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蒋玲  廖洪霞  吴燕  吕红彬 《眼科研究》2010,28(11):1054-1058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增生体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早期糖尿病(DM)大鼠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和DM+罗格列酮组,每组30只。采用STZ腹腔内注射法制作DM模型。DM+罗格列酮组造模后3d给予罗格列酮3mg/kg灌胃,每日1次,正常对照组和DM组大鼠以同样的方法给予同等剂量的DMSO灌胃。于给药后4、8、12周时处死各组大鼠各5只,进行伊凡思蓝(EB)左心室灌注后制备视网膜消化铺片并进行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测定,对视网膜消化切片上视网膜血管壁的周细胞和内皮细胞进行计数,评估大鼠高血糖对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影响。结果造模后4、8、12周,DM组和DM+罗格列酮组大鼠的血糖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DM组大鼠随着时间的延长,视网膜毛细血管壁周细胞减少,内皮细胞增多,毛细血管迂曲、扩张,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增加(P〈0.01),且视网膜血管的渗透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也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罗格列酮组视网膜微血管病理损害明显减轻,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较DM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该变化呈时间依赖性。结论作为一种外源性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能减少视网膜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对血-视网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成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2.
顾永昊  柯根杰  王林  何勤  周恩亮 《眼科研究》2014,32(11):1010-1013
背景 研究表明,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家族成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发(DR)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但是否MMPs抑制剂能改善MMPs对血-视网膜屏障(BRB)的破坏作用尚不十分清楚.目的 探讨人工合成MMPs抑制剂GM6001对糖尿病大鼠BRB的影响.方法 24只成年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GM6001组.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腹腔内注射法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对照组以相同的方法注射等体积枸橼酸盐缓冲液.造模成功后3d和14d,糖尿病+GM6001组大鼠玻璃体腔内注射10μl(100tμmol/L)GM6001各1次,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大鼠以相同的方法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后1个月摘取大鼠一侧眼球,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大鼠视网膜中MMP-2 mRNA和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用伊文思蓝(EB)灌注大鼠右侧颈静脉,120 min后以约120 mmHg(1 mmHg=0.133 kPa)的灌注压于大鼠左心室灌注枸橼酸钠缓冲液配制的质量分数1%多聚甲醛溶液,2 min后摘取大鼠另一侧眼球,观察大鼠视网膜EB的渗漏量.结果 RT-PCR检测显示MMP-2、MMP-9和GAPDH的反应条带分别位于436、536和484 bp.3个组大鼠视网膜中MMP-2 mRNA和MMP-9 mRNA相对表达量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336,P=0.000;F=8.742,P=0.002);其中糖尿病组和糖尿病+GM6001组大鼠视网膜中MMP-2 mRNA和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糖尿病+GM6001组大鼠视网膜中MMP-2 mRNA和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2).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GM6001组大鼠视网膜中标准化EB质量分数分别为(12.60±3.50)、(26.52±7.14)和(17.55±2.65) ng/mg,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032,P<0.01),其中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中标准化EB质量分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糖尿病+GM6001组较糖?  相似文献   

3.
