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发病的相关因素及主要临床症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胎盘早剥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35例(不典型组),均在产前未明确诊断;典型胎盘早剥患者45例(典型组)在产前明确诊断。对两组发病的相关因素、临床症状及母婴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不典型胎盘早剥发病相关因素中,原因不明占绝大多数[65.7%(23/35)],其次为子痫前期[17.1%(6/35)]。两组子痫前期、胎膜早破和原因不明导致的胎盘早剥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多项临床症状类似,不典型组患者腰腹痛、血性羊水、子宫高张、胎心异常、超声异常发生率均较典型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阴道流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通过早期诊断母婴预后均良好。结论重视不典型胎盘早剥发病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症状,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相关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20例胎盘早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产前是否明确诊断分为不典型胎盘早剥组(16例),和典型胎盘早剥组(4例),对其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0例胎盘早剥患者中,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例(占35%)、胎膜早破3例(15%)、血性羊水8例(40%)、腹痛伴阴道流血4例(20%),胎心异常10例(50%),误诊先兆早产或先兆临产7例(35%),B超阳性7例(35%)、阴性13例(65%),产前明确诊断4例(20%)。不典型胎盘早剥漏诊、误诊率明显高于典型胎盘早剥组。结论:不典型胎盘早剥临床表现隐匿,误诊、漏诊率高,临床中应重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性羊水、胎心异常等,提高认识,加强监护,提高产前检出率,以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胎盘早剥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文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5):657-658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诊断和处置方法,以及母婴的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胎盘早剥患者资料,分析诱发因素、临床表现、诊断依据、临床处置、母婴预后.结果 轻度早剥16例,中度早剥25例,重度早剥19例.胎盘早剥诱因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2例(36.6%),脐带因素12例(20.0%),胎膜早破14例(23.3%),羊水过多8例(13.3%),房事2例(3.3%)、外伤2例(3.3%).60例患者中剖宫产分娩35例(占58.3%),经阴道分娩25例(41.7%).胎儿死亡1例,无产妇死亡.新生儿重度窒息2例(3.0%),轻度窒息3例(5.0%),产妇阴道出血14例(23.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7例(28.3%),休克8例(13.3%),子宫卒中4例(6.7%).结论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尽早发现、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胎盘早剥,能够有效地减少胎盘早剥危害;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胎盘早剥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58例孕产妇158例存活,阴道分娩45例,占28.5%,剖宫产113例,占71.5%;新生儿成活148例,新生儿窒息6例,死胎3例,新生儿死亡7例。结论胎盘早剥是孕期、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处理才能有效改善胎盘早剥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王焱  董武 《中国医药指南》2013,(23):139-139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对围生儿和母体的影响,为胎盘早剥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胎盘早剥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50例胎盘早剥患者中有29例轻型胎盘早剥,其中有18例(62.07%)实施剖宫产术,11例患者(37.93%)实施阴道分娩;50例患者里有21例患者为重型胎盘早剥,实施剖宫产术的有19(90.48%)例患者,其余2(9.52%)例实施了阴道分娩;轻型胎盘早剥患者里实施剖宫产的新生儿全部存活,实施阴道分娩的有1例新生儿死亡;重型胎盘早剥患者里实施剖宫产的新生儿有1例死亡,实施阴道分娩的2例死亡。结论胎盘早剥对母体和围生儿的生命有巨大威胁,不同程度的胎盘早剥要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妊娠结局,及早诊断并给予适当处理是改善母婴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早期临床诊断与处理方法,以提高诊断率,减少漏诊、误诊率。方法本研究以我院产科住院分娩孕产妇中的41例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产妇产后胎盘的常规检查,治病诱因,临床常见症状和B超检测结果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不典型胎盘早剥占胎盘早剥病例的44.6%,其中临床早期误诊、漏诊14例,占34.1%。结论不明原因的早产、阴道出血、胎儿窘迫均应考虑胎盘早剥可能。连续动态的临床监测可提高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诊断准确率,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胎盘早剥的临床回顾性分析,探讨胎盘早剥漏诊,误诊原因,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母儿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胎盘早剥的临床资料。结果我院胎盘早剥发生率0.61%。急诊入院患者占41%。有明确发病诱因42例(45.2%),B超检出率65.6%。轻型胎盘早剥39例(41.9%),重型胎盘早剥54例(58.1%)。重型胎盘早剥组的发病到就诊及处理时间均长于轻型胎盘早剥组(P〈0.01)。子宫胎盘卒中4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例。剖宫产70例(75.3%),子宫次全切除2例,阴道分娩23例(24.7%)。孕产妇死亡0例。死胎11例,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6例。结论临床首发症状到临床处理时限是影响胎盘早剥轻重程度的重要因素。胎盘早剥初期症状无特异性易于临产、先兆临产、先兆早产等混淆。  相似文献   

8.
