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视网膜神经细胞培养的上清液对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体外分化的诱导作用。 方法 收集SD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培养上清液,抽滤后按2∶3比例与DMEM培养液混合,用该混合液进行ES 细胞的诱导分化,每天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ES细胞的生长及分化情况,对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进行神经丝蛋白(nellcofilament protein,NFP)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结果 加入了视网膜神经细胞培养上清液的ES细胞生长出类似神经细胞突起样结构,NF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 结论 SD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培养的上清液具有诱导ES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134-136)  相似文献   

2.
马伟  罗燕  李涛  李士清  唐仕波 《眼科新进展》2011,31(12):1111-1114
目的 采用无血清培养建立新生SD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视网膜神经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取出生后3~5d的SD大鼠视网膜,用胰蛋白酶消化分离获取细胞悬液,使用无血清神经原培养基(Neurobasal TM-A Medium)和添加剂B-27 Supplement Minus AO进行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轴突生长情况.培养至第5天,用抗微管相关蛋白2抗体、抗视紫红质蛋白抗体及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并计算视网膜视杆细胞的纯度.结果 采用无血清法培养的视网膜神经细胞生长良好,细胞伸出突起,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交织呈网状.生长至第5天经免疫细胞化学证实其中神经元细胞占95.6%,而38.6%为视网膜视杆细胞,同时神经胶质细胞的生长得到了很好地抑制.结论 无血清培养法可以获取纯度较高的视网膜神经细胞,为研究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提供了理想的体外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3.
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元及节细胞体外短期培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元原代培养体系 ,观察视网膜神经元和神经节细胞 (retinalganglioncells,RGC)在体外短期培养的生长特点。方法 将新生大鼠视网膜细胞悬液接种于预先用鼠尾胶原包被的 96孔细胞培养板中 ,按 4 0 0× 10 3 ·cm-2 (高密度 )及 2 0 0× 10 3 ·cm-2 (低密度 ) 2种密度接种 ,抑制非神经元生长 ,MTT比色法评价细胞活力 ;上述细胞悬液按高密度接种于 2 4孔细胞培养板中 ,进行HE染色和Thy1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化学染色 ,测量视网膜神经元和RGC轴突的长度。结果 视网膜神经细胞有聚集成簇生长的倾向 ,细胞活力在高密度培养时明显高于低密度培养 ;第 3天细胞活力最高 ;视网膜神经元在体外形态多样 ,最初 2d轴突生长速度最快 ,超过 12 .0 μm·d-1;大多数RGC从第 1天就再生出 2个或 2个以上的突起 ,第 1天的平均轴突长度为 12 .5 μm·d-1,从第 2天起保持在8 0 μm·d-1。第 4天的平均轴突长度为 2 9.4 5 μm。结论 以鼠尾胶原为支持物 ,经过酶消化法得到的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元 ,包括RGC ,能够在短期内表现出较高的细胞活力并再生出较长的轴突 ;高密度培养 ( 4 0 0× 10 3 ·cm-2 )更有利于视网膜神经元在体外生长存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纯化原代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方法,为研究青光眼等引起的RGCs损伤及防护提供理想的细胞模型。 方法 出生后1~3 d的SD大鼠视网膜细胞悬液,分别经抗大鼠信号调节蛋白(CD172G)单克隆抗体筛除巨噬细胞、抗大鼠Thy-1单克隆抗体筛选RGCs的两步筛选法,得到纯化的RGCs。用加入B27、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等的无血清神经元专用神经基质(neurobasal)培养基进行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Thy-1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钙黄绿素-乙酰乙酸酯(AM)染色等方法观察原代培养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及纯化培养的RGCs生长并进行鉴定。 结果 原代培养的视网膜细胞中约91%为神经细胞。纯化培养的RGCs接种后24 h有突起长出;第4~8天可见细胞形态均一,细胞体较大,细胞突起较长;至第14天,仍有超过60%的细胞有活性。Thy-1的免疫荧光细胞染色结果显示RGCs纯度约为90%。钙黄绿素-AM染色存活的RGCs,结果显示RGCs细胞体较大,多数细胞有长度大于细胞体直径2倍的突起。 结论 该方法培养的RGCs大小均一、形态理想、纯度高,适宜研究各种因素引起的RGCs损伤及保护剂效果评价。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200-203)  相似文献   

5.
