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病例报告男,60岁。右眼痒、痛、不适、异物感10d。曾在外院诊断为结膜炎、干眼症,给予消炎、人工泪液眼药水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眼科检查:患者视力1.0,裂隙灯检查右眼睑结膜充血,轻度水肿,球结膜轻度充血水肿,角膜透明,KP(-)。左眼未见异常。双眼眼底正常。右眼结膜囊内可见5条白线状小虫蠕动。询问病史,家中豢养小猫1只,平时与猫有亲密接触行为。处理:嘱患者仰卧位,于右眼内点5g/L丁卡因表面麻醉1次/3min,共3次,用显微镊在聚光灯下取出线虫5条,送检观察。虫体观察:5条虫均为白色线状,略透明,最长约105mm,最短约80mm。送检验科确定为结膜吸吮线虫。2讨论结膜吸吮线虫(thelaz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结膜松弛症患者泪液和眼表的改变。方法结膜松弛症患者23例(46眼)及年龄和性别与受试者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5例(30眼)。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同时进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评价杯状细胞密度。结果结膜松弛症患者泪膜破裂时间为(3.5±1.3)s,明显较健康对照组的(8.3±1.1)S缩短(P〈0.05);结膜松弛症患者角膜荧光素染色得分为(1.66±2.1)点,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79±1.0)点;结膜松弛症患者结膜杯状细胞密度为(580±406)个/mm^2,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的(1102±356)个/mm^2(P〈0.05)。两者的泪液分泌量无明显差别。结论结膜松弛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眼表和泪液损害,包括泪膜破裂时间缩短,角膜荧光素染色增加和杯状细胞减少。(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87—89)  相似文献   

3.
1病例报告 男,60岁。右眼痒、痛、不适、异物感10d。曾在外院诊断为结膜炎、干眼症,给予消炎、人工泪液眼药水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眼科检查:患者视力1.0,裂隙灯检查右眼睑结膜充血,轻度水肿,球结膜轻度充血水肿,角膜透明,KP(-)。左眼未见异常。双眼眼底正常。右眼结膜囊内可见5条白线状小虫蠕动。询问病史,家中豢养小猫1只,平时与猫有亲密接触行为。处理:嘱患者仰卧位,于右眼内点5g/L丁卡因表面麻醉1次/3min,共3次,用显微镊在聚光灯下取出线虫5条,送检观察。虫体观察:5条虫均为白色线状,略透明,最长约105mm,最短约80mm。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泪膜和眼表病变进行临床检测,探讨2型糖尿病与泪膜和角结膜上皮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25例(50只眼)糖尿病住院患者和25例(50只眼)无糖尿病者(年龄匹配)做眼表检查,包括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角膜荧光素染色,结膜印迹细胞学榆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尿病组98.0%的眼泪膜破裂时间小于10s,泪膜破裂时间(4.56±2.02)s低于对照组(6.76±4.11)s;66.0%的患者泪液分泌试验小于5mm,泪液分泌值(4.52±2.84)mm低于对照组为(6.28±3.65)mm;角膜上皮着色占58.0%,结膜杯状细胞密度下降,鳞状上皮化生程度加重.结论 糖尿病患者泪膜稳定性显著下降,是引起十眼症的主要原因.对糖尿病病人进行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结膜印记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的角结膜上皮病变.  相似文献   

5.
