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青年和老年胃癌在胃镜下的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5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经胃镜检查,并通过消化道钡餐造影和经病理或开腹手术确诊的青年胃癌患者484例和老年胃癌患者1683例进行分析.对其镜下形态、病变部位、镜下肉眼类型进行比较.结果 青年胃癌组男性为110例,女性374例,胃癌病变部位在胃窦部、胃底贲门部、胃体部、全胃的病例数分别为253例(52.3%)、154例(31.8%)、44例(9.1%)和33例(6.8%),镜下肉眼分型早期和进展期癌分别为11例和473例;老年胃癌组男性为1265例,女性为418例,胃癌病变部位在胃窦部、胃底贲门部、胃体部、全胃的病例数分别为627例(37.3%)、616例(36.6%)、264例(15.7%)和176例(10.5%),镜下肉眼分型早期和进展期癌分别为1067例和616例.结论 青年胃癌患者以女性居多,病变部位以胃窦部为主,组织学分化程度差较老年组突出,预后较差.老年胃癌患者以男性居多,病变以胃窦部和胃底贲门部为主.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青年和老年胃癌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年和老年胃癌在胃镜下的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5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经胃镜检查,并通过消化道钡餐造影和经病理或开腹手术确诊的青年胃癌患者484例和老年胃癌患者1683例进行分析.对其镜下形态、病变部位、镜下肉眼类型进行比较.结果 青年胃癌组男性为110例,女性374例,胃癌病变部位在胃窦部、胃底贲门部、胃体部、全胃的病例数分别为253例(52.3%)、154例(31.8%)、44例(9.1%)和33例(6.8%),镜下肉眼分型早期和进展期癌分别为11例和473例;老年胃癌组男性为1265例,女性为418例,胃癌病变部位在胃窦部、胃底贲门部、胃体部、全胃的病例数分别为627例(37.3%)、616例(36.6%)、264例(15.7%)和176例(10.5%),镜下肉眼分型早期和进展期癌分别为1067例和616例.结论 青年胃癌患者以女性居多,病变部位以胃窦部为主,组织学分化程度差较老年组突出,预后较差.老年胃癌患者以男性居多,病变以胃窦部和胃底贲门部为主.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青年和老年胃癌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石症合并胃癌和消化性溃疡的外科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3年5月我院外科收治的16例胆石症合并胃癌和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合并胃癌7例,合并消化性溃疡9例。结果:本组16例患者,采用胆囊切除加胃大部切除/胃次全毕罗氏Ⅱ式7例(43.75%);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加胃大部切除/胃次全毕罗氏Ⅱ式2例(12.50%),胆囊切除加胃癌根治性大部切除7例(43.75%)。痊愈14例(87.50%),死亡2例(12.50%)。术后随访3个月-5年,平均(32.8±2.4)个月,发生中度胆汁反流性胃炎1例(7.69%),重度胆汁反流性胃炎2例(15.38%)。结论:联合手术是治疗胆石症合并胃癌和消化性溃疡的合理、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对T1-3N0-2M0近端胃癌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D2根治术+胃裸区清扫的手术治疗方式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84例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单纯实施D2根治术治疗,实验组采取D2根治术联合胃裸区清扫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生存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10%,高于对照组的61.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个月比较,两组术后3、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2年期生存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结论针对T1-3N0-2M0近端胃癌,采取D2根治术联合胃裸区清扫治疗效果显著,患者远期生存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 1993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收治的 176例经内镜诊断的胃高位病变与 2 83例胃窦部相同病变进行比较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胃高位病变 176例 ,其中隆起型 (不包括隆起型糜烂胃炎 ) 84例 ,凹陷型 84例 ,平坦型 (指孤立性片状糜烂 ) 8例。胃窦部病变 2 83例 ,其中隆起型 88例 ,凹陷型187例 ,平坦型 8例。84例胃高位隆起病变中恶性 4 4例 (5 2 .4 % ) ,其中男 3 7例 (84 .1% ) ,女 7例 (15 .9% ) ;88例胃窦部隆起病变中恶性2 2例 (2 5 .0 % ) ,其中男 18例 (81.8% ) ,女 4例 (18.2 % )。 84例胃高位凹陷病变中恶性 3 0例 (3 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232例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1年我院施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232例临床资料。结果:胃癌发生在贲门及胃底部12例,胃体部96例,幽门部124例;施行全胃切除术61例,近段胃次全切除术15例,远段胃次全切除术113例,姑息性切除或改道38例。结论:进展期胃癌施行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最积极的治疗方法之一,按规范化、标准化的胃癌根治术式在提高胃癌病人生存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吕其明  陈春晓  沈哲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0):1171-1172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特征,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7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7例早期胃癌占同期胃癌总数比例10.83%,其中40~79岁110例(94.0%),男性80例(68.4%),有吸烟史52例(44.4%),胃窦和胃角是好发部位。