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圳市宝安区居民慢性病社区护理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莉  黄婷  陆丽  王军秀 《吉林医学》2011,(1):145-146
目的:调查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居民的慢性病发病状况,分析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护理需求,为提高社区慢性病防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共抽取深圳市宝安区6个社区的600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居民的健康状况、慢性疾病发病状况、慢性病患者对社区护理的需求。结果: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居民慢性病发病率为20.4%,主要慢性病有高血压病、骨及关节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对社区护理需求主要有健康教育、社区急救、常见疾病社区处理、心理护理,希望得到社区护理的患者有80.7%,但能主动选择社区护理服务的慢性病患者仅有25.7%。结论:深圳市宝安区慢性病发病率较高,社区居民有潜在的社区护理需求,社康中心应向居民主动提供社区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2.
张雪芹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1753-1754
当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疾病已成为影响百姓健康的主要疾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对社区慢性病进行规范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阐述了2011年度我院社区科探索慢性病管理模式,如何结合日常工作完善慢性病社区防治工作、提高慢病规范管理率,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延缓慢性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慢性病致残率、致死率,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管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维红  李琦 《广西医学》2010,32(7):865-868
当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已成为威胁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代表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这些慢性病的致病因素多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素质、社会和环境因素有关。我国正快速进入人口老龄化与老龄人口高龄化的社会,据专家推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城乡社区居民慢性病流行现状,探讨适合城乡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的防治策略。方法:建立健全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政策和法规,创新管理模式,确立"大卫生"观念,建立职责明确、运转协调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网络和高质量、高素质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在社区慢性病防治的作用,保障慢性病防治措施的落实,加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投资力度。结果: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危险因素普遍存在;慢性疾病的发生与不良的行为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紧张而繁忙的工作等因素密不可分;无论在城市地区还是在农村地区女性群体慢性病患病率均高于男性。结论:普及健康相关知识,完善社区慢性病服务内容,积极开展社区综合防治是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社区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慢性病在社区的管理包括预防和治疗,这是一项以人为本的综合性工程。随着社会发展,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步下降,平均期望寿命延长,社会已步入老龄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等对社区人群的健康损害日渐严重。据统计,1998年至200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死因顺位前三位是脑血管、恶性肿瘤、心脏病。因此在社区为居民提供个性化、连续性、综合性、方便性、低廉和可亲近性的卫生保健服务显得特别重要。我院社区医疗服务科在茂名市区内开展社区慢性病干预工作,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明英   《中国医学工程》2012,(3):156-157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及对健康的影响,为慢性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慢性病资料来自该社区所在疾病控制中心(CDC)的健康档案;死亡资料由疾病控制中心根据该社区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核实后,按ICD-10分类获得。结果社区居民慢性疾病患病率为29.31%。慢性病患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骨骼与关节疾病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消化道疾病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疾病患病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因顺位与全国顺位基本一致。结论慢性病是社区居民主要健康危害因素,必须加强健康教育,加大防治力度,保障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陈碧波 《基层医学论坛》2012,(34):4619-462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以及居民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等各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患者数日益增多,并在死亡谱中位居前列,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健康和社会稳定,加强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工作刻不容缓。现结合我街道的实际情况探讨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的现状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如何在社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展开更精准有效的管理关乎我国人口健康和社会发展。本研究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的背景与发展,系统阐述其内涵、原则及方法,总结国内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并分析我国存在的不足和相关改进措施,探究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主要模式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与医养结合模式。相比之下,国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理念起步更早,创立了诸如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慢性病预防管理模式、创新型慢性病照护框架等一系列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上述管理模式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包括:系统高效地整合资源;根据社区人群的特点制定慢性病管理计划;注重居民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体系已取得明显进步,但依然存在着医疗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和低效率、分级诊疗制度尚未完善、人群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欠缺等问题。未来仍需深入开展针对性的慢性病健康教育,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沟通机制,完善以家庭为单位的分级诊疗制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在庞大的慢性病家族中,高血压、糖尿病和脑卒中又是社区中最常见的3种慢性疾病(简称慢性病),也是影响社区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由于慢性病病程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预后差、致残率高等原因,慢性病的卫生服务需求和昂贵的医疗费用已成为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2].做好社区的慢性病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维护社区居民的健康,而且,也有利于降低医疗费用,合理利用卫生资源[3].  相似文献   

