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校学生干部的人格特质和应对方式,为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和应对方式问卷,对400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测试。结果①高校学生干部16PF的A(t=-1.91,P0.05)、E(t=-2.05,P0.05)、F(t=-3.65,P0.01)、H(t=-3.68,P0.01)这4个因子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而Q2(t=2.69,P0.05)因子显著低于非学生干部;②高校学生干部在应对方式问卷中自责(t=5.41,P0.01)、退避(t=2.81,P0.05)2个分量表的得分显著低于非学生干部。结论高校学生干部在人格特质上多表现为乐群、恃强、易兴奋和敢做敢为,在应对方式上较少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这两方面可以作为选拔和任用学生干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为开展教育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进行心理测验,应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A乐群性、I敏感性、M幻想性的得分均是高中时的文科生高于理科生(t=3.016,3.667,2.081,P<0.05或P<0.01)。单亲大学生的H敢为性得分高于非单亲大学生(t=2.727,P<0.05)。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H敢为性均是大学生干部得分高于非干部(t=2.612,2.730,2.323,3.781,P<0.05或P<0.01)。恋爱的大学生在A乐群性、F兴奋性、M幻想性、Q 4紧张性的得分高于未恋爱的大学生(t=2.528,2.263,2.630,2.393,P<0.05或P<0.01),而在C稳定性、Q 2独立性、Q 3自律性的得分未恋爱的大学生高于恋爱的大学生(t=-2.348,-2.771,-2.371,P<0.05或P<0.01)。健康方面大学生主观认为好的在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H敢为性、Q 2独立性得分均较高(F=7.917,4.449,11.198,10.752,6.837,P<0.05或P<0.01),而O忧虑性和Q 4紧张性主观认为差的大学生得分较高(F=10.876,7.847,P<0.01)。结论文科生更外向、热情、乐群,敏感,感情用事,幻想;单亲家庭的大学生更善于冒险,敢作敢为,做事少有顾忌;干部学生情绪更稳定,好胜心强,轻松兴奋,敢作敢为,恋爱的大学生更热情,易兴奋,易幻想任性,易紧张;主观认为健康好的大学生情绪更稳定,好强自信,轻松兴奋,敢于冒险,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3.
优秀临床医师的人格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优秀医师的人格特点。方法通过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160名临床医师进行测查,使用SPSS软件分析优秀医师和对照组的人格特点差异。结果优秀男医师的A(t=2.912,P0.05)、C(t=2.103,P0.05)、F(t=7.031,P0.01)、Q2(t=-2.221,P0.05)、Q3(t=2.501,P0.05)5个因子与男临床医师存在显著性差异;优秀女医师的A(t=6.308,P0.01)、C(t=3.077,P0.01)、F(t=7.258,P0.01)、G(t=2.315,P0.05)、H(t=4.269,P0.01)、O(t=-2.596,P0.05)、Q3(t=2.227,P0.05)7个因子与女临床医师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男女优秀临床医师在16PF的A(乐群性)、C(稳定性)、F(兴奋性)、Q3(自律性)4个因子上与对照组相比均表现出高分特征,这些特质可能与临床医师的工作绩效相关。  相似文献   

4.
单亲因素对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亲因素对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方法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测试,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单亲大学生和非单亲大学生的A(t=-3.442,P0.01)和L(t=2.674,P0.01)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单亲男大学生与其他男大学生相比人格因素没有显著性差异,单亲女大学生的A(t=-3.937,P0.01)、L(t=3.820,P0.01)、O(t=2.500,P0.05)3个因子得分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结论单亲因素对大学生的人格特点造成了不良影响,对女生的不良影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特征以及二者关系。方法对139名精神科护理人员实施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测试。结果①精神科护理人员SCL-90中除躯体化因子外,总分和其余各因子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水平(t=-8.297~-3.560,P0.01);②男护士16PF中F(兴奋性)、因素Q3(自律性)的得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因素L(怀疑性)、因素Q4(紧张性)的得分显著低于常模(t=-2.288,-2.295;P0.05);③女护士因素A(乐群性)、因素C(稳定性)、因素F(兴奋性)、因素G(有恒性)、因素M(幻想性)、因素N(世故性)、因素Q3的得分显著高于常模(t=2.197~5.917,P0.05),在因素L、因素O(忧虑性)、因素Q1(实验性)、因素Q2(独立性)、因素Q4的得分显著低于常模,(t=-9.277~-2.596,P0.05);④护理人员16PF中L、O、Q4、X1(适应与焦虑型)因素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成显著正相关(r=0.358~0.517,P0.01);C、E(恃强性)、F、H、Q3、X3(安详机警型)、Y1(心理健康因素)、Y2(专业而有成就者)因素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成显著负相关(r=-0.521~-0.248,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良好,共同人格特征为情绪稳定,对人对事热情而富有感情,有自信,易与人相处、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保守、墨守成规、缺乏进取心等。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格特质的关系。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特质问卷和大学生人际交往综合诊断量表对唐山市281名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不同专业大学生人际困扰总分及接人待物、与异性交往困扰因子的差异有显著性(F=3.340,4.322,4.191;P0.05);②不同家庭收入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困扰上无显著性差异;③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整体水平与B聪慧性、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Q3自律性呈显著负相关(r=-0.166,-0.273,-0.443,-0.164,-0.272,-0.336,-0.061;P0.01),与L怀疑性、O忧虑性、Q4紧张性呈显著正相关(r=0.374,0.457,0.382;P0.01)。结论医学专业大学生人际困扰低于理科和文科专业;性格聪慧、稳定、自律的大学生人际困扰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了解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员工帮助计划。