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眼球穿通伤及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该病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但研究表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具有自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许多生长因子在PVR患者的玻璃体或者视网膜下积液中过度表达,这些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PVR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血-视网膜屏障被破坏后,生长因子的生理平衡即被打破,RPE细胞受到生长因子的刺激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迁移及增殖,进而与其他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形成视网膜前膜,牵拉视网膜造成视网膜脱离。近年来学者们对生长因子在PVR的形成中所涉及的信号通路、促EMT进程及细胞增殖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将对近年来促PVR发展的生长因子及拮抗生长因子治疗PVR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下液中的细胞以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为主。有认为,RPE细胞对生长因子的特殊敏感性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发生有关。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其视网膜下液中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呈现高水平表达,本文将进一步研究PVR患者的视网膜下液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水平和受体表达细胞。  相似文献   

3.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小军 《眼科》2003,12(2):121-122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或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及神经胶质细胞的增生和收缩,造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病变。PVR的病理特征是细胞增生,RPE一旦开始增殖,就产生细胞生长因子,而这些细胞生长因子反过来又刺激细胞增殖。PVR的过程有多种细胞及因子的参与,参与PVR增生的细胞主要是RPE和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涉及PVR的生长因子有:PDGF、EGF、VEGF、TGF、FGF、IGF、HGF等。  相似文献   

4.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表现为受损的玻璃体及视网膜的异常修复.PVR的形成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包括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表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等.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涉及Jagged-1/Notch信号通路和RhoA/ROCK信号通路发生细胞上皮-间充质形态改变.RPE细胞的增生、迁移与PKC/ERK信号通路和Akt/mTORCl信号通路相关.非PDGF间接激活PDGF受体α是PVR形成的主要通路.对PVR的治疗开展实验研究,联合抑制多种细胞因子及应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均取得一定疗效.本文对相关细胞因子在PVR形成中的作用机制、信号通路及治疗相关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细胞因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与PVR形成密切相关。HGF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作用于RPE和神经胶质细胞,导致RPE活化和胶质细胞迁移;通过活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促使神经胶质细胞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DGF-AA通过与含有α亚基PDGFR作用促进PVR形成,但表达PDGFβ受体的细胞不能诱导PVR发生。肌样成纤维细胞聚集是PVR中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重要因素,其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依赖于TGF-β2RⅡ及TGF-β1在增生膜中的表达。IL-6是PVR形成的危险因素,是视网膜脱离术后PVR复发的重要预测指标。TNF-α可与RPE表面TNF受体作用并通过MAPK通路诱导RPE细胞高表达α1与α5型整合素,进而促进RPE在PDGF介导下的细胞转移。MCP-1可能在PVR早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表皮生长因子及受体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与其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结合后可通过特定的信号传导通路调节细胞的增生、迁移、粘附等活动。研究发现EGF/EGFR可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epithelial,RPE)细胞增生、移行,从而促进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发生发展。我们通过本文从EGF/EGFR的结构、功能、参与PVR形成的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展望拮抗EGF/EGFR信号传导通路的方法在治疗PVR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一个眼部组织的创伤修复和纤维化过程,其特征性改变是在玻璃体腔和(或)视网膜表面形成由细胞外基质(ECM)和各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的视网膜前膜(ERM),ERM收缩形成视网膜皱褶,并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脱离(RD)。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和ECM累积是ERM形成的重要病理机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诱导RPE细胞发生EMT,细胞失去上皮表型、细胞间黏附减弱和表达间充质表型。由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成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分泌ECM等成分,与神经胶质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共同形成ERM。RPE细胞的EMT过程受许多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转录因子及微小RNA(microRNA,miRNA)等的调控,研究证明miRNA是一类新型且功能强大的调节基因,在PVR的EMT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将近年来miRNA调控PVR的作用机制和干预性治疗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一种发生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自然病程中或复位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常常导致患者视力丧失。