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3.
任迅平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1991,(2)
例1,男,10个月,住院号144403,因面色苍白,腹泻两月余入院。体检:营养较差,体重6.5kg,萎靡、迟钝、肤色苍白,心率140次/分,心尖区闻及SM3°/6°,肝肋下3cm,脾肋下1.5cm,余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35g/L(3.5g/d1),红细胞1.54×101~12/L(154万/mm~3),自细胞66.4×106/L(66,400/mm~3),中性7%,淋巴28%,酸性65% 相似文献
4.
钩虫病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成人钩虫病报道较多。1岁以内婴儿钩虫病在国内少有报道,现将我市两所医院自1965~1996年住院的62例婴儿钩虫病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2例患儿中,男35例,女27例,发病年龄为<1月2例,1~11月60例;来自农村者57例,5例来自市郊;母乳喂养59例,人工喂养2例。入院前病程18天~11个月不等,入院时确诊者41例,以贫血待查、营养不良、慢性腹泻等收入者21例。1.2 感染途径:1后天感染:有记录者42例,23例患儿家长有常在河边及池塘边洗尿布及衣物史或将尿布衣物在田边地坝晾晒史,提示钩蚴污染后间接感染。… 相似文献
5.
我院儿科从19了3年l月至82年12月,共收治婴儿钩虫病50例。现分析于下。一、一般资料年龄,最大1岁,最小3天。6个月以下16例,6个月至1岁34例。性别,男29例,女21例。病程,最长8个月,最短半月,一般为l~4个月。二、临床特点 (一)钩坳所致的症状:无一例有皮炎及坳虫移行症状。 (二)成虫寄生的症状:进行性面色苍白或蜡黄、表情淡漠、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泻、生一长发育缓慢为共有的表现。其中腹泻次数最多者达12次/日,一般为4~5次/日;排黑便43例(86肠),无黑便7例(14肠,但粪便隐血均为阳性)。黑便次数最多10次/日,最少l次/日;心尖区有明显的收缩期杂音(能除外其他因素万、玫的杂音)20例(40 相似文献
6.
7.
患儿,女,6个月,因发热、咳嗽1天,门诊以上呼吸道感染入院。查体:T38℃,P140次/分,R18次/分,意识清,发育欠佳,中度营养不良,精神萎靡,毛发稀少,枕秃,方颅畸形,贫血貌。双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咽扁桃体不肿大。双肺呼吸音粗糙,少许散在干罗音,未闻及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率140次/分,音纯,腹平软,肝脾不大。化验:白细胞36.1×10~3/L,中性0.70,淋巴0.19,单核0.02,晚幼粒0.04,嗜酸0.06,红细胞2.1×10~(12)/L,血红蛋白70g/L,血小板100×10~9/L, 相似文献
8.
二月以下小婴患钩虫病,致消化道出血二例报告如下:例1.患婴,男,32天,因于生后20天开始腹泻,排黑色稀便,日6~8次,面色日见苍白进行性加重,精神不振,门诊以新生儿菌痢、肠道出血、重度贫血收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皮肤粘膜苍白,淋巴结不大,双肺呼吸音粗糙,心前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者,腹软,肝肋下2cm,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Hb30g/L,RBC0.89×10~(12/L,WBC21×10~9/L, 相似文献
9.
婴儿钩虫病临床上甚为罕见,文献报告尚少,我院儿科于1979年12月25日收治1例,年龄8个月,并发重度贫血,早期休克急症入院,现报告如下:男婴,8个月,翁源县人,父母皆为农民,因腹泻、苍白、肢冷急症入院。病婴间歇性腹泻半年,粪质稀烂,有时粘液带黑色但无脓血,每天3~7次不等,无发热,面色逐渐苍黄,精神萎靡,食欲差,小便如常。起病初期在当地医治未见好转。入院前半个月患儿面色苍黄日渐加 相似文献
10.
张蓉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88,(2)
报告了我院1957~1986年住院的婴儿钩虫病71例,男38例、女33例.在生后12天~8个月内发病,无季节性差异,均来自农村和市郊区.先天性感染3例(4.2%),后天性感染68例(95.8%).均有进行性面色苍白伴生长发育障碍和/或营养不良;腹泻或黑便或血便史.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多有血嗜酸性细胞显著增高.大便内发现钩虫卵和/或钩虫.经药物治疗后,痊愈68例(95.8%)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钩虫病是严重危害中国人体健康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2001—2004年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钩虫感染率为6.12%,且在部分地区钩虫感染率仍较高。随着人群感染土源性线虫虫种变化,钩虫成为感染的代表虫种, 感染率显著高于鞭虫和蛔虫。钩虫病防治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健康教育宣教,普及防治知识,增强群众防病意识,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感染;查治病人及带虫者,采取普查普治,集体驱虫等方式降低流行区人群的感染率,有效控制传染源;加强环境整治,通过改水改厕,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方式切断传播途径。此外,使用疫苗可以减少钩虫重复感染,对控制钩虫病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中国钩虫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方式、药物治疗和疫苗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