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0例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亮  徐廷贵 《现代康复》2001,5(11):115-115
目的:应用GSI-70全自动便携式耳声发射仪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最佳时机的研究,分析影响听力筛查的因素。方法:应用GSI-70耳声发射仪,对30例正常新生儿出生后的1-5d逐日进行听力筛查。结果:随着新生儿天龄的增加,筛查通过率逐渐增加,至出生后第3天,筛查通过率较高且趋于稳定,结论:利用GSI-70全自动耳声发射仪,进行新生儿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的最佳时机宜在出生后第3天或3d后进行。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听力筛查测试时间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国内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3%,其中中重度以上者0.05%。新生儿听力损害如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干预将严重影响患儿语言、认知和情感的发育。我院从2002年开始,常规对新生儿不定时地用Madsen Echo-Screen瞬态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初筛,发现在不同时段筛查结果不同。为提高筛查通过率,减少重复工作,杜绝家长在场可能出现的假阳性,进行了本研究,旨在寻求新生儿听力筛查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3.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研究较多,其可行性已被大家所认同.现对本院2576例行听力筛查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GSI-70全自动便携式耳声发射仪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最佳时机的研究,分析影响听力筛查的因素。方法应用GSI-70耳声发射仪,对30例正常新生儿出生后的1~5d逐日进行听力筛查。结果随着新生儿天龄的增加,筛查通过率逐渐增加,至出生后第3天,筛查通过率较高且趋于稳定。结论利用GSI-70全自动耳声发射仪,进行新生儿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的最佳时机宜在出生后第3天或3d后进行。  相似文献   

5.
徐青 《临床医学》2010,30(9):87-88
目的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伤,及早进行诊断、干预,促进其正常的言语发育。方法应用DPOAE仪器,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初次筛查者,在出生后42 d接受听力复查,复查仍不通过者转至省级医院进一步做听力学检测,并及早采取干预措施。结果新生儿听力筛查684例,听力筛查率57.77%,4例诊断为听力障碍,发病率5.84‰。结论通过筛查,新生儿听力损失可以早期发现,早干预,有效促进婴儿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286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分析其相关因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方法采用国际上公认的耳声发射法,用丹麦研制的畸变耳声发射仪进行筛查。结果最后确诊听力障碍5例,发生率为0.21%。结论全面普及并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尤其对高危儿筛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适合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策略,获得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的基本资料。方法对2002年7月至2004年5月间在我院出生的早产儿185例及分娩足月新生儿2400例,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OPOAE)进行听力测试,在分娩后3-5d测试1次,未通过者在出生42d再测试1次,再未通过者在出生90d进行复测,如3次均未通过进行ABR检查,2次异常确诊为听力障碍。结果早产儿组出生3~5d异常率为46.69%,足月新生儿组为7.02%,P〈0.01;出生42d早产儿组异常率为6.25%,足月新生儿组为1.99%,P〈0.001;出生90d早产儿组异常率为3.68%,足月新生儿组为1.027%,P〈0.001。男女发病情况(32/1287、30/1113),P〉0.05。结论通过筛查,新生儿听力损失可及早发现,并进行及早干预,有效促进婴幼儿的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畸变耳声发射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方法:采用国际上公认的耳声发射法,美国产GSI-70型便携式全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进行筛查。结果: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对5274例正常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通过率93.21%,复筛通过率81.40%,6例新生儿诊断听力障碍。结论: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并实施早期干预,可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儿童,有效减少听力语音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瞬态耳声发射(TEOAE)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应用TEOAE对1780名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以外耳道记录到耳声发射反应为通过标准。结果:初筛通过率为81.91%,测试时间以生后2天以上为佳。结论:TEOAE测试快速、无创、客观、灵敏、经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可作为首选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两种耳声发射技术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对8944例新生儿首先接受了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检查;未通过者于出生42d左右接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仅再次检查;出生4个月左右对再次检查未通过者进行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结果:(1)8944例新生儿中1184例未通过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检查,正常和高危儿组通过率分别为85.12%、53.55%。(2)初筛未通过的1184例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复查,正常和高危儿组通过率分剐为96.10%、75.51%。(3)出生4个月左右对复查未通过的105例作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共9例确诊为先天性耳聋,新生儿脑损伤总发病率为1.006%。结论:耳声发射技术对早期发现出生6个月以内的耍儿听力障碍有重要意义,为先天性聋儿的早期干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模式的建立与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reening UNHS)模式,获得佛山地区出生婴儿听力损失的基本资料。方法:选择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01-05-14/2002-12-25出生的活产新生儿在出院前接受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测试,通过者予出院;未通过者在出生42d复查OAE,仍未通过者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查。