焦晓玲  彭媛  杨柳 《眼科研究》2014,(4):303-307
背景 米诺环素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动物模型及临床试验中显示出神经保护效应,但是否对视神经损伤有保护作用研究尚少. 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在小鼠视神经钳夹伤后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6只清洁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8只、生理盐水组64只和米诺环素组64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生理盐水组和米诺环素组用反向镊钳夹小鼠左眼视神经3s以建立视神经钳夹伤动物模型,造模后米诺环素组立即以45 mg/(kg·d)的剂量腹腔内注射米诺环素0.4ml,造模后24 h注射剂量减半,以后每日注射1次,直至处死,生理盐水组小鼠以同样的方式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小鼠分别于造模后第4、7、11、14天处死并制备视网膜铺片,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RGCs层细胞密度的变化.取各时间点小鼠眼球制作视网膜冰冻切片,采用TUNEL法测定RGCs的凋亡;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表面CD11b mRNA的表达.结果 在视神经损伤后第4天和第7天,生理盐水组小鼠RGCs层的细胞密度分别为(77.50±2.38)个/0.01 mm2和(70.00±2.94)个/0.01 mm2,明显低于米诺环素组的(88.75±2.36)个/0.01 mm2和(81.00±3.92)个/0.01 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d=-6.708,P<0.01;t7d=-4.491,P<0.01);生理盐水组RGCs凋亡数分别为(12±1)个/mm和(4±1)个/mm,明显多于米诺环素组的(4±1)个/mm和(1±0)个/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d=12.832,P<0.01;t7d=3.455,P=0.026);造模后第11天和第14天,生理盐水组小鼠RGCs层的细胞密度与米诺环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08、0.777),且两组小鼠视网膜均未发现凋亡细胞.Real-time PCR检测显示,造模后第4天和第7天,生理盐水组小鼠视网膜细胞CD11b mRNA表达量与米诺环素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d=8.312,P<0.01;t7d=5.407,P<0.01),但在造模后第11天和第14天,2个组小鼠视网膜细胞CD11b mRNA表达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170).结论 米诺环素可能在小鼠视神经钳夹伤后早期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机制而减少RGCs的凋亡,从而对视神经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VEGF和MMP-9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以及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将84只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即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后6,12,24,48 h;3,7 d组,每组12只。采用升高眼内压的方法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后视网膜组织 VEGF 和MMP-9表达的变化。 结果:正常对照组未见VEGF阳性表达,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12 h开始出现VEGF的表达,48 h达到高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再灌注后6h MMP-9的表达开始增加,24 h 后达到高峰。正常对照组几乎未检测到MMP-9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经相关性分析发现,缺血组视网膜VEGF和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r=0.834,P〈0.05)。 结论:VEGF和MMP-9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两者可能协同作用,在视网膜缺血性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书  张文芳  鲁建华  张金红  梁丽 《眼科研究》2010,28(11):1042-1047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8只SPF级健康成年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及α-硫辛酸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各36只。α-硫辛酸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根据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分为6、12、24、48h,3d和7d组。采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升高眼压的方法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其中α-硫辛酸组大鼠自造模前3d开始腹腔注射α-硫辛酸100mg/(kg.d),缺血-再灌注组大鼠以同样的方法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在上述时间点分别处死大鼠并摘除眼球,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各组大鼠在各时间点视网膜组织的结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组织中VEGF和MMP-9的表达,并对各组VEGF和MMP-9的表达量进行比较。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在再灌注后6h出现视网膜水肿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轻度改变,随着时间的延长,RGCs的结构改变明显加重。α-硫辛酸组视网膜水肿和RGCs结构的异常变化过程同缺血-再灌注组,但程度较轻。实验前后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中未见VEGF的表达;缺血-再灌注组于再灌注后12h开始出现VEGF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VEGF表达逐渐增加,到再灌注后48h达到高峰。各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和α-硫辛酸组VEGF在视网膜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时间点α-硫辛酸组VEGF在视网膜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未检测到MMP-9的表达;缺血-再灌注组在再灌注后6h可检测到MMP-9在视网膜中的表达,24h后其表达水平达到高峰。各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α-硫辛酸组视网膜中MMP-9的表达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组视网膜VEGF和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r=0.834,P〈0.05)。