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安氏Ⅱ1错畸形拔牙矫治的临床疗效、适应症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安氏Ⅱ1错患者,视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拔牙模式,拔牙后用标准方丝弓矫治器矫治,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数据,并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病例平均矫治时间为25个月。结果所有病例矫治完成后均达到理想的侧貌外形,上下颌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覆盖关系正常,上下牙中线对齐。结论安氏Ⅱ1错拔牙矫治,应视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拔牙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应用Twinblock治疗安氏Ⅱ^1错[牙合]高角病例前后颌骨形态的变化,评价功能矫治器对矫治Ⅱ1错[牙合]高角病例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20例(平均年龄11.4岁)Ⅱ^1分类错[牙合]高角病例应用Twirrblock治疗,拍摄治疗前、后头颅X线侧位片,测量骨性标志点的垂直与矢状向变化,分析颌骨形态的变化。结果 矫治后,明显促进了下颌的生长,对上颌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上前牙唇倾度减小,有效的改善了面型。结论 早期应用Twinblock矫治Ⅱ^1伴下颌发育不足高角病例,矫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LF托槽矫治器应用于拔牙病例的优缺点。方法选自30名正畸患者,男13例,女17例;年龄11~20岁,平均15.2岁。其中安氏Ⅰ类错[牙合]21例,安氏Ⅱ类错[牙合]9例,均减数4个牙进行矫治。结果矫治时间为18~23个月,平均19.5个月。矫治后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达I类关系,面部侧貌协调。结论LF托槽矫治器应用于拔牙病例,通过托槽的不同结扎方式,牙齿移动效率增高,且对牙齿更加精确的三维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拔牙与不拔牙组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估.方法 选择143例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病例,其中拔牙组94例,不拔牙组49例,应用PAR指数对矫治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病例矫治后各项PAR评估项目及PAR总分均比矫治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拔牙组的PAR总分差及权重PAR总分差均显著小于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矫治方法改善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组患者经正畸治疗后,牙(牙合)关系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拔牙组的牙(牙合)关系改变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对称拔牙矫治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 的疗效、适应证和临床意义.方法对8例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 患者采用不对称拔牙模式进行矫治,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对比.结果①∠1-FH减少12.04°,∠1-MP减小1.07°;②上、下唇突度分别减小2.62mm和1.04mm.上述测量项目矫治前、后的均值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对称拔牙模式适用于下切牙唇倾度和下唇突度较小的牙源性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对称拔牙矫治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 的疗效、适应证和临床意义.方法:对8例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 患者采用不对称拔牙模式进行矫治,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对比.结果:①∠1-FH减少12.04°,∠1-MP减小1.07°;②上、下唇突度分别减小2.62mm和1.04mm.上述测量项目矫治前、后的均值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对称拔牙模式适用于下切牙唇倾度和下唇突度较小的牙源性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患者.  相似文献   

7.
安氏Ⅱ类Ⅰ分类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其拔牙率在安氏分类中是最高的[1]。本研究均采取非拔牙矫治,上颌固定矫治器与口外弓颈牵引联合使用。评估口外弓的作用,以指导临床应用。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2011~2012年在我院口腔正畸  相似文献   

8.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很常见的错牙合畸形,由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严重影响患者的颜面美观,近年来,有大量成人患者要求正畸治疗。有关矫治前后面部硬组织变化的研究很多[1,2],本研究探讨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矫治前后硬组织变化,希望对临床矫治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很常见的错(牙合)畸形,由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严重影响患者的颜面美观,近年来,有大量成人患者要求正畸治疗.有关矫治前后面部硬组织变化的研究很多[1,2],本研究探讨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矫治前后硬组织变化,希望对临床矫治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安氏Ⅱ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对骨性安氏Ⅱ错[牙合]畸形用固定矫治器矫治,只能改变牙齿及牙槽骨在[牙合]骨的位置及齿槽骨的形态,骨骼的异常不能得到纠正。探讨应用颌外牵引加斜面导板矫治骨性安氏Ⅱ错[牙合]畸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X线投影测量技术,观察分析MBT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时上颌切牙转矩及位置变化,为正畸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1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的病例,采用MBT滑动直丝弓矫治器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进行矫治,测量分析矫治前后X线的变化.结果 MBT矫治技术能有效控制上颌切牙唇舌向倾斜度,平均增加16.60°;同时切牙的阻抗中心U1R至颚平面的距离U1R-PP平均减少0.53mm.结论 MBT滑动直丝弓矫治器对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拔牙病例前牙的转矩有着很好控制,MBT矫治技术是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在正畸临床中,安氏Ⅱ类错牙合伴牙列拥挤较为常见,临床上常用拔牙矫治和非拔牙矫治两种方法治疗,Proffit[1]调查表明,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随着人们对面型审美标准的变化,拔牙率在逐年下降,所以现在以非拔牙矫治较为流行,推磨牙向远中是较为常用的非拔牙矫治手段,它可以维护口颌系统的生理状态,并且有助于牙合关系的稳定[2]。但是对于第二磨牙已萌出病例,单纯使用口外弓、滑动杆等  相似文献   

