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于向东  崔玲  陈彪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5):160-162
背景:左旋多巴替代疗法一直是治疗帕金森病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但它不能减慢疾病的进程,且随着长期应用副作用日趋严重,推迟左旋多巴的使用,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对患者可能有益。目的:系统性观察中药自拟补肾平颤方配合美多巴片对帕金森病患者发病后病情的疗效。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病研究中心.对象:选择1999-12/2002-05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老年病科门诊收治的70例帕金森病患者,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帕金森病的患者。②改良Hoehn-Yahr分级第1.5~4级.③年龄〈80岁。④中医辨证属于肝肾不足。排除标准:①继发性帕金森病患者。②伴随其他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③有严重心、肺、肾疾病或多脏器衰竭者。④精神病患者。⑤滥用药物史及酗酒者。⑥对多种药物严重不良反应者。方法:将70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1:1随机分成治疗组(n=35)及对照组(n=35),治疗组,男22例,女13例,平均年龄(67.9&;#177;16.5)岁;对照组.男25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5&;#177;16.5)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患者口服62.5~500mg美多巴片(250mg/片),2~4次/d(剂量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增减);治疗组患者62.5~500mg口服美多巴片(250mg/片),2~4次/d,同时服用自拟补肾平颤方200mL(含首乌20g,鹿茸1g,天麻10g,钩藤15g,柴胡12g,厚朴15g),2次/d。两组患者用药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目前国际通用的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分别对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的两组患者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多美巴片治疗后的用量及不良反应。主要观察指标: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2周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多美巴片治疗后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69%、51%,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χ^2=0.86,P=0.2223)。①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8周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评分较治疗前记分明显下降(t=2.18,P〈0.05)。②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每日用量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显著性(t=2.8628,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每日用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2.3203,P〈0.01)。③治疗组患者中2例出现轻微口干,恶心,头晕加重,持续2周后缓解;对照组患者中5例出现恶心,2例轻度头晕,均能自行缓解。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无显著变化。结论:中药补肾平颤方加西药治疗有降低帕金森病患者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评分的趋势,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巴丝肼片、左旋多巴联合帕金森健康操对帕金森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多巴丝肼片、左旋多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指导帕金森健康操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能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帕金森病综合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步长及步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蒙特利尔量表认知评分、帕金森生活质量问卷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蒙特利尔量表认知评分、帕金森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巴丝肼片、左旋多巴联合帕金森健康操可有效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能力,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美多巴治疗,观察组给予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帕金森症状评分、认知功能、Hoehn-Yahr分期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帕金森症状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及Hoehn-Yahr分期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低于对照组,Hoehn-Yahr分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副作用T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帕金森病患者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帕金森症状,提高其认知能力,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其Hoehn-Yahr分期,且可减少副作用,综合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①选择1997-05/2005-09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103例。纳入92例,男64例,女28例,年龄46~80岁;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54例,对照组38例。全部患者均服用美多巴及溴隐停。美多巴开始250mg,2次/d,疗效不佳者可逐渐增量至600mg/d;溴隐停开始1.25mg,2次/d,每日维持量5~10mg,分3次服。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同时服用补肾活血中药(由何首乌、山萸肉、肉苁蓉、枸杞子、丹参、石菖蒲、蜈蚣、远志等组成,便秘者加当归15g,枳实10g,白术15g;恶心、呕吐者加制半夏10g,竹茹8g;眩晕者加天麻10g,钩藤15g,胆南星8g;全部中药材由本院药剂科提供),1剂/d,加水500~700mL,以浸过药材3mm为度,文火煎取200mL,早晚各100mL,空腹口服。12周为1个疗程。③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依据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该量表涉及有关病情的31项指标,每项根据轻重分为5个级别,分别计分0~4分,分数越高,病情越严重)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治疗前评定基线分,于治疗第12周再次评分,与基线分比较。疗效以好转率评定:>50%为明显改善;20%~49%为改善;1%~19%为稍有好转;0为无效。好转率(%)=眼(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治疗前分数演×100%。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疗效比较采用u检验。结果:剔除3例(观察组2例,对照组1例,均为观察期不足1个月失访病例),进入结果统计分析89例。①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5%,70%,u=2.439,P<0.05)。②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美多巴和溴隐停和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眼穴255.2±62.3雪,穴2.27±0.75雪mg/d鸦穴373.4±68.6雪,穴4.75±0.25雪mg/d,t=9.288,18.672,P<0.01演。