翟长斌  周跃华  张晶 《眼科研究》2010,28(8):778-782
目的评价质量分数0.1%透明质酸钠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后干眼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LASIK术后1个月诊断为干眼症的患者21例42眼,应用0.1%透明质酸钠滴眼液局部点眼法连续治疗30d。0.1%透明质酸钠滴眼液的治疗效果评价指标包括患者主觉症状的临床评分变化和客观指标的改善情况,如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着色评分、SchirmerⅠ试验。对0.1%透明质酸钠滴眼液治疗前和治疗后1、2、4周上述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要求完成治疗和随访。0.1%透明质酸钠治疗4周,患者主觉症状评分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71±12.99vs25.09±18.30,Z=-3.326,P=0.001),角膜荧光素着色评分较用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4±2.36vs8.26±2.69,Z=-6.909,P〈0.01)。0.1%透明质酸钠治疗4周患者的BUT(4.64±1.44)s比治疗前(2.69±1.58)s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99,P〈0.01),而SchirmerⅠ试验值(7.60±3.35)mm明显高于治疗前(5.81±3.5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9,P=0.021)。随访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0.1%透明质酸钠可通过促进LASIK术后角膜上皮的修复和改善泪液分泌量缓解LASIK术后干眼症患者的主觉症状。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17岁,藏族,初诊日期2004年4月3日。主诉:“右眼视力下降半年”。检查:视力:右0.01,左0.8,不能矫正;双眼各方向运动自如,双眼睑裂大小正常,睫毛平伸。睑球结膜充血,睑结膜胶样增生,眦部滤泡形成。结膜穹隆深度正常,睑板无增厚,未见沙眼瘢痕改变,结膜囊内少量分泌物,右眼角膜完全胶样改变,血管翳形成,角膜中央为中心辐射状分布,荧光素钠染色(-),前房隐约可见,瞳孔圆,对光反应存在,内眼不能窥入。左眼角膜上方血管翳改变,累及角膜缘内1~2mm,未见明显增生改变,下方角膜内3~4mm上皮及浅基质层胶样变性改变,血管走行其上,变性区边界清晰…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7岁,农民,买农药杀虫脒吋不慎药瓶打碎,农药液溅入右眼,即感右眼疼痛,烧灼感,畏光,流泪。立即用清水冲洗伤眼后转来我院。入院检查:视力,右眼0.3,左眼1.5,右眼上、下睑皮肤充血,水肿,部分表皮破溃,睑裂水平球结膜明显充血、水肿、破损。角膜9至3点有一明显水平损伤面,用2%荧光素钠染色为阳性,前房及瞳孔尚无改变。立即用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右眼,散瞳,结膜囊内涂入抗生素眼膏,同时口服大剂量苏打片,给子口服止痛剂,包扎患眼,每日换药,抗生素眼药水清洗结膜囊。5天后,患者畏光,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和观察结膜松弛症患者泪膜稳定性、杯状细胞变化及黏蛋白5AC的表达情况,探讨结膜松弛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在我院就诊的结膜松弛症患者30例(30眼)为结膜松弛症组,另选取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15例(15眼)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入选者进行眼部症状评价[国际眼表面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积分法]、泪膜破裂时间检测、Schirmer Ⅰ试验、泪液羊齿状结晶试验,分别对结膜松弛症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结膜组织标本行HE染色、AB染色、黏蛋白5A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膜松弛症组OSDI评分为(37.80±8.94),高于正常对照组(11.40±4.08) (P<0.01).结膜松弛症组泪膜破裂时间为(6.70±2.76)s,低于正常对照组(13.67±3.48)s(P <0.01).Schirmer Ⅰ试验结膜松弛症组为(6.23±3.13)mm,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3.40±3.74) mm (P<0.01).结膜松弛症组患者泪液中羊齿状结晶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14.309,P=o.003).光镜下结膜松弛症组较正常对照组球结膜厚度变薄,胶原纤维少,弹力纤维缺失,固有层间质淤血水肿,杯状细胞减少,黏蛋白5AC染色阳性细胞数低于正常对照组(x2=9.499,P=0.023).结论 结膜松弛症患者泪膜功能受到影响,杯状细胞减少,泪液中羊齿状结晶减少,黏蛋白5AC含量减少,最终导致球结膜过度松弛,出现眼表泪液学异常.  相似文献   

9.