13.
刘道杨  文育峰  钱毅 《安徽医药》2005,9(5):363-365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牙合病例拔牙组,非拔牙组与拔牙指数 (E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矫治成功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病例113例,分组作EI的回顾性检验.结果 EI对总样本的72.92%作出了正确的预测,而在轻度拥挤组中正确预测为81.48%,拥挤组中为61.90%. 结论 EI在错牙合矫治设计拔牙与非拔牙决策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忽略了拥挤度因素.在诊断设计时,还应进行模型拥挤度的分析、综合判断来决定是否拔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种拔牙模式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9例治疗完成的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其中上颌单颌对称拔除两个前磨牙的14例(A组),双颌左右对称拔除四前磨牙的15例(B组),利用头影测量的方法,分析两组矫治前后软硬组织测量值的变化。结果两组SNA角、U1-SN角变化无明显差异,两组ANB角、SNB角、Ns-Sn-Pos角、SL值变化有明显差别(P<0.01~0.001),B组下颌向前自然调控生长及侧貌角改善更明显。结论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否则不利于发挥下颌的生长潜力,矫治后美观效果差。  相似文献   

15.
正畸临床工作中 ,牙列拥挤是最常见的错牙合畸型 ,通常根据拥挤程度 ,采取拔牙和不拔牙的方法矫治。随着矫治技术及矫治装置的不断进步 ,越来越多的错牙合病人可以通过不拔牙矫治进行治疗。本文采用头帽口外弓装置推磨牙向后矫治安氏Ⅰ类错牙合中的轻中度牙列拥挤以及安氏Ⅱ类错牙合中的开始远中错牙合 11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1例 ,男 6例 ,女 5例 ;年龄 11~ 13岁。安氏Ⅰ类错牙合轻中度牙列拥挤 6例 ,拥挤值为 4~ 9mm ;安氏Ⅱ类错牙合中的开始远中关系者 5例 ,有的伴轻度牙列拥挤。1 2 治…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临床上主要是依据头颅侧位X线片上测得的硬组织指标来分析错[牙合]机制,由此做出诊断设计,而利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方法对软组织面型特征进行测量分析不够重视。安氏Ⅱ^1类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颅面硬组织已有了大量的研究.Quintaool研究了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儿童功能矫形治疗后。患者的面部软组织侧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软组织颏前点向前移动,上唇内收,面部更加协调。但对安氏Ⅱ^1类软组织的分析特别是鼻唇角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7.
杨春敏  杨绍杰 《河北医药》2010,32(11):1437-1438
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指临床上表现为Ⅱ类磨牙关系,上前牙前突、覆盖大的一类病例。对此类错[牙合]成人患者的矫治方法,主要是通过牙及牙槽骨的移动,即通过牙的代偿性重新定位来矫正牙[牙合]畸形或掩饰骨的发育异常。恒牙AngleⅡ类1分类患者,为了减小其上前牙的唇倾度,常需进行拔牙矫治,以达到面部软组织外形和谐。  相似文献   

18.
安氏Ⅱ类1分类错是临床常见的错畸形。通常采取拔牙或不拔牙方法矫治,拔牙矫治的模式多采用拔除或者进行矫治犤1犦,而非拔牙矫治的难点是间隙的获得,本文为14例牙源性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采用上颌单颌拔除第一双尖牙进行矫治。现将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软硬组织线距和角度的分析比较及对此法的疗效、临床意义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4例牙源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畸形患者,男性3例,女性11例,年龄12~41岁,平均17.86岁。矫治疗程最短16个月,最长为24个月,平均为20个月,所有患者矫治牙合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安氏(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前拔牙与否的形态学差异。方法选择临床获得满意疗效的恒牙早期120例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其中未拔牙组42例,拔牙组78例,对其矫治前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软硬组织和牙[牙合]模型的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两组矫治前形态学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①硬组织:SNB、ANB、NA-PA、Npg-FH、Go-Pog、 Ptm-s、 FMIA 、U1-L1、 U1-Apgmm。②软组织:上唇厚度、下唇长度、颏唇沟厚度。③牙牙合模型:上下颌拥挤度、Spee氏曲线曲度、覆盖、上颌中后段宽、下颌中后段宽、上颌中段长。结论下颌的后缩程度、上前牙的突度、上唇厚度及牙列的拥挤度是决定拔牙与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我科应用 Beggm 细丝技术矫治安氏Ⅰ类、Ⅱ类错(牙合)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临床应用体会小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12~29岁,平均年龄15.2岁。32例中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19例。Ⅱ类Ⅰ分类9例,Ⅱ类Ⅱ分类4例。其中,拔牙的21例,不拔牙的11例。一般选择上下颌双侧对称性拔牙或单侧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