结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VEGF及MMP-9的表达在视网膜中过度表达,α-硫辛酸可通过抑制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VEGF及MMP-9的表达而对视网膜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视网膜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表达及辛伐他汀对VE-cadherin表达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可能的非调脂性治疗作用。方法尾静脉注射STZ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48只。成模次日起,24只大鼠每日给予辛伐他汀20 mg/kg灌胃为辛伐他汀组,24只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为糖尿病组;另选24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在造模后2、5、8周各组取8只大鼠采用伊凡思蓝(EB)法检测视网膜的渗透性,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V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和糖尿病组大鼠体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糖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糖尿病组大鼠比较,各时间点辛伐他汀组大鼠体重均明显上升,而血糖均显著下降(P〈0.05)。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证实,VE-cadherin在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血管呈黄褐色阳性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表明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发展,糖尿病组视网膜血管表达VE-cadherin的量显著减少,与正常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和辛伐他汀组EB渗透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中VE-cadherin表达量减少,辛伐他汀可改善这种改变,提示辛伐他汀对DR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体外孵育的牛血清白蛋白(BSA)非酶促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BREC)和周细胞(BRP)存活和形态的影响。 方法 取终浓度为50mg/ml的牛血清白蛋白(BSA)、500 mmol/L D-葡萄糖,于37℃孵箱内避光孵育12周,制备外源性AGEs-BSA,经Sephacryl S-300层析纯化,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蛋白电泳鉴定AGEs-BSA和coomassie 蛋白质定量法测定蛋白浓度。分设不同浓度梯度的AGEs-BSA实验组和BSA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分别观察体外孵育的AGEs-BSA对体外培养的BREC和BRP的毒性作用。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500μg/ml AGEs-BSA和BSA作用48 h对BREC和BRP形态的影响。 结果 随着AGEs-BSA剂量的增加,细胞被抑制呈上升趋势。500μg/ml AGEs-BSA抑制BREC为空白对照组的(72.8±15.9)%,抑制周细胞为空白对照组的(64.8±9.0)%。低浓度AGEs-BSA对BREC有一定促增生作用,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231)。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AGEs-BSA处理组细胞增殖受抑制,失去正常细胞形态,而BSA对照组细胞同空白对照组,细胞形态正常。 结论 AGEs-BSA在高浓度时,无论是对BREC还是BRP,都产生生长抑制作用,从而导致BRP的丢失,损伤血管功能。进一步证实了非酶糖化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11-15)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抑素(Angiostatin)玻璃体腔注射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虹膜血管渗漏性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 Brown Norway大鼠48只。静脉注射链唑霉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糖尿病鼠与正常鼠各8只)。甲组:右眼玻璃体腔注射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5山,左眼不注射;乙组、丙组:右眼玻璃体腔注射血管抑素7.5μg/5μl,左眼注射等量PBS;甲、乙组用埃文斯蓝微血管渗透性检测法检测视网膜和虹膜的血管渗透性。丙组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法检测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鼠较正常鼠的视网膜(P〈0.01)和虹膜(P〈0.05)的血管渗透性增加;糖尿病鼠血管抑素注射眼与对侧PBS注射眼相比,视网膜(P〈0.01)和虹膜(P〈0.05)血管渗透性降低;正常鼠注射血管抑素眼与对侧注射PBS眼相比,视网膜和虹膜血管渗透性无明显改变(P〉0.05)Western blot显示血管抑素显著降低了糖尿病鼠视网膜的VEGF水平,但对正常鼠无影响。结论 血管抑素可明显降低糖尿病鼠视网膜、虹膜血管渗透性,但对正常鼠影响不明显。血管抑素可下调糖尿病鼠视网膜VEGF的表达从而阻断其血管渗漏。因此预测血管抑素对糖尿病黄斑水肿、黄斑囊样水肿、葡萄膜炎等血管渗漏性疾病可能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巴曲酶对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以及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60只大鼠用链尿佐菌素腹腔注射制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分成糖尿病组(n=20)、40mg/kg巴曲酶注射组(n=20)和20 mg/kg巴曲酶注射组(n=20)。另25只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7d 后处死全部大鼠,通过伊凡思蓝法观察各组大鼠血视网膜屏障情况,酶连免疫吸附法分析视网膜总蛋白中的VEGF含量,比较各组结果。 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内渗漏的伊凡思蓝含量明显低于另外3个糖尿病大鼠组(P<0.01),不同剂量巴曲酶治疗组之间伊凡思蓝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巴曲酶治疗的2组大鼠伊凡思蓝含量均比糖尿病组大鼠低(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同剂量巴曲酶注射的2组大鼠视网膜内VEGF含量明显低于糖尿病大鼠(P<0.01);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内VEGF含量与20 mg/kg巴曲酶注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6);40mg/kg 巴曲酶注射组视网膜内VEGF含量比正常对照组低(P=0.01);不同剂量的巴曲酶治疗组之间VEGF含量无明显差异(P=0.78)。 结论 巴曲酶治疗减轻了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功能的损伤,降低了VEGF的表达,提示巴曲酶对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16-19)  相似文献   

10.