③观察组恶心、呕吐、便秘、焦虑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少,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采用补肾活血中药合西药美多巴、溴隐停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较单纯应用西药美多巴、溴隐停要高,且可减少美多巴、溴隐停用量,减少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厦门市第五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帕金森合并睡眠障碍患者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帕金森病情变化、睡眠质量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UP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UPD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治疗前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 2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 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评价定颤颗粒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60例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给予定颤颗粒剂配合美多巴片口服,对照组只口服美多巴,观察周期为12周。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精神、行为和情绪、日常活动、运动功能方面有效,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滋补肝肾、平肝熄风法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电针结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PD)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PD患者随机数法分配到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电针(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结合口服美多巴,对照组单纯口服美多巴。分别于治疗前1日及治疗后第30日采用韦氏帕金森(Webster)量表评测运动症状,帕金森睡眠(PDSS)量表评测非运动症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结果。结果治疗组Webste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PDSS评分均得到改善(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电针可以增强美多巴的应用效果,头电针结合美多巴的综合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PD睡眠障碍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抑颤汤治疗帕金森病临床对照观察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抑颤汤合用西药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2例采用美多巴和溴隐停治疗,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40例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抑颤汤口服,12周为1个疗程;结果:据帕金森病UPDRS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西药用量较对照组减少1/4-1/2(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能提高疗效,减少西药用量和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美多巴联合盐酸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美多巴治疗,1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患者采用美多巴联合盐酸司来吉兰治疗,6个月为1个观察周期。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3、6个月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3、6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其UPDRSⅠ~Ⅳ评分均下降(P0.05);治疗3、6个月时,治疗组UPDRSⅠ~Ⅳ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期内,两组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美多巴联合盐酸司来吉兰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症状,且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滋肾平颤汤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帕金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左旋多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滋肾平颤汤。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Ⅱ评分、UPDRSⅢ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96%,高于对照组的6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的UPDRSⅡ评分和UPDRSⅢ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与对照组的10.87%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平颤汤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运动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背景:培高利特与美多巴都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药物,但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愈后的影响尚有争议,神经影像学的进展使得定量评价药物治疗对帕金森病的预后影响成为可能。目的:采用99Tcm-TRODAT-1多巴胺能转运体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成像结合联合帕金森病量表评分,观察培高利特、美多巴作为起始治疗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预后及对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设计:随机分组、平行对照、安慰剂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神经内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内科与核医学科。对象:选择2002-02/07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专病门诊收治的未经任何药物治疗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安坦对照组、培高利特组、美多巴组,12例/组。所有入选患者均书面同意参加试验,诊断符合英国帕金森病协会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本实验经过长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干预措施:安坦对照组、培高利特组、美多巴组患者接受联合帕金森病量表评分、多巴胺转运体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显像检查后,分别服用各自药物,每粒安坦、培高利特、美多巴胶囊含药物分别为0.05,0.05,125mg。第1周时1粒/次,1次/d;以后每周的日剂量较上周日剂量增加1粒,治疗1个月使日剂量分别达到0.2,0.2,500mg。此后维持剂量恒定,治疗6,10个月分别用联合帕金森病量表进行疗效评定。所有患者治疗10个月后,分别进行脑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成像,半定量法分析受累肢体同侧或对侧纹状体99Tcm-TRODAT-1的特异性摄取值。主要观察指标:①比较3组治疗10个月后受累肢体同侧、对侧99Tcm-TRODAT-1特异性摄取值降低百分率的变化。②比较3组治疗前后联合帕金森病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实验纳入患者36例,治疗10个月后3组各脱落1例,最终33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治疗10个月后受累肢体同侧、对侧99Tcm-TRODAT-1特异性摄取值降低百分率的变化:治疗10个月后,美多巴组受累肢体同侧、对侧99Tcm-TRODAT-1特异性摄取值降低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安坦对照组、培高利特组[(46.3±19.4)%,(28.9±13.0)%,(34.4±18.1)%;(47.5±20.8)%,(31.8±15.6)%,(33.8±17.2)%;P均<0.05]。②各组治疗前后联合帕金森病量表评分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0个月后安坦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但美多巴组、培高利特组均明显下降[(15.5±8.68),(6.4±9.05)分;(15.8±6.75),(10.36±8.30)分;P均<0.05]。结论:美多巴、培高利特虽都能对早期帕金森病起到有效治疗,但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同。美多巴可能会加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而使病情恶化,培高利特则不影响帕金森病的预后,更适合作为早期帕金森病治疗的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2.