病变位于胃窦部59例(50.4%),胃角部32例(27.4%),病理分型Ⅱc型最多,为78例(66.7%),腺癌最多108例(92.3%)。淋巴结转移率19.7%(23例),黏膜下癌37.7%,黏膜内癌4.7%;7例脉管癌栓患者有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05例外科治疗,12例内镜下治疗,术后恢复均好。结论早期胃癌临床诊断率仍较低,好发于40~79岁、吸烟的男性,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有广阔发展前景,肿瘤直径≥20 mm、低分化、黏膜下浸润伴脉管侵犯的早期胃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232例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1年我院施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232例临床资料.结果胃癌发生在贲门及胃底部12例,胃体部96例,幽门部124例;施行全胃切除术61例,近段胃次全切除术15例,远段胃次全切除术113例,姑息性切除或改道38例.结论进展期胃癌施行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最积极的治疗方法之一,按规范化、标准化的胃癌根治术式在提高胃癌病人生存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分析 本文收集1952~1968年胃窦及胃体部癌住院病例653例,除进行一般分析外,重点讨论影响疗效的因素及探讨提高疗效的途径。 治疗方法:本组病例中因全身情况差、远处转移或拒绝手术者104例(15.9%)。行剖腹术的549例(84.1%),其中探查手术86例(13.2%),改道手术157例(24.0%),姑息性胃癌切除术162例(24.8%),根治性胃癌切除术144例(22.1%)。肿瘤切除率为46.9%。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胃癌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淇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0例胃癌患者,给予外科手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手术11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手术4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2例,姑息性切除手术3例。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20%),无死亡患者。随访3 a,随访率100%,术后1 a生存18例(90%);术后2 a生存11例(55%),术后3 a生存8例(40%)。结论针对胃癌患者的病理分期,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选择针对性的手术方法,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避免术后并发症,可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复发性胃癌再手术5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复发的原因及手术疗法。方法对1992年12月至2006年12月住院再手术治疗的51例复发性胃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手术到复发确诊时间为10个月至11年,平均28个月,其中术后2年内复发37例(72.5%),2~5年内复发10例(19.7%),5年以上复发4例(7.8%)。再次手术切除35例,占68.6%,其中根治性切除20例,姑息性切除15例,根治性切除者生存12个月至5年,姑息性切除者生存7~21个月。结论胃癌复发多发生在术后2年内,复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残胃和手术野的局部复发病例,若能排除远处转移,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胃癌是人体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本病以中老年多见 [1 ]。目前手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老年人除了一般抗病能力降低 ,重要脏器机能代偿能力减弱外 ,相当一部分病人并存有心血管、肺、肾及内分泌等疾病。这些疾病为手术带来一定困难和危险性 ,术后并发症多。因此做好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 ,病人能顺利康复 ,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我科 1 999年 2月至2 0 0 1年 2月完成胃癌手术 1 2 4例 ,其中老年患者 84例。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4例 ,男性 6 1例 ,女性 2 3例 ,年龄 6 0~ 82岁。平均年龄 6 5 .5岁。其中 73例经胃镜检查所见 ,肿瘤位于胃体部 1 8例 ,胃窦部 4 1例 ,肿瘤侵及范围大 ,其中胃体部肿瘤侵入贲门者 4例 ,胃窦部肿瘤侵及幽门者 7例 ,3例以急性胃穿孔收住院。1 .2 术前并存病 :并存病 5 6例 (6 6 .6 % )。其中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异常等 2 2例(39.2 9% )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1 6例 (2 8.5 % ...  相似文献   

13.
<正> 一.贲门部癌的发病率在升高既往在教科书及文献中认为胃窦部是胃癌的好发部位,贲门部发生较少。Bockus 曾在1974年统计中,胃癌约50%在幽门区,20%在胃小弯,7%在胃大弯,9%在贲门、胃底部。但随着纤维胃镜广泛使用及X 线诊断技术的提高,发现贲门部癌并不少见,如山西医学院附属一院在3,580例胃镜检查中,确诊胃癌428例,其中贲门部癌36.4%,胃窦部癌26.9%,胃体部癌27.6%;1984年张毓德等报告从1952年—1982年30年间5,587例食管癌贲门癌中,食管癌3,308例(59.2%),贲门  相似文献   

14.