张静  李平华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8):1337-1339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急性视神经炎的影响,并与甲基强的松龙比较。方法:雌性Wistar大鼠2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EAE组、米诺环素组、甲基强的松龙组(MP组)。观察视神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中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EAE组视神经光镜下表现为神经纤维空泡样变性,轴突不规则肿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EAE组、米诺环素组、MP组与正常组视神经轴突占横切面积比例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米诺环素组、MP组与EAE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大鼠视网膜几乎未见Caspase-3蛋白表达,EAE组、MP组与米诺环素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组与EAE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可减轻脱髓鞘性视神经炎轴突损伤,但不能减少RGCs中Caspase-3的表达。米诺环素可下调Caspase-3在视网膜中表达,提示米诺环素可通过抑制RGCs中Caspase-3活性,介导对脱髓鞘性视神经炎RGCs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邓辉  金明  苑维  潘琳 《眼科》2011,20(6):372-377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谷氨酸转运体(GLAST)、谷氨酰胺合成酶(GS)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检测以及神经营养因子NT-3的表达,探讨糖尿病(DM)对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的机制。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Sprague-Dawley(SD)大鼠82只。 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糖尿病模型组70只。链脲佐菌素诱导实验性DM大鼠模型。RT-PCR法检测视网膜GFAP mRNA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及内核层细胞的凋亡并计数凋亡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技术LSAB法检测GFAP、GLAST、GS、NT-3在视网膜的表达,观察DM大鼠视网膜RGC及内核层细胞功能的改变,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免疫组化的显色强度。主要指标 GFAP、GLAST、GS和NT-3的表达量,视网膜内核层和RGC细胞凋亡数。结果 (1)与正常组(1.00±0.02)相比,模型组GFAP阳性表达量(5.22±1.34)明显增加(P=0.000), GLAST、GS、NT-3阳性表达明显降低。(2)大鼠视网膜凋亡阳性细胞仅见于RGC层和内核层,模型组视网膜内核层细胞及RGC凋亡数量(36.00±6.02,11.48±2.08)比正常组(16.33±2.34,5.34±0.52)显著增加(P均=0.000)。(3)DM大鼠视网膜GFAP mRNA表达(7.00±0.37)比正常组(0.29±0.08)明显增加(P=0.000)。(4)GFAP阳性表达与内核层细胞及RGC凋亡数呈正相关(r=0.88、0.85,P=0.021、0.028 );GLAST阳性表达与内核层细胞及RGC凋亡数呈负相关(r=-0.91、-0.89, P=0.014、0.020),GS阳性表达与内核层细胞及RGC凋亡数呈负相关(r=-0.93、-0.90, P=0.007、0.009);NT-3阳性表达与内核层细胞及RGC凋亡数呈负相关(r=-0.74、-0.71, P=0.036、0.041)。结论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增加与Müller细胞的过度反应性增生及神经营养因子的缺失有关,高浓度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作用以及神经营养因子NT-3的缺失是其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黄春梅  李志红  赵东  袁中芳  李建平 《眼科研究》2010,28(11):1059-1062
目的探讨虹膜中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表达及血浆AGEs质量浓度与糖尿病患者瞳孔功能障碍的关系,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对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的瞳孔散大难易度与单纯白内障患者进行对照研究。依据白内障手术前瞳孔散大是否能够达到6mm,将2型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分为瞳孔功能异常组24例和瞳孔功能正常组21例,单纯白内障组患者21例作为对照。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浆AGEs的吸光度(A)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上述各组患者虹膜组织中AGEs的表达强度。结果 3组在性别、年龄、眼压和糖尿病病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瞳孔功能异常组、瞳孔功能正常组和单纯白内障组血浆AGEs质量浓度分别为7.625±1.69、5.904±1.27和3.726±1.3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2.431,P〈0.05);瞳孔功能正常组和单纯白内障组的血浆AGEs质量浓度明显低于瞳孔功能异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017,P〈0.05;t2=2.018,P〈0.05)。