目前,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PVR病理特征是多种细胞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发生的过度炎症反应和异常增生,最终在视网膜表面形成增殖膜及进一步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TRD)。对PVR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为其治疗寻找有前景的分子靶标。近年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在PVR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VEGF及RPE细胞EMT在PVR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二者的相互联动机制进行了总结,以期为PVR的治疗和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细胞因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与PVR形成密切相关。HGF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作用于RPE和神经胶质细胞,导致RPE活化和胶质细胞迁移;通过活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促使神经胶质细胞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DGF-AA通过与含有口亚基PDGFR作用促进PVR形成,但表达PDGFβ受体的细胞不能诱导PVR发生。肌样成纤维细胞聚集是PVR中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重要因素,其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依赖于TGF-β2RⅡ及TGF-β1在增生膜中的表达。IL-6是PVR形成的危险因素,是视网膜脱离术后PVR复发的重要预测指标。TNF-α可与RPE表面TNF受体作用并通过MAPK通路诱导RPE细胞高表达α1与α5型整合素,进而促进RPE在PDGF介导下的细胞转移。MCP-1可能在PVR早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C、D两级视网膜前膜 (epiretinal membranes, ERM)和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细胞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 HGFR)的表达情况。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15例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割术中剥离的ERM以及培养的人RPE细胞中HGFR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 在6例PVR C级和9例PVR D级ERM标本中分别有5、7例呈HGFR阳性表达;培养的RPE细胞胞浆中HGFR呈阳性表达。 结论 肝细胞生长因子有可能参与了 PVR的病理过程。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221-223)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增生膜中的表达,并鉴别增生膜中阳性细胞来源。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玻璃体切割手术获得的43例PVR增生膜进行CTGF蛋白的检测,并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在阳性表达的增生膜和正常人眼球标本中判定CTGF阳性细胞来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VR增生膜中阳性细胞形态多是一类胞体为长圆形或多角形,胞浆丰富的上皮样细胞。17例C2-C3级膜中12例阳性,26例D1-D3级膜中19例阳性,其染色反应为阴性"-"、弱阳性" "、阳性"2 "和强阳性"3 "的分别有5、3、6、3例和7、5、8、6例,总阳性率分别为70.6%和73.1%。统计学分析CTGF阳性表达与膜分级问无相关性(P>0.1)。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显示PVR增生膜中有RPE、巨噬细胞、神经胶质细胞,CTGF阳性细胞来源于RPE细胞;正常眼球RPE层不表达CTGF。结论正常眼球RPE层不表达CTGF,PVR形成过程中RPE细胞在TGF-β1等生长因子的刺激下,CTGF表达上调,表明CTGF参与了PVR增生膜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外伤性PVR玻璃体切割物的特点,探讨外伤性PVR的发生机制。方法观察玻切物标本的细胞构成并检测bFGF和巨噬细胞。结果PVR标本中以RPE为主要增殖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在外伤性PVR玻璃体切割物中更多见。PVR组与外伤PVR组的bFGF和CD68阳性率不同。结论外伤性PVR也是一种细胞增殖性疾病,玻璃体内细胞增殖与生长因子水平密切相关,是外伤性PVR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在炎症和免疫功能细胞及多种活化因子对眼内细胞修复反应的调控过程中,由于过度促进细胞增殖、移行以及由细胞介导的胶原收缩而形成的。参与PVR的细胞目前已知的有5种,其中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是最主要的,本文将影响RPE细胞功能的各种影响因素及PVR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D)及视网膜复位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其主要病理改变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在炎性因子等刺激下游离移行,离开原位后附着在玻璃体纤维、视网膜表面上,获得异常增生分化的能力[1]。RPE细胞的黏附和异常增生,是PVR病理过程的重要环节。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是近几年发现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8×103、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型生长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调节细胞的生长及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在细胞分化和组织创伤愈合等生物学过程中有重要意义[2]。我们观察了重组人CTGF(rhCTGF…  相似文献   

15.
近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患者视力的眼部疾病之一,且它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机制。研究发现,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细胞在近视的病程进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RPE细胞主要通过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内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的表达来调控细胞功能。同时,RPE细胞也可受到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调控,从而使细胞功能发生变化,当多巴胺受体激动减弱后会导致RPE细胞功能发生障碍,从而促进了近视的发展。研究表明RPE细胞内乙酰胆碱以及全反视黄酸的表达量可以调控RPE细胞分泌生长因子,生长因子作用于巩膜成纤维细胞,从而调控了近视的病程。同时,也有研究结果显示,RPE细胞可以协调γ-氨基丁酸对于巩膜细胞的调控作用,间接调控近视的病程。除此之外,通过既往研究发现RPE细胞内微小RNA(microRNA)的表达情况如microRNA-328、microRNA-29a均可通过调控RPE细胞内MMP-2的表...  相似文献   

16.
