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辛凉解表法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大师叶、吴认为:上焦温病初起,邪热在肺,尚未化火,治当辛凉轻透,宣肺泄热,方用银翘散或桑菊饮,体现了“在卫汗之可也”“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治疗原则,反对用苦寒药物;但当时就有一批医家反对这一观点,反倡苦寒药用于温病的初起,在学术界引起争鸣。为此有必要正确认识辛凉解表法,辛凉解表药和辛凉解表法的含义、笔者认为辛凉解表药,指性味多属辛凉,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辛凉解表法是根据外感风热证所拟定的治疗法则,适用于外感风热初散,邪在卫分的表卫证。故辛凉解表法指导下的方剂,应理解为辛凉发散药与清热解毒、清热泻火类药物配伍组合而成的方剂。  相似文献   

2.
浅论温病卫分证治则与轻清宣透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卫分证治的总原则是辛凉解表,但在理解和具体运用上各医家观点不一。笔者研析历代医家的观点并结合近、现代人的临床实践,认为轻清宣透法是辛凉解表法的最佳诠释。现就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6 关于“辛凉三剂”的划分标准问题所谓“辛凉三剂”,是指《温病条辨》治疗上焦太阴温病的辛凉轻剂桑菊饮、辛凉平剂银翘散、辛凉重剂白虎汤而言,原文对轻、平、重剂的解释语焉不详,教材则在“风温”章对辛凉轻、平剂作了如下说明:“本方(指桑菊饮)与银翘散俱为辛凉解表方剂,均可运用于风热侵犯肺卫之  相似文献   

4.
清宫医案中的温病治法,与清代温病学家的认识有同有异,颇值得探讨。今爰举数端,分析如下:一、解表法解表法又称“汗法”,主要用于温病初起邪在卫分的表证,有辛凉解表与辛温(微)解表之分,代表方如银翘散,新加香薷饮等,温病中多用辛凉之剂。清宫御医则主张辛温辛凉合用,制方多有变通。如:“乾隆四十二年六月二十四日陈世官、罗衡清得惇妃脉息微数,原系肝热气滞,复受暑热,以致头痛烦热,恶心干呕,议用清热香薷饮调理。  相似文献   

5.
<正> 清·吴塘所撰《温病条辨》一书,提出三焦温病的治疗原则是“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今就辛凉轻剂桑菊饮(简称轻剂),辛凉平剂银翘散(简称平剂),辛凉重剂白虎汤(简称重剂),在其方剂组成、煎服法、临床运用三个方面试加剖析,从而探讨吴氏“治上焦如羽, (非轻不举)”的含义。一、方剂组成,轻清突出“辛凉三剂”皆治上焦温病。上焦温病主要表现为肺、心二经的病变。邪在肺卫可  相似文献   

6.
史志云  黄英赪 《新中医》2000,32(2):57-57
温病学是一门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为了准确地运用温病方 ,现对温病方组方规律作以下探讨。1 按辨证组方温病以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作为辨证纲领 ,用来指导治疗。叶天士制定温病各阶段的治疗大法 ,在卫治宜透汗解表 ,方用银翘散、桑菊饮等 ;入气治宜清解气热 ,方用栀子豉汤、白虎汤等。入营治宜清营泄热或清心开窍 ,方用清营汤、清宫汤等 ;入血治宜凉血解毒 ,散瘀通络 ,方用犀角地黄汤等。吴鞠通制订了三焦分证的治疗大法 ,邪在上焦 ,治宜轻清宣透 ,方如银翘散、桑杏汤、清络饮等 ;治中焦应厚、薄、燥、湿适中 ,以补偏救弊 ,臻于…  相似文献   

7.
邪在卫表证属外感病的范畴。解表法是为邪气在表而设的一种治法,是治疗外感病的首要方法,属八法中的汗法。对于邪在卫表证的辨治方法,临床不能拘泥于辛温解表与辛凉解表两个侧面,而应结合中医外感病因中的湿、燥等六淫之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分别予以相应的治法与方药。本文对临床常用的辛温解表法、辛凉解表法、辛温凉解法、宣表化湿法、透表清暑法、疏表润燥法、扶正解表法等7种解表治法作了归纳与梳理。  相似文献   