背景司来吉兰可有效缓解早期帕金森病的运动障碍症状,但对于早期帕金森病预后的影响争议甚多.神经影像学的研究进展使得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程度客观标记成为可能.目的利用影像学观察研究司来吉兰对早期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军队医院的神经内科和一所军医大学医院的核医学科、神经内科.对象2001-04/10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专病门诊筛选的25例未经任何药物治疗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干预25例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司来吉兰治疗组,安慰剂组13例,司来吉兰治疗组12例.联合帕金森病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PDRS)评分后,按照逐渐增量的原则,分别给予安慰剂和司来吉兰治疗(起始剂量均为0.05 mg).每周增加0.05 mg,经过4周的加量期,剂量均达到0.2 mg,此后维持剂量恒定.于入组时、治疗13个月后分别行多巴胺转运蛋白(99Tcm-TRODAT-1)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computeredtomography,PECT)检查,半定量法分析起病肢体对侧、同侧纹状体放射计数.于入组时、治疗6个月、治疗13个月后分别进行UPDRS评分.主要观察指标①主要结局两组治疗13个月后起病肢体对侧、同侧纹状体99Tcm-TRODAT-1特异性摄取降低百分率的比较.②次要结局两组UPDR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13个月后起病肢体对侧、同侧纹状体99Tcm-TRODAT-1特异性摄取降低百分率分别为安慰剂组(28.9±13.0)%、(31.8±15.6)%;司来吉兰治疗组(30.39±14.7)%、(32.6±16.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UPDRS评分治疗6个月后,安慰剂组(23.7±4.3)分,司来吉兰治疗组(13.1±5.5)分;治疗13个月后,安慰剂组(27.0±4.3)分,司来吉兰治疗组(9.8±4.8)分,司来吉兰治疗组明显优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司来吉兰对早期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较好,而且不加重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
背景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中医谓之"老年颤证",应用中医药方法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观察龟羚帕安丸改善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干预1997-07/2003-07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VP患者90例,均经CT或MRI证实,未服美多巴制剂,经患者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脉络宁注射液30 mL加入250 mL/L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1次/d.治疗组口服龟羚帕安丸,6 g/次,3次/d.对照组不用口服药.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降压药、降糖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继续用.主要观察指标统一帕金森病功能评定量表(Ⅲ)运动检查部分(UPDRSⅢ)评分.结果两组UPDRSⅢ评分[治疗组治疗前(47.65±4.26)分,治疗后(25.22±3.85)分;对照组治疗前(46.31±3.98)分,治疗后(34.63±3.65)分].治疗组UPDRS评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t=-11.079,P<0.01).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有极显著差异(t=28.428,12.978,P<0.01).综合疗效治疗组总改善率8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改善率58%(P<0.01).结论龟羚帕安丸可明显改善VP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体感游戏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认知、步态的影响。方法 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35例P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17)和实验组(n=18),其中5例脱落,两组各剩1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步态训练4周,实验组在接受传统的步态训练基础上的增加游戏训练4周,治疗前、后采用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Ⅲ, UPDRS Ⅲ)、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双负荷计时“起立-行走”测试(double test the time up and go, TUGTDT),10米步行测试对PD患者进行评分。30例患者完成了干预其中对照组15例,实验组15例。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UPDRS Ⅲ、BBS、TUGTDT测试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0米步行测试、MoCA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 传统步态训练结合游戏较单纯传统步态训练更能改善帕金森患者的步态、平衡及认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清热祛湿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0.5g/粒,1粒/次,2次/d;阿昔洛韦缓释片0.2g/片,2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予以TDP神灯照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口服,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值的变化以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等。