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索培美曲塞与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吉非替尼联合应用对人肺腺癌细胞SPC—A1生长的影响,探索二者序贯用药是否比单药更有效,并从细胞周期角度分析其可能的细胞学机制。方法:RT—PCR法检测人肺腺癌细胞SPC—A1中EGFR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SPC—A1细胞中EGFR蛋白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thiazol-2-y1)-2,5-diphenyl—tetrazoliumbro—mide,M1Tr]显色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别观察培美曲塞与吉非替尼单独、同时及间隔24小时序贯作用。结果:SPC—A1细胞中有EGFR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其表达量为过表达。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分别在0.1pmol/L-1umoL/L和109-10-1g/L浓度范围内明显抑制SPC—A1细胞生长,呈浓度依赖性,IC50分别为:61.2nml/L(吉非替尼)和16.2ug/ml(培美曲塞),二者在IC50下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96h时达最大抑制。二者联合作用于细胞时对生长的影响与二者加药的次序有关,跟单药组相比,先用培美曲塞后用吉非替尼组对抑制细胞生长有明显增强作用(P〈0.05),同时给药或先用吉非替尼后用培美曲塞组对抑制细胞生长无显著增强作用(P〉0.05)。细胞周期研究显示: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作用于不同的细胞周期,分别将SPC—A1细胞阻滞于G,期(G0/G1)和S期,先用吉非替尼后用培美曲塞组G1(G0/G1)期细胞显著增多,G2期(G2/M)细胞显著减少(P〈0.05)。同时用药组G1期(G0/G1)和s期细胞比例无显著变化,G2期(G2/M)细胞显著增多(P〈0.05)。先用培美曲塞后用吉非替尼组G1期(G0/G1)细胞显著减少,s期细胞比例无显著变化,G2期(G2/M)细胞显著增多(P〈0.05)。结论: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都能抑制SPC—A1细胞生长,二者联合作用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与给药次序有关,先用吉非替尼后用培美曲塞对抑制细胞生长无显著增强作用,而先用培美曲塞后用EGFR—TKIs则表现有明显的协同性,且这种关系可能与它们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相关。  相似文献   

2.
边劲  王琳  寻琛  黄伟  秦叔逵 《肿瘤防治研究》2014,41(12):1266-1270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与吉非替尼不同时序应用对肺腺癌细胞A549和PC-9生长及凋亡的影响, 并阐述其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印迹法检测对EGFR下游信号通路及TS酶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 培美曲塞序贯吉非替尼、培美曲塞同步联合吉非替尼对PC-9和A549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较单药组均提高(P<0.05),培美曲塞可以提高EGFR、AKT 、ERK磷酸化水平,而吉非替尼表现为抑制作用, 同时吉非替尼降低TS酶表达。培美曲塞序贯吉非替尼,培美曲塞同步联合吉非替尼抑制EGFR、AKT 、ERK磷酸化水平较单药更强。吉非替尼主要将PC-9、A549细胞阻滞在G0/G1期;培美曲塞主要将细胞阻滞在S期。培美曲塞序贯吉非替尼、培美曲塞同步联合吉非替尼较其他组G2/M期细胞比例提高(P<0.05)。结论 培美曲赛序贯吉非替尼、培美曲赛同步联合吉非替尼在PC-9、A549细胞中均起到协同增效作用,且培美曲赛序贯吉非替尼协同作用更为显著,可能主要与培美曲赛诱导EGFR、AKT 、ERK磷酸化及吉非替尼降低TS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鼻咽癌细胞中顺铂(DDP)是否能通过改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蛋白激酶B(AKT)的磷酸化蛋白水平以及对吉非替尼疗效的影响,寻找能够预测两者联合效应的分子指标。方法:MTT法分别测定CNE1、CNE2和SUNE1细胞中单药DDP和吉非替尼以及两药三种顺序联合的生长抑制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DDP、吉非替尼不同浓度对CNE1、CNE2细胞内EG-FR、p-EGFR、AKT以及p-AKT表达的影响。结果:DDP和吉非替尼单药在一定作用浓度内对CNE1、CNE2和SUNE1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随吉非替尼浓度增加,可以使CNE1、CNE2细胞中的p-EGFR、p-AKT表达下调。在CNE1细胞中,DDP与吉非替尼相互拮抗,且先用DDP后用吉非替尼较先用吉非替尼后用DDP拮抗效应更明显,P=0.039;DDP可以诱导CNE1细胞的p-EGFR和p-AKT表达水平下调。而在CNE2细胞中,DDP与吉非替尼相互协同,DDP可以诱导p-EGFR和p-AKT表达水平上调。结论:DDP与吉非替尼联合在CNE1和CNE2细胞中分别显示拮抗和协同效应。DDP对吉非替尼效应的影响可能是通过改变p-EG...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紫杉醇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ta-109在体内外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按两因素析因设计试验,并应用MTT法观察单用吉非替尼、紫杉醇及联合应用对Eca-10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按单因素影响设计,建立裸鼠人食管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并分为4组各10只,分别为对照组、紫杉醇组、吉非替尼组及吉非替尼+紫杉醇联合组。经过不同处理4周后,切除瘤灶,称瘤质量,计算抑瘤率。结果:MTT法结果显示,药物干预72h后,各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吸光度A值均减小,吉非替尼作用72h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72±0.27)μmol/L,紫杉醇的半数抑制浓度为(5.27±0.88)μmol/L。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4组G0/G1、S和G2/M期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Eca-109细胞的凋亡率为(9.69±1.42)%,紫杉醇组为(12.41±2.75)%,吉非替尼组为(22.0±4.26)%,吉非替尼+紫杉醇联合组为(33.1±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肿瘤体积为(1.56±0.16)cm3,紫杉醇组为(0.81±0.15)cm3,吉非替尼组为(1.35±0.08)cm3,紫杉醇+吉非替尼联合组为(O.54±0.11)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与紫杉醇合用对体内外食管癌Eta-109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强于药物单一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与IGFR-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024单独或联合作用于结肠癌细胞,探讨抑制EGFR、IGFR-1β活性