偏二甲肼致眼部损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2 1岁 ,因化验时不慎将偏二甲肼溅入右眼 ,当即用自来水冲洗右眼约 10分钟后 ,即送医院。以“右眼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 1小时”就诊。检查 :视力 :右眼 0 6 ,左眼 1 5 ,右眼睑痉挛 ,右眼睑球结膜充血明显 ,下结膜囊内可见少许炭末色异物残留 ,部分睑结膜苍白 ,裂隙灯下见右角膜中央及下方弥漫性点片状荧光素着染 ( ) ,角膜上皮及基质层水肿 ,KP(-) ,前房透明 ,右瞳孔圆约 3 5mm ,光反射存在。处理 :迅速拭净结膜囊内残留异物及分泌物 ,以 3 %硼酸溶液反复冲洗右结膜囊 15分钟 ,收入院。右眼给予 0 2 5 %氯霉素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红斑痤疮患者眼表、泪膜、泪液蛋白以及角膜神经纤维的改变情况。方法 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厦门眼科中心已确诊为红斑痤疮患者24例(48眼)作为红斑痤疮组;另选年龄、月收入等重要非试验因素匹配的24例(48眼)健康志愿者(门诊体检者,无眼部相关疾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受试者眼表疾病指数、泪膜四项、泪液蛋白以及共聚焦显微镜等检查结果。结果 红斑痤疮组相比于正常对照组右眼的干眼症状眼数增多、眼表疾病指数评分增高、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基础泪液分泌试验长度减少、泪河高度降低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为P<0.05);左眼的干眼症状眼数、眼表疾病指数和泪膜四项与右眼改变一致,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红斑痤疮组相比于正常对照组右眼泪液中泪液总蛋白、乳铁蛋白及溶菌酶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左眼的泪液蛋白改变与右眼一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红斑痤疮组共聚焦显微镜图像可见角膜上皮基底细胞部分膨胀、变形,有光亮的炎症细胞浸润;角膜前基质细胞增多,形态与正常对照组差别不大;红斑痤疮组相比于正常对照组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出现弯曲且数量增多;角膜基质内神经丛出现弯曲。红斑痤疮组相比于正常对照组左右眼的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均明显增大,分支增多且曲率评分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红斑痤疮患者眼表发生明显改变,主要表现为泪膜稳定性降低,泪液蛋白含量降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增高和角膜神经纤维密度升高及走形异常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干眼症患者使用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速高捷)前后,患者的主观症状、干眼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评估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干眼症的疗效。方法:选择干眼症患者22例43眼,予以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滴眼,3次/d。观察就诊当天、用药1,2wk;1mo患者主观症状: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眼红、疼痛、畏光、流泪;干眼实验室检查: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Ⅰ试验。结果:用药1mo后,患者的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眼红、疼痛、畏光、流泪等主观症状的分级与用药前有显著差异(P<0.01),8种主观症状明显缓解;用药后患者的荧光素染色,BUT及SⅠt值与用药前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对干眼症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下泪点封闭术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重度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0-01/2011-01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9例38眼使用人工泪液效果欠佳的中重度干眼症患者,采用下泪点封闭术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前3d及术后1wk;3,6mo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泪河高度、角膜荧光素染色、泪液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Ⅰ试验(SⅠt)以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术前干眼患者主诉多为干涩、异物感、视疲劳。术后患者上述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与术前相比, 15例30眼荧光素染色角膜上皮点状着色消失,下睑缘明显有泪河线形成。与术前相比,BUT和SⅠt明显增加和延长。 结论:下泪点封闭术可明显改善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眼表的泪液量,打破干眼症泪液分泌的恶性循环,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中重度干眼症患者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孙洋  李点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168-169
目的:观察以滋养肝肾,生津润燥法配伍组成的滋阴润目丸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采用常规西药(泪然滴眼液及3g/L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滋阴润目丸治疗,对照组40例用常规西药泪然滴眼液及3g/L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对照组总有效率45%。结论:滋阴润目丸对治疗干眼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干眼症患者结膜上皮细胞的趋化因子受体-5(CCR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选择符合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干眼症患者30例60眼和正常人30例60眼,采用结膜印记细胞学的方法获取干眼症患者和正常人的结膜上皮细胞后,分别浸入有对应编号的离心管中,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印记细胞学细胞涂片的方法检测正常人和干眼症患者结膜上皮细胞中CCR5的表达。结果:干眼症组患者结膜上皮细胞中CCR5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人(P<0.05),且该因子的表达与BUT和SchimerⅠ试验均呈负相关,与角膜荧光素染色呈正相关。结论:在干眼症发生的机制中,CCR5起到炎性介质的作用,其表达水平变化反映了干眼症的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浅前房和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对160例18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浅前房和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治疗观察。 