10.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给居民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加重了社会的负担,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将慢性病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规范管理是目前WHO公认的控制慢性病的有效举措。作者结合3年的基层实际工作经验,分析社区慢性病管理现状和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社区中老年人慢性病及卫生服务需求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考察社区中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方法采用结构式访谈法对某社区55岁以上中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考察该社区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和卫生服务需求情况。结果该人群慢性病患病率为68.1%,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慢性病主要以循环系统疾病为主,其次是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前十位慢性病分别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胆结石、脑卒中、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关节炎和白内障。66.0%的中老年人有1项及以上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其中以定期体检、健康指导为主。结论立足社区,广泛开展慢性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服务,以提高社区中老年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徐州市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的康复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了解徐州市社区居民慢性病康复医疗的开展情况和需求,探索社区康复治疗开展的途径,为相关部门加强社区慢性病的治疗与康复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方地区社区居民常见慢性疾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长春市朝阳区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状况。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不同社区居民进行现场问卷式调查及必要的体格检查。结果 :调查的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为 40 .0 9%( 60 1 1 / 1 4 992 ) ,其中慢性病构成比中牙病患病率居首位 ,其次为高血压 ,冠心病的患病率位居第三。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的患者体质指数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 P<0 .0 5 ) ,冠心病、脑卒中和恶性肿瘤的患病危险性均随着体质指数增加而升高。结论 :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较高 ,常见慢性病的发生与体质指数相关  相似文献   

14.
屠小兵 《大家健康》2013,(11):174-175
目的对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现状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我市2个社区的806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一个作为对照组,另一个作为观察组,对社区的疾病防治现状进行调查,而后根据调查结果对观察组社区展开关于慢性疾病防治干预措施,而对照组则不采取任何措施,1年后对比分析两组居民对防治慢性疾病的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居民对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正确信念持有率、正确行为形成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建立社区居民慢性疾病防治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和管理力度,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疾病防治效果,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蒋小舒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6(4):471-473,T0002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疾病谱的转变以及医疗卫生需求的变化,使得社区居民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需要在社区长期管理的慢性病人、老年病人、出院病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综合防治成为主要的需求。社区中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居多,许多老年人身患多种慢性疾病,由于对疾病的相关知识缺乏认知,造成乱投医、乱吃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摸清北京德胜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基本流行状况、疾病负担及相关的行为影响因素,了解社区居民对社区慢性病防治的实际服务需求,评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相应的服务供给水平及前期的防治成果,确定优先解决的管理问题,为制订下一阶段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小组访谈,对社区15岁以上的居民整群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抽取到15个居委会共计5 726人进行调查,获得了德胜社区社会人口学诊断、流行病学诊断、行为与环境诊断、社区卫生服务可及性与居民需求诊断.德胜社区居民前四位的死因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率依次为缺少运动、超重、口味偏咸等.提示我们今后应继续以高血压、糖尿病的预防干预和综合性系统管理为主,同时必须强化肺癌、肝癌等肿瘤的预防和早期筛检工作.结论 德胜社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态势良好,长期坚持的慢性病管理已取得一定成效;主要慢性病的死亡率和疾病负担(潜在减寿年数,PYLL)已低于或明显低于全国和北京市的一般水平.  相似文献   

17.
社区慢性病管理之一的糖尿病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定期开展糖尿病社区防治是社区慢性病管理的主要内容。高品质的健康教育能为居民提供最佳的优质服务,极大地发挥了社区医疗的服务平台作用,又体现了政府对居民健康问题的高度关注,同时使社区医护人员与居民建立了紧密的关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意义与服务模式,从而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使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方法根据国家的有关要求和社区的慢性病实际管理情况,优化管理,使管理工作更有组织性和计划性,逐渐分步完成,最后实现标准化管理。结果通过建立有效的模式和社区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慢性病的管理控制可以通过社区医生管理进行改善,使群众的满意度提高,另外,国家应提高对这个现象的关注,并扩大宣传,使社区居民的自我防病以及防治能力有所提高,促使社会和谐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天津市汉沽区寨上街居民的慢性病患病及2周患病情况,综合分析以确定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方法:2009年5~9月在辖区开展社区卫生诊断工作,依据"社区卫生诊断技术手册",进行居民卫生调查.对收集的资料建立Epidata3.02数据库并输出为SPSS数据库,使用SPSS for window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全面统计分析.结果:该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32.6%,前四种疾病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栓,这4种慢性病占慢性病患病总人次数的107.8%;2周患病总患病率28.7%,前5种疾病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栓、脑梗死.结论:根据疾病特点,结合社区卫生工作的技术条件和实际情况,确定该社区重点干预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重点干预人群是老年人.  相似文献   

20.
1.背景资料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统称慢性病)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同时也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疾病.国内外实践表明,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和社区行动是防控慢性病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