方法对184名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的员工实施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测试。结果①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员工SCL-90总分和各因子得分都显著低于中国常模水平(t=-5.380~-14.086,P<0.01);②睡眠总分平均值:(3.91±2.93);③16PF中因素C(稳定性)、F(兴奋性)、H(敢为性)、Q3(自律性)得分高于中国常模(t=2.027~5.369,P<0.05或<0.01);因素I(敏感性)、Q1(实验性)、Q2(独立性)、Q4(紧张性)得分低于中国常模(t=-2.297~-4.363,P<0.05或<0.01);④员工16PF中L(怀疑性)、O(忧虑性)、Q4、X1(适应与焦虑型)因素与睡眠总分、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成显著正相关(r=0.204~0.649,P<0.01);C、E(恃强性)、F、H、Q3、X3(安详机警型)、Y1(心理健康因素)、Y2(专业而有成就者)因素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成显著负相关(r=-0.163~-0.608,P<0.05或<0.01)。结论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睡眠质量良好,共同人格特征为情绪稳定,对人对事热情而富有感情,有自信,易与人相处、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保守、墨守成规、缺乏进取心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变化与所处年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卡特尔人格问卷(16PF)对浙江农林大学健康管理专业大一至大三104名学生进行为期一学年前后测评。结果①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变异的人格因子一年级有:C(t=2.079,P<0.05)、E(t=-3.606,P<0.01)、G(t=-2.456,P<0.05)、L(t=-4.86,P<0.01)、Q3(t=2.447,P<0.05)、Q4(t=-2.893,P<0.01);二年级有:E(t=-3.438,P<0.01)、I(t=3.369,P<0.01)、X3(t=-3.747,P<0.01)、Y2(t=-2.5277,P<0.05);三年级有:E((t=-2.832,P<0.01)、M(t=-3.092,P<0.01)、Q1(t=-2.361,P<0.05)、X4(t=-4.629,P<0.01)、Y2(t=-2.603,P<0.05);②不同年级相比,变异程度大的人格因子主要有C(t=-2.103,P<0.05)、I(t=2.321,P<0.05)、X1(t=2.25,P<0.05)、X3(t=-2.052,P<0.05);Q4(t=2.081,P<0.05)、X4(t=-2.322~-2.143,P<0.05)。结论大学生人格变异具有年级特点,一年级人格因子值提高的有C、Q3;降低的有E、G、L、Q4;二年级提高的有I,降低的有E、X3、Y2;三年级人格因子值降低的有E、M、Q1、X4、Y2。并且,情绪性因子变异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地方院校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适应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心理适应能力问卷对728名地方院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地方院校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趋于成熟;男女大学生在解决问题(t=2.02,P0.05)、求助(t=-2.41,P0.05)和幻想(t=-4.17,P0.01)因子上差异显著;专科生和本科生在解决问题(t=2.41,P0.05)、自责(t=-2.60,P0.05)、求助(t=4.21,P0.01)、退避(t=-2.34,P0.05)、合理化(t=-2.58,P0.05)因子上差异显著;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退避(t=2.10,P0.05)因子上差异显著;来自城镇与农村的大学生在退避(t=2.21,P0.05)因子上差异显著;不同心理适应能力的大学生在解决问题[F(4,723)=31.99,P0.01]、求助[F(4,723)=20.43,P0.01]、自责[F(4,723)=25.79,P0.01]、幻想[F(4,723)=19.09,P0.01]、退避[F(4,723)=16.78,P0.01]、合理化[F(4,723)=5.85,P0.01]上差异显著;大学生应对方式因子与心理适应能力呈显著相关;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和幻想因子能够预测心理适应能力。结论应对方式与心理适应能力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随机选取的某民办高校3310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1)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13.05%,男女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4.519,P0.05);(2)男女生在敌对(t=2.340,P0.05)、偏执(t=4.984,P0.001)、焦虑(t=~2.902,P0.01)和恐怖(t=-3.793,P0.001)4个因子有显著性差异;(3)相对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和中国青年常模,大学新生表现出较好(P0.001)和较差心理健康水平。SCL-90各因子与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独立性和紧张性呈显著正相关(r=0.052~0.513);(4)回归分析表明,人格特质可解释大学生心理健康0.5%~31.1%变异量。结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心理适应与自我接纳对95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路径,以期为新生适应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广东某综合性大学2014级879名大一新生作为被试,在入学2个月后进行现场测试,分别采用大学新生适应量表、症状自评量表以及自我接纳量表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总分与人际关系因子的得分性别差异显著(t=-2.43,P0.05;t=-2.66,P0.01),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独立生活维度,文科生的困扰明显多于理科生(t=3.50,P0.001);学习方法上,独生子女的困扰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t=3.10,P0.01);而在资源利用、人际关系以及心理适应总分上,非独生子女的困扰显著高于独生子女(t=-3.73,P0.001;t=-2.67,P0.01;t=-2.03,P0.05);2心理适应得分与心理健康量表得分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接纳各因素得分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自我接纳水平与心理健康量表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16~0.51;P均0.05)。