8.
银翘散作为辛凉解表法的代表方,是吴鞠通在《临证指南医案》“东垣清心凉膈散”的基础上,以叶天士的辛凉解表理论为指导并进一步完善,同时参考了喻嘉言“芳香逐秽”的观点加减化裁而来。银翘散的方源可以上溯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凉膈散,它继承了凉膈散煮散服汤的煎法,并参考了普济消毒饮少量频服的服药方法,其制方和煎服方法中均体现着辛凉轻灵的特色,符合吴鞠通“辛凉平剂”的制方初衷,银翘散的创制为辛凉解表法提供了可用的成方,使辛凉解表在理法方药上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9.
今以吴通温病条辨为主要依据,并着重于不挟湿邢的温病,分为上焦温病、中焦温病和下焦温病三个部分叙述如下: 上焦温病上焦温病主要在肺与心的领域,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故上焦温病可以分为卫、气、营、血四大类。卫分温病上焦卫分温病主要是桑菊饮证和银翹散证。桑菊饮证:温病条辨说:“太阴风温,但欬,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并在方后指出:“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羔、知母;舌绛,暮热甚,燥邪人营,加元参、犀角;在血分者,去薄荷,加麦冬、细生地、玉竹、丹皮;肺甚热,加黄芩;渴者,加花粉。”从这里可以看出:①桑菊饮证属上焦卫分温病的轻证,其证微热(多不恶寒),微渴而欬,是因肺卫温邪轻微而津伤未甚所致,桑菊饮(桑叶、菊花、连翹、苇根、桔梗、杏仁、薄荷、甘草)属辛凉轻剂,故能主治本  相似文献   

10.
清代名医叶香岩十分重视运用“透法”与“泄法”以驱邪外达,是其治疗温病的突出特色。现据《外感温热篇》及有关资料,并结合个人学习体会,对叶氏透泄之法进行初步归纳,略介于下:一、透法叶氏运用透法,涉及温病卫、气、营、血的各个阶段。所谓透法,就是使邪由里达表透解而出的方法。1、辛凉透表:适用于邪在卫分阶段。温邪外袭,卫阳阻遏,肺气郁闭,以致发热、微恶寒、咳嗽、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等症,治宜辛凉解表、透邪外出。叶氏说:“若无汗恶寒,卫偏胜也,辛凉泄卫,透汗为要。”又说“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透风于热外。”辛凉轻剂透表,意取“其轻  相似文献   

11.
透法是选用轻清、芳香的药物 ,以透达肌表、募原、空窍 ,从而驱邪外出的一种治法。温病学讲究透邪 ,适时恰当地运用透法 ,对各类温病的病程、转归及预后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有鉴于此 ,笔者将温病学常用透法治则阐述于后 ,以求正于同道。1 辛凉透汗选辛凉轻清透泄之味 ,配少量辛温之品 ,以疏散卫表之邪。用于温病初期 ,邪在肺卫 (上焦 )。常用透药 :金银花、连翘、桑叶、菊花、淡豆豉、薄荷 ,代表方如银翘散、桑菊饮。本法体现了吴鞠通“治上焦如羽”的法则 ,对风温、春温和湿温的治疗尤为重要 ,常关系病邪的去向、病情的转归和病程长短…  相似文献   

12.
各论第一章风温风温:是感受风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肺卫见症:发病初起有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口微渴、脉浮等见症者。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是吴鞠通提出的治疗上焦心肺病变的治疗原则,采取以轻清宣透之品清宣肺卫之邪的治疗方法。辛凉平剂:银翘散为辛凉解表方剂,因银翘散中有荆芥、豆豉辛散透表之品,合于辛凉药物中其解表力较胜,故称为“辛凉平剂”。  相似文献   

13.
一、汗法:即发汗解表,祛除外邪的治疗方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辛温解表法:适用于表寒证。代表方有:表寒实证用麻黄汤、荆防败毒散、香苏散;表寒虚证用桂枝汤、人参败毒散、参苏饮、玉屏风散、再造散。辛凉解表法:适用于表热证。代表方有:表热实证用银翘散、桑菊饮。表热虚证用加减蒇蕤汤、七味葱白汤。若表证兼阳虚用麻附细辛汤;表证兼血虚用当归四逆汤;表证兼气虚用新加汤;表证兼里实用桂枝大黄汤、厚朴七物汤。汗法禁忌:酒客、咽喉干  相似文献   

