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白艳华  张军 《医学争鸣》2009,(19):1950-1952
目的:对传统的消化道全层铺片技术和染色方法加以改进,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运用改进的方法制作消化道全层铺片,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显示胃肠道肌间神经丛,并以第I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1,mGluR5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为例进行染色,显示大鼠胃和小肠肌间神经丛.结果: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并运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可以更加清楚的显示肌间神经丛的整体结构以及单个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结论:胃肠道肌间神经丛铺片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是研究胃肠道肌间神经丛的理想方法,精确度较高,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儿茶酚胺荧光和胆碱酯酶组化、髓鞘染色、镀银等技术,对41例新生儿胆囊的神经支配进行了系统地观察。胆囊壁有丰富的胆碱能、肾上腺素能神经分布。在该组织中未见肾上腺素能节后神经元,但可见副交感节后神经元,后者属DogielⅠ型和Dogiel Ⅱ型神经细胞。大小不等的AChE阳性神经节、神经节丛位于外膜、肌层。在外膜血管附近还发现ButhE阳性小神经节、小神经节群。ButhE阳性神经纤维布于粘膜下及血管壁,并在血管附近形成小丛。  相似文献   

3.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乙状结肠直肠全层脱垂肠段肠壁内神经丛神经元的形态结构改变。结果表明,脱垂肠管的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丛的神经细胞发生尼氏体溶解或浓缩呈团块状,细胞核偏位和浓缩变小,细胞肿大或萎缩,神经节内细胞减少,胶质细胞增生;电镜下可见神经细胞粗面内质网肿胀、脱颗粒,线粒体肿大、嵴消失或呈空泡,高尔基复合体扩张等超微结构的改变。认为肠管直肠脱垂时肠壁内神经丛的损害在此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辉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3):3567-3568
1921年英国生理学家J.N.Langley在研究哺乳动物胃肠道的神经支配时,发现了胃肠道有一个独立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结构,并将其称之为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肠神经系统由108个知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组成,控制原始的肠蠕动、局部血流变化、水和电解质分泌。它们的细胞体位于黏膜下丛(Meissner丛)或肠肌层丛(Auerbach丛),发挥功能而无中枢输入。本文主要就ENS在先天性巨结肠发病中的作用进行探讨。1 ENS的形态及分类1.1形态ENS是由大量埋在胃肠壁内的神经细胞体及其突起组成。肠神经节形成两类主要的神…  相似文献   

5.
用光单独电观察乙状结肠直肠全层脱垂肠段肠壁内神经丛神经元的形态结构改变,结果表明,脱垂肠管的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丛的神经细胞发生尼氏体溶解或浓缩呈团块状,细胞核偏位和浓缩变小,细胞肿大或萎缩,神经节内细胞减少,胶质细胞增生,电镜下可见神经细胞粗面内质网肿胀,脱颗粒,线粒体肿大,嵴消失或呈空泡,高尔基复合体扩张等超微的改变。认为肠管直肠脱垂对肠壁内神经丛的损害在此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研究证明,NADPH-黄递酶组化法可选择性地显示NO合成酶神经元。我们应用此法观察了豚鼠食管,结果表明,食管各段壁内肌间神经丛神经网格的形态基本一致。神经节形态差异较大。长宽带状和细长条索状的较多见,偶见“V”字形的。阳性神经元约占肌间神经丛中神经细胞总数的66%-76%,一些节间束中也含有较多、较小的阴性神经元。在粘膜下层未见神经节和阳性神经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ajal细胞与NOS神经在胎儿小肠肌间神经丛的分布模式.方法采用18~26周龄胎儿小肠全层铺片和冰冻切片的NADPH-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法和c-kit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结果胎儿肌间神经丛周围Cajal细胞体为梭形或卵圆形,核周胞质较少,常见2~3个细长的突起,彼此间形成完整的独立细胞网络.NOS阳性神经广泛分布于小肠的肌间神经丛和环肌内,其中,以肌间神经丛最为丰富,构成神经节、节间束及三级神经纤维网的主要神经成分.肌间神经节内的NOS阳性神经元轮廓较清晰,多数为DogielⅠ型神经元,成簇密集分布,每个神经节内含有数个至数10个NOS阳性神经元.NADPH-d和c-kit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未发现NOS阳性神经和Cajal细胞有共存现象,但NOS阳性神经纤维的走行与Cajal细胞及突起间的距离较近.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在胚胎发育中晚期,肌间神经丛的抑制性神经递质NO可能已具备对Cajal细胞及胃肠平滑肌调控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烫伤后大鼠肠功能障碍时肌间神经丛有无形态学异常及可能机制。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10)和烫伤组(n=10),建立30%TBSAIII度烫伤大鼠模型,测定肠传输速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结肠肌间神经丛内胆碱能和CO能神经的组织学改变,并对两组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内乙酰胆碱酯酶(Actylcholinesterase,AE)和血红素氧合酶-2(Hemeoxygenase-2,HO-2)阳性神经元、神经节的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烫伤组大鼠肠传输速率明显降低。烫伤后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内胆碱能神经元及神经节密度明显减小(P〈0.01);HO-2阳性神经元在两组大鼠结肠组织中均有表达,烫伤组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HO-2阳性神经元及神经节的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烫伤后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和CO能神经受损,可能是烫伤引起肠功能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胃壁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大鼠胃壁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NADPH-黄递酶(NDP)组化法和整装铺片技术对NOS在大鼠胃壁的分布进行定量和定位研究。结果:NOS广泛分布于大鼠胃壁内,主要定位于肌间神经丛,在粘膜下丛、胃粘膜表面、胃腺及血管壁等处亦有分布。胃肌丛中NOS阳性神经元形态基本类似,以圆形和卵圆形为主,但在胃不同区域神经元的分布密度、胞体大小和染色强度存在较大差底部神经元胞体较大,  相似文献   

