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麦家志 《广西医学》1997,19(4):704-706
老年人心脏性猝死75例临床分析广西区江滨医院麦家志心脏性猝死是当前威胁老年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死因之一,根据近几年有关文献报道,猝死发生率约占各种死亡的1.0%~3.6%(1),在老年人死亡中猝死约占2.3%~5.8%;在猝死中老年人可达56.5%~80...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达1200万人,其中有一半是心脏性猝死。在中国,每年有数千万人患冠心病,200万人死于心肌梗塞,其中多数是心脏性猝死。人们对猝死总是怀有某种恐惧,特别是老年人,他们想知道自己是否有发生猝死的可能?为了探索老年人心脏性猝死的发病规律,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现将我院22例老年心脏性猝死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脏病是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住院期间心脏性猝死已成为心血管内科面临的重要课题,已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对我们两个附属医院内科45岁以上的中、老年住院期间心脏性猝死87例作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同年龄组非猝死的住院期间心脏性死亡162例作对比分析,着重分析猝死原因、诱因、探讨预防猝死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心源性猝死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h之内突然死亡者为猝死。 心源性猝死是指因心脏因素引起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 在我国,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多,老年性猝死也呈逐渐增多的趋向,因此应该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现就我院几年来收治的12例老年人心源性猝死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老年心脏性猝死是指平常似乎健康的老年人 ,或明确有心脏病、临床无心衰、心律失常、休克、电解质紊乱、感染等合并症的老年患者突然发生心脏呼吸骤停 ,随即丧失意识 ,临床死亡者。发生时间为即刻至 1h ,最长不超过 6h[1] 。为发现和减少猝死的诱发因素 ,我们对 1970年至 2 0 0 1年间在我院住院病人中发生猝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索老年心脏性猝死的诱因及发生规律 ,以便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1 老年心脏性猝死的病因造成老年心脏性猝死最多见于冠心病患者 ,主要为急性心肌梗死及恶性心律失常[2 ] ,引起老年心脏性猝死有多种病因 ,现…  相似文献   

6.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心脏事件导致的迅速而意外的死亡。我国的统计学资料显示,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为41.9/10万人,年猝死人数54.4万人。冠心病是猝死最主要的原因,约占所有心脏性猝死病例的50%以上闭。因此,提高全民尤其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对冠心病心脏性猝死的救治水平,十分重要。2007年7月我科抢救老年冠心病心脏性猝死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儿童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inChildren)亦称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疾病引起突然和意外的死亡。儿童心脏性猝死不象成人心脏性猝死那样为人们所重视,且在引起猝死疾病的构成上与成人心脏性猝死有所不同。在美国1~20岁的人群中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约为1.1~13.8/10万,国内尚未见发病率的报道。 1 心脏性猝死的定义  相似文献   

8.
对61例心性猝死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引起心性猝死常见原因以室性心律失常为最多,约占心性猝死的50%;其次是心力衰竭、心脏扩大,当EF<40%时猝死率增高;QT间期延长,VLP阳性也是猝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心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分析(附6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1例心性猝死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引起心性猝死常见原因以室性心律失常为最多,约占心性猝死的50%;其次是心力衰竭、心脏扩大,当EF〈40%时猝死率增高;QT间期延长,VLP阳性也是猝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心理应激与急性心肌梗塞心脏性猝死的关系探讨马德福,李世明张店钢铁厂医院(255007)关键词心肌梗塞,心理应激,心脏性猝死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引起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与病人应激情绪相关。现就我院1983年4月~1993年6月诊...  相似文献   

11.
QT离散度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QT离散度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性猝死的关系。方法:分析163例CHF病人的QT离散度、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及室性心律失常。QT离散度以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上最长和最短的QT和JT间期之差及其变异系数计算。结果:平均随访26±15个月,心脏性猝死34例,非猝死型心脏性死亡25例(心力衰竭19例,心肌梗塞6例),非心脏性死亡和接受心脏移植7例,存活97例。心脏性猝死组各QT离散度参数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和非猝死组,而后两者之间无差异。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示,QT离散度增加是心脏性猝死独立危险因素;JTc离散度≥85ms组和<85ms组3年非猝死生存率分别为30.8%和96.6%。结论:QT离散度增加是心脏性猝死独立危险因素,QT离散度检测有助于识别CHF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2.
120例心脏性猝死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脏性猝死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统计分析120例心脏性猝死者的性别、年龄、死因、诱因及心脏大体测量。结果 心脏性猝死者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7.5:1,高发年龄段在41-60岁。冠心病猝死者发生率居首位,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脂肪心次之;猝死诱因以撕打损伤,争吵、情绪激动多见;心脏性猝死患者心脏普遍肥大。结论 本次统计结果对猝死的法医学鉴定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正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以及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猝死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近年来,随着我国心血管病发生率的增高,心脏猝死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心脏性猝死者绝大多数患有器质性心脏病,主要包括冠心病、肥厚型和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  相似文献   

14.
情绪与心性猝死38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心性猝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难症之一,情绪激动诱发心律失常是心性猝死的重要原因。本文对1994年3月至1998年10月收治的38例心性猝死病人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分析,以图探讨心性猝死与情绪的关系,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资料来源:本组病例均有客观...  相似文献   

15.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心脏事件导致的,发生迅速而意外的死亡[1].在各类猝死事件中,因心脏病突发引起的院外猝死在80%以上,心脏性猝死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研究表明,9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冠心病或心肌病患者身上.由于是意外事件,大部分猝死发生于院外,猝死抢救能否成功,直接取决于院外急救是否及时[2].  相似文献   

16.
75例猝死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猝死的病因、病理基础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75例猝死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75例猝死中,老年人47例,占52.7%,非老年人28例,占37.3%,男女之比约3:1。心原性猝死52例,其中冠心病猝死36例,占69.2%(36/52),非心原笥猝死19例,其中以急性出血坯 胰腺炎所占比例最高42.1%(8/19),4例尸检病理检查未见致死性疾病,冠心病猝死患者主要建立在冠状动脉多支  相似文献   

17.
猝死是指平素身体健康或病情基本稳定的患者,发生非预料中的突然死亡。多数学者主张将发病后1h内死亡定义为猝死〔1〕,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为6h之内〔2〕。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疾病引起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每年有35~40万人发生猝死,其中心脏性猝死约占75%~80%〔3,4〕。为了探讨心脏性猝死的发病人群、危险因素及预防,作者对一汽厂区2001年至2005年发生的97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69例,女28例。年龄24~81岁,其中45~70岁61例(62·9%),为心脏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97例均…  相似文献   

18.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多数学者认为发病后l小时死亡者为猝死,也有人规定为6小时或24小时.也有把原发性心跳骤停者不进行复苏或复苏后未成活者也归类为猝死.现将我院1999年~2004年间住院病人心脏性猝死28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罗瑶 《中国医刊》2006,41(3):28-31
猝死一般是指意外发生的突然死亡。从症状出现到死亡历时多少作为猝死指标尚缺乏统一意见,有学者认为是1小时,也有学者认为是24小时。大多数猝死被认为是心脏原因所致,即心脏性猝死。心力衰竭,特别是终末期心力衰竭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本文主要综述心力衰竭时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原因、高危人群识别、预测指标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患者过去有或无心脏病史,在急性症状开始的1h内发生心脏骤停、导致脑血流的突然中断,出现意识丧失。我院自1999年—2003年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近3000例中,出现2例猝死,由动态心电图证实为心源性猝死较少见。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