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阿卡波糖(acarbose,商品名:拜唐苹)对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变化。方法4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控制后,空腹血糖仍在8~11mmol/L,HbAlc为7%~10%,予拜糖苹50mg.tid治疗16周。结果经16周的治疗,餐后血糖、餐后胰岛素、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空腹胰岛素、血脂、体重并无明显变化。除极个别患者有腹胀外,单独用药均无低血糖、肝损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阿卡波糖在不增加胰岛β细胞的负荷的基础上,改善了代谢异常和胰岛素分泌紊乱,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空腹血糖正常值由6.1mmol/L下调至5.6mmol/L后增加的空腹血糖受损者代谢紊乱相关因素的特征。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综合科2002-01/2003-12收治的26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分为3组,分别为①血糖正常组131例(空腹血糖<5.6mmol/L)。②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39例(5.6mmol/L≤空腹血糖<6.1mmol/L)。③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组195例(空腹血糖≥6.1mmol/L)。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累及血管支数及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越高,表明病变程度越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犤体质量(kg)/身高(m2)犦。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脂、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胰岛素水平,色谱分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犤(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22.5犦,根据病史描述评价患者吸烟情况及心肌梗死发生情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冠心病患者265例。①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尿酸、三酰甘油水平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与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组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t=4.659~12.744,χ2=5.345,P<0.05)。②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水平: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组的明显高于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明显低于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t=6.120~12.034,P<0.01)。③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发生率和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与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组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58.8%,62.8%,40.0%;28.7±8.40,39.6±7.3,41.2±9.0,χ2=5.21,7.56;t=6.30,8.380,P<0.01),而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与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组上述指标基本一致(P>0.05)。④相关分析结果:体质量指数、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以及收缩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总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41,0.51,0.47,0.32,0.30,0.14,P<0.01)。结论:在新的空腹血糖分割点下所增加的空腹血糖受损状态的冠心病患者与血糖正常者相比,具有明显的代谢紊乱特征,作为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它们聚集在一起具有乘积效应,最终导致心血管事件。患者的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增加,更证实了这一点。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严重,并且与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患者相似。而多因素分析显示空腹血糖并不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影响因子,这提示可能轻度增高的血糖与其他代谢紊乱共同加速了冠状动脉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徐健  顾统元 《临床医学》1998,18(12):5-6
糖尿病(DM)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与冠心病关系密切,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伴有糖代谢紊乱的临床特点,本文对近10年来收住我院心内科监护室193例AMI患者作一回顾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DM及AMI均按WHO制定标准诊断。 1.2 根据糖代谢紊乱情况将AMI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糖尿病组,45例,占23.3%,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B组为应激性高血糖组,即在AMI发病后至少两次或两次以上空腹血糖≥7.8mmol/L和(或)任何时候血糖≥11.1mmol/L,但病情稳定后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观察短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门诊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07年7月~2007年9月我院糖尿病专科门诊病人中初次诊断的T2DM且空腹血糖≥13.9 mmol/L患者共47例,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经过8~12周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差异,同时观察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及药物副作用。结果 治疗8~12周后所有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明显,副作用主要以胃肠道反应为主,占12.76%,期间无1例出现低血糖反应。随诊2周后,45例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仍控制良好。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门诊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内能使血糖下降理想,且安全,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空腹高血糖的观察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空腹高血糖的原因及不同处理方案.方法 对14例2型糖尿病、4例1型糖尿病患者,均给予饮食和胰岛素治疗,病情平稳但存在空腹高血糖现象进行监测.采用0点至早7点每小时采指血一次,微型试纸血糖仪测血糖,绘制血糖量时曲线.结果 9例0点至早3点血糖在6.1 mmol/L,早4点开始上升,7点达13.5mmol/L示黎明现象;经睡觉前加中效胰岛素(NPH)或早3点加速效胰岛素(RI),空腹血糖得到控制,6例夜间血糖12.6 mmol/L,早7点达15.7 mmol/L,持续夜间高血糖,显示胰岛素作用不足;经增加晚餐前中长效胰岛素剂量,空腹血糖得到控制,3例晚餐后和睡前血糖控制很好,于1~3点出现心慌、冒汗等低血糖现象,测血糖2.0 mmol/L,继之血糖开始上升,7点达15.3 mmol/L示苏木杰现象.经减少晚餐前中长效胰岛素剂量或改晚餐前注射速效胰岛素,将中效胰岛素(NPH)移到睡前注射,空腹血糖得到控制.结论 血糖监测对鉴别糖尿病空腹高血糖的原因非常重要,并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6.
