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GLC-82细胞中HAC-70的提纯方法及其诱导的CTL表型变化和CTL及其上清液抗瘤效应。方法 GLC-82细胞热休克诱导HSP表达,离子交换层析提纯HAC-70,SDS-PAGE和ELISA法进行定量和定性检测,活化PBMC,T淋巴细胞亚群试剂盒测定HAC-70诱导CTL细胞表型变化情况,MTT法测定CTL及上清液杀瘤活性。结果 热休克处理能使GLC-82细胞HAC-70表达增加,离子交换层析可提纯GLC-82细胞中HAC-70。经热休克处理的HAC-70诱导T淋巴细胞,其CD3+、CD4+、CD8+细胞与对照组的CTL细胞阳性率明显提高,其诱导的CTL杀瘤活性显著提高,且其CTL培养上清液肿瘤杀伤活性最高。结论 离子交换层析可提纯GLC-82的HAC-70;HAC-70可使CTL细胞CD4+/CD8+倒置,活化的CTL及上清液有较高的杀瘤活性,为肺癌肿瘤疫苗的制备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检测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外周血中CD4+T、CD8+T、CD4+CD25-T、CD4+CD25+T细胞的频数,寻找客观、全面评价鼻咽癌患者免疫状态的临床指标。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鼻咽部组织和外周血CD4+T、CD8+T、CD4+CD25-T、CD4+CD25+T细胞比例。结果 鼻咽癌患者CD4+T细胞比例及CD4+/ CD8+T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CD8+T细胞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D4+/ CD8+T比值在鼻咽癌组织与外周血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组织及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比例都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癌组织中该细胞比例远远高于外周血(P<0.05)。在鼻咽癌组织中CD4+CD25+T细胞与CD8+ T细胞、CD4+CD25-T细胞呈负相关(r分别为-0.70、-0.675,P<0.05),而在外周血中没有相关关系(P>0.05)。在不同T(原发肿瘤大小)组间,T4组的鼻咽癌组织中CD4+CD25+T细胞分别高于T1、T2、T3各组(P<0.05),而在T1、T2、T3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中CD4+CD25+T细胞比例与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并无关系(P>0.05);鼻咽癌组织中Ⅲ+Ⅳ期组CD4+CD25+T细胞比例高于Ⅰ+Ⅱ期组(P<0.05),而在外周血中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CD25+T细胞与鼻咽癌病程进展无相关性,但是联合检测患者肿瘤组织及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的频数并结合既往CD4+/ CD8+T比值会全面反应患者免疫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 通过经肺癌肿瘤可溶性抗原(TSA)和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联合修饰致敏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对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为以DC为基础的肺癌免疫瘤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 3M KCI法提取人肺癌可溶性抗原;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诱导扩增DC并鉴定;肺癌TSA和不同质量浓度的SEA联合修饰致敏DC;以联合抗原修饰后的DC、单纯肺癌抗原致敏的DC和未经抗原修饰的DC分别与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共同孵育,MTT法测定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DC的免疫刺激活性,诱导产生具有识别肺癌抗原的特异性CTL(作为效应细胞分别称为TSA-SEA-DCL、TSA-DCL、DCL);用流式细胞仪FCS及免疫染色法分析鉴定DC和效应细胞表型;M1T法检测各效应细胞对靶细胞体外杀伤效应.结果 诱导出表达CD1a,CD80,HLA-DR分子的DC;经肺癌TSA和SEA联合修饰致敏后,上述分子表达上调;联合修饰后的DC具有较强的免疫刺激活性,DC/T比例1:10可能为最适比例;TSA-SEA-DCL中CD3+CD8+细胞的比例大幅度增加;TSA-SEA-DCL对靶细胞GLC-82的杀伤率明显高于TSA-DCL及DCL,亦明显高于对肺癌CALU-6和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的杀伤率.结论 经肺癌TsA和sE^联合修饰致敏的DC可诱导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产生CD8+表达增加的CTL;联合抗原诱导的DC疫苗对肺癌细胞有高效特异性的杀伤作用,肺癌TSA和超抗原SEA联合修饰的DC的活性明显强于单用肺癌TSA修饰.  相似文献   

4.
