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腹腔镜已应用于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现将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手术方式、技术要点、主要并发症及预防要点以及对手术的评价及应用前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王文静  唐勇  张宇  陈庆  万赤丹 《腹部外科》2014,27(5):373-376
目的比较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行腹腔镜和开腹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效果,评估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开展的腹腔镜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splenectomy plus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18)103例病人和开腹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open splenectomy plus perieardial devas—cularization,0S)1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病人手术均获得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半年内无明显并发症。LS组中转开腹2例(中转率为1.9%)。LS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OS组[(334.2±41.2)rain与(241.7±49.1)min,P=0.027];而LS组与OS组比较,术中出血量[(793.3±113.2)ml与(914.5±89.1)ml,P=0.009]、术后腹腔总引流量[(834.1±95.4)ml与(1008.1±126.2)ml,P=0.016]均明显减少,术后排气时间E(42.7±9.3)h与(56.3±7.1)h,P=0.01]、术后住院时间[(7.5±0.9)d与(8.9±0.9)d,P=0.043]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行腹腔镜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有效,比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微创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科室施行的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有2例中转开腹,21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时间230~380 min,平均290 min;术中失血量300~1 500 mL,平均620 mL;术后禁食1~3 d,平均2 d;术后住院时间8~14 d,平均10 d。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行,对机体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共进行14例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14例在手助腹腔镜下进行,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2~3.5h,平均2.6h。术中失血量120±350ml,平均(220±63)ml。无膈下感染、近期再出血和肝功衰竭发生。结论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操作方便,止血确切,可有效降低手术对机体的打击和肝功能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安全性及其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收治的10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改良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为改良腹腔镜组(37例),开腹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为开腹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结果改良腹腔镜组患者的中位手术时间为210min(185~245min),明显长于开腹组的175min(150~19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24,P〈0.05)。改良腹腔镜组患者中位术中出血量为150ml(100~200m1)、术后第1天疼痛指数为2.5±0.9、术后进食欲望时间为(1.5±0.7)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4±1.0)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7±0.7)d、术后住院时间为(10.5±2.2)d,均显著低于开腹组的300ml(188~400m1)、5.1±1.1、(2.8±0.6)d、(3.2±1.0)d、(5.9±0.9)d、(15.7±4.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70,t=-12.546,-9.834,-3.635,-18.780,-8.350,P〈0.05)。改良腹腔镜组5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显著少于开腹组的25例(X2=5.913,P〈0.05)。结论改良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安全可行且疗效确切,其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为3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31例完全腹腔镜手术成功,4例因术中出血难以控制立即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90~330 min,平均(260±30)min;术中出血量250~1 600 ml,平均(350±50)ml。术后予以护肝、利尿、输白蛋白、血浆等对症治疗。住院7~21 d,平均(10±3)d。除1例患者因术后肝功能衰竭放弃治疗外,余均治愈出院。随访1个月~2年,3例患者因门脉高压性胃病再次出血,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其余患者无再次上消化道出血。结论: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安全、有效、可行,行断流手术时,脾切除后操作空间更大,视野更加开阔,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更加方便,虽然手术时间可能较长,但具有对机体影响小、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技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科2009年3月至2010年8月期间,12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致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应用超声刀和血管闭合切割系统(Ligasure),行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12例均在处理脾蒂前夹闭脾动脉,其中10例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中7例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2例中转开腹.1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80~300 min,平均210min;术中失血200~1000ml,平均480ml;术后住院时间8~15 d,平均9d;术后发生少量(<300 ml)胸腔积液2例,少量(<300 ml)腹水2例,轻度(<10 ml/d)胰瘘1例,均未作特殊处理,带管出院后1个月好转拔管,无死亡病例.12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7个月(4~20个月),均未发生再出血.结论 用超声刀预夹闭脾动脉,联合应用超声刀和Ligasure进行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是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成功的关键技术要领,该技术安全、有效、微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IPH)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描述,探讨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自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外科手术治疗的13例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胃镜检查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5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均无肝硬化。结果 13例均行脾切除+断流术+肝组织活检术,肝组织活检病理均可排除其他类型门静脉高压症,可提示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随访,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减轻,近期内出血风险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改善。1例在术后第4年出现黑便状况。结论 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确诊主要依靠肝组织活检病理的排除性诊断,多普勒超声对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相对于内科药物治疗,外科脾切除加断流术能够更有效治疗IPH,且治疗效果要好于肝硬化型门静脉高压症。  相似文献   

9.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Yang Z  Qiu F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9):645-648,I037
目的 总结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经验和分析其疗效。方法 从1972年5月至1999年10月,共50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该术式治疗,其中389例为肝炎后肝硬化,141例为晚期血吸虫病或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结果 止血率96.9%,总的手术死亡率为4.5%。主要死亡原因为上消化道出血,腹腔内出血,肝衰和肝肾综合症。平均随访时间为3.8年。5年存在率为94.1%、10年为70.7  相似文献   

10.