沈志军  李根林  王津津  刘月月 《眼科》2006,15(6):404-407
目的建立成年人视网膜神经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研究细胞体外生长特性和结构特点。设计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体外培养的成年人视网膜神经细胞。方法以成年人视网膜为研究对象,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取培养7~10天的细胞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取培养10天的细胞行扫描电镜超微形态学检查。主要指标细胞形态,结构。结果在适宜的条件下,成年人视网膜神经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并表现特有的结构特点和生长特性,免疫组化鉴定显示大部分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说明所培养细胞大部分为神经细胞。扫描电镜下观察贴壁伸展生长细胞主要为感光细胞、双极细胞、水平细胞等神经细胞和少量胶质细胞。结论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成年人视网膜神经细胞可以在体外进行培养并且表现出良好的生长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原代分离培养SD大鼠Müller细胞,在实验室建立Muller细胞株.方法:采用改良的酶消化法培养新生大鼠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免疫组化法进行鉴定.结果:原代培养的Muller细胞胞体狭长,胞浆丰富,经过3~5次传代后逐渐变得胞体宽大,出现微丝和突起.免疫组化显示,95%以上的细胞谷氨酰胺合成酶染色阳性.结论:改良的酶消化法是培养视网膜MUller细胞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永东  许迅  顾青 《国际眼科杂志》2008,8(7):1341-1342
目的:原代分离培养SD大鼠Mller细胞,在实验室建立Mller细胞株。方法:采用改良的酶消化法培养新生大鼠的视网膜Mller细胞,免疫组化法进行鉴定。结果:原代培养的Mller细胞胞体狭长,胞浆丰富,经过3~5次传代后逐渐变得胞体宽大,出现微丝和突起。免疫组化显示,95%以上的细胞谷氨酰胺合成酶染色阳性。结论:改良的酶消化法是培养视网膜Mller细胞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求视网膜神经元的最佳分离和培养方法,提高原代培养神经元的纯度及活性。方法:采用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元,应用含100mL/L新生牛血清、100g/LF-12 Nutrient Mixtures的DMEM培养基进行接种培养,含20g/LB-27 Serum-Free Supplements的Neurobasal Medium进行维持培养,利用尼氏染色进行神经元鉴定。结果:培养的神经元生长良好,胞体饱满,突起长。尼氏染色示神经元比例大于90%。结论:采用机械分离法和Neurobasal Medium培养基可以使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元得到良好的生长和较高的纯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原代培养方法,以获取数量多、纯度高的视皮层神经元.方法 取新生1d内的SD大鼠视皮层,通过胰酶消化法获取单细胞悬液,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后种植于6孔培养板内培养.培养24 h后用终浓度10μmol·L-1阿糖胞苷处理,抑制非神经元的生长,作用24h后半量换液,以后每隔1d半量换液1次.每天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和形态变化,Nissl染色法进行视皮层神经元鉴定,免疫荧光显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鉴定培养视皮层神经元的纯度.结果 接种4h后,大部分细胞已贴壁,细胞立体感较强;接种后24h,大部分细胞长出短的突起,细胞形态发生变化,胞体呈多边形或三角形,细胞周围有或多或少的光晕;培养4d后,细胞突起伸长、增粗;培养6~8d后,细胞状态较佳,细胞胞体饱满,光晕明显,突起进一步伸长、增粗,且分支多,突起交织成网状,非神经元细胞减少,为实验的最佳时间;培养14 d后,细胞开始退化.培养6d行焦油紫染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内的尼氏体呈蓝紫色的颗粒或斑块.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原代培养的细胞中,大部分细胞为绿染细胞,形态良好,核大而清晰,神经元所占比例高.结论 本研究获得视皮层神经元的方法简单经济,通过形态学观察、Nissl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可以对体外培养的视皮层神经元细胞进行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10.