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结肠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以AnnexinⅤ-FITC/PI双标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ovo细胞G1期阻滞在吉非替尼组和联合用药组较显著(P<0.05),而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AG1024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HT29细胞G1期阻滞在联合用药组较显著(P<0.05),吉非替尼组和AG1024组均不显著(P>0.05).HCT116细胞G1期阻滞在AG1024组和联合用药组较显著(P<0.05),而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吉非替尼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Lovo细胞凋亡率增加在吉非替尼组和联合用药组较显著(P<0.05),而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AG1024组的凋亡率无明显增加.HT29细胞凋亡率增加在联合用药组较显著(P<0.05),吉非替尼组和AG1024组均不明显.HCT116细胞凋亡率增加在AG1024组和联合用药组较显著(P<0.05),而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吉非替尼组的凋亡率无明显增加.结论:抑制Lovo细胞的EGFR活性以及抑制HCT116细胞的IGFR-1β活性可分别引起细胞G1期阻滞及诱导凋亡增加,在HT29细胞中产生这种抑制效应则需要同时抑制EGFR、IGFR-1β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安罗替尼联合吉非替尼对吉非替尼耐药的人非小细胞肺癌PC9/GR(gefitinib resistance)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依据不同给药情况将PC9/GR细胞分为安罗替尼单药组、吉非替尼单药组、安罗替尼和吉非替尼联合用药组及阴性对照组,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检测p-ERK1/2和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安罗替尼和吉非替尼作用于PC9/GR细胞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1.91±0.18) μmol/L和(4.83±0.15) μmol/L,两药均呈剂量依赖性的抗增殖作用,且两药联合时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小于1。安罗替尼和吉非替尼单药均可将PC9/GR细胞阻滞于G0/G1期(均P<0.05)。与各单药组比较,联合用药组表现出更明显的G0/G1期阻滞(均P<0.05),且下调p-ERK1/2和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均P<0.05)。 结论 安罗替尼联合吉非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 PC9/GR细胞具有协同抗增殖作用,且可增强吉非替尼敏感性,其协同抗肿瘤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下调p-ERK1/2和p-AKT蛋白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张楚  王琳 《肿瘤防治研究》2015,42(10):965-969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Gefitinib, G)联合鸦胆子油乳(Bruceolic oil emulsion, B)对肺腺癌PC-9、A549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PC-9、A549细胞进行实验,两细胞株在实验中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MTT比色法、TUNEL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实验组对肺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诱导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等作用。结果 吉非替尼、鸦胆子油乳单药均能抑制PC-9、A549细胞的生长、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效应。与鸦胆子油乳联合后,吉非替尼对PC-9和A549细胞的IC50较单用时分别下降了50.72%和66.56%。两药联合后对两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进一步增强。结论 吉非替尼联合鸦胆子油乳能显著抑制肺腺癌PC-9、A549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药物对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有关。两者合用时鸦胆子油乳可对吉非替尼起到增效增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吉非替尼对A549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的生长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5-40μmol/L浓度范围内的吉非替尼和A549细胞共培养24、48、72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吉非替尼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利用抗Capspase-3 的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是否发生细胞凋亡.结果:在5-40μmol/L浓度范围内,吉非替尼对A549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以40μmol/L作用72h时的抑制率最高.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10μmol/L-40μmol/L的吉非替尼作用可使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但即使作用48h也未发现凋亡细胞.ELISA法显示48h内,吉非替尼组与正常细胞组的Capspase-3浓度无统计学差异,但作用72h时出现凋亡.结论:吉非替尼在5-40μmol/L浓度下作用时间小于48h时,其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可能是通过阻滞A549细胞于G0/G1期而非引起细胞凋亡实现的,但作用时间达到72h时,其可以诱导A549发生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紫杉醇诱导人卵巢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吉非替尼单独或联合紫杉醇作用卵巢癌HO8910细胞,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GFR下游信号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和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FCM法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结果:吉非替尼单用在0.25~4.00μmol/L浓度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卵巢癌HO8910细胞增殖,1.0μmol/L浓度单独作用24h则细胞周期主要分布于G1期,p-Akt、p-ERK和PCNA蛋白水平下降,72h时细胞凋亡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与紫杉醇合用不仅能更显著的抑制细胞增殖,而且凋亡细胞显著增加(P<0.05),与对应浓度单用紫杉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与紫杉醇合用能显著抑制卵巢癌HO8910细胞增殖、诱导凋亡,两种药物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的生长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5—40μmol/L浓度范围内的吉非替尼和A549细胞共培养24、48、72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r)法检测吉非替尼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利用抗Capspase-3的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是否发生细胞凋亡。