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E-钙粘蛋白和α,β-连环蛋白在涎腺腺癌中的表达程度。方法 收集25例原发于涎腺腺癌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分析E-钙粘蛋白及其连接蛋白α,β-连环蛋白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E-钙粘蛋白与α,β-连环蛋白在正常涎腺组织中有正常表达,而在涎腺腺癌中则是不均匀表达,甚至失表达,高分化腺癌组与中、低分化腺癌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钙粘蛋白与α,β-连环蛋白在涎腺腺癌中存在异常表达,并与腺癌的病理分级有关,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和复发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涎腺腺癌中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光  李宁毅  王青  杨宪勇  侯刚  王延秀  赵峰  石亮 《潍坊医学院学报》2003,25(2):106-108,T001,T002
目的 研究微血管密度 (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涎腺腺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预后关系。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 4 3例涎腺腺癌中MVD和VEGF的表达 ,采用SPSS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  6 5 .12 %的涎腺腺癌组织呈VEGF阳性表达。VEGF表达阳性的涎腺腺癌组织MVD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 (P <0 .0 5 )。VEGF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而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无关。VEGF阴性表达的病人术后 5年生存率较阳性表达者高。结论 涎腺腺癌组织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是涎腺腺癌主要的新生血管诱导因子之一 ,VEGF可做为涎腺腺癌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气道内肿瘤患者的诊断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支气管涎腺癌是发生在支气管内罕见的恶性肿瘤。为了分析原发型支气管涎腺癌的CT特点,我们对我院收治的一例原发型支气管涎腺癌患者进行了C T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及相关文献的报道讨论了此病在CT下的特殊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涎腺肿瘤中的端粒酶活性表达,探讨其作为涎腺肿瘤标志物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银染-TRAP法检测28例涎腺癌组织及其相应的28例癌旁组织、10例腮腺混合瘤、6例腮腺腺淋巴瘤;5例正常涎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28例涎腺癌组织中,有25例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89.3%)。28例癌旁组织中,有4例端粒酶表达阳性(14.3%)。10例腮腺混合瘤,6例腮腺腺淋巴瘤,5例正常涎腺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涎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端粒酶活性表达可作为诊断涎腺癌的肿瘤标志物;其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肿瘤手术治疗后监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16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蓉 《海南医学》2003,14(10):17-18
目的 分析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6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行临床资料总结和HE组织学观察。结果 本组腺样囊性癌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11.5%,占涎腺癌的27.0%;男性略多于女性;中年以上好发;发生于小涎腺者多于大涎腺,以腭部为最常见;腺样型103例,管状型42例,实性型2l例;Ⅰ级17例,Ⅱ级128例,Ⅲ级2l例。结论 需与基底细胞腺癌、涎腺导管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上皮-肌上皮癌鉴别诊断;浸润性极强是其显著特点,手术治疗以局部大块切除为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84例涎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临床诊断指标及预后分析。方法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涎腺癌的特点,采用随访方式追踪观察其预后。结果84例涎腺癌平均年龄为43岁,原发瘤68例,复发瘤16例,多发生于腮腺及腭腺,主要病理类型有恶性多形性腺瘤、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肌上皮癌、皮脂腺癌等,手术治疗后配合化疗,复发率为8%,其1a、3a、5a生存率分别为85%、70%和45%。结论涎腺癌是口颌面部常见恶性肿瘤,临床组织病理学分型很多,且各具有临床病理特征,其预后与病理类型、发生部位、分化程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上皮-肌上皮癌1例报告张福胤向彬(第一临床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大连大学口腔系)上皮-肌上皮癌由Donath等于1972年首先报告并命名,其发病率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0.9%,占涎腺癌的3%。上皮-肌上皮癌属少见的涎腺肿瘤,WHO(1991年)在涎腺肿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表达和涎腺腺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涎腺腺癌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血管内皮生长因(VEGF)表达,并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涎腺腺癌COX-2表达与VEGF、iNOS表达密切相关(P〈0.05)。涎腺腺癌COX-2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涎腺腺癌COX-2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有关,iNOS和VEGF可能参与COX-2对肿瘤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对人涎腺腺样囊腺癌SACC-83细胞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浓度为40、60和80mg/L的β-榄香烯乳剂处理人涎腺腺样囊腺癌SACC-83细胞12h和24h。对照组仅换培养液,不加β-榄香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在人涎腺腺样囊腺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β-榄香烯对SACC-83细胞中VEGF蛋白的表达均有影响,与对照组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浓度为60mg/Lβ-榄香烯作用24h最强,但与其他实验组两两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β-榄香烯可下调人涎腺腺样囊腺癌SACC-83细胞中VEGF蛋白的表达,为临床进一步防治涎腺腺样囊腺癌浸润转移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涎腺肿瘤中的端粒酶活性表达 ,探讨其作为涎腺肿瘤标志物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银染 TRAP法检测 2 8例涎腺癌组织及其相应的 2 8例癌旁组织、10例腮腺混合瘤、6例腮腺腺淋巴瘤、5例正常涎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2 8例涎腺癌组织中 ,有 2 5例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 (89.3% )。 2 8例癌旁组织中 ,有 4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14 .3% )。 10例腮腺混合瘤 ,6例腮腺腺淋巴瘤 ,5例正常涎腺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涎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活性表达可作为诊断涎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其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肿瘤手术治疗后监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化疗药物对转移性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集落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关晓峰王玉新邱蔚六1何荣根1(第一临床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沈阳110001)关键词集落法;化疗;转移;涎腺癌涎腺腺样囊性癌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易发生肺部的转移[1]。根据肿瘤异质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错配修复基因产物hMSH2在涎腺良恶性组织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错配修复产基因产物hMSH2在涎腺良恶性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正常和炎症涎腺、多形性腺瘤、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和腺癌组织的hMSH2表达。「结果」hMSH2在正常和炎症涎腺组织导管上皮细胞的胞核、胞浆阳性表达,在腺样吓性癌和腺癌肿瘤细胞的胞核、胞浆阳性表达,在腺样囊性癌和腺癌肿瘤细胞的胞核呈强阳性表达,但在多型性腺瘤、粘液表皮样癌组织不表达。「结论」部分涎腺肿瘤  相似文献   

