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介入方法对急性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例患者经降压、止痛等术前准备后(发病2周内)在全麻下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5例患者腔内隔绝术均获成功,出现Ⅰ型内漏1例,经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胸痛全部缓解,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对于急性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以我院2013年3月-2015年4月期间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治疗3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与其应用效果.结果:35例患者无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主动脉腔内隔绝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的实施,有助于稳定患者情绪,使其以健康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促进治疗顺利进行,减少治疗风险,降低并发症,提高预后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股动脉切开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分析手术方法、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 4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住院5~20(12.9±3.4)d,术中2例出现残余内瘘,经重复扩张后内瘘减轻.随访2d至5.1年,平均36个月,随访期间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腔隙性脑梗死,1例患者出院后2d死亡,其余患者均未再出现主动脉夹层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院内及中期疗效满意,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A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弓杂交修复术后远端夹层形成的原因及再治疗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9月本科收治的3例A型夹层行主动脉弓杂交修复术后患者,术后常规复查发现支架远端出现新发破口,均再次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结果:随访至2013年9月,3例患者未再出现新发破口,真腔均完全打开,假腔未见显影。结论:主动脉弓杂交修复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作为一种新兴术式较传统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术相比能明显简化手术,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但随着手术例数逐渐增多,其远端夹层形成作为严重并发症不容忽视,提示该术式尚需进一步完善及更多临床验证,而腔内治疗仍可作为再次修复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带膜支架置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开胸手术、人工血管置换;但该术式创伤大、死亡率高。长期以来,心血管外科界一直在寻找新方法治疗主动脉夹层。1991年Parlod等首先报道使用带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获得成功,由此促进了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研究。由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传统手术方法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远高于腹主动脉重建手术,所以腔内手术带来的微创优势更为明显,作者自2001-01~2002-01应用国产带膜支架腔内置入治疗主动脉夹层5例,近期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分析1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9例、胸主动脉瘤1例)腔内隔绝术的护理,术前制定护理计划,做好心理护理及常规准备,术后实行针对性护理,注意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无护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精心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保证腔内隔绝术成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多药耐药菌(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性策略。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MDRO感染情况分为MDRO感染组(n=25)和无MDRO感染组(n=195);收集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MDRO感染患者进行标本采集、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并统计MDRO感染现况及病原菌特点,分析MDRO感染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患者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20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患者中MDRO感染25例,感染率为11.36%;共培养分离病原菌2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0株占76.92%,以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5株占19.23%;真菌1株占3.85%;肺炎克雷伯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唑林等耐药严重,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较敏感;鲍氏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严重,对左氧氟沙星、替加环素较敏感;年龄、术前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是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  相似文献   