兔雪旺细胞对视网膜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在体外兔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C)对视网膜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作用。 方法 乳兔视网膜细胞分别接种在培养2周的单层SC和多聚赖氨酸(poly L lysine)表面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神经元的生长状态并在培养的24、48小时测量其突起的长度。 结果 视网膜细胞在SC表面生长活跃,体外培养24小时,神经元突起的平均长度达到(85±17)μm,48小时为(283±27)μm,与无SC共同培养的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体外SC对视网膜神经元突起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支持、促进作用。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8,14:212-21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寻一种既高效又能连续体外扩增视网膜前体细胞(RetinalProgenitorCell,RPC)的培养方法。方法:小鼠胚胎视网膜细胞采取神经球贴壁培养或直接贴壁培养法。神经球贴壁培养时,先经悬浮培养生成富含前体细胞的神经球,然后将低速离心分离出的神经球接种到Poly-D-Lysine包被的培养瓶,在前体细胞培养液中(含FGF-2、EGF和LIF)贴壁培养,头24h在培养液中添加10%的胎牛血清。直接贴壁培养法是将细胞悬液直接接种到预先包被Poly-D-Lysine的培养瓶。免疫组化和FACS分析神经球贴壁培养细胞的干细胞特性和分化能力,并与直接贴壁培养法得到的细胞进行比较。结果:神经球接种到预先包被Poly-D-Lysine的培养瓶后贴附到培养瓶底,逐渐形成贴壁生长的单层细胞。该法能够在体外长期扩增视网膜前体细胞,3个月内细胞能够传代10次以上。在RA诱导分化时,能够生成成熟视网膜细胞,表达视网膜细胞特异性标记。FACS分析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神经球贴壁培养所得细胞在未分化时Nestin阳性率(92%)细胞率以及分化为成熟视网膜细胞的比率(53.7%),均高于直接贴壁培养法获得的细胞。结论:神经球贴壁培养法能够在体外长期大量扩增视网膜前体细胞,能较好地保持干细胞特性,并容易分化为成熟的视网膜细胞,较直接贴壁培养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Liu WW  Xu P  Huang Q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9):545-549
目的 探讨成人视网膜神经细胞体外培养条件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神经营养素 (NT 4 )、表皮生长因子 (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诱导分化因子全反式视黄酸 (RA)等对成人视网膜神经细胞生长、增殖、凋亡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 胰蛋白酶消化结合机械吹打分离成人视网膜神经细胞 ,在培养基中加入或不加入BDNF、NT 4、EGF、FGF、RA。根据细胞形态、生长方式及免疫细胞化学特征确定细胞类型。比较各组中神经元的数目、转录调控因子c fos、c jun及细胞凋亡调控因子Bcl 2、Bax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BDNF、FGF处理组存活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Thy1.1抗体和Bcl 2、c fos及c jun表达阳性细胞数也增多 (均P <0 0 1) ,培养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在体外存活时间可长达 8个月 ;RA处理组c fos、c jun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增多 (均P <0 0 1) ;而NT 4、EGF处理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均P >0 0 5 )。结论 BDNF、FGF、RA能显著提高体外培养的成人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存活 ,其机制可能涉及上调转录调控因子c fos、c jun及凋亡抑制因子Bcl 2的表达 ,或下调凋亡促进因子Bax的表达。但EGF、NT 4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状态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的选择性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pericyte,PC)的体外选择性培养方法.方法:结合视网膜微血管的消化分离,采用含200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选择性培养Pc,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通过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原代PC的形态、生长特性以及与血管碎片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选择性培养获得的PC的纯度达到98%以上,并能连续传代.PC早期多散布在距血管碎片稍远处,形状不规则.结论:选择性培养的应用可获得较高纯度的PC,简单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无需额外步骤来除杂.  相似文献   

14.