回归分析表明,自我接纳总分、抑郁对新生心理适应水平有较强的预测性;3经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自我接纳在心理适应与心理健康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心理适应通过自我接纳,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结论:95后大学新生的自我接纳在心理适应与心理健康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心理适应通过促进自我接纳而抑制其心理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学生成就动机与职业兴趣的关系,为高校进行就业指导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成就动机量表和大学生职业兴趣问卷对2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在追求成功动机、成就动机总得分、研究型和经营型上均显著高于女生(t=2.190,2.760,3.493,4.624;P0.01),理科生在追求成功的动机、成就动机总得分、研究型、经营型上均显著高于文科生(t=2.757,3.811,4.187,2.961;P0.01),而在避免失败动机(t=-2.435,P0.05)上得分显著低于文科生;追求成功的动机与研究型、经营型、社会型存在显著正相关(r=0.330,0.368,0.293;P0.01),避免失败的动机与经营型存在显著正相关(r=0.322,P0.01),成就动机的总分与研究型、经营型、社会型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284,0.496,0.258;P0.01),与常规型(r=-0.16,P0.010)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与职业兴趣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疆维、哈、汉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831名新疆民汉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汉族组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1);维族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偏执因子分显著低于中国常模(P<0.01);哈族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因子分显著低于中国常模(P<0.01);而维、哈族2个民族的恐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1)。新疆北部(北疆)不论男、女中学生汉族组SCL-90各因子分显著高于维族组(P<0.01或P<0.05)。新疆南部(南疆)汉族组男中学生焦虑、恐怖因子分低于维族组,躯体化因子分高于维族组(P<0.01或P<0.05);汉族组女中学生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高于维族组(P<0.01或P<0.05)。结论哈萨克族中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最高,依次为维吾尔族,汉族;北疆民族男女中学生及南疆维族女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比汉族中学生好;南疆汉族男中学生心理素质比维族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受虐待小学生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各种儿童虐待形式的关系.方法 对179例小学生进行了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SIFS)测试.结果 受虐待组小学生SIFS各因子分均低于无虐待组,9~10岁组在学习能力发展维度的得分高于11~12岁组[(34.20±6.02)分vs(31.85±7.92)分,t=2.26,P<0.05];男女生之间SIFS各因子分没有明显差异.PRCA各因子分和总分与SIFS各因子分呈负相关(r=-0.154~-0.513,P<0.05或P<0.01).忽视对大肌肉及平衡、触觉防御及情绪、本体感不佳和学习能力发展不良均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61~-0.309,t=-2.126~-4.722,P<0.05或P<0.01);性虐待对大肌肉及平衡、本体感不佳和学习能力发展不良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213~-0.293,t=-2.778~-3.967,P<0.01);情感虐待对触觉防御及情绪和学习能力发展不良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68~-0.201,t=-2.375~-2.771,P<0.05或P<0.01);本研究中未发现躯体虐待有任何预测作用.结论 儿童虐待可对小学生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情感虐待、忽视和性虐待可显著预测个体的感觉统合能力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师学生人际信任、人格特质的特点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350名高校师范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通过单样本t检验,高师生的人际均分与中间值有极其显著差异(t=-11.57,p<0.01);②高师男生人格特质的E分高于常模(t=3.429,P<0.01),L分低于常模(t=-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民办中学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为该校建立心理健康管理模式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采用SCL-90量表对该校576名高一高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高中生在SCL-90量表9个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我国正常人青年组常模(t=21.47,P<0.01),男生总分显著高于女生(t=1.56,P<0.01),高二年级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状况,为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组随机抽取某市120名大学生村官进行应对方式调查。结果大学生村官面临着工作压力、社会生活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和出路压力。应对方式得分最高的是求助(0.7175)和解决问题(0.6868),解决问题和求助在家庭经济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F=71.381,11.527;P<0.01),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0.176,-0.054;P>0.05),在专业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0.703,0.417;P>0.05)。结论大学生村官大多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型应对方式,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大学生村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企业干部退休初期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唐山市开滦集团411名退休干部进行症状自评量表评估。结果干部退休初期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除躯体化(t=4.32,P<0.01)高于常模外,其他7个因子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P<0.01);不同性别的干部退休初期在恐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2.71,P<0.05);不同类别的干部退休初期在躯体化、强迫等7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身体疾病的干部退休初期心理健康的各个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没有身体疾病的干部(P<0.05)。结论企业干部退休初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一般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管理干部,有躯体疾病的干部退休初期心理健康状况差于无躯体疾病的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