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周围型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组织中CD44v6蛋白的表达及其与CT征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1例周围型NSCLC组织中CD44v6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CT征像的相关性。结果⑴41例肺癌中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8.3%,在鳞癌、腺癌和其他类型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分化组与高分化组,Ⅲ Ⅳ期与Ⅰ Ⅱ期肺癌组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CT上表现有分叶征、毛刺征、纵隔淋巴结增大及胸膜/壁浸润者CD44v6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无上述征象者(P<0.05),而肿瘤的大小、空气支气管征和血管支气管集束征的有无与CD44v6的表达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CD44v6蛋白表达与周围型NSCLC的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是评价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CT表现有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壁浸润及纵隔淋巴结增大的肺癌CD44v6蛋白呈高表达,侵袭转移能力较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孤立结节患者CT表现与患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ER2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病理结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186例肺孤立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胸部CT影像征象在肺良恶性结节的表现差异,并分析肺恶性结节CT影像征象、病理结果与血清CEA、CYFER21-1、NSE水平的关系。结果肺恶性结节在毛刺征、深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棘突征出现率高于肺良性结节,其钙化灶出现率低于肺良性结节(P0.05);肺恶性结节伴有毛刺征、深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棘突征,患者血清CEA、CYFER21-1、NSE水平高于无毛刺征、深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棘突征患者(P0.05);肺腺癌患者血清CEA水平高于肺鳞癌、肺小细胞癌(P0.05);肺鳞癌患者血清CYFER21-1水平高于肺腺癌、肺小细胞癌(P0.05);肺小细胞癌患者血清NSE水平高于肺腺癌、肺鳞癌(P0.05)。结论肺孤立结节CT表现征象对鉴别结节病理良恶性质,反映肺癌肿瘤标志物水平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肺癌的具体病理类型与肿瘤标志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肺结节特点与其病理结果的相关性,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临床因素、检验结果、胸部CT影像特征)对判断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肺结节患者,根据病理活检结果分为良性组39例,恶性组10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吸烟史、恶性肿瘤家族史)、肺癌4项[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抗原(SCCA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以及高分辨率CT征象,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在鉴别良恶性肺结节中的效能。 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吸烟史、4个肺癌指标(CEA、SCCAg、NSE、Cyfra21-1)、结节大小、结节边缘、毛刺征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结节形态、分叶征、空泡征、胸膜牵拉征、血管集束征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高分辨率CT征象中,分叶征对判断肺结节良恶性的效能最高,敏感度达79.6%。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磨玻璃结节、分叶征、空泡征都是恶性的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患者的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结节形态(磨玻璃结节)、分叶征、空泡征、胸膜牵拉征、血管集束征对鉴别肺结节良恶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肺癌及淋巴结转移灶在不同单能量下CT值、碘(水)密度变化,以探讨能谱CT在肺癌及淋巴结转移灶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确诊的42例肺占位性病变患者能谱CT成像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疾病19例(良性组),肺癌23例(肺癌组).结果 能谱CT成像诊断肺占位性病变及淋巴结转移灶的x2值分别为26.1和1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恶性占位性病变keV越低,CT值差异越大.良性组动脉期标准化碘密度(0.13±0.08) g/L显著低于肺癌组的(0.20±0.15)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动脉期标准化水密度(1.01±0.01) g/L与肺癌组(1.00±0.01)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灶能谱曲线斜率(1.10±0.07)与原发肺癌灶(1.07±0.08)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P>0.05).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在不同单能量下成像,能谱曲线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能谱CT在肺癌及淋巴结转移灶的检出上具有明显优势,其定量分析有助于肺部良恶性占位及淋巴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在临床较难诊断病灶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T征象与OPN和VEGF-C表达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T征象与OPN和VEGF-C表达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对42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检测其OPN和VEGF-C的表达,分析与CT征象的关系。结果 OPN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深分叶征、棘状突起、胸膜外脂肪线消失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有关。VEGF-C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深分叶征、棘状突起、血管集束征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有关。OPN、VEGF-C与毛刺征和空洞均无关。结论 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T征象中,肿瘤大于3.0cm、深分叶征、棘突征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提示该肿瘤的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径≤3cm的周围型小肺癌的早期CT诊断.方法:对2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直径≤3cm的周围型小肺癌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28例周围型小肺癌的基本CT征象有;结节征25例,另3例为片状;有分叶征22例,毛刺征19例,小空泡征12例,胸膜凹陷征18例,血管纠集征9例.