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国医学讲究食物的“四气”“五味”,即食物的“性味”。在日常生活中,了解食物的“四气”、“五味”,合理选配食物,既能防病治病,起保健作用,又能促进食欲,增加营养,强健身体,延年益寿。 食物的“四气”是指食物分为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又叫四性)。四性又可分为两类,即寒凉类和温热类,凉仅次于寒,温仅次于热。寒  相似文献   

2.
食物的性能古代简称“食性”、“食气”、“食味”等。食物的“性”基本分为三个方面,即寒凉类,平类及温热类。生活和临床应用食物应以“治寒以热”、“治热以寒”,平性可用于寒热两方面为原则。如应用蛋类食物补益身体,  相似文献   

3.
中医强调阴阳调和:体质偏热的人要多吃寒凉性食物,即"热者寒之",体质偏寒的人,自然要多吃温热性的食物,即"寒者热之"。你是什么体  相似文献   

4.
树海 《家庭中医药》2005,12(1):31-31
一年四季,天气、气候不同,饮食也须有所差异。《饮膳正要》曰:"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爽,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 具体说来,如何做到"看天吃饭"呢,这里不妨根据气象要素的具体指标,将天气、气候分为几个类型,再列出对应的较佳饮食及其搭配。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医学和源于古印度的瑜伽,虽然起源地不同,但是均讲究饮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印度传统瑜伽将食物分为悦性食物、变性食物、惰性食物,我们试图用中医饮食所讲究的四气五味来探讨瑜伽饮食的特色,从而阐述饮食与健康的相关性。通过此次研究分析,我们发现,瑜伽所倡导的多食悦性食物,其针对的人体多为平和体质。  相似文献   

6.
胃痛病人如果注意饮食上的调理,将会有利于病情的好转或者痊愈,俗话说、三分胃病七分养。但是关于食疗,病人首先应根据不同体质、不同病症来选择食物,如热体热病,宜多吃凉润的食物,寒体寒病,宜多吃热性食物,利用食物的寒热偏性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少服药、不服用药物的目的。病人可根据胃炎的常见原因来自己选择食物。  相似文献   

7.
传统中医十分重视天气、气候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中医认为调节生活规律,适应四时气候之变化,能有效地保养身体。儆膳正要》日:“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爽,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具体说来,如何做到“看天吃饭”呢?这里不妨根据气象要素的具体指标,将天气、气候分为几个类型,再列出对应的饮食种类及其搭配。  相似文献   

8.
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注意饮食的调养对于患者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以扶正而达邪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饮食护理历来被认为是治疗措施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一般要求饮食必须注意卫生,并定时,适量,软硬合适,冷热相宜。同时食物的色香味对于食欲影响甚大,因此,要讲究烹调技术,以促进患者食欲。二、饮食宜忌即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能选择食物。(一)根据病情选择食物1.不同性质的疾病,应选择不同属性的食物:由于疾病有阴、阳、寒、热、虚、实、表、里之分,食物有寒、热、温、凉之性,辛、甘、酸、苦、咸之味,  相似文献   

9.
药膳可以帮助人们健体强身,治疗疾病,但是如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药膳对人体有益也有其自身的规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国古代医家对这个问题早就有过明确的论述。战国时的扁鹊就曾指出:“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饮膳正要》在“四时所宜”中说:“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所以使用药膳时要讲究食性和药理的合理调配,讲究宜忌。  相似文献   

10.
寒与热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寒与热是阴阳发生偏盛偏衰所引起的基本病理变化。寒有实寒与虚寒,热有实热和虚热。实寒、虚寒、实热、虚热均有各自的病理过程。简而言之,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现将其病理生理基础讨论于此。一、阳胜则热多为感染而引起的炎症反应,或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交感神经偏亢,或由于物理化  相似文献   

