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琦  彭晓燕  王红  刘毅 《眼科》2010,19(1):54-57
目的探讨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6—2009年北京同仁医院经玻璃体培养确诊为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患者9例(13眼)。方法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取前房水及玻璃体标本涂片和培养,4例进行血培养。给予局部及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行玻璃体注药(两性霉素B)或(和)玻璃体切除术。观察病变特点及治疗效果。主要指标视力,眼前节、服底表现,跟内液涂片及培养结果。结果男性2例,女性7例,4例双跟患病。平均年龄(38.33±15.49)岁。7例有明确发热史,自发热至出现眼部症状平均(26.43±24.81)天(2~60天)。无眼部外伤和内跟手术史。患者以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遮挡为主诉。易感危险因素包括侵入性操作、免疫力低下等。临床可有或无典型前葡萄膜炎症表现,玻璃体炎性改变呈现团块状混浊,视网膜和(或)视网膜下黄白色浸润病灶。所有病例玻璃体真菌培养阳性。9/13眼玻璃体注药,10/13眼行玻璃体切除术。8例12眼随访(10.13±7.41)个月,11/12眼眼内炎得到控制,眼球保存,6/12眼视力提高。结论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根据病史、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进行诊断。玻璃体切除术取材培养可提高检出率。玻璃体切除术及抗真菌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视力保持或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内源性眼内炎的病因、全身易感因素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13例(14眼)内源性眼内炎患者发病时的全身状况及眼部情况,玻璃体液的涂片和培养结果,治疗方法和视力愈后。结果13例(14眼)内源性眼内炎均行玻璃体液涂片和培养,阳性9例(10眼),其中细菌6例(7眼),包括革兰阳性球菌2例(2眼)、大肠埃希菌1例(1眼)、结核杆菌1例(1眼)、绿脓杆菌2例(3眼);真菌3例(3眼)。11例患者有全身易感因素。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除2眼行眼内容摘出外,其余均行玻璃体切割术,7眼保住眼球并有数指或以上视力,其中2眼最终视力〉0.05。结论内源性眼内炎的病因为全身感染性病灶或败血症的微生物感染所致,包括细菌和真菌感染,处理棘手,及时行玻璃体切割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视力愈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肝脓肿致内源性眼内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5至2010年诊治的因肝脓肿致内源性眼内炎的7例(9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取血或玻璃体液行微生物培养;4例(4眼)行玻璃体切割术,1例(2眼)因全身状况差行玻璃体内注药,2例(3眼)因眼内炎表现较轻仅全身和局部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结果 7例患者中5例首诊为肝脓肿,另2例以眼内炎为首诊,经全身检查后发现患有肝脓肿。2例有多年糖尿病史,2例在发病后才确诊为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所有患者发病前均有高热病史,血微生物培养阳性4例(57.1%),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例,大肠埃希菌1例,白色念珠菌1例;4例行玻璃体液培养,其中阳性2例,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经过药物或手术治疗,5眼获得手动及以上视力,1眼光感,3眼失明。结论 肝脓肿致内源性眼内炎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功能的眼科急症,及早就医、及时诊断、及时抗感染治疗是控制感染的最有效方法。必要时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抗生素治疗,有助于保存患者的部分视力。  相似文献   

4.
内源性眼内炎10年临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内源性眼内炎的致病菌、全身易发因素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40例(50眼)内源性眼内炎患者全身及眼部情况、玻璃体涂片或培养结果、治疗方法及视力预后。结果40例患者中,39例进行血或玻璃体液涂片、培养,阳性30例(77.5%),其中细菌12例(40%),真菌17(57%)例,1例为细菌和真菌的混合感染。29例(70%)存在全身易感因素,其中最常见为外科手术后。30眼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24眼(80%)获得手动以上视力,其中9眼(30%)术后视力达0.1以上。结论内源性眼内炎的致病菌以真菌多见,大部分患者存在全身易感因素;玻璃体手术可挽救大部分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5.
内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玺  徐格致 《眼科》2004,13(3):163-165
目的:探讨内源性眼内炎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误诊原因和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98年6月至2001年10月内源性眼内炎患者15例(18只眼),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15例中,大手术后败血症患者3例,糖尿病患者2例,肝脓肿患者2例,臀部脓肿患者1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4例,不明原因者3例。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红痛和视力损害,伴或不伴全身症状。早期被误诊为虹膜睫状体炎或葡萄膜炎者共11例(73.3%)。15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4只眼出现视网膜脱离,大多数患者保存了有用视力。另3只眼来诊时即已眼球萎缩,未作处理。结论:大手术后败血症、糖尿病、深部脓肿。不明原因发热可能为内源性眼内炎的易感因素。早期玻璃体液或房水培养以及血培养相当重要。玻璃体手术联合全身应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是治疗内源性眼内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内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6例20眼内源性眼内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存在发热患者13例,3例起病前有手术史,8例起病前、起病时合并有全身感染史。致病菌的检出率为33%。结论:大手术后或发热可能为内源性眼内炎的诱发因素。及时诊断,玻璃体切割手术,全身及局部抗感染治疗是控制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内源性眼内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内源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评价治疗效果,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2000年6月至2006年3月在我院临床诊断为内源性眼内炎17例(17只眼)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眼内炎的预后与疾病的类型相关,与年龄和手术方式无相关。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全身和局部的广谱抗生素联合激素治疗,适当采用各种手术方式,能使部分眼内炎向良性转归。  相似文献   