所有ABR检查不通过者在3个月内接受全面的听力学诊断和评估,以确定听力损失的性质和程度。耳声发射测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nion product otoacoustic cenllssions,DPOAE)。结果:3244例新生儿中2910例(89.70%)初筛通过OAE测试,未通过测试的313例于生后42d复查OAE有309例通过。OAE测试总的通过率99.2%;接受ABR检查者共4例,3例未通过测试。经系统的听力学诊断与评估,此3例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占受试对象的0.92%。;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高危新生儿听力损伤的发生率(4.8%。,2/417)显著高于爱婴区未患病的新生(0.35%,1/282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76,P&;lt;0.01)。结论:充分发挥保健机构特色建立OAE两步筛查、ABR初步诊断方案,对建立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模式,促进听力筛查工作的普遍开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对新生儿听力障碍进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用双通道耳声发射仪对在我院出生的3~5d的新生儿进行检测,通过初筛和复筛,对新生儿听力障碍进行早期诊断。结果:初筛异常率9.3%,复筛异常率1.2%。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可及早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对早期治疗、干预听力残疾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患儿,分析影响听力筛查的因素。方法: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对1194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对1194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住院期间初筛通过率为92.88%,复筛通过率为98.32%。检出听力障碍患儿5例,检出率为4.2‰。住院期间初筛通过率女婴高于男婴,足月儿高于早产儿,正常及高出生体重儿高于低出生体重儿,P值均〈0.01。结论:TEOAE测试是适合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可靠、有效、快速、简便的好方法。新生儿性别、体重、孕周、检测时天龄对用TEOAE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初筛结果有显着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以便于采取质量控制,提高筛查工作质量.[方法]对1 764例新生儿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法听力筛查.[结果]筛查率93.9%,初筛未通过率15.1%.出生≥72 h后测试与出生<72 h测试、男婴与女婴、左耳与右耳未通过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掌握好筛查的适宜时机以降低筛查的假阳性率;提高早期筛查率是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质量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和治疗依从性的管理方法.方法采用美国Grasons-tadler公司生产的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由专科护士对新生儿进行初次筛查,五官科医师把关.结果接受筛查的新生儿2207例,筛查率占同期出生率的83.9%,初次筛查通过1838例,未通过305例(13.8%),42 d后复查,未通过2例,转诊经第3次听力检测中心复查,1例为先天性听力障碍,另1例需进一步检查排除中枢性听力损失.听力障碍占同期筛查人数的0.9‰.未接受听力筛查的新生儿有425人,高危儿145人,占34.1%.结论须加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宣传力度,提高筛查率;高危新生儿是筛查的重点对象,对家属应予追踪指导,督促参与监测;完善追踪管理机制,让听力障碍新生儿得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黄敦年 《全科护理》2009,7(22):2002-2002
[目的]调查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以便于采取质量控制,提高筛查工作质量。[方法]对1764例新生儿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法听力筛查。[结果]筛查率93.9%,初筛未通过率15.1%。出生≥72h后测试与出生〈72h测试、男婴与女婴、左耳与右耳未通过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掌握好筛查的适宜时机以降低筛查的假阳性率;提高早期筛查率是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质量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检测依从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五星  陈环 《现代护理》2006,12(9):842-843
目的探讨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和治疗依从性的管理方法。方法采用美国Grasons-tadler公司生产的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由专科护士对新生儿进行初次筛查,五官科医师把关。结果接受筛查的新生儿2207例,筛查率占同期出生率的83.9%,初次筛查通过1838例,未通过305例(13.8%),42d后复查,未通过2例,转诊经第3次听力检测中心复查,1例为先天性听力障碍,另1例需进一步检查排除中枢性听力损失。听力障碍占同期筛查人数的0.9‰。未接受听力筛查的新生儿有425人,高危儿145人,占34.1%。结论须加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宣传力度,提高筛查率;高危新生儿是筛查的重点对象,对家属应予追踪指导,督促参与监测;完善追踪管理机制,让听力障碍新生儿得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发现小儿听力障碍的筛查方法。方法:新生儿出生3-5天进行双耳诱发耳声发射(OAE)测试,通过者即为完成听力筛查。如未通过,于出院前及3个月进行复查,共3次。如3次不通过者转耳鼻喉科进一步作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检查以确诊听力障碍。结果:521例新生儿至3个月复查OAE测试通过者510例。总通过率为97.89%。11例不通过(占2.11%)。需作ABR检查或相应检查以确诊听力损失的性质及程度。结论:OAE测试十分必要,它是一种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基本方法,是有效、快速、简便的好方法。新生儿听力筛查能起到早期重视、早期干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TEOAE)对新生儿进行普遍听力筛选,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用英国otodynamic公司生产的ILO—92耳声发射仪进行测试,刺激声为疏波短声,声刺激强度为73—86dBSPL,脉冲宽度80μS,刺激方式为“3 1”(3个正相波后紧接一个3倍振幅的负相波)非线性模式。结果 共有2596例小儿进入TEOAE听力筛选;12例诊断为双耳轻、中度听力下降,6例单耳听力下降,12例传导性听力下降。结论 TEOAE能发现感音性聋和传导性听力下降,是快速、简单、客观、无创的听力筛查技术。  相似文献   

20.
探讨提高耳声发射的筛查率的方法及相关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听力筛查的可行性;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中的家长的认知度、初筛日龄,高危因素,护理配合;听力筛查的重要性。认为利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对新生儿进行普遍听力筛查是可行的,采取综合措施可提高筛查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