黄颂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170-171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选择和分娩结局。方法:对本院2008年3月~2010年9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96例临床分娩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96例产妇中符合阴道试产分娩指征者共82例,其中61例产妇阴道试产,试产成功率为65.6%(40/61),阴道分娩率为41.7%(40/96),另有21例试产中转为剖宫产分娩;其余21例符合阴道试产条件但选择了剖宫产分娩,剖宫产率为58.3%(56/96)。经阴道分娩组和经剖宫产分娩组均未发生新生儿窒息等情况,也未有产妇、围生儿死亡。阴道分娩者出血量明显少于剖宫产分娩组(t=8.3,P〈0.01)。结论:严格把握好瘢痕子宫阴道试产的适应证、禁忌证,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可是一种安全合理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合并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0例妊高征合并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母婴预后以及并发症等。结果该组胎盘早剥患者轻型8例,占40.0%;重型12例,占60.0%。产前经B超诊断,准确率为70.0%。其中重型胎盘早剥的诊断率显著高于轻型(P<0.05)。20例产妇中剖宫产14例(70.0%),产钳助产2例(10.0%),自然分娩4例(20.0%)。无孕产妇死亡病例,围生儿死亡5例(25.0%)。产妇行子宫切除1例(5.0%),产后出血3例(15.0%)。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导致胎盘早剥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着母婴安全,其表现多不典型,B超有助于病情诊断,选择合理的终止妊娠的方式,有利于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0.
沈云 《安徽医药》2013,17(12):2077-2079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表现、漏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母儿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2013年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阴道分娩12例(10.7%),剖宫产100例(89.3%);子宫胎盘卒中9例,死胎2例,新生儿重度窒息16例.B超检出32例(28.6%);胎盘早剥误(漏)诊率为39.3%;有明确发病诱因91例(81.3%),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及使用缩宫素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或腰腹胀、阴道流血、胎心率异常.重型胎盘早剥组妊高症的患病率、腹痛的发生率、首发临床表现到就诊时限明显高于轻型胎盘早剥组.分娩方式、子宫胎盘卒中及新生儿窒息在I度胎盘早剥与Ⅱ/Ⅲ度胎盘早剥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分娩方式、子宫胎盘卒中及新生儿死亡在确诊组以及漏误诊组胎盘早剥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盘早剥产前诊断应结合诱因、临床表现和B超等进行综合分析.加强围产期保健,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发生的诱因、临床表现、对母婴预后的影响及早期诊治和预防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3500例分娩患者中50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率为11.4。与国内报道的发生率相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导致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占40.0,与其他诱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发生子宫胎盘卒中占4,产后出血占40,新生儿窒息占52。结论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是妊高征,对母婴危害极大;发现胎盘早剥应尽早诊断,尽快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的发病因素及临床特征,探讨早期诊断要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母儿并发症。方法收集本院自2012年3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48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血压、阴道流血、腹痛、有无合并胎膜早破、超声表现、胎心监测情况。结果148例患者中,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的占16.9%;血压范围在125~140/80~90 mmHg的占41.2%;合并胎膜早破者占30.4%;出现产前出血或血性羊水的占62.2%;表现为无间歇的持续性下腹痛及子宫压痛者占15.5%;超声检查提示胎盘早剥表现的占26.4%;表现为II类胎心监测图形的占68.2%。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包括临界高血压、胎膜早破是胎盘早剥发病的危险因素;产前出血或血性羊水、II类胎心监测图形是胎盘早剥的重要临床表现,而腹痛症状多不典型;超声对胎盘早剥的诊断价值有限,只能作为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经阴道实施胎盘早剥分娩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56例胎盘早剥患者,其中74例患者采用经阴道实施胎盘早剥分娩,82例患者采用剖宫产。在患者分娩后对其胎盘进行检查。结果在156例胎盘早剥患者中,妊娠高血压疾病引起胎盘早剥的比例最高;对患者的分娩方式进行选择时,需要以患者病情的类型和发生时间作为依据,同时经阴道实施胎盘早剥分娩的患者中以轻型为主。结论对胎盘早剥患者的分娩方式进行选择时,需要对患者年龄、胎儿状况等综合信息进行考虑,尽量降低对患者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病因、临床表现、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结果胎盘早剥患者的症状或体征主要表现为腹痛、阴道流血,胎儿窘迫等,胎盘早剥的首要病因是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其次为胎膜早破,外伤。产前诊断确诊率为68.75%(22/32);32例产妇剖宫产率为59.38%(19/32),经阴道分娩率为40.63%(13/32)。15例并发产后出血,占46.88%,2例出现出血性休克,占6.25%,1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占3.13%,无1例产妇死亡。8例围生儿死亡,占25.00%。结论对于胎盘早剥,应加强监测,及时诊断并处理,积极预防,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的临床特点,提出胎盘早剥的护理观察重点。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40例胎盘早剥产妇作为分析对象,了解临床表现和体征,比较不同分型胎盘早剥者的母婴结局。结果 40例中羊水异常3例(7.5%),子宫压痛5例(12.5%),胎心异常6例(15.0%),阴道活动性出血16例(40.