瞳孔功能异常组、瞳孔功能正常组和单纯白内障组AGEs在虹膜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值分别为109.13±19.47、79.71±13.06和40.92±1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8.32,P〈0.05),瞳孔功能正常组和单纯白内障组的AGEs表达值明显低于瞳孔功能异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017,P〈0.05;t2=2.023,P〈0.05)。结论 AGEs在糖尿病瞳孔功能异常患者虹膜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血浆AGEs质量浓度亦明显升高,提示AGEs在虹膜组织中的积聚与糖尿病患者瞳孔功能异常有关,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和黄斑区血流密度(macular vascular density,MVD)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33例46眼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依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期标准将患眼分为两组,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diabetic retinopathy,NDR)组13例20眼和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组20例26眼。另选取年龄相匹配的26人(40眼)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OCTA对黄斑区视网膜行3 mm×3 mm 范围的模式扫描,获得4个层面黄斑血流密度图,同时测量FAZ面积和MVD。结果 NDR组和NPDR组FAZ面积分别为(0.392±0.028)mm2、(0.410±0.019)mm2,与对照组(0.314±0.025)mm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NDR组和NPDR组之间的FAZ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NDR组和NPDR组的表层视网膜、深层视网膜、外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MVD分别是0.500±0.012、0.553±0.007、0.393±0.005、0.651±0.006和0.484±0.012、0.522±0.007、0.397±0.007、0.642±0.007,与对照组(0.518±0.014、0.572±0.008、0.385±0.005、0.666±0.00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NDR组和NPDR组表层视网膜、深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MV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但两组外层视网膜M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结论 应用OCTA检查提示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区视网膜的微循环障碍,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朱冬青  郑志  顾青  许迅 《眼科研究》2012,30(4):326-330
背景 缺氧与高糖是引起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的主要原因,可引起视网膜糖酵解作用增强,导致组织酸中毒. 目的 探讨视网膜酸中毒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的影响及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 从2周龄雄性SD大鼠中分离出视网膜.分别在NaHCO3调制的pH7.2、6.8、6.5酸性环境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24 h;另外,在上述酸性培养液中培养后用PBS洗涤视网膜2遍后置于pH值为7.2的新鲜培养液中继续培养24 h;同时,在上述酸性培养液中加入抗氧化剂对视网膜进行培养.制作视网膜标本,然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及免疫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VEGF和PEDF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以pH7.2作为对照. 结果 视网膜培养24 h后,pH7.2组、pH6.8组视网膜层次清晰,但pH6.5组视网膜出现空泡.正常视网膜VEGF mRNA的表达为(112±11)%,pH7.2组为(1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pH 6.8组、pH 6.5组中的视网膜VEGF mRNA分别为(196±43)%、(251±29)%,均较pH7.2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视网膜PEDF mRNA水平为(86±19)%,pH7.2组为(100±.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pH 6.5组视网膜PEDF mRNA水平为(230±66)%,较pH7.2组明显升高(P<0.05).VEGF与PEDF蛋白与其mRNA表达趋势一致.视网膜酸化纠正后,pH 7.2、6.8、6.5组视网膜VEGF mRNA分别为(100±13)%、(111±9)%、(113±9)%,3个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1,P=0.16).PEDF mRNA的表达分别为(100±13)%、(110±9)%、(108±11)%,3个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8,P=0.43).加入抗氧化剂后,pH7.2组视网膜VEGF mRNA水平为(100±9)%,pH6.8组为(106±7)%,pH 6.5组为(148±22)%,pH6.5组VEGF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H 7.2组和pH 6.8组(P<0.05).pH 7.2、6.8、6.5组大鼠视网膜PEDF mRNA表达分别为(100±31)%、(282±45)%、(480±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73,P=0.00).结论 视网膜酸化诱导VEGF的表达受到氧化应激的调节,抗氧化剂可促进酸化视网膜PEDF的表达增加,表明氧化应激可抑制PEDF表达.  相似文献   

15.
