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伤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外周血中的动态表达及其与脊髓损伤的关系。方法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成年患者41例,按照ASIA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价:脊柱骨折伴脊髓完全损伤组(ASIAA级)20例;脊柱骨折伴脊髓不完全损伤组(ASIAB~D级)21例。同期选择成年单纯四肢骨折患者19例及健康成人20例作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脊髓损伤及四肢骨折患者伤后12h、24h、72h及正常对照外周血血清TNF-α水平。结果脊髓损伤后患者血清TNF-α水平呈早期水冲样动态变化,在伤后12h快速升至高峰,然后逐渐下降,伤后72h恢复正常,升高程度与脊髓损伤程度有关;四肢骨折患者伤后各时间段TNF—α水平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后患者血清TNF—α水平呈早期水冲样表达增强,表明TNF-α是参与SCI继发性脊髓损害的重要细胞因子。SCI后血清TNF-α水平升高程度与脊髓损伤程度有关,完全损伤高于不完全损伤,据此,可大致早期判断急性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及预后,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多肽类细胞因子。主要是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分泌产生的细胞因子,T细胞、B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及神经元等也是其分泌细胞。正常情况下,它具有抗肿瘤、抗感染和促进组织修复等重要作用,对机体有利。若持续释放,则会引起机体发热、休克、恶病质和组织损伤。它不仅介导抗肿瘤及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因子,又是一种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在感染性疾病中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3.
4.
肿瘤坏死因子在体外循环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夕L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心脏外科领域内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CPB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与多种促炎因子的释放、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激活以及多种免疫粘附分子的表达有关。TNP作为重要的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尤被关注。  相似文献   

5.
脂多糖激活p38在诱导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探讨防治内毒素休克的新方法,研究脂多糖(LPS)诱导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用蛋白激酶活性测定检测LPS刺激引起的激酶活性变化;共聚焦激光扫描技术显示p38激活移位;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报告基因系统研究TNFα基因转录的分子机制。结果发现LPS刺激RAW细胞引起p38激活并由胞浆移位至胞核。LPS刺激引起TNFαmRNA表达增加,而且由LPS引起的TNFα的转录活性可被p38特异性抑制剂所抑制。结论激活的p38通过磷酸化转录因子增加TNFα基因转录活性,这是中毒性休克时TNFα生成增加的一个重要机制。p38是LPS诱导TNFα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物质。  相似文献   

6.
肿瘤坏死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凤良 《医学综述》1999,5(7):306-307
<正>1 TNF的生物学 1.1 TNF来源 1975年,Carswell等发现接种卡介苗的小鼠注射脂多糖后,其血清中含有一种活性因子可引起肿瘤出血坏死,称之为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TNF分为α和β两种,TNF-α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又称恶液素(cachectin),TNF-β由活化的淋巴细胞产生,又称淋巴毒素(lymphotoxin),二者具有相似的活性,除以上细胞外,还有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体内多种细胞均具有产生和释放TNF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Ⅱ)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d)的表达及甲基强的松龙(MP)预干预对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50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n=50)仅手术暴露腹主动脉,不做进一步处理;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纽(SCⅡ组)(n=50)建立SCⅡ模型,夹闭腹主动脉30min后松开,再灌注3h;甲基强的松龙组(MP组)(n=50)于建立SCⅡ模型前30min尾部静脉注射MP(30mg/kg),而A组和B组于术前30min分别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3组均取腰段脊髓标本,观察损伤节段脊髓病理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脊髓组织TNF-α的表达,并对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SCⅡ组脊髓组织内TNF—d呈高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P组脊髓细胞内TNF-α表达明显降低,与SCⅡ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后肢功能评分降低,MP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提高。结论①SCⅡ后脊髓细胞TNF-α呈高表达。②预防应用MP可降低TNF-α的表达,也即预防应用MP能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1和Rb1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AM)过度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并探讨人参皂甙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AM,分为对照组、LPS组、RG1 LPS组、Rg1组和Rb1 LPS组,Rb1组。分别收集培养细胞及上清液,测定上清TNF-α水平、上清LPS水平以及细胞中1-κB表达情况。结果:LPS可使AM分泌大量TNF-α(P<0.01),并使I-κB表达明显减少(P<0.01)。Rg1 LPS组与LPS组相比,上清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1),细胞内I-κB表达明显增加(P<0.01)。Rgl LPS组上清游离LPS水平明显高于LPS组(P<0.05)。Rb1的作用结果与Rg1相似。结论:人参皂甙Rg1和Rb1在体外能抑制AM过量分泌TNF-α,其可能作用机制为通过阻断LPS与AM膜的结合,抑制LPS诱导的细胞内I-κB的低表达,从而使TNF-α的分泌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9.
该文观察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抗脂多糖抗体(Anti-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2)和白介素1(IL-1)、变化规律及其与致热原反应的关系。结果发现,透析3~12月的Anti-LPS水平逐渐升高,并维持在较高水平;透析后1h患者TNF2和IL-1水平明显升高;内毒素,TNF2和IL-1是致热原反应的重要炎症介质。  相似文献   

10.
肿瘤坏死因子 (TNF)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 ,参与机体炎症反应和感染创伤引起的器官功能损害 ,并与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急性胰腺患者不同时期血浆中TNF的变化 ,探讨TNF在急性胰腺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为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评价及预后提供一个可靠的监测指标。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与分组1999年 10月~ 2 0 0 0年 12月本院收治的患者 ,按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分级标准 (1996年 ) [1] 分四组 :急性轻型胰腺炎 (MAP)组 ,共 31例 ,其中男 18例 ,女 13例 ,年龄 2 1~ 5 8岁 ;急…  相似文献   

