmHg和16.72±2.30mmHg,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眼压控制良好,能获得较满意的视力。  相似文献   

6.
7.
8.
王亚娜  骆艳丽 《眼科》2004,13(5):275-276
我院自1999年3月至2003年3月采用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42例(156只眼)疗效满意,并发症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青光眼合并未成熟期白内障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对此类病人行传统小梁切除晶状体囊外摘出术很容易出现皮质冲吸不净,术后遗留的残余皮质变混浊而影响视力。我们自1992年至1997年收治28例青光眼合并未成熟期白内障患者,先破囊后行小梁切除晶状体囊外摘出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2例(32眼),均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1d、1周、1个月及6个月的眼压、视力情况,另外记录视野、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1d、1周、1个月及6个月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9.2±1.6)mmHg(1kPa=7.5mmHg)、(18.4±1.4)mmHg、(15.6±0.8)mmHg、(15.0±0.7)mm-Hg,与术前(23.2±1.1)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平均视力为0.12±0.08,术后1d、1周、1个月及6个月分别为0.26±0.09、0.28±0.09、0.32±0.12、0.45±0.18;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术后平均视野缺损值与平均模式标准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形成功能型滤过泡22眼,非功能型10眼。术中出现晶状体后囊膜破裂2眼,均未出现玻璃体脱出等其他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既可降低眼压、改善视力,又能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且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3例24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11例12眼,进行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均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

结果:术后随访1mo,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前平均眼压30.68±7.60mmHg,术后17.83±5.9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前平均眼压29.27±5.55mmHg,术后18.12±1.8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间平均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眼压控制良好者(6~21mmHg)者26眼(72%),局部使用抗青光眼药物后眼压控制良好者8眼(22%),总体有效控制率94%,眼压不能控制者(22~30mmHg)2眼(6%); 术后视力提高者32眼(89%),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并发症少; 其在控制眼压方面对于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三联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文九  陈陶阳  戴追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1):1971-1972
目的:评价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20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3mo。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占90%,术后1wk眼压全部在正常范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行双切口三联术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7例(52眼),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并发症,随访3~6个月.结果 术后42眼视力提高,14眼视力<0.1,27眼视力为0.1~0.4,11眼视力≥0.5,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5.399,P=0.000).术后眼压平均为(12.59±4.33)mmHg(1 kPa=7.5 mm-Hg),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3.453,P=0.000),其中47眼眼压未采取措施控制良好.术中、术后3眼发生浅前房,其中2眼为脉络膜脱离所致,余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双切口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对20例(2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池及并发症。结果随访平均6月,眼压均低于21mmHg,视力0.2以上者19眼(86.36%)功能滤过泡20眼(90.9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轻、视力恢复快,有效眼压控制较好及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隧道内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小切口隧道式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隧道切口内小梁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4例(26眼)行小切口隧道式非超声乳化囊外摘出联合隧道内的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及眼压变化情况.结果24例(26 眼)术后均形成弥散扁平型滤过泡,术后在不用降眼压药物的情况下眼压正常,平均眼压由术前的(26.86±9.46)mmHg(1 mmHg=0.133kPa)降至术后的(12.89±2.15)mmHg.视力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中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该联合手术术后眼压控制满意,视力恢复良好,操作简便,且无需缝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6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房角、眼底改变。随访时间为术后1~6月。结果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均较术前改善,眼底照相、视野检查未发现进一步视神经损害。术后一过性浅前房11例,眼压控制稳定,无高眼压者。89例术后无需继续用药,7例术后仅需少量用药。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性评价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进一步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全面可靠的证据。

方法:计算机检索自建库以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全文数据库(WanFang)、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收集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均为中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治疗)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2,P<0.0001); 两组患者术后1wk,1、3mo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能使术后眼压降至正常,但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优于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陈宾  马坚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2):363-364
目的:分析非超声乳化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与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03/2011-07就诊于我院眼科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100例为本试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与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方法,将术前及术后6mo眼压及视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mo,测定患者平均眼压为14.1±2.73mmHg,显著低于术前(46.8±22.5mmHg);视力>0.3者74例,显著高于术前(0例),P<0.05。仅6例患者出现角膜水肿,均在1wk内自然消退。结论:对于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给予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与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能够很好的将眼压控制住,视力恢复快,费用低,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有着广泛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肖敏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7):1358-1359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简称三联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46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三联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眼压控制在11.04~19.08(平均14.05±3.24)mmHg。3例3眼术后眼压波动在25mmHg左右,用5g/L噻吗酰胺滴眼液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功能性滤过泡(包括Ⅰ型、Ⅱ型)36例38眼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控制眼压,提高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