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先天性肠闭锁Cajal间质细胞和突触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ajal间质细胞(ICCs)和突触素与肠闭锁手术、术后肠动力障碍的关系。方法 采用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30 例先天性肠闭锁(IA)盲端近端和远端肠标本及 4例正常对照标本,分别观察 ICCs和突触的形成情况。结果 在 IA组,ICCs和突触素在盲端近、远端的分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ICCs网络被破坏。近端改变范围在8 cm左右,远端改变局限在1~2 cm,且随着远离闭锁盲端,上述指标有增加趋势。在对照组,ICCs大量分布于肠肌丛,并相互联接形成网络,肌间神经丛可见大量突触素表达。结论 先天性肠闭锁盲端近端和远端肠管有ICCs分布和突触形成的异常,手术中要尽量切除病变肠管,以免造成术后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戴春娟  胡晓丽  詹江华  叶祖萍  谷继卿  牛军 《天津医药》2005,33(11):690-691,T0002
目的:了解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小肠闭锁中分布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先天性小肠闭锁患儿肠壁内NOS表达情况,并以10例正常小肠标本作为对照。结果:肠闭锁组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先天性小肠闭锁的近端肠壁内一氧化氮产生的减少,可能会影响闭锁区域肠道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詹江华  胡晓丽  戴春娟  牛军  胡博  汪帕  谷继卿 《天津医药》2006,34(5):306-307,T0001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肠闭锁术后肠道功能不良的原因。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3例先天性小肠闭锁息儿肠壁内亲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 3,NT-3)、神经生长因子高亲和力受体C(Trk-C)、神经元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Nf)和c—kit抗体(c—kit)的表达情况。并以正常小肠的标本作对照。结果:c—kit、NT-3、Trk—C和Nf在对照组中的表达高于闭锁组;GFAP在闭锁组的胶质细胞中表达明显增高;在闭锁组可见Cajal细胞、神经节细胞减少,神经干变细,分段切片,距盲端8cm神经节细胞分布接近正常,11cm处Cajal细胞分布接近正常。结论:小肠闭锁的近端肠壁内Cajal细胞、神经节细胞的减少和神经干的变细可以影响闭锁区域肠道的功能,是影响患者术后肠道功能不良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巨结肠(简称H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系由于远端结肠某肠段缺乏神经节细胞,导致肠管痉挛,痉挛肠管正常蠕动消失,形成功能性肠梗阻,梗阻近端肠管扩张,肥厚形成.HD治疗的关键在于手术切除缺乏神经节细胞的肠段,解除狭窄的同时切除缺乏神经节细胞的代偿性增大的肠段.手术方式分为非开腹经肛门型、经腹腔型及经腹会阴型三种[1].非开腹经肛门根治术式主要分为直肠肌鞘内结肠拖出术(改良Soave手术)和经肛门结肠拖出术(Swenson手术)两种.而直肠后结肠拖出术(Duhamel手术)则较少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先天性巨结肠(HD)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aganglionosis),结肠远端的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中缺乏神经节细胞。缺乏神经节细胞的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狭窄,形成功能性肠梗阻致粪便瘀滞在近端结肠,引起结肠继发性扩张、肥厚甚至神经细胞退化变性。本病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发育畸形。便秘症状顽固,难以用非手术方法解决,尤其是长段型者,确诊后均应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切除病变肠段,以保持排便通畅  相似文献   

6.
男婴,产后3天。8个月早产伴羊水过多,体重2Kg 早产儿因产后进行性腹胀、反复呕吐胆汁、解灰白色胎便1次于1987年10月5日入院。X线立位腹部平片全腹呈密实影。经鼻胃管注入25%泛影葡胺20ml后拍片,见胃十二指肠高度扩张,上腹部双气液平,造影剂在十二指肠远端受阻,形成盲端。诊断:十二指肠闭锁。治疗经过:剖腹探查见胃、十二指肠扩张,于曲氏韧带近侧2cm处十二指肠呈隔膜状闭锁。近侧肠管壁厚,直径4cm;远侧直径0.5cm。切除闭锁远近侧各2cm一段肠  相似文献   

7.
徐清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195-196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是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于近端结肠,使该肠段肥厚、扩张,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畸形。我院1990年3月至2010年3月共施行手术36例,本文重点探讨应用Soave法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直肠黏膜剥离结肠经直肠肌鞘拖出切除术,切除后一期吻合,术后患儿均能痊愈出院,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因哺乳后呕吐,无排气排便,出生后第9天就诊以“先天性肛管直肠畸形”收住院。查体:一般情况极差,重度营养不良,巩膜及全身皮肤无黄染,头颅无畸形.五官端正,心肺无异常,腹部稍凹陷,未见肠型、蠕动波及包块,腹软,肠呜音无,肛门外观正常,直肠指检无胎便。X 线示:腹部未见液平及积气征。剖腹探查:术中见胃、十二指肠及距屈氏韧带远端约7cm 的近端空肠明显扩张,以下全段小肠、结肠、直肠上段肠管均呈极度狭窄,管径约3~4mm,肠壁菲薄,腔内无液气,部分管壁萎缩,并呈多个盲端,两个盲端之间仅见细小纤维索带相连,肠系膜明显缺损,其余腹内脏器未见异常,术中因患儿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术后诊断:先天性肠道畸形。  相似文献   

