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通过血管内超声评价他汀类药物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对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9年5月湖北省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52例为受试者,根据患者冠脉狭窄情况分为50% ~70%狭窄组(n=170)和>70%狭窄组(n=182),2组患者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再分为加强亚...  相似文献   

2.
1985年由Campbell首先提出QT离散度这一概念,但一直被视为记录伪差所致而未予重视.  相似文献   

3.
于长栋  汪明  胡蝶  周继光 《中国当代医药》2022,(22):125-127+131
目的 探究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下不同性质心绞痛患者斑块特征差异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80例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于庐山康复疗养中心(九江171医院)确诊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临床诊断结果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34)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n=46)。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比较两组冠状动脉不同位置的斑块数目检出情况[左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主干(LM)、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以及两组斑块性质及狭窄情况。结果 两组的冠状动脉不同位置斑块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软斑块及混合斑块检出率均高于SAP组,硬斑块检出率低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轻度狭窄及中度狭窄检出率均高于SAP组,重度狭窄检出率低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下可清晰显示不同性质斑块特征,明确不同位置处斑块性质,并可对血管狭窄情况行有效分析,可为临床病情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脉内垤架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药物治疗疗效欠佳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行冠脉造影术,单支血管病变行PTCA术并置入支架,双支或三支血管病变先判断“罪犯”病变血管,根据病情扩张包括“罪犯”病变血管在内的主要病变血管,可同期手术扩张双支血管或分期手术。结果 11例单支血管病变全部成功扩张后植入支架11枚,双支或三支血管病变中,3例患首期仅扩张了“罪犯”血管,均接受了二期手术,5例患同期手术扩张双支病变血管,5例患仅扩张了“罪犯”血管,PTCA成功率为96.8%,置入支架30枚,成功率100%,术后血管前向血流全部TiMi3级。结论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UAP疗效确切。安全系数大,多支血管病变即使行不完全血运重建亦能显缓解症状,减少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应用血管内超声 (IVUS)对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斑块的比较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粥样斑块的形态特征。方法 :实验分 2组 ,急性心肌梗死组 :5 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男 4 3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6 0± 9岁 ;稳定性心绞痛组 :5 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男 38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6 2± 10岁。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 ,通过血管内超声评价斑块的偏心性、线状夹层、低回声血栓、无回声暗区及斑点状回声物质等形态特征。结果 :两组患者斑块偏心性及钙化无显著性差异 ,但低回声血栓 (急性心肌梗死组 15 %vs稳定性心绞痛组 0 % ) ,线状夹层 (37%vs 4 % ) ,无回声暗区 (31%vs 0 % ) ,斑点状回声物质(90 %vs 0 % )急性心肌梗死组较稳定性心绞痛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低回声血栓 ,线状夹层 ,无回声暗区 ,斑点状回声物质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斑块的形态特征 ,可以证实斑块破裂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不稳定斑块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对冠心病研究的深入和冠状动脉造影的推广,曾一度认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为(在造影中发现):约10%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大小并无绝对相关性[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56层I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不同类型间斑块性质判别,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60例[稳定型心绞痛(A)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B)组30例]行256层I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对主要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以及斑块性质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在狭窄程度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以重度狭窄为主,B组则中度以狭窄为主。两组斑块性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B组以易损斑块为主;而A组则以硬化斑块为主。结论256层ICT冠脉成像可对斑块性质进行良好评价,对冠心病风险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致病斑块破裂与ACS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69例ACS患者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后分为有斑块破裂(A组,38例)和无斑块破裂(B组,31例)两组,分析致病斑块破裂与ACS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患者年轻、男性多见、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高(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低(P<0.01)、病变血管重构指数大(P<0.01).多变量分析显示,代谢综合征是预测斑块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OR=5.26,95%CI=1.49-21.40,P<0.05).结论 低血清HDL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在伴有冠脉代偿性扩张的不稳定斑块破裂中可能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在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临界病变患者99例,应用IVUS检测108处病变血管外弹力膜截面积(EEMCSA)、最小管腔截面积(MLA)、面积狭窄百分比(%AS)、参照管腔直径(RLD)、血管直径(VD)、最小管腔直径(MLD)、直径狭窄百分比(%DS)。依据IVUS检测结果分成介入组和非介入组。介入组41例43处病变、非介入组58例65处病变。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MLD、%DS和%AS均低于IVUS的检测值(P〈0.05)。介入组平均面积狭窄率为75.3%,符合介入指征,与非介入组的42.6%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入支架前后除EEM—CSA,VD无明显变化,MLA、%AS、MLD及%DS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US对临界病变斑块性质、诊断及治疗决策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糖耐量减低的生化改变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8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根据发病3个月以后OGTT(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糖耐量减低组(IGT)及非糖尿病组(NGT),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生化指标,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耐量减低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Y-谷胺酰转肽酶升高,冠状动脉以多支,弥漫性,左主干病变为著,伴有侧支循环形成。