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燕 《海南医学》2013,24(8):1111-1113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氧自由基指标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8月于本院进行常规治疗的38例急性心梗后心衰患者为对照组,同期进行常规治疗联合依那普利进行治疗的38例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的SOD、CAT、GSH-Px、TAC、MDA、LPO水平及血小板四项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的MPV、PLCR、PCT及PDW分别为(9.96±1.50)fl、(29.46±3.57)%、(0.18±0.03)%及(12.73±1.35)fl,治疗后2周则分别为(9.33±1.31)fl、(29.46±3.57)%、(0.15±0.02)%及(12.73±1.35)fl,均低于对照组。而治疗后1周血清SOD、CAT、GSH-Px及TAC分别为(75.38±6.37)nU/ml、(43.68±4.84)nU/ml、(80.77±6.41)U/L及(11.56±1.42)kU/L,治疗后2周则分别为(82.63±7.28)nU/ml、(50.13±5.37)nU/ml、(80.77±6.41)U/L及(12.94±1.53)kU/L,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MDA及LPO分别为(2.64±0.35)nmol/ml及(2.82±0.36)nmol/ml,治疗后2周分别为(2.03±0.27)nmol/ml及(2.24±0.30)nmol/ml,均低于对照组。以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依那普利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的疾病状态,对于患者氧自由基代谢及血小板参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抑制炎性细胞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急性心梗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在常规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依那西普25 mg/次,甲氨蝶呤10 mg/次,2次/周;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次,静脉注射,2次/周;两组治疗疗程均12周。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反应(细胞学效应、细胞因子)、血小板活性、纤溶功能及基线值。结果:观察组治疗24h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IL-6、TNF-α、t-PA明显低于治疗前,单核细胞与血小板聚合率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IL-6、TNF-α、单核细胞及血小板聚合率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基线时和治疗后t-PA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 h后,t-PA活性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能够降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急性心梗患者系统性炎症,可激活血小板但不能对外周血管舒缩功能或纤溶功能造成影响;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并不能影响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急性心梗患者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3.
应用放免方法检测50例左室舒张性心衰患者、35例左室收缩心衰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心钠素及内皮素,并以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完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将50例左心室舒张性心衰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①左心室舒张性心衰组上述激素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低于左心室收缩性心衰组。②治疗组治疗后除心钠素无显著变化外,余激素浓度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4.
外周血细胞计数与急性心梗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与急性心梗心衰者预后关系。方法对71例急性心梗心衰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存活组,而死亡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存活组。结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三者结合起来对心梗心衰者预后判断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液净化治疗急性有机磷毒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抗氧化能力、血小板和红细胞参数影响。方法 2012年6月到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有机磷毒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解毒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同时比较不同时间患者的血清抵抗素水平和血小板参数(PLT、PCT、MPV及PDW)及红细胞参数(MCV、MCHC、RDW及HCT)。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4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0.55%)(P=0.02);观察组治疗后1 d、3 d及一周患者的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的PCT、PLT及PDW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MPV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的MCHC、MCV及RDW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H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液净化治疗能明显提高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清抵抗素水平,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小板和红细胞参数。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3):39-41+47
目的 探讨急性心梗后心衰应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梗后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各纳入30例,给予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左心室功能、血清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6.67%vs. 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SD、LVEF及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SD及LVEDD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清学指标(hs-CRP、IL-6、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hs-CRP、IL-6、BN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6.67%vs. 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梗后心衰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左心功能,降低炎性反应,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应用放免方法检测50例左室舒张性心衰患者、35例左室收缩心衰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心钠素及内皮素,并以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完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将50例左心室舒张性心衰患者分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1)左心室舒张性心衰组上述激素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低于左心室收缩性心衰组。(2)治疗组治疗后除心钠素无显著变化外,余激素浓度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心梗合并左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84例急性心梗合并左心衰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42)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42)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卧床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各项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4%)均低于对照组(28.57%),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明显,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多巴胺与硝普钠联合治疗心梗后左心衰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心梗后左心衰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结合硝普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巴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吸、血压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左心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VEF、FS明显高于对照组,LVDd、LVD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多巴胺与硝普钠联合治疗心梗后左心衰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黄芪注射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小板参数、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及氧化应激指标(血清NO、SOD、NOS、MDA)的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治疗2周后测定的PDW、MPV、PLCR、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NO、NOS、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有助于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小板参数和氧化应激指标,有利于改善机体综合状态,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本院118例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为59例,均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各项指标、血糖水平及心脏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脏指数(CI)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P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皮疹、水肿或肾功能恶化等病例;且观察组随访期间心脏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对体内糖代谢无明显影响,并能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吴纲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8):1070-1073