9.
杜鹏 《重庆医药》2009,38(15):1967-1970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以肠道末端肠壁神经节细胞完全缺如为特征的常见消化道发育畸形。该病的病理改变主要在结肠远端痉挛肠段,其特征性组织学改变为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中缺乏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缺如使得肠段失去间隙性收缩和放松的正常蠕动,神经节细胞缺如还丧失了对副交感神经的调节,直肠环肌不断受到副交感神经兴奋的影响而呈痉挛状态,持续性痉挛的肠段狭窄,粪便通过障碍,近端结肠代偿性扩张与肥厚,形成巨结肠。临床表现为以腹胀、便秘为主的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功能性肠梗阻。其发病率与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不相上下,目前本病发病率约为1/2000~1/5000,性别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男性较女性多见,平均男与女之比为4:1.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常见的肠道先天畸形 ,结肠远端及直肠缺乏神经节细胞 ,该处肠管呈痉挛性狭窄 ,发生功能性肠梗阻 ,粪便不能从结肠充分进入直肠 ,亦不能激起正常的排便反射 ,病变肠段近端的肠管淤积大量粪便和气体 ,肠管逐渐代偿性扩张和肥厚 ,形成巨结肠 ,临床表现为腹胀 ,排便困难 ,新生儿时期 ,腹壁发亮 ,腹壁静脉怒张 ,重者出现巨结肠危象 ,表现为呕吐、面色苍白、呼吸困难、高烧、脱水甚至休克。婴幼儿时期 ,腹部可扣及粪块部分患儿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水肿 ,临床上给患儿灌肠采用回流冲洗法来排除肠道粪便 ,缓解腹胀和手术前必需的肠…  相似文献   

11.
肠重复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多见于婴幼儿。本文报告2例中老年病例如下:例1:女、48岁。因腹胀伴中下腹痛2天,腹泻5次入院。体检:腹稍胀,无肠型,中下腹肌紧张,右下腹及中下腹均有压痛,未触及包块。腹透视:不全性肠梗阻可能。血、尿常规无异常。入院诊断:1.急性阑尾炎穿孔并腹膜炎;2.急性盆腔炎待排。术中见右骼窝及盆腔有少量淡黄色液体。阑尾无炎症改变,末段回肠及回盲部散在假膜,距回盲部15cm处回肠系膜缘有一约16cm×4cm盲管状肠管与回肠并行粘连,盲端充血肿胀有假膜覆盖,其近端与回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新生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者37例,术前均行腹部倒立侧位x线平片和64排cT扫描,分别测量直肠盲端-肛窝距离,与手术结果作相关性分析。通过cT定量测量耻骨直肠肌(PR)和肛门括约肌(EAS)的宽度及发育指数,以5例正常新生儿的盆底肌测量作对照,比较不同闭锁位置的PR和EAS发育指数的差异性。通过cT三维重建图像观察瘘管、骶尾椎畸形等伴发畸形。结果37例患者中肛门高位闭锁6例,中间位闭锁17例,低位闭锁14例。本组资料显示与腹部倒立侧位平片测量结果相比,cT测量直肠盲端-肛窝距离与手术结果相关性更好(低位:rct=0.874,rDR=0.688;中间位:rct=0.849,rDR=0.348;高位:rct=0.974,rDR=0.960,P〈0.05)。本组显示耻骨直肠肌(PR)和肛门括约肌(EAS)的发育指数在不同闭锁位置中无明显差异(P〉0.05)。本组有14例合并瘘管,cT显示瘘管有5例(显示率为35.7%)。尾椎缺如9例(24.3%),骶椎融合3例(8.1%)。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准确显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类型、评价耻骨直肠肌和肛门括约肌的发育状况和了解伴发畸形,对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谭平洋 《贵州医药》2003,27(7):585-585
患儿男性,12岁,因腹痛1周,加重3天入院。在儿科治疗期间每天解暗红色稀便4~5次。体查于右下腹阑尾区扪及活动性包块。B超示右下腹混合性包块。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外周血象、出凝血时间正常。结肠镜检查中肠腔时有暗红色血液流出,插镜至回盲部,见人鞭虫一条及息肉样新生物,约3cm×3cm×3cm大小,表面渗出性出血,呈圆球状,基底不清。未活检,未见正常回盲瓣形态及阑尾开口,余所见结肠无异常。肠镜诊断:回盲部结肠息肉。转外科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回盲部浆膜轻度发黑,扪及包块样团块,予回肠末端及升结肠近端切除后缝合两残端。术后检视切除标本,未发现结肠息肉,仅见回盲瓣较正常增大。病理检查示回盲瓣脱垂并肠出血。术后按常规治疗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麻痹性斜视眼肌的形态学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宁  倪焰  赵平远 《江苏医药》2004,30(9):664-665
目的研究先天性麻痹性斜视眼肌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将先天性麻痹性斜视12例18眼按年龄不同分为三组,将术中切下的眼外肌制成光镜和电镜标本进行比较。结果三组先天性麻痹性斜视的眼外肌均有病理性改变。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其病理改变越明显。结论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应早期手术治疗,以免眼外肌病理改变加重,影响双眼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阑尾是人类的一种退化器官,长约7cm,直径约0.5cm,位于腹部的右下方,盲肠内侧,近端与盲肠相通,远端闭锁.因阑尾腔细小又是盲管,食物残渣和粪石等掉入腔内,堵塞管腔而易引起炎性反应.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病,一般可分为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好发于青壮年.临床上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因阑尾炎炎性渗出物和手术操作易诱发其他疾病,故应采取预防性和治疗性措施,及全方位的综合护理[1].  相似文献   