10.
本应用血管活性肽(VIP)和5-羟色胺(5-H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10例运动迟缓型便秘病人结肠不同段和8例“正常对照”结肠进行观察,结果发现结肠肌间神经丛VIP阳性神经细胞明显减少,粘膜下神经从未见明显变化;5-HT在粘膜神经丛显增多,而在肌间神经丛相对减少。常规HE染色下,DMC组结肠粘膜下有灶状炎症和肌间神经丛神经元空泡变性、减少、甚至少数消失,粘膜下肌层部分增厚,胶原纤维化。结论 DMC患结肠壁内神经有明显的病理变化,其运动迟缓可能与结肠壁内VIP和5-HT能神经异常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三只猫的空肠,以冰冻切片—美兰染色,分离出肌间神经丛的神经节,制备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发现神经节细胞具有植物性神经元的特点。神经节细胞周围的神经氈中可见许多轴泡体的断面,依其中小泡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1.含圆形无顆粒小泡型膨体。2.有粒小泡型膨体。3.异质(大暗)颗粒型膨体。另外,还见到平滑肌间的终末。同时对不同类型的膨体与平滑肌运动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大鼠空肠神经肽Y免疫反应性神经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在光镜水平观察了神经肽Y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和神经元在大鼠空肠壁内的分布。结果显示:NPY-IR神经纤维遍布肠壁各层;位于粘膜固有层内小肠腺之间的神经纤维交织成疏网状。对NPY-IR神经的起源及其对肠粘膜功能的调节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研究犬心房和心室表现神经节丛的分布。方法:用尼氏染色法光镜下观察犬心脏表现主要神经节丛。结果:在犬心房表面的右房侧壁、左房背介、房间隔区脂肪垫内和心室表面们于主动脉和肺动态之间、主动脉右侧、左冠状动脉根部周围脂肪垫内有许多神经节和神经纤维交织成的神经节丛。心房与心室表面各神经节丛内神经节和神经元分布不均衡,RAGP、DAGP和A-PGP内神经节和神经元较多。在犬心脏各部位脂肪垫内和心肌间隙等处均见有大量神经纤维,聚集成束或丛,有的与神经节相连。结论:犬心脏表现神经节和神经元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通腑汤的药物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用甘草灌胃建立胃肠动力障碍动物模型;观察通腑汤对大鼠十二指肠,空肠肌间神经丛中5-羟色胺(5-HT),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经通腑汤治疗6d后十二指肠肌间神经丛内5-HT,SP和VIP含量有显著性差异,5-HT,SP含量明显增加,VIP含量明显减少。结论:通腑汤可纠治甘草引起的胃肠动力障碍,使5-HT,SP,VIP的分泌恢复正常,说明通腑汤的药物作用机制与5-HT,SP和VIP的分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长期应用大黄对大鼠结肠肌电及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长期服用刺激性泻剂对大鼠结肠肌电的影响,探讨Cajal间质细胞(ICC)在“泻剂结肠”肌电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饲以含大黄饲料,3月后测定结肠慢波频率及振幅;用碘化锌-狐酸法(ZIO)观察肌间念念不忘爱射电镜观察肌间丛神经和ICC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长期服用大黄后,大鼠结肠慢波频率明显减慢(P〈0.05),肌间丛ICC分布不均匀,突起连接杂乱;电锏上见肌间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胎十二指肠壁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IR肽能神经的分布和发育规律.方法①苏木精-伊红染色;②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第14周开始,胎儿十二指肠壁黏膜下层、肌层间结缔组织中偶见SP能、CGRP能神经纤维及神经元免疫反应产物,反应渐强,神经元从浅棕色到深棕色,神经纤维呈串珠状或点线状.从SP、CGRP免疫组织化学相邻切片上看,两者部分存在共存现象.结论人胎十二指肠壁存在SP-IR、CGRP-IR能神经,黏膜下和肌间神经丛存在SP-IR、CGRP-IR肽能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它们在发生、分布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组织化学方法,对5只大鼠回肠肌间神经丛进行研究,发现肌间神经丛的一些神经元,沿毛细血管周围分布,有的甚至与毛细血管壁相紧贴,我们将其称为“毛细血管周神经元”,这些神经元胞体呈梭形、梨形或多角形,均呈NOS阳性反应,而AChE反应阴性。这种神经元可能具有特殊的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