11.
禹晓东 《医学综述》2011,17(16):2445-2448
神经元凋亡是脊髓损伤后二次损伤的关键因素。在脊髓损伤中,凋亡细胞可于受伤脊髓部位甚至周边节段被检测出来,凋亡发生于几乎脊髓所有种类的细胞中。发生于损伤局部的细胞凋亡如何导致神经功能丧失目前仍不明确,但研究已经证实,损伤后脊髓局部多种生物化学信号的出现是导致脊髓内各种细胞凋亡的始动因素。现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进行综述,并探讨脊髓损伤后的凋亡信号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12.
放疗中肿瘤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时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50例肿瘤患者放疗前检测静脉血TNF-α浓度,22例患者放射治疗DT40GY后检测静脉血TNF-α浓度。结果 接受放疗的肿瘤患者表达TNF-α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急性胰腺炎(AP)时,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转录水平上调在肺损伤机制中的意义,作者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两种模型的大鼠肺组织内TNF-αmRNA表达的状况,同时观察了它与内毒素(ET)血症及肺损伤的关系。结果表明,ANP组血TNF-α水平(107.4±49.7pg/ml)显著高于AEP组(55.8±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渐进性压迫减压后修复过程中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的表达情况. 方法: Wistar大鼠51只,分为空白对照组(n=3)和损伤组(n=48). 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常规饲养;损伤组用螺钉压迫法造成脊髓渐进性压迫模型,压迫至中度开始减压. 按减压后不同时间点又分为1,3,5,7,14和28 d 6个组,每组动物8只. 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NCAM在脊髓灰质神经元中的表达,并采用计算机Mias软件进行图像分析. 结果:各组灰度值:空白对照组:245.53±3.47;损伤组减压后1 d组:235.33±6.48;3 d组:218.86±2.67;5 d组:198.39±3.24;7 d组:173.15±5.98;14 d组:190.45±4.93;28 d组:227.68±2.85.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脊髓渐进性损伤组各不同时间点组均有NCAM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减压后7 d NCAM的表达量最高. 结论: 在脊髓渐进性压迫减压后的修复过程中NCAM均有表达,NCAM表达量的变化可能与脊髓损伤后的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脊髓缺血再灌注后早期不同时相点脊髓组织内促炎因子TNF-α、IL-6及抗炎因子IL-4、IL-10的表达,探讨TNF-α、IL-6、IL-4及IL-10在脊髓缺血再灌注后早期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30min组、缺血45min组及缺血60min组,每组30只。各组再分为处理后2h、4h、8h、16h、24h共5个时相组,每个时相组6只。参照Zivin法制作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每组在2h、4h、8h、16h、24h各时相点分别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后立即处死动物,取L2~L5节段脊髓,重80~100mg,剥离脊髓组织外膜,-80℃冻存备用,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脊髓匀浆中TNF-α、IL-6、IL-4及IL-10含量。结果:各时相点假手术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各缺血组,缺血60 min组的评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炎因子TNF-α、IL-6在2h时相组即有明显升高,8h达到高峰,24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抗炎因子IL-4、IL-10亦具有近似的变化规律。结论:促炎因子TNF-α、IL-6及抗炎因子IL-4、IL-10的共同释放参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同步变化规律提示其之间存在一个动态的相互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组多态性在脓毒症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Yu BJ  Li JS  Zhang DL  Tang XM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4):2132-2136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及内毒素受体 (CD14 )基因组上单个核苷酸多态性(SNP)的频率、基因型与外科感染病人脓毒症发病的关系 ,观察SNP对在体单个核细胞 (PBMC)内TNF 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 113例外科感染的患者 ,10 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 ,对TNF基因上 3个位点及CD14基因 1个位点进行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SNP基因型。患者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组和脓毒症组 ,对各SNP基因型的频率进行分析。在出现脓毒症临床表现 2 4h内 ,对PBMC内TNF αmRNA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TNF基因组上的 3个SNP均可影响在体PBMC内TNF αmRNA的表达。CD14基因组 - 15 9位点C→T、TNF基因组上 - 30 8位点G→A、- 86 3C→A 3个SNP与脓毒症的发生有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TNF基因组上的SNP通过影响TNF αmRNA的表达而影响机体对感染的反应性 ,产生SIRS甚至脓毒症等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鲎抗脂多糖因子(LALF)对晚期内素血症小鼠的保护作用豚其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的细菌脂多糖(LPS)的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检测血浆TNF和LPS的动态变化,并分别在LPS攻击后4,10和24h静脉给予LALF,比较小鼠存活率与生理盐水(NS)对照处理的区别。结果LPS腹腔注射4h后血浆LPS达峰,TNF已基本衰退,但此时及更晚时间(LPS攻击后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45-48+53+封三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后下丘脑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确认脊髓损伤导致大脑损害的特点及其在相关并发症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18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模组(Sham 组)和脊髓损伤组(SCI 组),以改良的Allen’s 撞击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常规饲养,分别于8 周取大鼠下丘脑组织,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脊髓损伤大鼠下丘脑组织c-Fos 表达,TUNEL 法观察两组下丘脑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应用ELISA 法检测两组大鼠下丘脑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结果 脊髓损伤后8 周,SCI 组较Sham 组下丘脑c-Fos 表达明显增加(P<0.05),同时下丘脑可见明显凋亡细胞,主要表现为胞浆减少,细胞核深染、固缩在一边;SCI 组TUNEL 阳性细胞数比Sham 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I 组大鼠下丘脑包括TNF-α、IL-1β、IL-6 等多种炎症因子水平较Sham 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脊髓损伤可对下丘脑造成损害,表现为下丘脑神经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明显增加,其可能与c-Fos 表达有关,脊髓损伤后对下丘脑的损害可能是某些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