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眼睑肿物的组织病理类型及其变化.方法 为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病理室从1993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存档的眼睑肿物临床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眼睑病变的临床表现多样,病理类型繁多.在2734例眼睑肿物中,炎性病变1462例,占53.47%;肿瘤性病变1248例,占45.65%.眼睑肿瘤中,良性肿瘤875例,占71.11%;恶性肿瘤373例,占29.89%.恶性肿瘤前3位分别是基底细胞癌、皮脂腺癌(包括睑板腺癌和蔡氏腺癌)、鳞状细胞癌.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64.16、63.30、60.38岁.基底细胞癌以60~70 岁年龄组为多.睑板腺癌在40岁以上各年龄组发病率均较高.结论 对眼睑肿物的病理分类和分型,有助于眼睑肿物的病理诊断,为疾病诊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睑板腺癌国内较多见,占眼睑恶性肿瘤第二位,因为临床上和病理上容易出现误诊,所以熟练掌握该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本文就我院1978~1987年收治的15例睑板腺癌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睑板腺癌是原发于眼睑麦氏腺的恶性肿瘤。它虽然是比较少见的疾病,但在眼睑的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却是相当高的。我院从1972年10月—1980年9月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眼睑恶性肿瘤50例,其中睑板腺癌20例占40%,居第一位。此种疾病早期在临床上难以与睑板腺囊肿区別,最易误诊。我院遇到的20例中有7例(35%)曾在外院诊为脸板腺囊肿而做了囊肿单纯刮除术(这当然不能完全排除当时就是单纯的囊肿)。本病晚期临床上又常与眼睑鳞癌或基底细胞癌相混淆。我院20例中有5例临床诊断为癌,1例为眼睑肿物,2例以疑似睑板腺癌而入院,诊断附合率占  相似文献   

4.
睑板腺癌(meibomian gland carcinoma)是一种原发于睑板腺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居眼睑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肿瘤因其临床表现多样化易被误诊,由于其具有易侵袭,易复发,易转移等特性,为肿瘤的诊断、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文中就睑板腺癌发病机制、病理特点、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眼睑肿物的组织病理类型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八一医院眼科2006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12例眼睑肿物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眼睑肿物病理类型中,良性病变前5位分别是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色素痣、疣样改变、皮脂腺囊肿、乳头状瘤。恶性肿瘤前3位分别是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睑板腺癌。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66.70、75.71岁及74.50岁。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切除,病理诊断明确,其中良性肿瘤采用单纯肿物切除,恶性者采用控制性病变切除,二者均采用滑行、旋转皮瓣修复创面,对缺损大者行眼睑再造术。结论对眼睑肿物的病理分类和分型,有助于眼睑肿物的诊断,为疾病诊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背景 睑板腺癌是国内发病率仅次于基底细胞癌的眼睑恶性肿瘤,对放射治疗、化学疗法均不敏感,容易复发和转移,有关其复发及转移的研究少见报道.目的 探讨睑板腺癌多次手术病例的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研究采用组织学控制性肿物切除术对睑板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1年4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收治的34例睑板腺癌多次手术病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评价其组织学控制性肿物切除术后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中,睑板腺癌的发病左右眼概率相同;位于上睑者26例(占76.5%),位于下睑者5例(占14.7%),上下睑同时受累者3例(占8.8%);平均发病年龄为57.5岁.首诊于当地医院临床正确诊断者13例(占38.2%),误诊为睑板腺囊肿者16例(占47.1%),误诊为鳞状细胞癌2例,误诊为睑板腺炎、泪腺混合瘤、血管瘤者各1例.16例患者初次手术时采用了睑板腺囊肿刮除术,行单纯肿物切除术者16例,组织学控制性肿物切除术者2例.首次病理诊断为睑板腺癌者26例,占76.5%,曾在当地医院误诊为鳞状细胞癌者3例,占8.8%,皮脂腺腺瘤1例,另有4例术后病理资料遗失.再发或复发病例均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行组织学控制性肿物切除术,病理观察58.8%有派杰样浸润.对16例睑板腺癌组织学控制性肿物切除术后患者进行5个月~8年的随访,无1例死于睑板腺癌复发转移,此外随访的16例患者与失访的18例患者之间的临床基本特征及肿瘤病理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睑板腺癌误诊为睑板腺囊肿是导致多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再发病例采用组织学控制性切除术有望阻止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7.