结论糖耐量减低引起机体脂代谢及凝血功能改变,增加氧化应激反应,导致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因此要加强糖耐量减低的筛查及管理,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P)患者在合理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采用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腔内成形术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 U AP患者行冠脉造影术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对 2 8例患者的 33处病变进行介入性治疗 ,单支血管病变行 PTCA术 ,并酌情置入支架 ,对多支血管病变先判断“罪犯”血管 ,一般只处理“罪犯”血管。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 10 0 % ,病变狭窄程度由术前的 (87± 13) %降为术后的 (4± 10 ) % ,术后所有患者的心绞痛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 ,活动耐量显著增加。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随访期有 4例 (14.2 )复发心绞痛。结论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 UA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初发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确诊初发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实验组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d治疗,观察治疗后对血脂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hs-CRP)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均能够改善治疗后血脂水平,但观察组治疗后改善血脂水平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hs-CRP平均水平(1.82±1.37)mg/L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hs-CRP平均水平(3.39±1.39)mg/L,P〈0.01;两组均能够降低治疗后IVUS参数,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80mg/d能够通过改善血脂水平、hs-CRP水平和降低治疗后IVUS参数等机制延缓和逆转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但其安全性和远期效果尚需大样本和多中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颈动脉斑块超声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2016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某院接收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12例分为正常组16例和病变组96例,病变组中再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各组的颈动脉斑块面积、数目和血管内中膜厚度进行比对。结果:同正常组相比,病变组的斑块数目、斑块面积和血管内中膜厚度3项数据差异明显(P0.05),且3项数据随着病变程度的加深不断增加;重度病变组的颈动脉狭窄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颈动脉硬化形成斑块也在不断增多,采用颈动脉斑块超声能够对冠状动脉病变起到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血管内斑块的超声影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状血管内超声(IVUS)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 对明确诊断的24例稳定型心绞痛(SA)和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再对犯罪血管行IVUS检查,观察病变部位的斑块特性、血栓形成、重构(正性、负性)面积. 结果 UA患者病变血管面积、斑块面积及血管重构指数明显大于SA患者(P<0.05),软斑块、正性重构更多见于UA患者(P<0.05). 结论 UA患者和SA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成分和结构存在显著差异,UA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软斑块、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和正性重构更常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CTA),以确定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特点。方法113例患者与2型DM中发现有对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斑块。对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程度、分布和类型的斑块以及不同性别之间进行比较。结果286例冠状血管和473段中发现均有斑块。多支血管病变较单支病变多见( P <0.01),且左前降支(LAD)动脉(35.8%),其近段(19.1%)最常受累( P均<0.01)。钙化斑块(48.8%)最多见,其次则为混合型斑块(38.1%)最常见的类型( P <0.01)。结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斑块类型和管腔变窄男性和女性糖尿病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李小娟 《安徽医药》2015,(3):543-545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与血管内超声(IVUS)下冠状动脉斑块显像特征关系。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09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CAD 组)患者91例,同时以诊断阴性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三组患者血清 Lp(a)水平,应用 IVUS 评价 ACS 组和 stable CAD 组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态、特征及易损性。并进一步评价血清 Lp(a)与 IVUS 评价易损性斑块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CS 组血清 Lp(a)浓度显著高于 stable CAD 组及对照组(P <0.05),ACS 组狭窄病变处主要为软斑块、偏心性斑块,ACS 组 IVUS 斑块面积(P <0.05)、偏心指数及重构指数(P <0.05)均大于 stable CAD 组,血浆 Lp(a)水平与软斑块面积百分比、偏心指数和血管重构指数(r =0.336,P <0.05;r =0.164,P=0.02和 r =0.314,P <0.05)呈正相关。结论ACS 组血清 Lp(a)水平明显高于 stable CAD 组和对照组,血清 Lp(a)水平与IVUS 评价斑块易损性指标相关,Lp(a)可作为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评估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X综合征患者心房起搏状态下心肌血流分布特征和微血管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定量心肌超声显像(MCE)测定25例X综合征患者在心房起搏状态下心肌血流分布特征和微血管功能状态的变化。测定前对所有患者进行活动平板运动实验(Bruce方案),将运动中出现前壁ST水平或下斜型压低患者分配在X综合征组(X组,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52岁),而无ST段变化的患者为对照组(男7例,女7例,平均年龄46岁)。基础及心房起搏(150 bpm,共3 min)后即刻测定前降支区域心内膜和心外膜下心肌灰阶比值(ED/EP)。结果 心房起搏可诱发所有X综合征患者出现胸痛及ST段压低,而对照组则阴性。起搏后即刻X综合征患者ED/EP比值显著降低(0.98±0.10~ 0.76±0.17,P<0.01),而对照组则无变化。结论 运动负荷状态下心肌血流分布异常是导致X综合征患者出现胸痛和ST段压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又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一系列临床病征。  相似文献   

19.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起  聂永康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412-1413
近年研究显示,病理基础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并触发血栓形成,有破裂倾向的斑块(易损斑块)是发病的始动因素,对此类斑块的识别和评价已成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治的关键[1].血管内超声(IVUS)是检测血管内斑块的"金标准",可有效分辨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组成、分布及斑块处血管的重构情况,但作为有创性检查,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加之检查费用较高,限制了其临床推广[2].  相似文献   

20.
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 angina,VA)发作时心电图出现暂时性ST段抬高,属自发性心绞痛中的一个类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笔者对10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发作时伴发的严重心律失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