孙强  郑正 《临床外科杂志》2013,21(6):439-440
目的 探讨急诊与择期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我院76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临床资料,通过对止血效果、术后并发症、死亡率等指标的分析,评价急诊与择期手术的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均停止.急诊手术组的术后再出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择期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手术组的死亡率与择期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手术组的住院平均时间及费用少于择期手术组(P<0.05).结论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有效手术方式,注意对其时机的把握,加强并发症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技巧和方法。方法 2007年5月~2010年10月,采用完全腹腔镜方法,对3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切脾方法采用一级脾蒂离断法或者二级脾蒂离断法,断流方法采用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 33例在全腔镜下完成(其中2例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例需手助。手术时间170~430 min,平均250 min。术中失血100~1000 ml,平均533 ml。1例术后肝功能衰竭死亡。33例术后住院8~20 d,平均10.6 d。30例术后随访3~25个月,平均13个月,2例再出血,1例原发性肝癌。结论全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是一种安全、微创、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8年3月~2014年6月,采用完全腹腔镜方法,对4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采用一级脾蒂离断法或者二级脾蒂离断法切脾,断流方法采用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 45例在全腔镜下完成(其中28例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其中1例需手助。手术时间110~43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失血80~1200 ml,平均325 ml。1例术后肝功能衰竭死亡。44例术后住院8~20 d,平均10.6 d。41例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36个月,3例再出血,2例原发性肝癌。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应用脾蒂先离断技术行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与断流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术中脾门先离断技术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8月-2009年12月,用脾门先离断技术完成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16例,其中14例同时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离断胃结肠韧带后,用伸人腹腔的手指分离脾蒂与其外侧腹膜之间的疏松组织,穿过脾蒂下方后,在手指引导下于脾蒂后方穿过吻合器钉座,击发后离断脾蒂。然后再离断脾周围韧带,完整切除脾脏。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52.0±39.9)rain,术中出血量(263.8±161.2)ml,3例需要术中输血。无术后出血、膈下感染、发热等并发症。所有病例均获电话随访,随访时间1-40个月,平均24个月。无术后远期并发症,血小板计数1个月内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结论脾蒂先离断技术可以增加手术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机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combined with selective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LSPD)治疗门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连续15例因PHT行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LSPD的围手术期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并随访。结果 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中发现副脾2例。手术时间150~340 min,中位数230 min。术中出血量80~1600 ml,中位数450 ml。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8 d,中位数5 d。术后住院时间7~15 d,中位数10 d。无出血、胰漏等手术并发症。15例随访3~12个月,均存活,2例发生便血。结论LSPD治疗PHT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手术中行快速切脾法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1998年1月~2013年12月间采用快速切脾法完成脾切除术的45例门脉高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病毒性肝硬化31例,酒精性肝硬化12例,原发性脾肿大1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7岁)。均在开腹后先结扎脾动脉,在备好血源的情况下左手捏住脾蒂,右手快速分离脾周韧带,随后托出脾脏而行快速切脾术。脾窝彻底止血后,再用带蒂大网膜填塞。结果本组完成脾切除时间10~15 min,平均(12.30±1.92)min,出血量300~800 ml,平均(460.00±109.40)ml,切除的脾重量约1.5~2.5 kg,平均(1.69±0.28)kg。术后有6例出现一过性肝昏迷,一般在2~3 d后神智逐渐恢复。术后急诊手术6例中死亡2例,余均治愈出院。40例随访5~12年,有6例反复出现腹水问题需住院或在门诊治疗而消退。3例排黑便,胃镜提示为胃溃疡出血。因粘连性肠梗阻行松解术1例。肝衰竭死亡2例,1例为术后一年,另一例为术后12年(肝豆状核变性者)死亡。结论门脉高压行断流术或分流术时,快速切脾法是可行的,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快捷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2月~2018年2月48例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资料。46例保守治疗止血成功后择期手术(Child-Pugh A级30例,Child-Pugh B级16例),内镜及药物止血失败行急诊手术2例(Child-Pugh C级)。结果48例均顺利实施完全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04.7±4.2)min,术中出血量(106.0±16.4)ml。术中输血1例(2.1%)。无死亡,无术后输红细胞。术后住院时间(5.6±0.2)d。术后随访15~63个月,中位数42个月。1例(2.1%)术后34、47个月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黑便2次,保守治疗。其他患者均无呕血、黑便。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的基础上,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门静脉动脉化 完全门体分流(PACS)术和传统的脾肾分流(SRS)术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PCDV)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制备门静脉高压动物模型,PCDV组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SRS组采用脾切除、远端脾肾分流术;PACS组采用脾切除、门静脉-脾动脉吻合、门静脉-腔静脉吻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有创性测压管于开腹后即刻、手术完成即刻及治疗后2周测量门静脉血流量(PVF)及门静脉压力(PVP),PACS组包括入肝及入下腔静脉PVF、PVP。手术前、后测定肝功能指标。结果PCDV组术后2周PVF下降约17%,PVP下降约5%;SRS组术后2周PVF下降约51%,PVP下降约51%;PACS组术后2周入肝PVF上升至开腹后即刻的180%,入肝PVP上升至开腹后即刻的196%,入下腔静脉PVF增至开腹后即刻的130%,入下腔静脉PVP保持低压,约为开腹后即刻的46%。术后2周PACS组入肝PVP、PVF及入下腔静脉PVF均明显高于另2组(P<0.05,P<0.01),而入下腔静脉PVP则明显低于PCDV组(P<0.05)。3组中仅SRS组术后2周ALT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PACS术成功率较高,手术死亡率与SRS术相近,可同时提高入肝血流和降低侧支压力,而且短期内未明显影响肝脏功能,是一种值得尝试和进一步研究的新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附脐静脉在门静脉高压分流术中的应用。方法对第二炮兵总医院2009年收治的2例经多次治疗后复发的布加综合征患者利用明显扩张的附脐静脉进行门体分流术。结果术后门静脉压力均明显降低,2患者分别在术后随访7和5个月,疗效满意。结论对于复杂重症的门静脉高压患者,明显扩张并压力增高的附脐静脉可用于门腔静脉转流,术式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