结果:患者160例187眼行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33眼,发生率为17.65%,其中1眼发生脉络膜脱离,经保守治疗治愈。在160例小梁切除术中,我科开展了5例6眼术毕向前房内注入适量透明质酸钠以预防术后浅前房,其中1例双眼发生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右眼发生广泛后弹力层脱离经前房注气3次治愈,左眼脱离范围小于1/3未做处理。 结论: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时,手术要轻巧,操作要精细,以减少或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广西柳州市普通人群干眼症流行病学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干眼症的患病情况及发病相关因素。方法:以2007-05/2008-11柳州市普通人群中10687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和干眼症检测两个部分。结果:本组调查人群中干眼症患者1179例,患病率为11.03%;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患者自觉症状以眼干涩、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瘙痒的发生率最高;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干眼症发病相关的因素有年龄、荧光屏接触时间、工作环境、吸烟和糖尿病。结论:就纳入本研究的因素而言,影响干眼症发病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和工作环境,而视频接触时间、吸烟及罹患糖尿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干眼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了解军医大学学员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4a干眼症高危人群的发病情况,为军校学员预防和治疗干眼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2007级学员队165例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视力基本情况(标准对数视力表)和眼表疾病指数(参考美国OSDI评价表,包括光的敏感程度、异物感、酸痛感、近距离阅读、使用电脑情况以及所处的环境等)。将OSDI评分≥30分者定义为干眼症高危人群。 结果:被调查学员中干眼症高危率为24.2%,其中LASIK术后4a者干眼症高危率为51.7%,明显高于配戴框架式眼镜者22.4%(P<0.01)和正常视力者11.8%(P<0.01)。 结论:LASIK手术是引起干眼症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军队院校学员近视眼准分子激光手术率较高的现象以及干眼症高危率的问题应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视屏终端综合征50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苏明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163-164
目的:观察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视屏显示终端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视屏显示终端综合征50例100眼采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30d,观察治疗前后视觉疲劳9项症状记分。结果:本组50例100眼,治疗前的症状总积分均数为12.64±6.56,治疗后的症状总积分为3.56±4.80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409,P<0.01);观察期间,无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视屏显示终端综合征近期缓解视觉疲劳症状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任秉仪  郑永征  林颖  林晨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2):2345-2347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干眼症的症状及各项临床指标的综合分析,初步探讨糖尿病干眼症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干眼症患者90例180眼,其中非糖尿病患者45例90眼,经内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干眼症患者45例90眼,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眼表疾病指数量表中文版( COSDI)问卷调查、泪膜破裂时间( BUT)、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 Ⅰ test)、角膜荧光素染色( FL)指标的测定,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干眼症指标比较,糖尿病组干眼症OSDI指数(46.88±18.51)高于非糖尿病组(39.76±13.6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糖尿病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1.57±1.33分)高于非糖尿病组(1.19±0.82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糖尿病组干眼症Schirmer Ⅰ试验(4.30±1.80mm/5min)低于非糖尿病组(4.80±1.52mm/5min),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泪膜破裂时间中,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组干眼症在症状、泪液的基础分泌及角膜上皮缺损方面均较非糖尿病组严重。对糖尿病患者的眼部筛查应包括干眼相关临床指标的检查,以便对糖尿病干眼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建议和治疗,改善其干眼症状,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儿童干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骆非  邹留河 《眼科》2006,15(6):411-414
目的探讨儿童干眼是否存在及有何临床特点。设计前瞻性病例观察系列。研究对象38例(76眼)可疑儿童干眼患者,38例(76眼)正常儿童。方法对符合成年人干眼诊断标准的38例(76眼)儿童作为可疑干眼的观察组,取年龄与之匹配的正常儿童38例(76眼)作为对照组分别做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泪膜破裂时间检查(BUT)、角结膜荧光素(FL)染色检查,对观察组行药物治疗并追踪观察6个月,再行以上三项检查。对可疑儿童干眼患者的症状、病因进行分析。主要指标症状, Schirmer,BUT,FL染色检查。结果38例可疑儿童干眼中瞬目次数增加21例(55.26%),干涩15例(39.47%),畏光14例(36.84%),眼红14例(36.84%)。观察组比对照组Schirmer和BUT均有显著性降低(P均=0.0000)。观察组和对照组Schirmer和BUT左右眼明显相关。观察组和对照组Schirmer和BUT两种检查无相关性。观察组药物治疗6个月前后Schirm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8),BUT和FL检查有显著性改善(P=0.049,P=O.001)。结论儿童干眼确实存在,症状中以瞬目次数增加为最多,儿童干眼并非一时的主观症状,患儿可能存在较长时间(至少>6个月)的影响泪液分泌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