曹鸿 《吉林医学》2013,34(5):908
目的:分析应用多层螺旋CT对胃癌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收治的120例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与胃镜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检出病变位于胃窦部60例(50%),胃底贲门部18例(15%),体部24例(20%),弥漫型18例(15%);其中局限性胃壁增厚100例,广泛性胃壁增厚20例;早期胃癌24例,进展期胃癌96例;胃癌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24例;远处脏器转移17例。检出率为100%,诊断结果与胃镜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显著提高胃癌的检出率,能清楚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侵及范围及有无转移,全面准确地呈现胃癌的病理特征,为胃癌的术前分期提供可靠的依据,对胃癌的诊断敏感性、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判定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临床上诊断胃癌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Hp抗原分布部位及其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Hp 阳性胃病患者共84例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胃上皮细胞的Hp 抗原。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癌前变化和胃癌患者Hp抗原阳性者分别为12例、22例和13例 ;三者胃上皮细胞胞浆Hp 抗原阳性率依次升高 ,分别为0、63.6 %和84.6% (χ2=19.76,P<0.001) ;12例浅表性胃炎患者Hp抗原位于粘液层及腺颈部以上粘膜9例 (75.0% ) ,22例癌前变化患者Hp抗原位于腺颈部及峡部12例 (54.5% ) ,13例胃癌患者Hp抗原位于峡部以下粘膜9例 (69.2% ,χ2=25.30,P<0.001)。结论 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癌前变化→胃癌的变化过程中 ,Hp抗原逐渐由细胞外向细胞内、由浅表粘膜向深部粘膜迁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的治疗及预后,分析其发生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回顾693例接受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残胃癌的发生、治疗及其预后;同时就与残胃癌发生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93例胃大部切除术中,发生残胃癌76例。51例行手术治疗,其中36例行根治手术,15例行姑息性切除,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两种术式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2.7月和14.2月。未行手术切除的25例残胃癌患者,于发病后3~11月内死亡。76例残胃癌中,原溃疡位于胃部59例(22.3%,59/259),十二指肠球部17例(3.9%,17/434),两部位的残胃癌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采用B illrothⅡ式和B illrothⅠ式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残胃癌发生率分别为12.7%和7.1%,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本组残胃癌发病距首次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5年。结论手术在残胃癌的治疗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残胃癌多发生于B 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且原发溃疡位于胃部的患者,术后10年以上者发生癌变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17.
P1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P16蛋白表达与胃癌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探讨P16蛋白对胃癌发生和发展 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和63例胃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①正常胃黏膜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0.0%,胃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44.4%,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位于贲门部、胃底体部和幽门部的胃癌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高分化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低分化组(P<0.05);④癌组织侵犯肌层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未侵犯肌层组(P<0.05);⑤有淋巴结转移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缺失与胃癌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暴露于不同侵袭因素作用下所形成的胃 癌中P16的表达缺失无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胃间质瘤合并胃癌的患者临床资料、病理特征以及随访资料。方法对韩国延世大学外科部1999年7月~2011年8月期间术后病理明确胃间质瘤合并胃癌的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胃间质瘤合并胃癌的患者中,男5例,女3例,中位年龄68.5岁。所有的患者均成功施行胃癌的根治切除,在32.8个月的中位随访期间,有6例患者(75.0%)保持无瘤生存状态,另2例患者(25.0%)出现胃癌远处转移。结论在本组随访中,合并的胃间质瘤病理均未发现高恶性风险度,且随访期间无间质瘤复发,而胃癌的复发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在这类胃间质瘤合并胃癌患者中,手术切除和后期治疗、随访观察主要依据胃癌来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子内镜在残胃检查中的作用与护理要点。方法:分析讨论147例残胃行内镜检查结果。结果:147例诊断为残胃及吻合口炎135例(91.8%),胆汁反流性胃炎106例(72.1%),伴反流性食管炎29例(19.7%),残胃及吻合口溃疡42例(28.5%),残胃癌18例(12.2%),胆汁反流毕Ⅱ式明显高于毕Ⅰ式。结论:内镜对胃大部分切除检查活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护理的配合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X线胃精细钡气造影对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住院部收治的78例胃癌患者,患者均予以临床择期手术治疗,并于术前行X线胃精细钡气造影诊断检查,患者术后均予以病理学检查,分析并比较患者的临床X线诊断与病理检查报告相关性情况。结果 78例胃癌患者经临床X线检查临床早期检出率为85.90%(67/78),误诊率为6.41%(5/78),漏诊率为7.69%(6/78);患者经临床X线检查后显示,其病发部位多集中于胃底贲门、胃窦、胃体及胃大弯部位。结论 X线胃精细钡气造影可明显提高胃癌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率,在临床实际治疗过程中可通过病理学相关结果予以早期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