结论: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为理想的检查方法,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征象对诊断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及病理结合免疫组化确诊的GISTs的MSCT征象,并将CT征象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48例GISTs,良性12例,交界性13例,恶性23例;所有周围组织侵犯或转移病例均为恶性病例.肿瘤大小、生长方式及其强化程度对鉴别良性、(交界性及恶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密度对鉴别(良性及交界性)、恶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供血动脉增粗改变对鉴别良性、交界性、恶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SCT征象对诊断GISTs的良恶性有重要价值;结合MSCT的MPR,MIP及腹部血管CTA等后重建技术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是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特征。方法收集经手术、穿刺或癌检等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对其内部结构、边缘形态、周围组织改变及增强后的CT表现进行目赢性分析。结果46例圆形或类圆形结节28例,不规则结若18例,有分叶43例,细短毛刺或毛刺30例,空泡征13例,胸膜凹陷18例,邻近胸膜增厚2例,邻近血管聚集52例。27例进行了增矗扫描,癌体均有强化,平均强化幅度38HU。结论CT特别是靶区HRCT扫描及靶区增强CT扫描可以提高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玲玲 《职业与健康》2006,22(24):2279-2280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征象特点,探讨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和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直径0.5~2 cm的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资料。结果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表现为边缘清楚或不清楚的结节状、小斑片状密度增高影,有分叶征、胸膜凹陷征,随病程进展病灶有增大趋势。CT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有意义的基本征象为结节状、斑片状阴影的分叶征,边缘细短毛刺及锯齿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结论X线平片和CT是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主要方法,二者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E-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生物学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60例肺癌组织切片及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 [结果]60例NSCLC组织中E-cadherin表达的阳性率为35.0%,20例正常肺组织中E-cadherin表达的阳性率为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NSELE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为21.6%,无淋巴结转移者为5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E-cadherin的阳性表达还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均<0.05).E-cadherin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 [结论]E-cadherin可能与NSCLC的发生、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艋床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检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45例肺癌患者(肺癌组)、30例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3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VEGF的阳性表达情况并比较.结果 对照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12.50%(4/32),肺癌组为60.00%( 27/45),食管癌组为53.33%(16/30),肺癌组和食管癌组VEGF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肺癌组与食管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VEGF阳性表达率在淋巴结有无转移及不同TNM分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VEGF阳性表达率在不同肿瘤直径、淋巴结有无转移及不同TNM分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水平对肺癌、食管癌有诊断价值.血清VEGF水平与肺癌、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恶性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周围型小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0例周围型小肺癌表现为结节状、不规则状、分叶状肿块,周围有细小毛刺、血管集束征、毛玻璃征和胸膜凹陷征产生,肿瘤内部可见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小空洞及钙化。CT增强扫描后出现明显强化,均匀强化和不均匀强化都有表现。结论熟悉并掌握上述征象是提高周围型小肺癌早期诊断率的关键。螺旋CT薄层扫描或增强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螺旋CT对健康体检人群早期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健康检查并行胸部CT的人群中筛选出所有发现肺部包块的病例进行随访,选择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86例早期肺癌作为研究组,68例肺部良性包块作为对照组,分析记录病灶的内部结构,边缘特征,对两组间的CT表现和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早期肺癌胸部CT表现为边缘模糊、有毛刺、分叶、血管集束征及空泡征,发生率高于肺部良性包块组(P<0.05),且具有较高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达到50%以上.空洞(30.9%)及卫星灶(23.5%)在肺部良性包块组的发生率更高(P<0.05).早期腺癌磨玻璃影发生率为45.0%,高于早期鳞癌的11.8%(P<0.01).早期肺癌以周围型肺癌多见,占61.6%(53/86);中央型肺癌占38.4%(33/86).血管集束征更多见于周围型肺癌,发生率为75.5%,高于中央型肺癌(P<0.05).[结论]螺旋CT对健康体检人群肺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能起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改善预后的作用.同时,螺旋CT对体检中发现的肺部包块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魏玲  钟井松  薛雷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2):2475-2476