16.
阑尾是人类的一种退化器官,长约7cm,直径约0.5cm,位于腹部的右下方,盲肠内侧,近端与盲肠相通,远端闭锁。因阑尾腔细小又是盲管,食物残渣和粪石等掉入腔内,堵塞管腔而易引起炎性反应。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病,一般可分为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好发于青壮年。临床上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因阑尾炎炎性渗出物和手术操作易诱发其他疾病,故应采取预防性和治疗性措施,及全方位的综合护理[1]。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15岁,运动后出现右下腹绞痛4小时,诊断急性阑尾炎住院。入院时,T37.8℃,P102次/分。Hb12.5g/L,WBC15×109/L,N88%,L12%。腹透:肠管胀气。查体:右下腹明显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入院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麦氏切口,入腹后发现切口下方有小段肠管坏死,取纵向延长切口,充分暴露手术区探查发现:距回盲部约50cm处,小肠系膜先天性缺损,缺损长约3cm,纵性排列,系膜缺损边缘光滑,浆膜完整,无裂痕。附近小肠从其中穿过并发生嵌顿,嵌顿的小肠已呈黑褐色。立即将嵌顿部位小肠系膜切开松解,复位扭转的肠管,因肠管呈黑褐色,无蠕动,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高频超声对腹股沟斜疝的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2年4月西藏某医院拟诊为腹股沟斜疝患者38例。全部患者均采用高频超声对腹部沟斜疝及内容物进行检查。将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高频超声对腹股沟斜疝诊断符合率及声像图特征。结果 腹部沟斜疝诊断符合率为100%;声像图特征:表现为腹腹股沟区,腹壁层见疝囊、其近端通过疝囊颈与腹腔相通,远端为边界清晰的盲端,;疝内容物若为肠管则可见肠内容物,包括气体回声、液体回声,并可见肠管蠕动,若为大网膜则呈强回声混杂不均匀,点状血流信号,无肠管蠕动。结论诊断腹股沟斜疝时应用高频超声,因此廉价、准确、迅速、可重复、安全无损伤等优点,成为临床诊断该病的首选仪器。  相似文献   

19.
患女7岁,腹部包块伴腹痛、便血7天就诊。体检见腹部膨隆,明显肠型、蠕动波及包块,包块呈长条状,占据左中及中腹部,呈腊肠样。全腹明显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不明显,肠鸣音亢进,可闻气过水声及金属音。血常规白细胞14.2×10~9/L,大便常规红细胞 。诊为肠套叠而行急诊手术。术中见腹腔内洗肉水样腹水500ml,套叠近端为回肠,距回盲部约50cm,远端达乙状结肠下部,部份地方肠管重复套叠达6层之多(即回一结一结型)。给予手法复位,解除套叠,温盐水纱布湿敷肿胀瘀血之肠管,10分钟后观察肠管血运恢复良好。探查阑尾明显肿胀,给予切除。视肠系膜较长,为避免套叠复发,于盲肠与回肠壁间间断固定缝合3针,盲肠与  相似文献   

20.
为减少胆肠吻合术后胆道感染,减少盲端综合症,间置空肠远端外翻形成乳头,分别与十二指肠、胆总管吻合术治疗17例病人,经随访10年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7例病人,其中男14例,女 3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34岁,平均年龄45岁。均有胆道结石致胆总管下端狭窄及梗阻。1.2 手术方法:入腹后距屈氏韧带约20cm处,切取一段带血管蒂的游离空肠拌约15~20 cm,将此段空肠通过横结肠系膜无血管区戳孔移至肝下,近端与胆总管行端端或端侧吻合均可,并在该处置一T管,纵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