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黑色素瘤抗原(MAGE)基因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3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癌组织(新鲜标本)MAGE-A1、MAGE-A3及MAGE-A12基因mRNA表达。结果:35例膀胱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全部(100%)至少表达1种MAGE-A基因,21例MAGE-A1阳性,19例MAGE-A3阳性,24例MAGE-A12阳性,三者均阳性17例。结论:MAGE基因在膀胱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有较高表达,可望成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免疫治疗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2.
泌尿系统肿瘤组织中核干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肿瘤组织中核干细胞因子(NS)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3例肾细胞癌、3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36例前列腺癌组织以及其中24例患者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NS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55.8%(24/43)的肾细胞癌组织、69.4%(25/36)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和66.7%(24/36)的前列腺癌组织中NS mRNA表达阳性,癌旁正常组织均未见阳性表达.不同分级、分期肿瘤组织之间NS mRNA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基因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泌尿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恶性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D13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 carcinoma of bladder,TCCB)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方法检测50例膀胱癌组织及43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D133的表达.结果: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D13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8%(39/50).CD133 mRNA阳性表达率为84%(42/50);43例癌旁组织中CD13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6.28%(7/43),CD133 mRNA表达阳性率为13.95%(6/43),CD133蛋白和mRNA在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膀胱组织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D133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布与性别无关(P>0.05,)与病理分级、分化程度等相关(P<0.05).结论:CD13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CD13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与性别无相关性,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等相关;CD133有望成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情发展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A-Ⅰ(apolipoprotein A-Ⅰ,ApoA-Ⅰ)在8种不同组织学分型的肾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索用于鉴别诊断的新型肿瘤标志物。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3例肾肿瘤(包括透明细胞癌11例、乳头状细胞癌1例、嫌色细胞癌3例、嗜酸细胞腺癌1例、多房性囊性细胞癌2例、肾盂尿路移行上皮癌3例、后肾腺癌1例、集合管癌1例)及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ApoA-Ⅰ的表达,癌旁正常组织取自除外23例肾癌组织的其他5例肾肿瘤的切缘外非癌组织。结果:23例肾肿瘤中,ApoA-Ⅰ阳性21例(阳性率91.3%);肾癌旁组织5例,阳性2例(阳性率40.0%),ApoA-Ⅰ在肿瘤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29,P=0.003)。比较不同组织学分型的肾肿瘤,11例肾透明细胞癌中,阳性9例(阳性率81.8%), ApoA-Ⅰ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透明细胞癌Ⅱ级、Ⅲ级的表达程度明显高于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0,P=0.038);乳头状细胞癌、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腺癌、多房性囊性细胞癌、肾盂尿路移行上皮癌、后肾腺癌、集合管癌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着色。结论:ApoA-Ⅰ在肾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特异升高,可作为区分不同组织学分型肾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KAI1 mRNA与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6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7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KAI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KAI1 mRNA的相对含量为0.76±0.25,KAI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3.9%,均低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1.35±0.38)与100.0%,P均<0.01).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KAI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及预后相关(P<0.05或0.01).结论:KAI1基因的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评估肿瘤恶性程度、复发及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E2F3 mR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通过RT-PCR方法检测3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9例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中E2F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E2F3 mR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及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1%(16/34)和0%(0/19).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E2F3 mRNA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P<0.005).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E2F3 mRNA的表达率随肿瘤分级、分期增高而相应增高(P<0.05).结论:E2F3基因可能通过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黑素瘤抗原-1(MAGE-1) mRNA及其编码的肿瘤抗原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以该抗原作为疫苗对NSCLC患者进行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方法:用RT-PCR方法和流式细胞术(FCM)对3种人肺癌细胞系、56例NSCLC标本和相邻正常肺组织标本MAGE-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MAGE-1 mRNA及蛋白在3种人肺癌细胞系均表达;56例NSCLC标本中,27例表达MAGE-1 mRNA,22例表达MAGE-1蛋白,而在相邻正常肺组织中均不表达.结论:MAGE-1 mRNA及蛋白在NSCLC中具有较高的表达频率,提示该抗原有望成为对NSCLC患者进行免疫治疗的适宜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线粒体促凋亡因子Omi/HtrA2在膀胱癌组织、癌旁组织、膀胱正常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44例膀胱癌组织,44例癌旁组织及12例膀胱正常粘膜组织Omi/HtrA2的表达。结果:1Omi/HtrA2的阳性表达率为膀胱癌组织81.9%(36/44),癌旁组织31.9%(14/44),正常膀胱粘膜25.0%(3/12);2Omi/HtrA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阳性表达率情况为G1级83.3%(10/12),G2级65.2%(15/23),G3级22.2%(2/9);3Omi/HtrA2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的关系。结论:1Omi/HtrA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粘膜组织和癌旁组织。2Omi/HtrA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分期无关,与膀胱癌病理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9.