结果①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②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hPG、HbAlc均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治疗后FPG、2hPG、HbAlc较治疗组治疗后降低,两组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④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例数较对照组少。结论:清热祛湿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带状疱疹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明显缩短患者水疱消退、结痂以及疼痛时间,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背景抽动秽语综合征使用镇静药有效,但急性肌张力不全,动眼危象等副反应和迟发运动障碍的危险性导致对新治疗方法的探索.目的证明甲氧氯普胺控制抽动秽语综合征症状、改善智力、记忆的疗效及无锥外系副反应的优势.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盲法评估. 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湖南中医研究所,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象选择50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来自2000-01/2001-06湘雅医院神经内科抽动症专科门诊,家长同意配合本科药物治疗及定期复诊观察.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5~21年,平均年龄(10.4±4.2)岁.5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氧氯普胺组、氟哌啶醇组,每组25例.方法两组均服用甲氧氯普胺和氟哌啶醇去标签的100片瓶装白色药片,瓶上标记Ⅰ或Ⅱ为各药的相应代称,定期复诊时由专人发放.药量Ⅰ号药0.5~2mg/(kg·d),Ⅱ号药0.05 mg/(kg·d),分3或4次口服(剂量个体化原则).甲氧氯普胺组重度以上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初诊时接受专职护师执行的Ⅰ号药10 mg肌注,2次/d,2~4 d不等.①治疗前和治疗2,4,8,16周患者的病情程度采用美国耶鲁抽动程度综合量表评估(总分100分,分数越高,病情程度、综合损伤越重).②临床疗效根据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美国耶鲁抽动程度综合量表减分率变化进行评估.③药物的副反应采用Asberg副反应量表评估,分数越低副反应越少.④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认知功能的状况,采用韦氏智商量表(包括语言量表和操作量表两部分,共¨个分测验)、记忆商量表(共有10项分测验,记忆商数如果低于标准分,说明其记忆功能存在问题)评估.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耶鲁抽动程度综合量表评分.②两组患者疗效比较.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韦氏智商、记忆商.④两组患者Asberg副反应量表评分.结果5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耶鲁抽动程度综合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美国耶鲁抽动程度综合量表记分均显著减少,甲氧氯普胺组2,4,8,16周稳态减少,氟哌啶醇组2,8,16周递减,第2周和第4周时基本接近.②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两组好转率均为92%(23/25),P>0.05.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韦氏智商甲氧氯普胺组和氟哌啶醇组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93.0±15.1,87.0±14.6;93.2±17.0,87.3±13.6,(t=3.43,2.3,P<0.01)].④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韦氏记忆商仅甲氧氯普胺组治疗后高于治疗前[87.8±12.8,75.8±15.5,(t=3.30,P<0.01)].⑤Asberg副反应量表评分甲氧氯普胺组低于氟哌啶醇组[(1.00±0.76),(3.24±1.40)分,(t=7.05,P<0.01)].结论甲氧氯普胺和氟哌啶醇均有控制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抽动症状,改善智力、记忆功能的疗效,但甲氧氯普胺副反应轻微,尤其无锥体外系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背景:无症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不适宜抗病毒治疗,中医药早期干预对无症状带毒期HIV感染者会产生一定的治疗意义。目的:观察扶正排毒片早期干预HIV感染者CD4 T淋巴细胞水平及血浆病毒载体量变化。设计:观察对比试验。单位:河南中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对象:于2005-11随机抽取HIV感染者较多的某乡69例有偿献血感染的无症状HIV感染者,男39例,女30例,年龄30~61岁,平均(43±8)岁,平均病程(13±3)年。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艾滋病无症状HIV感染诊断标准(2005年修订版)。②年龄18~65岁。③200/mm3≤CD4 T淋巴细胞计数<600/mm3。④未使用抗病毒药物及其它药物治疗者。⑤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合并心脑血管、肺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②原发性免疫缺陷患者,激素、化疗等引起的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血液病患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随机抽取的某个县的25例无症状HIV感染者为空白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与治疗组相同。