目的分析新活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病人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心肌微循环、心功能、心脏损伤标志物水平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2021年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病人均行PCI手术治疗及强化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病人加用新活素进行治疗,对照组不给予新活素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心功能、心肌微循环、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病人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前后直径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的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分级、计帧值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的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发生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病人采取新活素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心肌微循环、心功能、心脏损伤标志物水平,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用于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明显比对照组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的心功能改善程度明显比对照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力衰竭(AHF)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入院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情况,选择其中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早期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联合rh BNP进行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于AHF的预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以及肾上腺素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72 h后各项指标下调(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随访中显示,患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的为0例,心源性死亡的为0例,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早期应用rhBN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动员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研究其对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ation,LP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38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给予动员剂G-CSF(450μg/d)皮下注射,连续注射5天。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3、7、14、28天外周血EPCs数量;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检测两组SOD、LPO、MDA含量,并行心脏超声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LVEF)等左心室心功能指标,应用相关公式计算左心室收缩末圆周室壁应力(circumferential end-systolic wallstress,cESS)、心肌能量消耗(myocardial energy expenditure,MEE)。结果治疗组的EPCs数量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增加明显,于第7天达到峰值,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肌能量代谢均好转,心肌组织中SOD活性提高,LPO、MDA生成减少,LVEF升高,cESS下降,MEE水平降低,心功能得到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G-CSF动员EPCs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EPCs具有保护缺血心肌,增强SOD活性,抑制LPO、MDA的生成,降低心肌耗氧,有效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例我院ICU病房中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心脏彩超、B型钠尿肽(BNP)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比较34例患者经CRRT的治疗组和16例患者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APACHEII评分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左室内径、BNP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病死率(P<0.05)、住院时间(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经CRRT治疗后血尿素氮和肌酐均明显降低(P<0.01);原发病为心肌梗死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明显,但对于原发病为心肌梗死的患者,其疗效并不确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RB联合ACEI用于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该研究选择了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在院内治疗的陈旧型心梗合并心衰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用坎地沙坦酯片加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进行结合治疗,在治疗过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资料行分析研究。结果通过10个月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行治疗前后的比较,其中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及hs-CRP的水平都比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B联合ACEI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疗效明显,临床治疗推广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依那普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将66例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于心肌梗搴一两天内口服依那普利25mg,无低血压,则常规给药,其他且相同,结果:心衰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12.2%,P〈0.05,病经两组无差异,作用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咳嗽P〈0.05,低血压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那普利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期减少心衰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型钙离子增敏剂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衰竭患者心功能、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62例诊断明确的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并左心力衰竭并需要正性肌力药物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左西孟旦治疗组和对照组。左西孟旦治疗组给予静脉注射左西孟旦药物治疗;对照组应用多巴酚丁胺药物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血生化、肝肾功等指标;观察1周内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患者血液、肝肾功能及血电解质,并记录所用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结果 左西孟旦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周期内左西孟旦治疗组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少于对照组(P<0.05 );左西孟旦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血压轻微降低(P<0.05 )。结论 左西孟旦可以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使收缩压轻度下降;与对照组相比,不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并左心衰竭的患者中,应用左西孟旦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探讨替格瑞洛在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 月-2014 年12 月该院收治的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 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治疗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对照组患者术后口服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最大聚集时间和ADP 最大聚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ADP最大聚集时间和ADP 最大聚集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和P选择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和P选择素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替格瑞洛改善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