糖耐量低减(IGT),糖代谢紊乱的一中间阶段,其特点为空腹血糖小于7.0mmol/L,餐后2h血糖≥7.8mmol/L,但<11.1mmol/L,IGT通常伴随着胰岛素水平的升高及胰岛素抵抗,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和肥胖等代谢综合征,如不干预治疗,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发展为糖尿病。1发病机制IGT的病因和发病机  相似文献   

7.
沈云峰  翁建平 《新医学》2010,41(3):143-145
1病历摘要 患者女,30岁。因发现血糖升高4年于2006年5月16日被收入本院。患者于4年前妊娠24周时在外院发现空腹血糖达7.1mmol/L,后行75gOGTT,测空腹血糖7.2mmol/L,糖负荷后2h血糖12.6mmol/L,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当时行饮食干预及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4.4~5.6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4.4~6.5mmol/L。患者妊娠40周足月顺产分娩出一体质量2.8kg.  相似文献   

8.
张威  张斌  王晶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6):1301-1301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瑞格列奈0.5~4 mg,3次/d,用药12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前空腹血糖(9.02±1.33)mmol/L,治疗后空腹血糖(6.30±1.13)mmol/L,治疗前餐后2 h血糖(15.89±2.32)mmol/L,治疗后餐后2 h血糖(10.23±1.05)mmol/L。结论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且能重塑人体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对35例老年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35例患者均有肺癌和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围手术期根据患者的血糖、尿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使术中空腹血糖控制在7~12 mmol/L,对合并感染者予抗感染治疗.35例老年患者均能够耐受手术.拆线时发现切口下积液伴感染2例,术后3~5日并发肺部感染并轻度呼吸衰竭4例.给予对症治疗后治愈.结果表明,合理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空腹血糖7~10 mmol/L是一个较安全的范围,此外,术后1周内患者易并发感染或并发症,应加强对患者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中的作用。方法40例病程≤1年、未用过任何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以空腹血糖≤6.0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 mmol/L为血糖控制目标,使血糖在7~10 d达标,并维持2周以上,比较治疗前后的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 aA),胰岛素分泌指数(Hom aB)的变化。结果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方案可以使短病程的、未用过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治疗后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中空腹胰岛素水平以上的胰岛素曲线下面积、Hom aB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Hom aA明显下降(P0.01)。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方案可能诱导出部分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蜜月期,使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B细胞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亚莫利)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与低血糖发生的风险。方法89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10 mmol/L)],按治疗方法分为中效鱼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组29例,甘精胰岛素治疗组25例和甘精胰岛素联合亚莫利治疗组35例。依照空腹血糖(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治疗目标值FBG<7.0 mmol/L,治疗时间12周。观察治疗后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情况及体质指数(BM I)等指标。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各组水平(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亚莫利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亚莫利组治疗前后BM I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亚莫利能较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对病人体重影响小,具有安全、方便的特点,是2型糖尿病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2004年7月,我们使用胰岛素泵为9例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4例,34~72岁,平均53岁,病程2个月~8年,其中1型糖尿病3例,2型糖尿病6例,均用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水平>11.1mmol/L。1.2方法常规测定空腹、餐后2h血糖,用短效胰岛素,严格按照规定装泵,将泵的注射用套管针埋置于腹部皮下。根据血糖结果及常规胰岛素用量设定胰岛素总量,包括基础及追加三餐前胰岛素的量。2结果9例患者平均血糖下降至空腹6.2mmol/L,餐后2h7.8mmol/L。用泵期间仅1例发生低血糖反应,经调整胰岛素用…  相似文献   

13.