赵红姝  魏文斌 《眼科研究》2010,28(6):513-518
目的观察中药高山红景天组方对糖尿病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治疗组、糖尿病模型未治疗组、正常给药组、正常对照组。造模成功4个月后糖尿病模型治疗组及正常给药组给予高山红景天3g/kg、川芎3g/kg、丹参3g/kg、甘草3g/kg,水煎灌胃,每日1次,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模型未治疗组均给予凉开水灌胃,每日1次,共1个月。处死大鼠,摘除眼球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VEGF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未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大鼠体重、血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模型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大鼠体重、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糖尿病模型未治疗组、糖尿病模型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及正常给药组视网膜组织VEGF的蛋白表达积分光密度(IOD)值分别为0.316±0.046、0.149±0.038、0.126±0.028、0.130±0.038;各组面密度(AD)值分别为0.463±0.185、0.121±0.015、0.122±0.007、0.121±0.011。糖尿病模型治疗组与糖尿病模型未治疗组相比、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模型未治疗组相比IOD值及AL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给药组及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VEGFmRNA表达显示,糖尿病模型治疗组对目的基因有表达,表达水平较低,糖尿病模型未治疗组对目的基因有表达,表达水平较高;糖尿病模型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对目的基因几乎无表达。结论高山红景天组方口服可使糖尿病鼠视网膜VEGF的表达减少,为DR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  相似文献   

16.
姜文静  赵颖  牛膺筠 《眼科研究》2012,30(11):999-1003
背景 近年来,随着眼科光学诊疗器械和显微手术应用的增多,各种器械的光源所导致的视网膜损伤等问题倍受关注,研究视网膜光损伤可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目的 研究小鼠光损伤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表达的变化,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小鼠视网膜光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52只SPF级BALB/c小鼠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只、单纯光照组24只和EPO预处理组24只,后两组小鼠在自制光照箱内用6000 lx弥散白光照射4h以建立光损伤动物模型.单纯光照组接受6000 lx白光照射4h,EPO预处理组小鼠腹腔注射rhEPO 5000 U/kg(商品单位)后,接受6000 lx白光照射4h.光照后6、12、36、72、96 h和7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RPE中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 单纯光照组小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出现早且明显,光照后RPE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和结构紊乱,且随着光照后时间的延长,形态异常的细胞数增加,但EPO预处理组在光照后7d未发现类似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正常BALB/c小鼠RPE层MMP-2低表达,单纯光照36 h后,RPE层可观察到大量MMP-2阳性表达细胞,但同一时间点EPO预处理组阳性表达量(A值)明显下降.3个组和不同时间点MMP-2的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3.68,P=0.04;F时间=9.13,P=0.00).MMP-9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正常RPE层中未见MMP-9的阳性表达,单纯光照6h后,MMP-9开始表达,12h时达高峰并维持高表达状态,96 h后表达量开始下降;EPO预处理组MMP-9表达趋势同单纯光照组,但各时间点MMP-9的表达量均较单纯光照组减少.3个组和不同时间点MMP-9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3.61,P=0.04;F时间=16.91,P=0.00). 结论 MMP-2、MMP-9在视网膜光损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测EPO可能通过抑制MMP-2、MMP-9的表达发挥对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徐智勇  江兵  廖沁  刘苏 《眼科研究》2010,28(8):720-723
目的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抑制剂(TIM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糖尿病结膜松弛症患者结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糖尿病结膜松弛症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张兴儒眼结膜松弛症临床分级标准和1999年WTO糖尿病诊断标准,经手术共收集待检结膜标本36份,其中包括糖尿病结膜松弛症6例9眼(糖尿病结膜松弛症组)、单纯结膜松弛症5例9眼(单纯结膜松弛症组)、糖尿病不伴结膜松弛症9例9眼(糖尿病组)和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ECCE)手术的正常对照9例9眼(正常结膜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并比较各组结膜组织中MMP-1、TIMP-1和TGF-β1的表达。结果 MMP-1在糖尿病结膜松弛症和单纯结膜松弛症组患者结膜中阳性表达的平均吸光度(A)值分别为0.2732±0.0285和0.2599±0.0229,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和正常结膜组的0.1872±0.0138和0.1485±0.00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P-1的表达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70,P=0.079)。TGF-β1在糖尿病结膜松弛症组患者结膜中的阳性表达高于单纯结膜松弛症组、糖尿病组和正常结膜组(0.2065±0.0331vs0.1866±0.0129;0.2065±0.0331vs0.1773±0.0153;0.2065±0.0331vs0.1632±0.01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1和TIMP-1表达失衡在糖尿病结膜松弛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此过程不受TGF-β1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