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异体巩膜移植的眼睑再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 1997年 ,我们采用异体巩膜代替睑板方法 ,对 2 1例眼睑恶性肿瘤患者肿瘤切除后进行眼睑再造术 ,获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 对象 :选择本院 2 1例眼睑恶性肿瘤患者 ,男性 8例 ,女性 13例 ;年龄 2 9~ 80岁 ,平均 5 4岁。右眼 7例 ,左眼 14例 ;上睑 14例 ,下睑 7例。临床诊断 :睑板腺癌 12例 ,眼睑基底细胞癌 6例 ,眼睑鳞状细胞癌 3例。肿瘤切除后眼睑缺损1/ 3者 7例 ,缺损 1/ 2者 9例 ,缺损 2 / 3以上者 5例。巩膜移植片 8mm× 15mm~ 10mm× 31mm。病理诊断 :睑板腺癌 12例 ,基底细胞癌 7例 ,鳞状细胞癌 1…  相似文献   

8.
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异体巩膜移植修复眼睑全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眼睑恶性肿瘤切除范围大,可造成眼睑全缺损。1996~2004年我们采用异体巩膜代替睑板,对22例上眼睑恶性肿瘤切除后眼睑全缺损患者进行眼睑再造术,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上眼睑恶性肿瘤患者22例22眼,男10例,女12例;年龄35~78岁,平均59岁。右眼8例,左眼14例;临床及病理诊断:睑板腺癌9例,眼睑基底细胞癌9例,眼睑鳞状细胞癌4例。经全身系统检查均未见肿瘤向他处播散或转移。1.2方法异体巩膜的来源:选自无传染病绝对期青光眼等摘除的眼球,处理后仅保留巩膜,浸于95%酒精溶液中,每日更换1次,共3d,再置于75%酒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同一人同一眼先后在眼睑或结膜上发生睑板腺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收治的3例眼青双肿瘤患者的治疗、组织学检查和随访进行系统观察。结果:病理报告睑板腺癌分化型1例,基底细胞型2例,恶性黑色素瘤上皮样细胞型1例,纺锤细胞型2例,切除肿瘤后,眼睑进行重建,达到解剖和功能复位。结论:出于外观考虑,不行眶内容剜出术,而行局部手术切除的治疗方式是可取的,睑板腺癌和恶性黑色素瘤先后发生于同一眼,可能是切除一类肿瘤后,局部生物学环境发生改变,免疫力下降,导致第二类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自体睑板移植修复1/2眼睑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2 0 0 1年 7月以来 ,我们以自体健眼睑板移植片一期修复肿瘤切除后的 1/2眼睑缺损 ,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我院的治疗结果和具体技术介绍如下。一般资料 :11例因眼睑肿块就诊的患者 ,男性 4例 ,女性 7例 ,年龄 42~ 78岁 ,平均 61岁 ;右眼 5例 ,左眼 6例 ,上睑 7例 ,下睑 4例。其中 ,8例患者已行肿块活检 ,病理证实为“睑板腺癌” ;其余 3例临床上呈现典型的睑板腺癌征象 ,即睑结膜面白色结节样隆起。全部病例肿瘤范围不大于6mm ,均未侵入穹隆部 ,耳前、颌下淋巴结未及肿大。方法 :①自体睑板的制备 :地卡因表面麻醉 ,利多卡因穹隆部浸润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眼睑肿物的临床、病理学分类及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6年~ 2 0 0 1年收治 4 4例眼睑肿物患者年龄分布及病理分类 ;结合病例讨论肿物切除及整形术应注意的问题。结果 恶性肿瘤中居前 2位者为基底细胞癌、睑板腺癌 ,良性肿瘤中居前 2位者为色素痣 ,血管瘤和多发性神经纤维瘤。 39例手术切除 ,2例睑板腺癌术后复发再手术 ,后愈合好 ,2例死亡 ,余患者疗效好。结论 对眼睑肿物进行分析有利于临床诊断以及指导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眼睑肿物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眼睑肿物的临床、病理学分类,为眼睑肿物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眼科近2a来收治的105例105眼眼睑肿物患者的病理学资料,对眼睑肿物的病理分类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眼睑肿物105例105眼中良性肿瘤共101例101眼,恶性肿瘤4例 4眼。良性肿瘤中占前5位的是炎性肉芽组织22例 22 眼,脂溢性角化病16例16眼,鳞状细胞乳头状瘤13例13眼,皮内痣12例12眼,表皮样囊肿12例 12 眼。恶性肿瘤中基底细胞癌2例 2眼,睑板腺癌和恶性黑色素瘤各1例1眼。 结论:明确的临床病理分型诊断有助于眼睑肿物的手术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眼睑恶性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分类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眼睑常见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按病理诊断对我院近10a手术摘除的眼睑恶性肿瘤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总计眼睑恶性肿瘤46例(46眼),占全部眼睑肿瘤的23.0%。男25例,女21例(约1.2:1)。年龄38~82(平均61.1)岁。病程0.5mo~15a。发生在下睑者为多(22眼,47.8%),其中居前3位者为基底细胞癌(20眼,43.5%),睑板腺癌(13眼,28.3%),鳞状细胞癌(18眼,17.4%)。平均发病年龄依次为56.7,62,65岁,平均病程依次为5,1.75,4a。其中基底细胞癌发生在左下睑10眼(50%),睑板腺癌上睑8眼(61.5%),鳞状细胞癌左上睑4眼(50%)。随访34眼,复发9眼,死亡2例。结论:上述3种主要恶性肿瘤均以老年发病为主,以农民居多,其发病年龄依次上升,发病部位各有特点,分析慢性刺激可能是其主要促癌因素,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4.