韩丽娜  宋鄂  董宇 《眼科研究》2004,22(2):177-17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IL 6)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的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 ,以及地塞米松对这种增生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地塞米松加入体积比为 10 %PVR的玻璃体切割物培养的RPE细胞培养板中 ,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IL 6的分泌 ;将IL 6、PVR的玻璃体切割物和RPE细胞共同培养 ,测定掺入的3 H TdR和3 H proline的cpm值 ;用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PVR玻璃体切割物和RPE细胞共同培养 ,测定掺入的 3 H TdR和3 H proline的cpm的值。 结果 加入地塞米松培养PVR的RPE细胞合成IL 6的量减少 ;IL 6和PVR的RPE细胞共同孵育后 ,细胞增殖明显 ,胶原合成增强 ;地塞米松抑制培养PVR的RPE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 ,且随浓度的增加 ,抑制作用增强。结论 IL 6促进PVR培养的RPE细胞增殖和胶原的合成 ,地塞米松抑制RPE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 ,一定程度是通过抑制IL 6合成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检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视网膜前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TG)的表达情况,探讨tTG是否参与PVR的发病过程.方法:PVR患者21例,收集视网膜前膜,C级8例,D级13例,行tT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另对培养3-5代的人RPE细胞分别用含有1 00mL/L PVR玻璃体液、正常玻璃体液和PBS的DMEM培养液进行孵育24h后行tTG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比较C级和D级膜的表达阳性率,显微图像分析测量3组RPE细胞染色的平均灰度值.结果:在PVR视网膜前膜中tTG呈阳性表达(81%),C级和D级膜表达阳性率无差异 (C级88%,D级77%,P>0.05).培养的人RPE细胞表达tTG,在PVR患者的玻璃体液作用下,tTG表达的平均灰度值为137.0±2.6,与正常玻璃体液组(143.5±2.9)及PBS对照组(143.6±3.0)相比,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PVR视网膜前膜和培养的人RPE细胞tTG表达阳性,在PVR患者的玻璃体液作用下,RPE细胞的tTG表达水平升高,这表明tTG参与了PVR的发病过程,在PVR视网膜前膜的形成过程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司艳芳  王君  关娟  韩泉洪  惠延年 《眼科新进展》2012,32(11):1010-1013
目的 探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增生膜中的表达以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表达α-SMA的影响.方法 通过免疫荧光实验和免疫组化法对14例PVR患者视网膜表面增生膜(PRM)中α-SMA的表达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用外源性PDGF-BB处理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并通过免疫荧光实验检测PDGF-BB对RPE细胞表达α-SMA的影响.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α-SMA在14例不同级别的PRM中均有表达,主要分布在胞浆中,但其表达的程度有差异.α-SMA阳性细胞在PVR/C级PRM膜中比率为35/80,在PVR/D级PRM膜中的比率为50/60.免疫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α-SMA在C级PRM膜和D级PRM膜中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12.31和23.0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源性的PDGF-BB(50 μg·L-1)能显著促进人RPE细胞中α-SMA的表达(50 μg·L-1 PDGF-BB处理前后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10.08和1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种促进作用在培养基中有血清存在时明显增强.结论 α-SMA在PVR增生膜中广泛表达,其表达量与PVR病变程度有关,提示α-SMA可作为检测PVR病变程度的一个潜在因子;PDGF促进d-SMA的表达,这提示PDGF在PVR发病中有重要作用,为临床上PVR的预防和治疗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崔海悦  陆宏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12):2104-2108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眼外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血管性视网膜病变和炎症性视网膜病变等眼部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最重要原因,对视功能的危害较大。大量研究已证明PVR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视网膜损伤后血视网膜屏障受损,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受到玻璃体腔内细胞因子的刺激,RPE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转分化为成纤维样细胞,细胞的形态发生了变化,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消失,细胞极性丧失,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增强。在视网膜前表面或视网膜下形成具有收缩性的纤维增殖膜,形成的纤维增殖膜会使视网膜形成皱褶,牵拉视网膜导致视网膜脱离,最终会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国内外对预防和治疗PVR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RPE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信号通路及PVR的治疗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一种以纤维化为特点具有潜在致盲性的眼科并发症,其病理改变是产生视网膜前膜(epiretinal membranes,ERMs)。ERMs是一种纤维增殖膜,在视网膜前后表面及玻璃体内形成,当其收缩后导致PVR的发生,最终形成视网膜皱褶和牵引视网膜脱离(tractional retinal detachment,TRD)。多种细胞类型在ERMs中已被确定,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在PVR的病理生理学中至关重要。大量的临床和实验证据研究表明,RPE细胞采用了成纤维细胞表型发生了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并且还涉及大量的细胞因子、转录因子。EMT的特点是细胞间黏附和顶面-底侧细胞极性的缺失,这增加了细胞的移行性。由此产生的细胞能够通过细胞外基质迁移和转移。细胞间黏附由连接复合体维系着,它们在维护RPE细胞表型方面起重要作用,其通过激活一些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破坏这些连接复合体并导致EMT的发生。经过EMT过程后,转化生长因子-β使RPE细胞进一步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源自RPE细胞的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迁移、增殖,导致ERMs的形成,这在PVR的病程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