8.
刘瑞洁 《现代医院》2009,9(12):83-84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环状或(和)纵轴扩展,形成主动脉壁二层分离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的灾难性疾病。急性期病死率高,未经治疗24h内病死率高达21%。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创伤大,并发症较多,手术并发症率和死亡率高,以往多倾向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36例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均以血管带膜支架人工血管行腔内隔绝术.4例行左侧颈总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搭桥,1例行左侧椎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吻合,1例行右侧锁骨下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转流后,再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3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一例死亡,无术后截瘫.28例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CT血管造影示假腔内血栓形成.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发生急性呼吸功能不全(AR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应用三分支型主动脉弓腔内覆膜支架手术治疗的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合并症、有无灌注不良综合征、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监测术前及术后的血气分析、胸部X线片、呼吸机参数及术中术后输血量,对术后发生ARD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18例患者中,术前存在灌注不良综合征5例,8例患者术后发生ARD,其中3例于术后48~72h发生,5例子术后48 h内发生.3例因机械通气时间大于7d行气管切开.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发生ARD与体质指数(P=0.047)、深低温停循环时间(P=0.035)有关.结论 ARD是急性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的常见并发症,充分重视危险因素并积极防治后多可纠正,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行升主动脉并全弓置换加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即杂交手术)的疗效、适应证的选择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2005年9月至2009年6月,经CT增强扫描或磁共振确诊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2例,均行杂交手术.术后2、6个月复查胸部CT增强扫描,了解升主动脉、主动脉弓人工血管及降主动脉血管内覆膜支架的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体外循环时间196~298(264.0±36.6)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89~276(213.6±43.8)min,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2个月复查CT增强扫描,提示人工血管通畅,血管内支架无移位,无远端脏器缺血,10例远端假腔消失,血栓形成,2例远端假腔未消失,提示有轻度内瘘.术后6个月复查,2例轻度内瘘均消失.结论 杂交手术是治疗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手段,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并总结我科2015年1月~2016年4月共41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41例患者均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经10到15天治疗后痊愈,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结论腔内隔绝术术前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疼痛的护理、细致耐心的心理护理等以及术后尿量的观察、血压的监控和血运观察等能有效的保证手术成功及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的手术指征、围手术期处理、术前评估测量方法、并发症预防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4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所有病例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经股动脉将带膜支架移植物导人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结果 48例患者的血管移植物均植入成功,无术中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b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的手术指征、围手术期处理、术前评估测量方法、并发症预防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4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所有病例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经股动脉将带膜支架移植物导人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结果 48例患者的血管移植物均植入成功,无术中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b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苟小军  李强 《现代保健》2014,(11):136-138
目的:回顾性总结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适应证、疗效和经验体会。方法:收集2007年6月-2013年3月本院胸心外科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心脏超声等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相关的评估,术中在DSA引导下采用覆膜血管支架封堵夹层原发破口,术后随访CTA。结果:42例移植物均成功释放。1例因手术中发现右侧股动脉细小,未能植入22#覆膜支架血管,给予保守治疗;1例因为术中见左椎动脉优势型,中途停止手术,改为血管置换、象鼻支架支架置入术。全组患者死亡1例;1例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术后发生内瘘3例(包括1例术后并发主动脉食管瘘而死亡);术后出现截瘫1例;1例再发主动脉夹层。其余随访患者术后未出现与动脉瘤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总体生存质量较好。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随访;主要优点在于安全有效、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内瘘是该疗法的主要并发症,其预后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16.
本科从2004年12月~2005年6月共收治腹主动脉瘤(AAA)和主动脉夹层(AD)7例,其中5例应用于支架人工血管(SG)腔内隔绝治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例病人中,男4例,女1例,年龄53~67(中位年龄58)岁,3例为AD(StanfordB型),2例为AAA(Ⅱb型),术前均予CTA评估,以测量相关参数以选择径路和SG。手术在DSA室进行,选择一侧股动脉解剖出后,在直视下以Seld inger方法穿刺,置5Fp igtail标记导管至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造影,对AAA患者则导入至胸12水平造影。了解相关参数并与术前CTA结果对照。据此选择适当口径和长度的支架以行腔内隔绝术。5…  相似文献   

17.
马新豫 《现代保健》2011,(12):17-18
目的研究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的发病原因,并分析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对该病诊治的意义。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4例AD患者,分别对胸片、MRI、CTA及DSA进行检查,分析其误诊情况,并针对检查和确诊结果采取临床治疗。结果全部患者中,16例病愈出院,4例患者于住院4周病情稳定后至上级医院行主动脉支架置人术成功,4例住院期间死亡,对患者进行随访,1年内有2例因血压控制不佳,再次发生夹层,死亡1例。结论主动脉夹层死亡率离,早期诊断足治疗关键,MRI、CTA及DSA检查有助于确诊,在内科治疗基础上采取介入或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主动脉夹层 (aorticdissection ,AD)已成为最重要的主动脉疾病 ,其中A型AD患者误诊率和死亡率高 ,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可改善其预后。本文总结我院 89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A型AD患者的临床特征 ,筛选预后相关危险因素。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4年 4月~ 2 0 0 3年 4月我院收治AD患者共 89例 ,其中 6 2例A型AD患者中男 2 5例 ,女 37例 ,年龄15~ 87岁 ,平均年龄 (36 .2± 12 .6 )岁。1.2 诊断方法和分型标准 均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或主动脉造影 )确诊 ,其中 35例经手术和尸解证实。按Stanfor…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夹层是最复杂、最危险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预后非常差,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处理,死亡率极高。这类疾病主要治疗手段为外科手术,但是手术死亡率很高,国外报道平均手术死亡率在30%左右。尤其,主动脉弓的全弓置换术更是难中之难,因为供应颅脑的动脉就开口于主动脉弓上,而颅脑是全  相似文献   

20.
梁洁萍  陈雁芳 《现代医院》2010,10(12):86-87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带膜血管内支架腔内隔绝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结果 28例病人在介入术中安全置入带膜支架,并且顺利复苏。结论介入术前精心准备、术中正确的护理、随机应变是保证腔内隔绝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