易正金  吴小侯 《重庆医学》2004,33(7):1018-1019
目的研究凋亡制基因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膀胱黏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 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1.1%,而正常膀胱黏膜中Survivin表达均为阴性;按病理分级阳性表达率为Ⅰ级52.6%,Ⅱ级75%,Ⅲ级90%,按病理分期为T1期55.6%,T2~T4期81.6%;获得随访的12例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肿瘤7例复发(58.3%),表达阴性11例复发3例(27.3%);Survivin蛋白表达与膀胱癌分级、分期和临床复发有关.结论 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异常表达,其异常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有关,是临床判断膀胱癌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黑色素瘤抗原(MAGE)-1和MAGE-3基因在肝内胆管细胞癌(IH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AGE-1、MAGE-3基因与IHCC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RT-PCR方法检测20例IHCC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MAGE-1、MAGE-3基因表达,对全部RT-PCR扩增产物中目的基因片段进行DNA测序以证实其为MAGE-1、MAGE-3基因。分析MAGE-1、MAGE-3基因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有无包膜、肿瘤形态以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等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20例IHCC患者癌组织中MAGE-1、MAGE-3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5%和4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P<0·01)。IHCC患者癌组织中MAGE-1、MAGE-3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有无包膜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指标均无关(P>0·05);MAGE-3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形态有关(P<0·05)。结论MAGE-1、MAGE-3基因在IHCC患者肝癌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MAGE-1、MAGE-3基因可能成为IHCC患者免疫治疗的攻击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及细胞株中肿瘤特异性抗原MAGE、BAGE、GAGE 基因的表达,以探讨基因表达与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关系,评价基因产物作为卵巢癌标志物以及卵巢癌免疫治疗靶位的可行性。方法:采用 RT PCR分析10例正常卵巢、20例卵巢良性肿瘤、47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及3种卵巢癌细胞株SKOV3、A2780、COC1中MAGE-1、MAGE-3、GAGE-1/2及BAGE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正常卵巢组织中MAGE、GAGE、BAGE基因无表达,良性肿瘤中仅有MAGE-1基因表达,阳性率为15%(3/20)。卵巢癌组织MAGE-1、MAGE-3的表达率较高,分别为51.1%(25/47)、34%(16/47),GAGE-1/2及BAGE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5.5%(12/47)和14.9%(7/47)。卵巢癌转移灶仅有MAGE-1、BAGE基因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6%(2/7)、14.3%(1/7)。浆液性囊腺癌MAGE-1、MAGE-3基因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卵巢恶性肿瘤(P<0.05)。结论:肿瘤特异性抗原MAGE、GAGE、BAGE基因在卵巢癌中有较高表达,其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MAGE-1、MAGE-3基因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伴有腹水的卵巢癌患者BAGE表达的阳性率较高。卵巢癌细胞株SKOV3、A2780、COC1的表达谱不尽相同,但至少有一种基因表达,其可作为卵巢癌免疫治疗的特异性靶点。  相似文献   

12.
研究MAGE、BAGE、GAGE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肿瘤特异性抗原作为子宫内膜癌免疫治疗特异性靶位的可能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 PCR)技术,检测3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AGE 1、MAGE 3、BAGE和GAGE1 2基因的表达情况,以β actin作内参照。结果:3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GE 1、MAGE 3、BAGE、GAGE1 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16/35)、49%(17/35)、20%(7/35)和26%(9/35),有77%的标本至少表达其中一种基因。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AGE 1、MAGE 3、BAGE、GAGE1 2基因表达均为阴性。结论:肿瘤特异性抗原MAGE、BAGE、GAGE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有较高的表达,MAGE 1、MAGE 3、BAGE基因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期及分级无相关性,GAGE1 2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无关,与分级有关。其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免疫治疗的特异性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尿路上皮性肿瘤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多药耐药基因相关蛋白(MRP)的表达情况.[方法]运用RTPCR技术,对75例施行内窥镜检查患者的尿路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MDR1和MRP进行测定.[结果]尿路上皮性肿瘤组织中MDR1的表达率为87%(65/75),其中肾盂癌为100%(11/11),输尿管癌为75%(15/20),膀胱癌为89%(39/44);MRP的阳性表达率为60%(45/75),其中肾盂癌为36%(4/11),输尿管癌为58%(11/19),膀胱癌为68%(30/44).膀胱内肿瘤的MDR1与MRP的表达趋势一致,表达率随发生部位的下移均逐渐升高.[结论]尿路上皮性肿瘤组织中MDR1具有高度表达性;MDR1及MRP表达与尿路上皮性肿瘤的发生部位无关;膀胱内不同部位肿瘤组织中MDR1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检测黑色素瘤抗原-1(MAGE-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为应用MAGE-1基因产物对胃癌病人进行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②方法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AGE-1基因的表达,并对1例RT-PCR阳性扩增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③结果3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有14例(46.7%)表达MAGE-1基因,而相应的癌旁组织均不表达MAGE-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DNA序列测定证实1例RT-PCR扩增产物中的目的基因片段为MAGE-1 cDNA序列。