PML-RARα多肽诱导脐血TCR Vβ T细胞增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PMLRARd多肽诱导脐血T细胞的T细胞受体(TCR)V8谱系表达和克隆性情况。方法 以不同浓度(16.7μg/mL,33.3μg/mL或50μg/mL)的PML-RARα多肽联合IL-2、抗CD3单抗以及抗CD28单抗诱导脐血T细胞增殖,利用RT-PCR-基因扫描技术分析诱导后第3、6、9、12天后的脐血TCRV8亚家族的利用和克隆性增殖的特点。结果 限制性表达和克隆性增殖TCR Vβ亚家族T细胞可见于PML-RARα多肽诱导后脐血T细胞。结论 PML-RARα多肽可在体外诱导脐血T细胞呈克隆性增殖,此优势增殖的克隆性T细胞可能具有特异性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抗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缺乏强有力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其原因是肿瘤细胞的抗原性较弱,而且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低下,使肿瘤抗原不能有效地提呈给淋巴细胞。因此如何能有效地诱导出抗肿瘤免疫效应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建立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方法并观察其诱导的抗肺癌作用的研究,为以DC为基础的肺癌免疫瘤苗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mol/L氯化钾法提取人肺腺癌细胞GLC-82的可溶性抗原多肽;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用GM-CSF、IL-4和TNF-α体外诱导扩增DC,用流式细胞仪FCM及免疫染色法分析鉴定DC;肺癌肿瘤可溶性抗原(tumor soluble antigen,TSA)和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联合修饰致敏DC;以联合抗原修饰后的DC、单纯肺癌抗原TSA致敏的DC、单纯超抗原SEA修饰的DC和未经抗原修饰的DC分别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共同孵育,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诱导产生具有识别肺癌抗原的特异性CTL(作为效应细胞分别称为TSA-SEA-DCL、TSA-DCL、SEA-DCL、DCL);采用MTT法检测各效应细胞对靶细胞GLC-82、肺癌CALU-6和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的抗癌活性;镜下观察DC、效应细胞形态及对靶细胞的杀伤过程。结果诱导出高表达CD1a、HLA-DR、CD80具有典型树突状细胞特性的DC;TSA-SEA-DCL对靶细胞GLC-82的杀伤率明显高于TSA-DCL、SEA-DCL及DCL,亦明显高于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与靶细胞共育时镜下发现效应细胞CTL靠近并聚集在肿瘤细胞周围,致使肿瘤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及凋亡。结论本实验方法能成功诱导出具有典型特征的成熟DC,肺癌TSA联合超抗原SEA诱导的DC疫苗对肺癌细胞有高效特异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未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白血病细胞,能否诱导CIK细胞的增殖用于复发难治白血病的挽救治疗值得探讨。体外诱导培养缓解期及未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来源的DC-CIK细胞,比较其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及杀瘤活性的变化。方法:提取复发难治白血病患者和缓解期患者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按常规方法诱导产生DC-CIK细胞,在培养过程中计算细胞增殖倍数,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8、CD3CD56双阳性率,并在细胞增殖期检测比较其对K562细胞及患者单个核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来源的DC-CIK细胞均不断快速增殖,培养第15天时,缓解组CD3+CD8+和CD3+CD56+细胞分别占(87.5EeEe1.29)%,(63.8EeEe1.98)%,未缓解组分别占(88.6EeEe3.4)%,(66.8EeEe4.1)%,此时应用CCK-8法测得在效靶比为20:1时,缓解组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为(42.64EeEe3.25)%,未缓解组为(57.49EeEe2.87)%;相同效靶比下,未缓解组对患者的单个核细胞的杀伤率为(67.29EeEe7.95)%。结论:应用未缓解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同样可以培养出DC-CIK细胞,具有与缓解组来源的DC-CIK细胞一致的高增殖活性和高CD3+CD8+、CD3+CD56+表达,一样对K562细胞杀伤活性较强,并对患者单个核细胞具有特异杀伤活性,未缓解患者来源的CIK细胞中未检测到白血病细胞残留,可以应用于难治白血病的挽救治疗。  相似文献   

7.