8.
玻璃体切除联合药物治疗内源性眼内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手术(PPV)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对内源性眼内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2002年~2005年本院内源性眼内炎12例的玻璃体切除手术,以及术前和术后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13例中,发病前有高热者9人(75%),病原确认或培养阳性为4例(33%),全部病人接受了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抗生素治疗,5例给予玻璃体腔注药。手术后维持手动以上视力的有6人(50%),2例最终眼球摘出(17%)。结论发热病人出现眼部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出现眼内炎的可能,尤其是有糖尿病或接受创伤性操作的病人。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抗生素治疗,有助于保存病人的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眼内炎的病因构成及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眼内炎患者53例54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8例,女15例,年龄1~74岁,平均年龄32岁。对2例(2只眼)炎症较轻的患者仅采用药物治疗,5例(5只眼)视力无光感,炎症反应重的患者行眼球内容物剜除术,其余46例(47只眼)均采用常规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随访2~32个月,平均10.5个月。 结果 眼球穿通伤导致的眼内炎共32只眼,占59.26%。内源性眼内炎8只眼,占14.81%。与白内障手术相关的眼内炎共7 只眼,占12.96%,青光眼手术晚期滤泡感染2只眼,占3.70%。玻璃体切割术后3只眼,占5 .56%。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 keratotomy,RK)后1只眼,占1.85%。原因不明1只眼,占1.85%。经治疗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P=0.003)。3 d内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视力恢复明显高于3 d后的患者(P=0.014),7 d内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视力恢复明显优于7 d后的患者(P=0.021)。功能成功(视力≥0.02)37只眼,占68.52%;解剖成功(视力<0.02,眼球结构完整)47只眼,占87.04%,脱盲(视力≥0.05)27只眼, 占50.00%。 结论 眼球穿通伤,尤其是伴有眼内异物存留者是导致眼内炎的最主要原因,尽早行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眼内炎的理想方法。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93-95)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3例患者根据病情、病史进行了眼科常规检查及实验室有关检查,确诊后进行药物治疗,其中1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3例均存在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感染诱因。2例患者误诊为葡萄膜炎,1例患者误诊为视网膜脉络膜炎。2例通过早期积极治疗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发病隐匿,进展缓慢,非常容易被忽视并误诊,详细询问病史和合理的检查对其诊断有着重要的帮助。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高治愈率和保存视功能。  相似文献   

12.
AIM: To study the clinical features, microbial spectrum, associated factors and prognosis of endogenous endophthalmitis (EE) in a group of Chinese patients. METHODS: The medical records from 32 eyes of 29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EE in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9 to October 2019 were reviewed. RESULTS: The initial visual acuity (VA) of 30 eyes in this study was worse than 20/400. Twenty-three eyes were diagnosed with fungal endophthalmitis and nine with bacterial endophthalmitis. The most common fungal and bacterial isolates were Candida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respectively. Several rare fungi and bacteria species were also isolated from our patients, including Cryptococcus, Paecilomyces, Brucella, and Bacillus licheniformis. The leading risk factor for EE was diabetes. The most common extraocular infection locus was genitourinary tract. Vitrectomy was performed on twenty-nine eyes. Eight eyes achieved final VA of 20/400 or better. EE caused by Candida had a better prognosis. CONCLUSION: The visual outcome of EE is based on pathogens and prompt intervention. Early vitrectomy and antimicrobial treatment are beneficial for E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评价并分析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内源性克雷伯菌属眼内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12眼内源性克雷伯菌属眼内炎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根据术中视网膜情况辅以剥膜、硅油充填。结果:术后所有患者12眼玻璃体腔清晰,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其中3眼(25%)术后视力0.1~0.3。随访3mo,2眼发生晶状体混浊。结论:以玻璃体切割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内源性克雷伯菌属眼内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脓肿致内源性眼内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2010年诊治的因肝脓肿致内源性眼内炎7例(9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取血或玻璃体标本行微生物培养;4眼行玻璃体切割术,2眼因全身状态差行玻璃体注药术,3眼因眼内炎表现较轻仅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结果:其中2眼以眼内炎为首诊,经全身检查后发现患有肝脓肿;4眼伴有糖尿病,1眼伴有糖耐量异常。血或玻璃体标本微生物培养阳性6眼(6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3眼,大肠埃希菌1眼,白色念珠菌2眼。经药物或手术治疗后,5眼获得手动及以上视力,1眼存有光感,3眼失明。结论:肝脓肿致眼内炎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功能的眼科急症,及早就医、及时诊断、及时抗感染治疗是控制感染的最有效方法。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抗生素治疗,有助于保存患者的部分视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内源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4-2021年北京地坛医院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内源性眼内炎患者12例(15眼).方法 回顾患者住院病历资料.房水细菌、真菌培养,同时行宏基因组基因二代测序或G试验GM试验辅助诊断.玻璃体注药或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主要指标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