④结论MAGE-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有较高表达,这使得以该基因编码蛋白作为疫苗用于胃癌的免疫治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黑色素瘤抗原-A1(MAGE-A1)和MAGE-A3基因mRNA为特异性标记物,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40例乳腺癌患者及20例非肿瘤患者的外周血,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MAGE—A1和MAGE-A3基因mRNA。同时用RT-PCR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上述MAGE基因的表达。结果:12.5%(5/40)和17.5%(7/40)乳腺癌患者的PBMC中可分别检测到MAGE-A1和MAGE-A3基因的mRNA,而相应乳腺癌组织中MAGE-A1和MAGE—A3的表达率分别为15.0%(6/40)和22.5%(9/40),在25.0%(10/40)的乳腺癌患者PBMC中至少可检测到一种MAGE基因mRNA,癌旁组织、乳腺癌组织中不表达MAGE基因的患者以及20例非肿瘤疾病患者的PBMC中均未测出MAGE基因mRNA。乳腺癌患者PBMC中两种MAGE基因mRNA的检出率与肿瘤TNM分期密切相关。结论:MAGE-A1和MAGE-A3基因mRNA可作为特异性肿瘤标记物用于检测乳腺癌患者PBMC中的乳腺癌细胞,巢式RT-PCR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其检测结果可能有助于判断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WIST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的关系。方法: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65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标本组织中TWIST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5例膀胱癌组织和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TWIST阳性率分别为69.2%(45/65)和0,TWIST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的数目无关(U值分别为0.780、1.122、0.810,P>0.05),但与膀胱癌组织的组织分化程度、肿瘤的分期以及复发具有显著相关性(U值分别为8.375、3.277、2.255,P<0.05)。随着膀胱癌细胞分化越差,浸润越深,TWIST蛋白染色阳性率逐渐上升,TWIST阳性率升高,提示复发风险增加。结论:TWIST蛋白表达在膀胱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组织,TWIST蛋白表达与膀胱癌的分级、分期、复发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数目无相关性。检测TWIST蛋白有助于膀胱癌的诊断与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膀胱癌细胞分裂周期相关因子3(CDCA3)基因分型为例,分析不同分子分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为临床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为基础,下载147份膀胱癌CDCA3基因表达谱和相关病例的资料信息,根据CDCA3表达水平由低到高排列,找出中位数,将低于中位数的样本设置为CDCA3低表达组(74例),将高于中位数的样本设置为CDCA3高表达组(73例),对比不同CDCA3基因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并以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CDCA3在膀胱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结果:CDCA3高表达组肌层浸润患者比例、高级别T分期及N分期、肿瘤转移患者比例均高于CDCA3低表达组,而肿瘤分化程度低于CDCA3低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CA3高表达组1年、3年复发率均高于CDCA3低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CA3高表达组1年、3年生存率均低于CDCA3低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SEA发现CDCA3高表达膀胱癌细胞中富集了G2M检查点、糖酵解、E2F信号通路、MYC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PTK通路、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丝分裂纺锤体、去折叠蛋白反应、胆固醇蛋白、精子发生等基因集。结论:CDCA3基因表达水平越低患者的肿瘤分期越低、肿瘤转移风险越小、分化程度越高,预后状况越好,复发率及死亡率也更低。CDCA3基因作用的发挥是通过调控多种基因通路实现的,CDCA3基因可能是潜在的膀胱癌生物标志物,可以通过分析其表达水平评估病情及预后,并展开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在食管癌中的异常表达及二者对其发生、发展的作用。方珐:应用免疫组化法对54例食管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MMP10、FHIT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研究与病史及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MMP10在食管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35.19%(19/54),而食管癌旁正常组织为阴性表达。FHIT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缺失率为72.22%(39/54),明显高于食管癌旁正常组织中缺失率12.96%(7/5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10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食管癌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697),与P—TNM分期呈正相关(r=0.85).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表达(P〉0.05)。FHIT基因缺失与食管癌患者的性别、病史长短、吸烟、饮酒、P-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食管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MMP10在食管癌组织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而FHIT基因存在较高的缺失率,且二者与食管癌临床病理指标有关.提示MMP10、FHIT基因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survivin基因在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urvivin基因在人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肝正常组survivin基因及相关基因c-myc、p53、STAT3和VEGF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上述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其定位。结果: 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urvivin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 肝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肝癌及癌旁组织中c-myc、 STAT3、VEGF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而p53基因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肝组织(P<0.01)。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且肝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结论:survivin基因的异常表达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可作为治疗的理想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