SEA 及MDP 对骨肉瘤融合细胞瘤苗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检测SEA和MDP对骨肉瘤融合细胞瘤苗作用的影响。方法 使用3H-TdR掺入法和51Cr释放法测定SEA对骨肉瘤融合细胞瘤苗所诱导的T细胞增殖和CTL杀伤活性的影响。在骨肉瘤动物模型上检测SEA和MDP与骨肉瘤融合细胞瘤苗同时使用的治疗效果。结果 SEA可显著增强骨肉瘤融合细胞瘤苗所诱导的T细胞增殖和CTL细胞杀伤活性。动物实验结果表明,SEA和MDP与骨肉瘤融合细胞瘤苗共同使用时,可显著降低荷瘤鼠的平均瘤重及肺转移发生率。结论 SEA和MDP可作为免疫促进剂与骨肉瘤融合细胞瘤苗共同使用,加强其抗肿瘤免疫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穿膜肽(cell penetrating peptide, CPP)Tat49-57携带NY-ESO-1155-163抗原肽致敏DC后诱导获得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 CTL),并体外检测其对黑素瘤细胞株A-375的杀伤效果。 方法:采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50 ml,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细胞因子诱导,获得DC和T淋巴细胞。实验组用Tat49-57-NY-ESO-1155-163致敏DC,待DC成熟后与T淋巴细胞混合诱导产生CTL,并设PBS组和NY-ESO-1155-163组作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致敏前后DC的表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抗原肽疫苗致敏DC后诱导的CTL对黑素瘤细胞株A-375的体外杀伤活性,同时与对人肺癌A549细胞株、人白血病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进行比较。结果:Tat显著提升NY-ESO-1155-163进入DC的穿膜能力。与NY-ESO-1155-163致敏的DC相比,Tat49-57-NY-ESO-1155-163致敏后DC的CD80/CD86\[(54.9 ±3.3 )% vs (43.8±5.7)%,P<0.05\]和CD40\[(42.1±1.9)% vs (23.7±2.8)%,P<0.05\]的表达率显著升高。Tat49-57-NY-ESO-1155-163刺激DC后诱导培养的T细胞亚群主要以MHC-Ⅰ类分子介导的CD3+CD8+细胞为主。Tat49-57-NY-ESO-1155-163组CTL对A-375细胞的杀伤能力显著高于NY-ESO-1155-163组,且随着效靶比的增加,杀伤活性逐渐增强(P<0.05)。A-375细胞高表达NY-ESO-1,Tat49-57-NY-ESO-1155-163组CTL对A-375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杀伤作用显著强于A549和K562细胞(均P<0.05)。结论:Tat49-57可以增强NY-ESO-1155-163抗原多肽的免疫原性,Tat49-57-NY-ESO-1155-163多肽致敏DC能有效诱导CTL抗黑素瘤细胞A-375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
PML-RARα-hIL-2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PML-RARα融合基因疫苗诱导小鼠特异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情况。方法用成功构建的重组质粒(pIRES-PML-RARα-hIL-2)免疫小鼠后,分别利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NF-γ生成情况;LDH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细胞特异性CTL细胞针对APL细胞株NB4的杀伤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抗PML-RARα抗体。结果免疫后第7周时,小鼠血清中INF-γ含量、抗PML-RARα抗体及脾脏CTL细胞针对NB4的杀伤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所构建的pIRES-PML-RARα-hIL-2重组质粒可诱导小鼠产生了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AGE-3,MAGE-n抗原表位体外联合诱导的CTL,并研究其特异性杀伤活性。方法:候选抗原表位以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合成,并用HPLC进行纯化,质谱法(MS)鉴定,以流式细胞仪筛选HLA-A2 人外周血PBMC,T2细胞负载抗原肽反复刺激活化诱导抗原特异性CTL,LDH检测其杀伤活性。结果:联合表位肽体外刺激人PBMC,能够较强地诱导抗原特异性CTL并产生特异性杀伤。结论:MAGE-3与MAGE-n的HLA-A2限制性CTL表位肽的联合应用能够产生较强的体外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rhHSP70联合树突状细胞递呈肿瘤抗原的特性提高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   方法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GM-CSF和IL-4诱导产生树突状细胞,负载冻融抗原肽的同时加入新型热休克蛋白(rhHSP70),不同分组分别诱导自体CTLs产生。ELISA测定CTLs杀伤活性和细胞因子的分泌。   结果   冻融抗原肽致敏的DCs促进CTLs增殖,上调CTLs中CD3+和CD8+T细胞群及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体外实验中具有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杀伤活性,在加入rhHSP70后效果更加明显,并能显著增强CTLs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   结论   hHSP70联合肝癌冻融抗原修饰DCs,能够促进DCs的成熟,增强DCs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诱导的CTLs在体外对乳腺癌细胞能产生高效杀伤力。rhHSP70增强DCs抗肿瘤能力的机制可能与其促进DCs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使用胶质瘤可溶性抗原(GSA)联合超抗原SEC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诱导产生杀瘤性免疫细胞,对胶质瘤细胞进行杀伤,探讨肿瘤免疫治疗新方法.