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5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168例,随机分为2组各84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孕三烯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7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子宫体积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较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症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结安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子宫腺肌症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观察组给予消结安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痛经改善、月经量变化及子宫体积缩小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月经量分别为(64.3±20.6)、(68.6±21.2)ml,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组间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体积分别为(219.85±80.5)、(246.28±85.5)cm3,均较治疗前缩小,观察组子宫体积缩小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结安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疗效确切,可明显缩小病灶体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004年6月~2008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子宫腺肌症患者中,要求药物治疗的5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全部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观察闭经时间、痛经症状改善情况、子宫体积及内膜的变化、激素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服药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痛经消失8例(13.8%),50例痛经减轻(86.2%),子宫体积由治疗前的(89.35±10.32)cm3缩小至(58.56±9.07)cm3,子宫内膜变薄,由治疗前的(9.26±1.3)cm减少为(5.29±0.58)cm。58例患者中,仅10例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3例转氨酶轻度升高,余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有效、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及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59例要求药物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于月经第一天起口服米非司酮12.5 mg,每天1次,连续服用6个月,比较治疗前与服药3个月、服药6个月后症状、体征及性激素水平。结果服药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改善率达93.22%。子宫体积缩小有效率91.52%,内膜变薄。雌二醇(E2)和孕酮(P)较用药前下降,FSH和LH用药前后无明显差异,但停药后易复发。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腺症的疗效及有效剂量。方法:对妇科门诊愿意接受米非司酮治疗的子宫肌腺症患者,分别给50 mg/d,25 mg/d,12.5 mg/d,8.33 mg/d口服,3个月为1疗程,接受复查并测定子宫大小。结果:口服米非司酮引起闭经,改善贫血,痛经等症状,子宫体积明显缩小,用药剂量与子宫体积缩小呈正相关。部分更年期妇女用药后进入绝经期。年轻患者停药后容易复发,继续服药仍有效。结论:米非司酮是治疗子宫肌腺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及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对56例要求药物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于经期第一天起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天一次,连续服用6个月,比较治疗前与服药6个月后症状、体征、血红蛋白及CA125水平.结果服药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改善率达96.43%.子宫体积明显缩小,内膜变薄,血红蛋白上升,贫血纠正, CA125水平下降明显.结论小剂量米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效果及小剂量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62例子宫肌腺症患者开始全部接受短期治疗, 口服米非司酮25mg/日,总疗程6个月。观察患者症状、体征、血红蛋白、子宫体积、内膜厚度的变化。复发病例16例接受长期治疗,方案为口服米非司酮12.5mg/日持续用药。结果服药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痛经消失。短期治疗结束后,贫血纠正,子宫体积明显缩小,内膜变薄。年轻患者停药后复发率高于围绝经期患者。复发者,进行长期治疗仍有效。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效果及小制量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62例子宫昧肌症患者全部口服米非司酮治疗。结果:服药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痛经消失,贫血纠正,子宫体积明显缩小,内膜变薄,雌二醇(E2)和孕酮(P)较用药前下降,FSH和LH用药前后无明显差异。复发后,进行长期治疗仍有效.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腺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34例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从月经第1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和桂枝茯苓胶囊,对照组(34例)仅服用米非司酮,均连服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血清性激素水平等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服药期间均闭经,痛经消失。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子宫体积明显缩小,子宫内膜萎缩,血清性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复发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小,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米非司酮 (RU486 )治疗对SHN系小鼠子宫腺肌症的影响。方法 :2 0只 7周龄未受过孕的雌性小鼠开腹行脑垂体子宫内移植手术 ,用来促使子宫腺肌症的发病。术后 17周 ,将 2 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投予含RU486 (2 0mg·kg-1)的饲料 ,对照组给予不含RU486的相同饲料。 4周后处死小鼠 ,取出子宫和卵巢称重 ,计数子宫表面突出的腺肌症结节。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 ,子宫较细、颜色较浅。子宫湿重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 8只小鼠子宫表面可见突出的腺肌症结节 ,结节发生率两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但治疗组的结节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显微镜检查证实 ,子宫表面的突出结节均为子宫腺肌症。治疗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致密化 ,腺肌症组织的腺体分泌明显受到抑制。腺肌症发生率两组相同 (8/ 10比 8/ 10 )。结论 :RU486治疗 4周虽不能治愈小鼠子宫腺肌症 ,但可以缩小子宫和腺肌症病灶 ,减轻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宫瘤消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7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给予宫瘤消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单一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及肌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观察组治疗后E2、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宫瘤消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优于单一米非司酮治疗,是目前子宫肌瘤保守治疗的一种较佳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三七通舒胶囊治疗轻中度气滞血淤型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轻中度气滞血淤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三七通舒胶囊,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和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结果就总体疗效而言,ITT结果显示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67%,83.33%,PP结果显示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00%,84.31%,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具有临床上的非劣性(P〈0.05)。