结果:在5—40μmol/L浓度范围内,吉非替尼对A549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以40μmol/L作用72h时的抑制率最高。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10μmol/L-401μmol/L的吉非替尼作用可使细胞发生G0/G,期阻滞,但即使作用48h也未发现凋亡细胞。ELISA法显示48h内,吉非替尼组与正常细胞组的Capspase-3浓度无统计学差异,但作用72h时出现凋亡。结论:吉非替尼在5—40μmol/L浓度下作用时间小于48h时,其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可能是通过阻滞A549细胞于G0/G1期而非引起细胞凋亡实现的,但作用时间达到72h时,其可以诱导A549发生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Serial radioautographic data obtained in two patients with Sezary syndrome following intravenous tritiated thymidine administration were analysed using multicompartment kinetic models. In both patients, the grain count halving time in the cutaneous Sezary cell compartment was too long to account for the grain count halving rate observed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This implies that some proliferating cell compartment other than the skin is primarily responsible for producing the Sezary cells that circulate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In both patients, the cell compartment that served as the source of circulating Sezary cells consisted of 5-6 X 10(11) cells (500-600 g of tumor) with an average cell cycle time of 3-4 days. By comparison, the cutaneous Sezary cell compartment was estimated to contain 2.2-4.6 X 10(12) cells (2.2-4.6 kg of tumour) with an average cell cycle time of 7-70 days. While this study does not permit direct anatomic localization of the primary site of Sezary cell production, the properties of this compartment that can be deduced from the available data suggest the lymph nodes as likely candidates. Thus, the Sezary syndrome may well be a true lymph node malignancy with prominent cutaneous manifestations.  相似文献   

12.
苦参碱对K562细胞株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80,自引:1,他引:79  
Zhang L  Jiang J  Tan R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5):328-329
目的为寻找新的肿瘤细胞诱导分化剂,探讨了苦参碱对K562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PCRElisa方法检测苦参碱作用前后端粒酶活性的改变,以流示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苦参碱作用后的K562细胞,其端粒酶活性明显受抑,且细胞周期明显改变,S期细胞数显著降低。结论苦参碱对K562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端粒酶活性、阻止细胞周期的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13.
 细胞死亡与细胞增殖是对立面,是机体的基本细胞生物学机制之一。近年来报道的越来越多的细胞死亡方式令人困惑。最近细胞死亡命名委员会(NCCD)的细胞死亡分类建议书梳理了相关的研究进展,使概念更清晰。文章概述其主要精神,补充一些文献资料,并探讨细胞死亡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GM3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各试验组分别加入20、40、80、160μmol/L GM3,同时设置不加GM3的空白对照组.培养U266细胞48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碘化丙啶(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GM3可以抑制U266细胞增殖,并且随着GM3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不同浓度GM3组(20、40、80、160μmol/L)中U266细胞增殖抑制率依次为(13±4)%、(26±4)%、(47±6)%、(55±10)%,各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063,P<0.05).GM3处理48 h后,U266细胞中S期细胞比例增高,由(22.6±3.7)%上升到(71.5±3.8)%(P<0.01);G2/M期细胞比例降低,由(42.6±2.5)%降为(0.8±0.6)%(P<0.05);而G0/G1期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GM3可以阻滞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于S期,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15.
群体性迁移是胚胎发育过程中重要的细胞运动模式。近年研究发现,群体性迁移是恶性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主要运动模式之一。肿瘤细胞能以群体的方式向间质及血管侵袭,其特征与单个肿瘤细胞侵袭运动明显不同,而其发生机制与肿瘤细胞-细胞间连接、肿瘤细胞与间质微环境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随着群体性迁移观察模型的逐步完善,参与调控群体性迁移的物理引导及化学引导机制以及相关信号调控、表观调节等分子机制正逐步被揭示。  相似文献   

16.