方法:提取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并经GSA、超抗原SEC联合处理.流式细胞术(FCM)和细胞毒试验测定效应细胞表型和杀伤活性.结果:经GSA、超抗原SEC联合刺激的淋巴细胞组增殖活性最强,于72h达到高峰,并且上调CD8+T细胞群,联合刺激诱导的效应细胞对靶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单纯淋巴细胞组(P<0.05).结论:GSA与SEC联合应用诱导的效应细胞增殖快,细胞毒活性高,对抗原来源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该实验研究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体外诱导产生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及其抗白血病反应.[方法]应用mGM-CSF及mIL-4细胞因子从小鼠骨髓细胞扩增出成熟树突状细胞(DC),使其负载冻融法制备的白血病细胞相关抗原(TAA),通过观察DC诱导的白血病特异性CTL的免疫表型,MTT分析其对于L7212细胞的抑制率,利用ELISA评价IL-2和IL-4水平.[结果]骨髓单个核细胞经mGM-CSF、mIL-4的联合作用7天后光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到大量成熟DC生成.经负载TAA的DC活化后T细胞中CD3 、CD8 、CD25 细胞明显增多.FCM显示CD3 、CD8 、CD25 T细胞显著增多,CD8 细胞多于CD4 细胞.活化后T细胞对L7212细胞有特异性杀伤活性,在效靶比为50:1培养72 h后杀伤率达90.1%±2.7%.DC与T细胞共培养上清中IL-2的分泌水平为4.656±0.62pg/ml,明显高于普通T细胞培养组的1.436±0.11pg/ml(P=0.011),IL-4水平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mGM-CSF及mIL-4配伍诱导生成的DCs经L7212冻融抗原负载后可在体外高效诱导白血病特异性CTL生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后诱导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对肝癌患者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 ,获得DC前体细胞 ,用重组人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 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4(rhIL 4)联合培养 ,诱导扩增DC。制备自体肝癌细胞抗原 ,体外脉冲DC ,检测DC诱导自体T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毒性T细胞 (CTL )在体外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 ,并检测肿瘤抗原致敏DC分泌的IL 12水平。结果 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能分泌IL 12和诱导较强的自体T细胞增殖 ,且能诱导特异性CTL ,该CTL对自体肝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 ,杀伤率显著高于DC、未经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CTL及T淋巴细胞的杀伤率 ,而对CT 2 6细胞、BEL 740 2细胞无明显的杀伤作用。结论 肝癌患者外周血DC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后能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肝癌免疫 ,其机制可能与增强T细胞应答和诱导机体产生肿瘤特异CTL从而发挥特异性的抗肿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肝癌3种不同全细胞抗原负载方式(肿瘤细胞裂解物、融合以及肿瘤细胞总RNA)制备DC瘤苗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分析其体外诱导T细胞反应的异同.以期选择更好的DC瘤苗。[方法]分离肝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DC;以上述3种抗原负载方式制备DC瘤苗(Lys—DC、Fus—DC、RNA—DC).刺激肝癌患者淋巴细胞作为效应细胞.肝癌细胞株HepG2为靶细胞,MTT法测定效应细胞对各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分离CD8^+和CD4^+ t细胞,瘤苗刺激后,应用IFN-γ 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CD8^+T 细胞IFN-γ分泌.MTT法检测各种瘤苗刺激自体CD4^+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三种瘤苗刺激的淋巴细胞均显示对HepG2高效特异的杀伤活性,但Fus-DC-L、RNA-DC—L对HepG2的杀伤率明显高于Lys—DC—L组:Lys—DC、Fus—DC、RNA—DC刺激的CD8^+ T细胞组IFN—γ分泌显著高于DC刺激的CD8^+ T细胞组和单纯CD8^+ T细胞组;但Fus—DC、RNA—DC刺激组IFN-γ分泌显著高于Lys—DC刺激组:Lys—DC、Fus—DC、RNA—DC组刺激自体CD4^+ T细胞增殖功能显著高于DC组;但Lys—DC、Fus—DC、RNA—DC刺激自体CD4^+ T细胞增殖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肿瘤总RNA转染的DC以及融合瘤苗能更有效地诱导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是更为有效的DC免疫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远洋  王雪峰  江祺川  张扬  李兵 《肿瘤防治研究》2011,38(12):1356-1359