叶凤英 《护理学报》2010,17(20):57-58
总结快速指血糖测定在新入院糖尿病高危患者中的应用与体会。采用罗氏血糖仪对560例新入院糖尿病高危患者输液前进行快速指血糖测定,将血糖值〉7.8 mmol/L暂定为糖代谢异常,次晨抽静脉血进行空腹血糖检查。结560例新入院糖尿病高危患者中,随机血糖〉7.8 mmol/L的186例,其中血糖在7.8~11.1 mmol/L的118例,血糖〉11.1 mmol/L的68例,第2天清晨空腹抽静脉血,进行空腹血糖检查,确诊为糖尿病的64例,发病率11.4%;122例为糖耐量异常(21.8%)。说明应用快速指血糖测定能够及早发现症状不明显的糖尿病和葡萄糖耐量异常患者,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针对性依据,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用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2例口服最大剂量磺脲类降糖药空腹血糖控制不佳超过3个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优降糖敏感性试验及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72h后,改用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加阿卡波糖(拜唐苹)治疗。3个月后再次动态血糖监测。结果:21例患者完成试验,治疗前,24h总体血糖达标(餐后2h内小于10mmol/L,其余时间段血糖小于7mmol/L)时段占(1.9±2.4)h,3个月后24h总体血糖达标时段占(17.6±4.1)h,24h平均血糖从(15.6±3.5)mmol/L降至(7.2±2.3)mmol/L,空腹血糖从(12.1±4.7)mmol/L下降到(5.8±1.6)mmol/L,24h内最高血糖从(22.4±8.2)mmol/L下降到(11.4±3.7)mmol/L,糖化血红蛋白从(11.8±2.1)%下降到(7.1±1.5)%(P<0.01),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有效改善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24h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5.
吡格列酮在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临床应用--附4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初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42例,予吡格列酮15~30 mg,口服,每日1次,连服12周.治疗前、后检测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A1c、血脂水平,监测血压、腰围、肝功能、肾功能及血、尿常规.结果: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小时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分别为(8.6±1.0)mmol/L、(12.5±2.2)mmol/L、[16~52(25)]mU/L、[58~160(103)]mU/L、-10.3±0.7,治疗后分别为(6.5±0.9)mmol/L、(8.2±1.2)mmol/L、[10~38(14)] mU/L、[36~113(82)]mU/L、-4.7±0.4,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吡格列酮单药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空腹血糖正常值由6.1mmol/L下调至5.6mmol/L后增加的空腹血糖受损者代谢紊乱相关因素的特征。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综合科2002—01/2003—12收治的26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分为3组,分别为①血糖正常组131例(空腹血糖&;lt;5.6mmol/L)。②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39例(5.6mmol/L≤空腹血糖&;lt;6.1mmol/L)。③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组195例(空腹血糖≥6.1mmol/L)。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累及血管支数及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越高,表明病变程度越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m^2)]。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脂、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胰岛素水平,色谱分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215;空腹血糖)/22.5],根据病史描述评价患者吸烟情况及心肌梗死发生情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冠心病患者265例。①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尿酸、三酰甘油水平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与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组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t=4.659~12.744,χ^2=5.345,P&;lt;0.05)。②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水平: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组的明显高于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明显低于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t=6.120~12.034,P&;lt;0.01)。