睑板腺癌是眼睑常见的恶性肿瘤,我院(1977~1983)确诊的眼睑恶性肿瘤51例中,有睑板腺癌4例(27.5%),与国外文献统计一致。因起病缓慢早期常误诊为霰粒肿或一般肿块,做刮除术或不彻底的手术切除,致肿瘤复发,有的反复切除数次使病情延误,现将本组14例分析讨论如下: 资料分析 1.一般分析:本组男3例,女11例,发病年龄  相似文献   

15.
睑板腺癌     
一、发病率睑板腺癌(麦氏腺癌)在国外是一种罕见的眼睑肿瘤,是所有眼睑上皮癌中最恶性的肿瘤之一,约占眼睑恶性肿瘤的1—5.5%,Welch和Duke统计为0.2%,Morax和Ziangirora为1.9%。本病系Thiersch(1865)首先报道,其后Allaire(1891)以睑板腺癌报告于世,直至1963年,Ginsberg报告142例。本病常发生于老年,大多在40~80岁之间,平均年龄61.6岁,文献上最小发病年龄为3.5岁(Knapp)。一些作者认为,此病男女发病率几乎相等,Sweebe和Cogan发  相似文献   

16.
眼睑肿瘤是眼科常见肿瘤,而手术切除是最常用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眼睑成形重建在眼睑肿瘤切除术后显得至关重要。近几年来,我院对7例上睑肿瘤切除术后全上睑缺损修复中运用桥状皮瓣加自体软骨移植术,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共7例(7只眼),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52~71岁,术后病理确诊为睑板腺癌5例、基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Ⅰ期进行眼睑重建的手术方法 ,并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利用眼睑邻近皮瓣转移或游离植皮联合口腔粘膜移植对23例(23只眼)眼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肿瘤切除并眼睑重建。病理诊断示:基底细胞癌15例,睑板腺癌6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汗腺癌1例。结果 23例术后眼睑外观满意,视功能无影响。结论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Ⅰ期眼睑重建在眼睑外形和功能上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睑板腺癌nm23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学特点的关系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免疫组化分析nm23在正常睑板腺与睑板腺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关系。临床随访,根据原始记录和随访反馈,对临床组织病理各因素统计。结果:正常组及肿瘤组均有nm23的表达且位于细胞膜上,肿瘤组nm23表达明显强于正常组(P<0.05)。且nm23表达量与睑板腺癌发病年龄、病程长短、肿瘤分化程度、转移情况明显相关(P<0.05)。睑板腺癌转移与浸润明显相关(P<0.05)。结论:高nm23表达量可能预示肿瘤低分化及低转移率。提示nm23表达与睑板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nm23有助于评估病情、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控制性切除术对眼睑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经病理诊断为眼睑恶性肿瘤并行控制性切除术的患者68例(68眼)。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其预后及肿瘤复发情况,分析眼睑恶性肿瘤控制性切术的治疗效果。主要指标  肿瘤分期、大小、手术、组织病理类型、复发情况。结果 68例(68眼)中眼睑基底细胞癌者39眼(57.3%),睑板腺癌28眼(41.2%),鳞状细胞癌者1眼(1.5%)。随访5~57个月,5例(7.4%)复发。39例基底细胞癌患者中1例(2.6%)术后2年复发;28例睑板腺癌患者中4例(14.3%)复发。所有随访到的无复发的63例患者中20例(31.7%)经组织病理检查,发现切除远端组织内仍残留肿瘤细胞,并行二次手术切除,至切除远端未见肿瘤细胞残留,行眼睑缺损修补术。结论 眼睑恶性肿瘤石蜡组织学控制切除术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尽可能保留肿瘤周围正常的眼睑组织,有利于组织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端粒酶在人眼睑板腺癌(meibomian gland carci-noma,MGCA)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睑板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18例睑板腺癌患者切除后的手术标本,采用PCR-ELISA法及PCR-PAGE法检测其端粒酶的含量及表达。结果:所选18例患者中端粒酶检测呈阳性表达16例(89%)。ELISA结果显示其中阳性病例中绝大多数呈中、高度表达,仅1例△A值<0.4,为低度表达。电泳结果显示为多少不等的梯形条带,其中16例显示为4条以上。结论:睑板腺癌患者端粒酶活性明显增高,可能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抑制端粒酶活性有可能成为睑板腺癌的新型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