 目的研究socs1沉默的DC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机制,并探讨RNAi技术在喉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为DC的临 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以细胞因子GM-CSF、IL-4 和TNF-α体外诱导扩增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构建RNAi载 体转染DC;Western blot检测SOCS1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分子的表达;MTT法评估DC诱导细胞毒性T 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DC体外诱导培养成功;干扰序列5可显著下调SOCS1表达水平;socs1沉默联合喉癌Hep-2抗原 致敏的DC可显著上调表面分子标志CD83、CD86和HLA-DR的表达;该组DC能高效诱导CTL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效靶比 为50∶1时其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socs1沉默并负载喉癌Hep-2抗原的DC可以产生高效而特异性的抗喉癌 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DC)在体外诱导针对白血病细胞的CTLs杀伤活性。方法 用IL 4和GM CSF培养正常人外周血DC ,以HL 6 0细胞裂解液致敏DC ,再与淋巴细胞共孵育 ,激活T淋巴细胞 ,用LDH释放法测定致敏DC诱导杀伤性细胞对HL 6 0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扩增培养出可见树突状形状的DC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1α及CD86表达阳性 ,CD14表达阴性。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观察DC刺激的异体淋巴细胞增殖明显较对照组高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n =15 ,P <0 .0 1)。在效靶比为 2 0∶1时 ,抗原致敏的DC诱导的杀伤性T细胞对HL 6 0细胞的杀伤率是 39.9%± 2 1.5 % ,直接以抗原刺激的T细胞的杀伤率是 2 6 .3%± 15 .6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n =16 ,P <0 .0 0 1)。效靶比为 2∶1时 ,抗原致敏的DC诱导的杀伤性T细胞对靶细胞就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随着效靶比增加 ,杀伤作用增强。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同效靶比杀伤率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n =16 ,P <0 .0 0 1)。结论 DC...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在双特异性抗体的介导下CD3AK细胞 (CD3单克隆性激活的杀伤细胞 )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LTEP sm1的细胞毒作用。方法 :用51Cr Na2 CrO4 释放试验检测单抗 (2D6、UCHT1)和双特异性抗体 (WST H7)与CD3AK共同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 :双特异性抗体体外能明显增强CD3AK细胞对人小细胞肺细胞株LTEP sm1的杀伤活性。结论 :与单纯CD3AK相比 ,加入双特异性抗体后的CD3A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体外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后诱导的抗肿瘤作用。方法肝癌患者外周血经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得DC前体细胞,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P)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联合培养,诱导扩增DC。制备自体肝癌细胞抗原,体外脉冲DC,检测DC诱导自体T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毒性T细胞(CTL)在体外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并检测肿瘤抗原致敏DC分泌的IL-12水平。结果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能分泌IL-12和诱导较强的自体T细胞增殖,且能诱导特异性CTL,该CTL对自体肝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杀伤率明显高于DC、未经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CTL及T淋巴细胞的杀伤率,而对3LLLEWIS肺癌细胞、H22肝癌细胞则无明显的.杀伤作用。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DC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后能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肝癌免疫,其机制可能与增强T细胞应答和诱导机体产生肿瘤特异CTL而发挥特异性的抗肿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负载人肺癌细胞株A549冻融抗原DC疫苗体外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自脐血分离单核细胞,经rhGM-CSF、rhIL-4和rhTNF-α诱导树突状细胞(DC),负载人肺癌细胞株A549冻融抗原、LPS诱导成熟,利用免疫磁珠分选获得功能性肺癌DC疫苗(UbDC/AgL),ELISA测定UbDC/AgL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浓度、LDH法测定特异性细胞杀伤(CTL)活性及MTT法检测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MLR)。结果UbDC/AgL细胞组IL-1、IL-12、IL-6和IFN-β含量明显高于UbDC/Ag和UbDC组(P〈0.01);UbDC/AgL疫苗细胞能有效诱导肿瘤特异性CTL活性,对A549细胞有特异性杀伤作用(P〈0.01),并能有效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结论负载肿瘤冻融抗原DC疫苗,能有效激活T淋巴细胞进而诱导肿瘤特异性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