方法:治疗方案:治疗组感染者给予扶正排毒片(黄芪、生白术、防风、白花蛇舌草、甘草等11味,河南省中医研究院奥林特制药厂生产,产品批号:050601),每次5片,相当于生药6.6g,3次/d,温开水冲服。3个月为1疗程,共观察4个疗程。空白组不服药。主要观察指标:①检测治疗组感染者治疗前和每疗程结束后CD4 、CD8 及CD4 /CD8 值,空白组只检测6个月前后CD4 T淋巴细胞计数。②采用RT-PCR检测方法进行治疗组患者病毒载量检测。结果:治疗组感染者69例及空白组感染者2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空白组感染者6个月前后CD4 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随机抽取23例治疗组感染者进行病毒载量检测,与疗前对比,疗后6个月有9例血浆病毒载量下降较多,疗后1年12例血浆病毒载量下降较多。疗前和疗后6个月及1年对比有效率均达91.30%。结论:扶正排毒片早期干预HIV感染者可提高其免疫功能,对部分病例具有降低病毒载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帕金森病(PD)的价值。方法:38例原发性PD患者随机分为2 组,均予抗PD药物治疗,GSH组联合静脉注射还原型GSH600mg。治疗前后分别采用PD评分量表(UPDRS)进 行临床评价和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RA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LPO)测定。结 果:与对照组比较,GSH组UPDRS评分无显著改善,而TRAP、GSH Px活性显著增高,LPO含量显著降低(P<0. 05),疗效持续时间>4个月。结论:GSH能够发挥辅助性治疗作用,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将90例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PD患者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及假刺激组。治疗组患者分别给予低频1 Hz、高频5 Hz rTMS治疗,假刺激组于相同时间点、相同部位给予假性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7 d、14 d、30 d,采用起立-行走实验时间、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和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分作为评定指标。 结果组内比较:高频组和低频组患者治疗后即刻、7 d、14 d、30 d,起立-行走实验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所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组UPDRS评分、SCOPA-AUT评分在治疗后7 d、14 d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30 d与治疗前相比,UPDRS评分、SCOPA-AUT评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UPDRS评分、SCOPA-AUT评分在治疗后7 d、14 d、30 d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假刺激组比较,低频组、高频组治疗后即刻、7 d、14 d起立-行走实验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刺激组比较,治疗组UPDRS评分在治疗后7 d、14 d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治疗后30 d时,与假刺激组比较,低频组UPDRS评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频组UPDRS评分仍低于假刺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刺激组比较,高频组、低频组患者SCOPA-AUT评分在治疗后7、14 d均明显降低(P<0.05);在治疗后30 d,低频组与假刺激组比较,SCOPA-AUT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频组SCOPA-AUT评分仍低于假刺激组(P<0.05)。 结论低频及高频rTMS均能有效改善PD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安全性较好,且高频rTMS治疗可能较低频rTMS治疗作用更强、更持久。  相似文献   

20.
背景:胚胎干细胞经诱导产生神经前体细胞,再进行脑内移植,依旧具备增殖与分化的潜能,与宿主神经组织整合,使其有强的可塑性,这将有助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观察。目的:观察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以及定点移植对改进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生理学教研室和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材料:健康成年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45只,对照组5只。方法:①实验组大鼠黑质致密部与中脑腹侧背盖区两点各注射6-羟基多巴5μL(2g/L)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5μL/点,术后1周开始行为学检测,测定模型成功率,1次/周,连续7周。②选取成功帕金森病模型大鼠20只实施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剂量为2μL[细胞悬液记数为(5~8)×106个/μL]。另取5只模型大鼠纹状体注射生理盐水2μL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①帕金森病模型成功率。②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旋转次数的影响。③移植的神经前体细胞在体分布,存活与分化情况。结果:①6周后实验组45只大鼠中共有33只(73%)达到成功帕金森病模型标准。②细菌培养皿上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形成胚胎体5d后,约85%胚胎干细胞分化为Nestin阳性的神经前体细胞。③神经前体细胞脑内移植后的帕金森病大鼠的旋转次数明显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多数移植的神经前体细胞存活,部分分化为TH阳性神经元。结论:小鼠胚胎干细胞诱导的神经前体细胞脑内移植后,分化为TH阳性神经元,帕金森病大鼠旋转次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