ITT分析与PP分析结果一致。临床观察中未发现三七通舒胶囊有任何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三七通舒胶囊治疗轻中度气滞血淤型偏头痛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清开灵注射液(清开灵)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清热化瘀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家兔热瘀证病理模型,用数字温度计观察清开灵对发热家兔体温的影响;用放免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活性;并观察肺、肾、肝的形态改变.结果 清开灵治疗组的最大体温上升度(ΔT)[(0.66±0.08)℃]、体温反应指数(TRI2)(4.67±0.66)、血清TNFα[(3.54±0.78)μg/L] 的含量和血浆PAI[(0.84±0.02)AU/mL]的活性明显低于内毒素组的ΔT[(1.31±0.13)℃]、TRI2(8.44±0.98)、TNFα[(6.10±3.25)μg/L] 的含量和PAI[(0.86±0.01)AU/mL] 的活性,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而血浆t-PA[(0.26±0.01)IU /mL]的活性则明显高于内毒素组[(0.21±0.02)IU/mL],两者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光镜显示,清开灵可减轻发热家兔肺、肾、肝组织血管扩张充血、淤血形态的改变.结论 清开灵可能通过抑制发热家兔致热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和调节血液中纤溶和促凝物质的活性达到清热化瘀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活血化瘀方联合PFNA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和血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方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8)和对照组(n=28).对照组实施PFNA内固定治疗,试验组术后联合活血化瘀方.统计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治疗前后评估2组髋关节功能,检测并比较2组血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试验组骨折端愈合时间、离床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等血流变学相关指标水平均呈现明显的下降状态,红细胞变形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升高状态显著,且2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 活血化瘀方辅助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血流速度,缩短骨折端愈合时间,有助于其髋关节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中医理论认为血瘀证贯穿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始终,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在临床上发现大多数中晚期肿瘤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血液高凝状态,同时血液高凝表现的浓、黏、凝、聚的临床表现与血瘀证有相似的特征。因而活血化瘀中药应用预防和治疗肿瘤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尤其在活血化瘀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活化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对于活血化瘀中药能否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的纤溶系统的紊乱达到抑制肿瘤转移的目的还未有明确的认知。就近几年来国内外基于纤溶系统研究较多的几类抗肿瘤活血化瘀中药进行概述,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解毒祛瘀法治疗脓毒症毒热内盛证的疗效及对促炎因子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脓毒症毒热内盛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解毒祛瘀中药,对照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慰剂,两组治疗疗程均为1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检测两组患者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及血栓调节蛋白(TM)的水平。结果:①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APACHEⅡ评分亦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IL-6、TNF-α治疗前后的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TM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sEPCR、TM治疗前后差值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祛瘀法可提高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中医证候,减少促炎因子的释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补肾化痰祛瘀方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在缺糖缺氧培养条件下,观察补肾化痰祛瘀方血清对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2VO)制备VaD大鼠模型,造模前予灌胃治疗,Morris水迷宫测试治疗后VaD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TUNEL染色测定各组大鼠海马脑组织内细胞凋亡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在缺糖缺氧培养条件下,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出现大量的细胞凋亡,而预先加入补肾化痰祛瘀方的血清进行处理后,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补。肾化痰祛瘀方灌胃治疗的VaD大鼠,与未予治疗的VaD大鼠组相比,治疗组大鼠找到平台的潜伏期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0.01);与痴呆组相比,补肾化痰祛瘀方治疗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凋亡基因Bax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化痰祛瘀方对大鼠体外培养和脑组织内海马神经元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补肾化痰祛瘀方治疗可以明显改善VaD大鼠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9.
扶正化瘀平喘法对哮喘患儿细胞因子及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平喘法对哮喘发作患儿血浆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o)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5例哮喘发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9例采用扶正化瘀平喘法配合舒利迭治疗,对照组46例应用舒利迭治疗.观察两组病例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儿细胞因子血浆ET、TNF-α、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免疫功能及肺功能(FEV1、FEV%)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血浆ET、TNF-α、IL-5、IL-8的降低,免疫功能及肺功能(FEV1、FEV%)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化瘀平喘法能有效降低哮喘发作患儿细胞因子含量,缓解气道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