目的探讨64排CT低剂量胸部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2月1日-2010年5月1日于我院行常规CT扫描且发现有肺结节患者35例,保持扫描其它参数不变,分别行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观察比较不同剂量扫描患者显现肺结节的数目、形状、内部特征以及边缘特点。结果本组35例采用常规剂量与低剂量螺旋CT检出肺结节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大小结节检出数目比较,常规剂量与低剂量间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与低剂量螺旋CT发现分叶征、毛刺征、钙化、空洞、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征各种肺结节征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与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肺结节定性诊断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64排螺旋CT扫描技术既最大程度的降低人们接受射线剂量,同时具有准确检出肺结节的诊断优势,有望成为吸烟或慢性肺疾病的高危人群以及肺内结节普查的理想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螺旋CT诊断肺癌的应用效果与CT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17例疑似肺癌患者,所有疑似肺癌患者均进行螺旋CT检查。采用统计学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对不同类型肺癌(周围型肺癌、中央型肺癌、弥漫型肺癌)的正确诊断率、误诊率以及病理组织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不同病理分型结果、多层螺旋CT特征。结果病理组织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不同病理分型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层螺旋CT检查周围型肺癌患者的正确诊断率显著高于中央型肺癌患者、弥漫型肺癌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误诊率显著低于中央型肺癌患者、弥漫型肺癌患者(P <0.05);多层螺旋CT特征:(1)肺癌病灶呈现结节;(2)肺癌肿瘤边界清晰;(3)病灶呈现小片形状且边界较为模糊。结论螺旋CT诊断肺癌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分辨和诊断肺癌病灶。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聚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和Raf激酶抑制蛋白(Raf Kinase Inhibitor Protein,RKI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32例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中FHIT与RKIP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肺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织中FHIT的阳性表达率为31.82%(42/132),低于正常肺组织的73.48%(97/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63,P<0.05)。肺鳞癌中FHIT的阳性表达率低于肺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FHIT的阳性表达率低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中RKIP的阳性表达率为33.33%(44/132),低于正常肺组织的75.76%(100/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11,P<0.05)。RKIP的阳性表达率与病理类型及吸烟史无关(P>0.05)。FHIT及RKIP的表达水平与肺癌的分化程度、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时间均有明显关系(P<0.05);FHIT蛋白与RKIP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FHIT与RKIP的缺失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RKIP及FHIT的低表达促进了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两者的联合检测为肺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和分析不同性质肺结节在临床进行早期肺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自2020年6月-2022年5月在本院检出肺结节的患者127例,依照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结节组与早期肺癌组,所有患者均接受CT扫描检查,对比良性结节患者与早期肺癌患者肺结节CT特征、肺结节形态、肺结节数量及肺结节直径、CT灌注参数[包括平均通过时间(MTT)、血容量(BV)、血流量(BF)、表面渗透性(PS)]。结果 良性结节组患者与早期肺癌组患者血管集束征、支气管截断征、分叶征、细小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组与早期肺癌组磨玻璃结节及实性结节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组患者与早期肺癌组患者结节直径>20mm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节直径≤8mm、>8≤20mm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节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组患者MTT高于恶性结节组患者,BV、BF、PS均低于恶性结节组,两组患者CT灌注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Fascin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62例正常肺组织和不同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的肺癌以及92例其它部位恶性肿瘤进行Fascin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计算Fascin的阳性率,统计分析不同病理特征的差异以及肺癌与肺正常组织及其他肿瘤之间的差异.结果 Fascin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肺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0.05),其表达与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有关;随着癌分化程度的降低,Fascin的阳性率上升;Fascin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无关(P>0.05).Fascin在肺癌组织中与其它部位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scin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上调可能具有普遍性.Fascin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提示肺癌,在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是肺癌分化差、恶性程度高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胸腺疾病的多层螺旋CT(MSCT)图像表现,探寻鉴别不同胸腺疾病的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9例胸腺病变的MSCT表现,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三组,即良性及低危组、高危组、癌及类癌组,观察内容包括每组病变的位置、最长径(测两次取平均值)、形态、边缘、密度、周围侵犯和转移情况、强化程度等,比较各组间上述征象差别.结果 39例胸腺病变中良性及低危组21例,高危组13例,癌及类癌组5例,三组之间在病灶的形态、边缘、密度、周围侵犯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不规则形态、不均匀密度方面癌及类癌组与良性及低危组分别为5,4例与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周围侵犯情况上,高危组与癌及类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与良性及低危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变的长径和强化程度方面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对各种胸腺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16排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珉 《职业与健康》2008,24(19):2106-2107
目的研究16排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从102例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天津肿瘤医院经CT、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外周型肺癌中,挑选出30例直径≤3cm的小肺癌的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以下CT表现:小结节征、深分叶、棘状突起、胸膜凹陷征、小泡征以及支气管充气征和磨玻璃密度病变共存,对周围型小肺癌有诊断价值。结论16排螺旋CT扫描及强化扫描对诊断周围型小肺癌具有很大价值,应作为发现和诊断小肺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