14.
阮师临证治咳,常备十一法,实证治有八法:(1)辛温散邪法,适于冬日风寒犯卫咳嗽者;(2)辛凉解表法,用于春日风热犯肺致咳者,临证对于风热咳嗽轻症,多用辛凉轻剂桑菊饮;(3)清热涤暑法,用于夏日暑温犯肺、肺络不通而咳者,常兼暑伤气津之症,选方清络饮;(4)润燥止咳法,适用于秋季外燥犯肺或内生燥热咳嗽,多兼见诸窍不利,或伴表证;(5)清化湿热法,适用于长夏湿温犯肺者,常兼见湿邪困表之证,常选用吴塘上焦宣痹汤;(6)清利少阳法,适用于邪犯少阳,三焦不利,饮逆犯肺者,此多伴见少阳证侯;(7)温化解表法,适用于外寒内饮或痰饮内伏,饮逆射肺而咳者;(8)解表通腑法,适用于风热壅盛,腑实内结,上下郁闭而咳者。虚证者,(1)培补卑监法,适用于久咳脾虚痰湿内盛者;(2)养阴润肺法,适用于久病咳嗽,气阴亏耗,失于清降者;(3)补肾摄纳法,方用冯氏全真一气汤,临证对于咳久作喘,肾虚失纳者,颇具功用。  相似文献   

15.
清代温病大师吴瑭 (字鞠通 )擅用辛味药。据统计 ,其所著《温病条辨》总载方 2 0 0余首 ,而用辛味药的者竟达百余首 ,其中以苦、辛并用最多 ,中焦及湿温病证应用较为广。兹就其应用特点浅探如下。1 辛凉轻宣以透表对温病初起病邪在表 ,内应于肺所致的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等一系列肺卫表证 ,吴氏宗《内经》“风淫于内 ,治以辛凉”的原则 ,并结合自己长期临床实践之经验 ,提出“治上焦如羽 ,非轻不举”的治疗细则 ,以揭示临床选用药物应注重以辛凉轻宣之品为主 ,充分体现出轻巧灵活、宣举上焦之特点。其代表方如桑菊饮、银翘散。桑菊饮以…  相似文献   

16.
<温病条辨>养阴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吴瑭《温病条辨》作为温病学中一部重要著作 ,其中养阴诸法 ,匠心独具 ,现探析如下。辛凉解表 ,兼以养阴。本法适用于温病初起 ,邪热伤津而致口渴、咽痛、小便短诸症。治用银翘散加花粉、生地、麦冬、知母清热养阴。若邪热郁肺 ,窜走血络而发疹 ,治用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元参清血滋阴 ;若“太阴风温 ,但咳 ,身不甚热 ,微咳”,治用辛凉轻剂桑菊饮。解表养阴并举 ,实含未雨绸缪之意 ,免使邪热侵犯中、下二焦。辛寒清气 ,兼以养阴。本法适用于太阴温病 ,邪热内结阳明 ,热盛津伤而见“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  相似文献   

17.
桑菊饮主治风温初起,邪在卫分之证。方用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等辛凉质轻之品,疏散风热,宣透肺络之邪,正符合吴鞠通所说:“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且方中药量较轻,解表之力较弱,故称辛凉轻剂。银翘散主治温病初起,邪留肺卫之证。  相似文献   

18.
银翹散、桑菊饮见于吴瑭温病条辨温热病上焦篇中,为湿热病初起邪在卫分时的常用方剂,由于该方轻清灵活,至今仍为一般学者所推重。因此,有必要对银翹散、桑菊饮之理论基础及其临床运用加以讨论,从而正确地掌握和运用它。一、关于银翹散、桑菊饮之理论基础“风淫于内,治以辛涼,佐以苦甘”,这是内经治风邪干人引起某些病症的一个总则。中医认为“风”是六气之统帅,风可兼寒、兼热、兼暑、兼湿……。所以,要深入了解“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之治则,首先必须把“风”之涵义弄清楚。内经云:“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因此,风  相似文献   

19.
我读过1957年4月号“上海中医药杂志”中刊载梁少甫老先生发表的“对于伤寒温病之辨惑及金元四大家著作的看法”一文,发生了一些感想。梁老先生推崇吴鞠通温病条辨的著作,这完全是正确的。可是,他认为不能执治伤寒之法以治温病的看法,这简直是发展到寒温对立,冰炭不相容的一种看法了,我是难于同意的。考当时吴鞠通著“温病条辨”也是渊源于仲师“伤寒论”太阳温病的条文。仲师指出温病不可误汗,实际上已说明不可用辛温发汗,而当用清法。吴氏根据仲师伤寒论清法中白虎汤、竹叶石膏汤、麻杏石甘汤等方的精神因而创立银翘散与桑菊饮等辛凉清温的疗法。他说:“温病初起于手太阴,到了中焦,也在阳明胃  相似文献   

20.
雷氏辛凉解表法治验一得戴昌明(江西省永修县中医院330300)关键词辛凉解表法,临床应用雷少逸著《时病论》,为治时病自拟60法。其中辛凉解表一法,载治风温初起、风热新感、冬温袭肺咳嗽。症见:头痛恶风,身热自汗,咳嗽口渴,舌苔薄白,脉浮而数。乃风温之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