刘晓霞  丰有吉 《肿瘤》2006,26(8):748-750,760
目的:研究genistein对绒毛膜癌细胞形态学、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在绒毛膜癌细胞JAR的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genistein,每隔24h吸培养上清,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含量。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genistein对JAR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HE染色、电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JAR细胞经genistein处理72h,细胞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genistein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Genistein能抑制绒毛膜癌细胞JAR的增殖和诱导凋亡。100nmoI/mL genistein使JAR细胞HCG分泌量增加,并呈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G_2/M为(17.44±6.1 6)%比较,100 nmoL/m1L genistein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_2/M期,G_2/M期比例为(67.14±1.02)%;Annexin-V和PI双染色提示100nmol/L genistein作用JAR细胞72h后,能导致大部分细胞发生晚期凋亡和坏死。结论:Genistein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分化和凋亡,导致细胞周期阻滞。  相似文献   

17.
冯蕊  何津祥  国晋菘  孙科  杨小慧  王静 《肿瘤》2011,31(5):417-423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联合射线对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放射增敏、黏附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EVO对Tca-8113细胞增殖及放射增敏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EVO联合射线对Tca-8113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细胞黏附和划痕实验检测EVO联合射线作用后细胞黏附和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Tca-8113细胞的存活率随EVO作用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而不同放射剂量和处理不同时间后EVO+放射组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单纯放射组(P<0.01)。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EVO的放射增敏比(sensitizing enhancement ratio,SER)Do=1.35,SERDq=1.75,SERSF2=1.67。同质黏附实验显示,20、40和60min时单纯放射组及EVO+放射组与对照组相比,黏附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且在40和60min时,EVO+放射组与单纯放射组相比,黏附细胞数亦显著增加(P<0.01)。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实验显示,在20、40和60min时,EVO+放射组与单纯放射组及对照组相比,黏附率均明显下降(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EVO联合放射组的细胞迁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单纯放射组(P<0.01)。结论:EVO对Tca-8113细胞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并能改变Tca-8113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苦参碱(MT)对人类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质量浓度的MT(0.0125、0.025、0.05、0.1、0.2、0.4、0.8、1.6 g/L)对培养的HepG2细胞作用不同时间(24、48、72 h),用四氮噻唑蓝(MTT) 比色法检测MT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T对HepG2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质量浓度≥0.1 g/L的MT有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作用,且作用随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而加强(P<0.01)。FCM检测分析显示,0.8 g/L MT作用48 h能将HepG2细胞阻滞在G1期[(75.3±6.5)%对(64.1±6.3)%](P<0.05),1.6 g/L MT作用48 h能将HepG2细胞阻滞在G2期[(29.1±9.1)%对(11.6±2.1)%](P<0.01)。0.4、0.8、1.6 g/L MT作用12、24、48 h对HepG2细胞都有诱导凋亡作用,且作用随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加强(P<0.01)。结论 MT能够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并影响其细胞周期,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MT抗肝癌的机制可能与影响肝癌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热疗联合紫杉醇对人舌鳞癌细胞系CAL-27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CCK-8法确定紫杉醇工作浓度,将体外培养CAL-27细胞分为对照组、紫杉醇组、42℃热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蛋白印迹法检测AKT、p-AKT、Bcl-2、Bax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RNA干扰斑点型POZ蛋白(SPOP)基因表达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采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2000将靶向沉默SPOP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序列siRNA1和siRNA2分别转染至T24细胞株(siRNA1组和siRNA2组),设转染随机序列的T24细胞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各组转染48 h后的SPOP mRNA及蛋白水平,细胞增殖活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体外增殖活力,Transwell迁移试验及划痕试验观察各组的迁移能力。 结果 对照组、siRNA1组和siRNA2组的SPOP mRNA相对表达量为1.012±0.025、0.281±0.023和0.274±0.053,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712±0.153、0.358±0.073和0.317±0.084,siRNA1组和siRNA2组的SPOP mRNA和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siRNA1组和siRNA2组SPOP mRNA和蛋白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siRNA1组和siRNA2组的增殖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iRNA1组和siRNA2组的增殖率随转染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Transwell迁移试验结果显示siRNA1组和siRNA2组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28.6±9.3)个和(134.5±8.6)个,均高于对照组的(92.5±8.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试验结果显示siRNA1组和siRNA2组的划痕愈合率为(89.1±4.5)%和(93.7±5.1)%,均高于对照组的(32.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POP与膀胱癌的恶性行为有关,可能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如抑制增殖及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