③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发生率和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与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组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58.8%,62.8%,40.0%;28.7&;#177;8.40,39.6&;#177;7.3,41.2&;#177;9.0,χ^2=5.21,7.56;t=6.30,8.380,P&;lt;0.01),而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与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组上述指标基本一致(P&;gt;0.05)。④相关分析结果:体质量指数、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以及收缩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总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41,0.51,0.47,0.32,0.30,0.14,P&;lt;0.01)。结论:在新的空腹血糖分割点下所增加的空腹血糖受损状态的冠心病患者与血糖正常者相比,具有明显的代谢紊乱特征,作为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它们聚集在一起具有乘积效应,最终导致心血管事件。患者的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增加,更证实了这一点。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严重,并且与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患者相似。而多因素分析显示空腹血糖并不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影响因子,这提示可能轻度增高的血糖与其他代谢紊乱共同加速了冠状动脉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结果。结果:160例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39例,发生率24.4%,丙肝肝硬化发生率最高57.7%;典型的糖尿病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症状发生率为15.4%;12例入院时空腹血糖≥7.0 mmol/L,27例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2 h血糖均≥11.1 mmol/L;总胆红素水平高,血清白蛋白、胆碱脂酶、总胆固醇低;肝功能C级肝源性糖尿病达52.3%。给予糖尿病饮食及小剂量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治疗9例,短效胰岛素治疗30例,26例血糖恢复正常,8例好转,死亡5例,病死率12.82%。结论:肝硬化患者易发生糖代谢紊乱,治疗须要兼顾肝损害及糖尿病2个方面,以应用胰岛素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结果.结果:160例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39例,发生率24.4%,丙肝肝硬化发生率最高57.7%;典型的糖尿病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症状发生率为15.4%;12例入院时空腹血糖≥7.0 mmol/L,27例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2 h血糖均≥11.1 mmol/L;总胆红素水平高,血清白蛋白、胆碱脂酶、总胆固醇低;肝功能C级肝源性糖尿病达52.3%.给予糖尿病饮食厦小剂量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治疗9例,短效胰岛素治疗30例,26例血糖恢复正常,8例好转,死亡5例,病死率12.82%.结论:肝硬化患者易发生糖代谢紊乱,治疗须要兼顾肝损害及糖尿病2个方面,以应用胰岛素为主.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晨起空腹血糖及早餐后2h血糖达标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及特征。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9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年龄分3组,均用胰岛素治疗3周,A组:年龄36~50岁,B组:年龄51~64岁,C组:年龄65~76岁。达标标准:测空腹血糖≤7mmol/L,早餐后2h血糖≤8mmol/L。结果:中年妇女易出现低血糖反应,老年患者随着血糖逐渐接近正常,低血糖的发生增多,低血糖的表现不典型。结论:血糖的控制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群要有不同目标。老年患者空腹血糖约8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较适宜,较少出现低血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同期放化疗加巩固化疗治疗Ⅲ~Ⅳa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其毒副反应.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对48例Ⅲ~Ⅳa期鼻咽癌采取同期放化疗加巩固化疗.同期放疗采用常规连续分割放疗,鼻咽部DT 70~78 Gy/7 ~8周,颈部DT 60~70 Gy/6~7周;化疗分为:吉西他滨组:吉西他滨350mg/m2于放疗期间第1、8、15、29、36、43天静脉注射,放疗结束后改为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8、15天,每4周重复,共两疗程;顺铂组:顺铂80 mg/m2于放疗期间的第1、22、43天静脉注射,放疗结束后改为顺铂80 mg/m2第1天、氟尿嘧啶800 mg/m2 d第1~5天,每4周重复,共两疗程.放疗后巩固化疗分别于第4、5、6周后进行并分为3组:4周后组、5周后组和6周后组.结果:48例患者中,吉西他滨组总有效率(CR+PR)为95.7%,顺铂组为92.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2).主要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其他毒副作用均较轻,可耐受.结论:使用低剂量吉西他滨同期放化疗,然后足量吉西他滨巩固化疗治疗Ⅲ~Ⅳa期鼻咽癌是一较好方案,毒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