小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在不同培养模式中的形态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培养环境对小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分别培养新生小鼠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并纯化培养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将纯化和未纯化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分别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接触和分层共培养,相差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神经细胞在不同培养模式中的表现。结果:混合培养的视网膜神经细胞较纯化培养的神经节细胞生存时间长,突触联系多。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共培养时,神经细胞的存活时间进一步延长,突触联系增多,但是神经细胞在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层和接触共培养的两种模式中,显示出了不同的细胞形态。结论: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不但对神经节细胞具有滋养作用,细胞间的立体结构关系可能还影响着细胞的成熟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维生素B_(12)及其衍生物甲钴胺对低糖导致的视网膜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新生大鼠视网膜单细胞悬液接种到细胞培养板中。低糖(葡萄糖浓度为0.56mmol·L~(-1))处理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维生素B_(12)和甲钴胺,继续培养至第4天,用四唑盐微量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细胞损伤程度用乳酸脱氨酶释放量进行评价。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低糖处理组与未处理组相比,视网膜神经元活力显著下降(P<0.01);甲钴胺浓度为0.5~1.0μmol·L~(-1)时,用药组视网膜神经元活力明显高于未加药组(P<0.05;P<0.01);维生素B_(12)在0.5~1.5μmol·L~(-1)时对低糖损伤的视网膜神经元活力无明显影响。维生素B_(12)和甲钴胺在1.0μmol·L~(-1)时均能够有效抑制低糖损伤引起的乳酸脱氢酶释放。如果低糖处理后才开始应用维生素,则各用药组均无明显神经保护作用。结论 维生素B_(12)和甲钴胺在一定药物浓度时对低糖引起的视网膜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并且甲钴胺的神经保护作用高于B_(12)。低糖损伤后延迟给药则未发现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胚胎与成人视网膜神经细胞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胚胎及成人视网膜神经细胞体外培养系统,为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基础研究与药物开发提供实验模型。 方法 10~13周龄胎儿及20~40岁成人视网膜神经层用不同的酶进行消化,分散的细胞接种于预先经过包被的细胞培养盘内,加入或不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神经营养素 4(neurotrophic-4,NT-4)等培养。通过BrdU掺入、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培养细胞增殖并辨别细胞成分。 结果 胚胎及成人视网膜细胞可在体外连续培养100及180 d以上。加入EGF、FGF、BDNF或NT-4可明显促进胚胎与成人视网膜神经元存活,胎儿视网膜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神经元或神经节细胞的百分率较高。 结论 胚胎及成人视网膜神经细胞培养技术为视网膜神经细胞基础研究及药物开发提供了一种十分有价值的手段,加入外源性的生长因子可促进培养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增殖与分化。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279-282)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与caspase-3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8周龄SD大鼠36只,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18只,正常对照18只。再各自分为4,8,12wk3组,每组6只大鼠。TdT介导DNA缺口末端的dUTP标记(TUNEL)法检测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caspase-3mRNA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4,8,12wk大鼠均未见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糖尿病组大鼠于建模后4wk即出现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8wk和12wk大鼠视网膜神经凋亡程度较同期正常对照组大鼠均明显增强。神经细胞凋亡主要位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正常对照组4,8,12wk大鼠视网膜均未见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糖尿病组大鼠4wk即可见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8和12wk时表达增强。正常对照组4,8,12wk大鼠caspase-3mRNA表达RQ值分别为1.6±0.6,1.5±0.5,1.6±0.3;糖尿病组4,8,12wk大鼠caspase-3mRNA表达RQ值分别为5.7±1.2,12.6±2.3,14.3±2.1;较同期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可能与capase-3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增生以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RPE(ARPE-19),随机分成4组,即正常对照组用含5.6mmol/L葡萄糖的DMEM/F12培养液,高糖组用30mmol/L葡萄糖的DMEM/F12培养液,高糖+SB203580组用p38-MAPK特异性阻断剂SB20358010μmol/L预处理30min后,再用含30mmol/L葡萄糖的DMEM/F12培养液,甘露醇组(渗透压对照组)用含5.6mmol/L葡萄糖和24.4mmol/L甘露醇的DMEM/F12培养液。各组培养48h用MTT法检测各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增生活力,用CM-H2DCFDA荧光染色检测RPE细胞中ROS的产生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48h可以导致RPE细胞的损伤,抑制RPE细胞增殖,并使ROS生成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与p38-MAPK途径的激活有关。结论:高糖培养ARPE-19可致细胞损伤,抑制增殖,并使ROS生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