13.
吴伟  倪型灏  张谷  胡锦林  杨世锋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5):372-373,375,F0003
目的探讨以巨细胞瘤为特征的原发性涎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男性以巨细胞瘤为特征的原发性涎腺癌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切除标本示实性结节状肿块,灰白、灰红色,伴出血、坏死。组织学上肿瘤主要表现为成片卵圆形单核间质细胞背景中散在均匀分布着大的破骨样巨细胞,周围见典型的涎腺导管癌成分。免疫表型:破骨样巨细胞、单核间质细胞均表达CD68,VIM,部分单核间质细胞还表达CK、CK5/6、CK7和EMA,涎腺导管癌除了表达上皮标记CK、EMA、CK7、CK8还表达C-erbB-2和GCDFP-15。结论以巨细胞瘤为特征的原发性涎腺癌极为罕见,是涎腺一种特殊类型的癌,其临床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生物学行为上其侵袭性比骨的巨细胞瘤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出与鼻腔鼻窦涎腺癌密切相关的生物指标,并结合临床病例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多种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与恶性肿瘤转移复发相关的生物指标在鼻腔鼻窦涎腺癌、癌旁组织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并对其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鼻腔鼻窦涎...  相似文献   

15.
涎腺癌病固迄今尚未明确。作者利用危险因素调查表资料对涎腺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包括吸烟、饮酒、职业、受教育水平等情况及医疗和家族史等。以单因素概率比值(OR)作为相关危险性的估计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所有可能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错配修复基因产物hMSH2在涎腺良恶性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正常和炎症涎腺、多形性腺瘤、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和腺癌组织的hMSH2表达。【结果】hMSH2在正常和炎症涎腺组织导管上皮细胞的胞核、胞浆阳性表达 ,在腺样囊性癌和腺癌肿瘤细胞的胞核呈强阳性表达 ,但在多型性腺瘤、粘液表皮样癌组织不表达。【结论】部分涎腺肿瘤组织出现错配修复基因产物hMSH2的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17.
陈健  邹云峰  徐瑛 《现代实用医学》2013,(12):1399-1401
目的探讨涎腺基底细胞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1例涎腺基底细胞腺癌进行回顾性组织学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涎腺基底细胞腺癌多见于老年人,主要见于腮腺,生长缓慢症状轻微肿物,呈结节状,边界欠清;肿瘤由两种形态不同的基底样细胞混合而成,排列呈实性、小梁状及腺管状,肿瘤细胞由分界清楚的基底膜与非黏液样间质相分隔,周边细胞里特征性极性排列;浸润性生长,常侵入周围组织,侵及神经或血管内生长;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CK7、EMA、SMA、P63及S-100均阳性,GFAP阴性;间质内见灶性梭行细胞S-100阳性表达;组织化学PAS染色显示基底膜样物质及细胞间透明小滴均为红色。结论涎腺基底细胞腺癌是一种少见的具有复发潜能的低度恶性肿瘤,病理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抗体标记。  相似文献   

18.
总结我院从1980年6月至1998年1月的95例肺腺癌手术治疗结果,旨在探讨肺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43例,培美曲塞500mg/m2,d1,ivgtt.21天一周期.每例至少接受2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 全组43例均可评价,有效率(CR+PR) 为27.9%(12/43),SD 为30.2%(13/43),PD为41.9%(18/43).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 7.6个月,一年生存率34.9%.治疗相关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且均为Ⅰ-Ⅱ度.结论 培美曲塞作为一线治疗对于老年晚期肺腺癌是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据《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9年9月34卷第5期报道 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俞光岩等,对14例涎腺基底细胞腺癌患者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结果表明,其临床特点为:女性多于男性,发病部位以小涎腺为常见,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1.4%,远处转移率为14.3%,患者预后相对较差。组织病理表现类似于基底细胞腺瘤,但有较多核分裂象和浸润性生长的特点。结论认为,涎腺基底细胞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属中度恶性肿瘤,治疗以根治性切除为主,病变广泛者可考虑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