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9例(47.5%),下腹部不规则疼痛21例(52.5%)。轻型及重型胎盘早剥产妇的分娩方式接近,均以剖宫产为主;轻型胎盘早剥者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明显低于重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胎盘卒中及围生儿死亡发生率也低于重型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文例数较少有关。结论胎盘早剥是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其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较高,临床上要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及定期检查,特别要注意胎心音、腹痛、阴道出血及羊水变化等情况,做到早预防早诊断,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探讨对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诊断和分析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本院收治的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55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治疗前的病情询问总结病因,通过B超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统计55例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的诊断要点并加以分析.结果 55例资料中,有20例患者(36.4%)发病前并没有显著性诱因,其他诱因包括胎膜早破(11例,20%)、子痫前期(6例,10.9%)、脐带缠绕(4例,7.3%)和其他(14例,25.5%),B超影响学结果显示患者有胎盘异常增厚现象(胎盘内部和周围有异常回声),胎心监护仪显示胎动后无明显加速反应.结论 对于原因不确定的早产和阴道出血等现象应该考虑存在胎盘早剥的可能性,对患者进行连续的监测能够提高对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胎死宫内的临床处理方案及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7月于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治疗的胎盘早剥胎死宫内患者23例。其中阴道分娩11例(阴道分娩组),剖宫产12例(剖宫产组),比较两组年龄、分娩方式、出血量、产时及产后并发症,评价阴道分娩的安全性。结果23例患者中,11例(47.8%)行阴道分娩,12例因阴道试产失败或因其他原因直接行剖宫产手术,其中16.7%(2/12)因术中出血多,保守治疗无效而行次全子宫切除术。两组均无孕产妇死亡病例发生;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妊娠次数、产前出血量、产前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91.7%)、出血量(1986.4±1653.3)ml均高于阴道分娩组的54.5%和(928.0±737.8)ml,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9;JP=0.076)。结论胎盘早剥胎死宫内的患者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分娩方式可减少对患者的进一步损伤,阴道试产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分娩方式,可以尝试在严密监测和纠正凝血功能的情况下经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胎盘发病的诱因、临床症状、处理及防治措施,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88例胎盘早剥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发病原因、症状、分娩方式,母婴结局。结果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导致胎盘早剥的主要原因,所占比例为41%,其余依次为胎膜早破、机械损伤、羊水过多或过少等;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以阴道出血为主,所占比例为65.90%,其次为阵发性腹痛,所占比例为56.81%;产后出血并发症是最易发生的并发症,所占比例为31.82%,其次为宫缩乏力,所占比例为12.5%;发生胎盘早剥的患者中,68例为剖宫产,占77.27%,18例为阴道分娩,占20.45%;胎盘早剥的结局为无一例孕产妇死亡,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3100±800),死胎2例,死产1例,早期新生儿死亡8例,窒息新生儿29例,流产9例,其余39例正常。结论重视胎盘早剥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做到早期诊断,加强孕产期的处理,防治各种并发症,减少胎盘早剥的发生率,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黄超珍 《北方药学》2014,(5):141-14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150例,其中选择阴道试产且分娩方式为阴道分娩者24例(Ⅰ组),再次剖宫产者126例(Ⅱ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非疤痕子宫首次阴道分娩24例(Ⅲ组),首次剖宫分娩126例(Ⅳ组),对研究对象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医疗费用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选择阴道试产40例,占26.7%,试产成功阴道分娩24例,成功率40%,占16%,阴道试产后改行剖宫产16例。再次分娩方式为经阴道分娩组与再次剖宫产组比较,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平均住院费用均呈较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组和首次剖宫产分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分娩方式为经阴道分娩组与首次阴道分娩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史并非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中,根据患者特点,符合试产条件,无试产禁忌者可在严密监护下实施阴道试产,提高分娩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产妇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产科收治的52例胎盘早剥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体征、分娩方式、并发症及母婴结局,总结护理经验。结果在本组资料中,胎膜早破为首位发病因素,有16例(30.8%),其次为妊娠高血压15例(28.8%),临床外伤或有性生活史10例(19.2%)。本组无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8例,死胎6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3例。结论提高对胎盘早剥发病诱因及临床特点的认识,早期识别胎盘早剥迹象,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实施护理干预,最大限度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