11.
饮食疗法渊源已久,早在《周礼》中即有“食医”的记载。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食物有寒、热、温、凉四气之分,酸苦甘辛咸五味之异。肿瘤病人的饮食疗法,必须根据其寒热温凉之异,辨证选用。方能收到予期效果。笔者结合临床体会举述如次,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人的体质有偏热和偏寒之别,在生活上也各有不同的嗜好.偏热的体质平素贪凉好冷,偶食辛辣或狗肉、牛肉,便见牙龈肿痛,大便干结,多是阳性体质.若食生冷、海带、萝卜、梨等,就有腹痛、泄泻和偏寒的多是阴性体质.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因体质属阴属阳的不同,在相同的病因作用下,证候不一样,其治疗的方法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胃气痛和寒痛的分期辨治举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气痛和寒痛是慢性胃痛中虫痛、注痛、气痛、血痛、悸痛、食痛、饮痛、寒痛和热痛9种形式中的2种,病程缠绵日久,证情错综复杂,治疗殊难奏效。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根据证情把胃气痛和寒痛分为轻症胃炎期、重症胃炎期和消化性溃疡期3个阶段进行辨证论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其分期论治归要如下。  相似文献   

14.
吴树良 《养生月刊》2005,26(12):1072-1077
根据我国传统的中医药理论,食物的食性、药物的药性均有“四气五味”之分,即寒、凉、温、热四气,酸、苦、甘、辛、咸五味。食疗,食养正是利用食物食性之气味特点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偏胜,使机体恢复健康有序的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15.
顺应自然界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调节饮食的品种和数量,以达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是我国传统医学中重要的食疗方法之一。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一书中指出:“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可见季节的变化和调整食物的种类对保持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在选择具体食物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到个人的体质及其他因素,以增强饮食养生的功效。春季饮食重在散阴寒助阳气抑肝扶牌春季的饮食养生宜选择一些能帮助阳气升散、调畅气机的食物,而温性之品有散阴寒、助阳气之…  相似文献   

16.
辨病与辨证施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辨病是将某一疾病 ,根据不同的证候群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型 ,每一类型选用某种方药治疗。如 :喘咳病分为偏寒、偏热、肺虚、脾虚、肾虚 5型 ,分别治以苏子降气汤、定喘汤、玉屏风散、补脾益气汤、金匮肾气丸 (摘自《新编中医概要》)。中医的辨证施治是根据患者出现不同症状的时期 ,适时辨出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属性以及疾病的所在部位 ,进而推导发病机理 ,灵活采取不同的理法方药施治。如同是喘咳病 ,又见小便不利 ,发热恶寒 ,说明外寒内饮相持于肺 ,治以小青龙汤 ,散外寒以逐内饮。如喘咳日久 ,又见食少、便溏 ,伤及脾肾 ,宜用参苓白术散…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医治病不但重视以药物祛除病邪,更注重饮食的调养作用。食物有寒、热、温、凉之性,辛、甘、酸、苦、咸之味,而疾病也有寒、热、虚、实之辨,阴阳、表里之别。故在指导患者饮食时,应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不同属性的饮食,从而达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的辅助治疗目的。 1 同病异食:相同疾病由于病机病症不同而食用不同的饮食。如胃脘痛患者,因饮食所伤者,应食山楂  相似文献   

18.
小儿泄泻,是常见疾病之一,我部从1961年至1962年间,以推拿疗法治疗66例,疗效尚称满意。兹报导如下:辨证分型根据病因和临床症状,将小儿泄泻分为寒泻、热泻、伤乳食泻、脾虚泻四个主要类型。寒泻:症见大便清澈不臭,或作清水泻,腹痛肠鸣,面色淡白,小便清,苔白薄,指纹色红。热泻:泻下急迫,泻下物色黄而热臭,发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新生儿与病理性黄疸的相关性,观察新生儿体质对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文献研究及专家意见自行设计新生儿体质状态量表,将新生儿分为偏热状态、偏寒状态和平衡状态,计算各型体质发生病理性黄疸的概率,并比较3组之间发病率是否有差异。结果:由于阴盛质仅1例,故将偏热状态和平衡状态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经统计分析,偏热状态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率高于平衡状态新生儿(分别为70.8%和44.4%),偏热状态和平衡状态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847,P=0.028)。结论:新生儿体质与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偏热状态的新生儿较平衡状态的新生儿更易出现病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20.
雷丰所著《时病论》,根据时病辨治体系将泄泻分为飧泄、洞泄、寒泻、火泻、暑泻、湿泻、痰泻、食泻、饮泻,并对其病因病机证治条分缕析,认为泄泻包括因伏气致病与因时邪致病,病位主要在脾,涉及肝、肾,病理因素以湿为主,或夹痰、夹食、夹热等,治疗上强调健脾利水,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