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骺板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揭示TGF-β软骨内成骨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鸡胚股骨无血清培养、酶组化检测碱性磷酸酶(ALP)、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纤维粘连蛋白(FN)等方法,观察TGF-β在不同作用时间和剂量时对骺板肥大区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结果 TGF-β可使肥大区软骨细胞表达Ⅰ型胶原和FN,使ALP表达增加,并存在着量效和时效关系。结论 TGF-β可以诱导鸡胚股骨骺板肥大区软骨细胞向成骨样细胞分化,与TGF-β的作用剂量和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骺板损伤出现的骨桥组织常引起患儿的肢体短缩及成角畸形,临床上采用骨桥切除,各种材料填充的方法仅适用于小面积的骺板损伤。近年来,众多组织工程骺板软骨的实验研究致力于促进骺板组织再生及防止骨桥形成,在治疗骺板损伤的方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经离心管培养骺软骨异体修复兔骺板部分损伤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初步观察经离心管培养生成的骺软骨异体修复兔胫骨骺板部分损伤。方法 酶消化法分离骺板软骨细胞,以90万细胞离心沉降于15ml塑料离心管底,培养生成骺软骨组织,大体、倒置显微镜,组织学观察。民划体移植修复兔胫骨内侧骺板部分损伤模型。X线摄片,组织学大体和光镜观察。结果 (1)离心管内生成的骺软骨外周组织结构类似于骺软骨的生发层,由多层细胞构成,培养3周时有6-8层细胞,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中心部位为肥大的细胞,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2)X线片示实验组胫骨内翻和短缩畸形轻微,而对照组畸形严重。实验组2周骺板缺损充填区形成比骺板宽的新软骨组织,近骨端侧及中心部结构较紊乱,远骨端侧的组织结构与骺板相同。4周时已改建成了良好的骺板结构,生发层比正常骺板宽,与未损伤区分界清楚,为薄层软骨膜样组织相隔,对照组骺板缺损区有广泛的骨桥形成,4周时骨端变形严重。结论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从组织结构和功能上修复骺板损伤是可行的,离心管内骺软骨培养3周是植入体内的较佳时机。体外培养生成的骺软骨组织在骺板缺损区的生理环境,作用下可以改建为具有良好定向生长功能的骺板结构。  相似文献   

4.
下颌骨骨膜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膜牵张诱导成骨在不做骨皮质切开的情况下是否可用于口腔颌面部成骨。方法选成年健康遵义地区产山羊9只,用自制的骨膜牵张装置分别固定于山羊的两侧下颌骨体部,不做皮质骨切开,使牵张器对一侧骨膜施以牵张力,而另一侧不加力,分别在实验后第30、45和60天处死山羊,对标本分别以游标卡尺测量其新生骨厚度。结果实验侧术后均有新生骨组织,而对照侧未见有新生骨组织厚度变化。结论对山羊下颌骨在不做骨皮质切开的情况下进行骨膜牵张有新骨生成,对口腔颌面部骨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 β(TGF- β)对骺板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 ,揭示 TGF- β软骨内成骨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鸡胚股骨无血清培养、酶组化检测碱性磷酸酶 (AL P)、免疫组化检测 型胶原、纤维粘连蛋白 (FN)等方法 ,观察 TGF- β在不同作用时间和剂量时对骺板肥大区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结果  TGF- β可使肥大区软骨细胞表达 型胶原和 FN,使 AL P表达增加 ,并存在着量效和时效关系。结论  TGF- β可以诱导鸡胚股骨骺板肥大区软骨细胞向成骨样细胞分化 ,与 TGF- β的作用剂量和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尹航  张锡庆  张亚  董寅生 《浙江医学》2010,32(9):1315-1317,1433
目的 探索组织工程骺板在氍板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骺板软骨细胞与可降解多孔聚乳酸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骺板植入骺板损伤的动物模型中,同时设单纯植入材料和空白对照.应用组织学Masson三色染色、BrdU细胞示踪、X线等检测方法,观察组织修复、短缩畸形和成角畸形情况.结果 组织工程骺板组发现柱状排列细胞,存在较小的短缩畸形和成角畸形;单纯植入支架材料组发现类似柱状排列细胞,短缩畸形和成角畸形明显;空白对照组未见柱状排列细胞,短缩畸形和成角畸形显著.3种方法短缩畸形和成角畸形程度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组织工程骺板治疗骺板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其疗效优于单纯植入生物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骺板软骨移植修复骺板损伤。 方法:切除家兔左侧胫骨上端骺板软骨约1/3~1/2,制备人工骺板软骨构件移植入该骺板损伤处;右侧胫骨近端骺板损伤后不进行移植作为对照。连续观察家兔双下肢外观及运动状态,摄双侧下肢X线片,测量胫骨角进行比较。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组化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移植8周时双下肢胫骨角,对照组为(38.80±13.50)°,人工骺板软骨移植组为(9.01±4.2)°;移植24周时对照组为(54.25±18.33)°,人工骺板软骨移植组为 (11.27±5.1)°,对照组与人工骺板软骨移植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术后2周,对照组胫骨近端骺板内侧缺损处有骨桥形成,无软骨修复组织;而实验组移植后2周时,骺板缺损区已由软骨修复充填,移植的骺板软骨细胞排列未见层次及柱状排列状态,与正常骺板软骨相邻处分界明显;移植4周以后的骺板软骨细胞开始出现柱状排列状态,层次较明显。移植的骺板软骨Ⅱ型胶原染色阳性。结论:人工骺板软骨应能够修复骺板软骨损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正常胎儿股骨近端骺板内碱性磷酸酶的研究张成普,刘卫东,吉士俊,张立军王之章(第二临床学院小儿外科)(第二临床学院病理科)关键词骺板,碱性磷酸酶骺板在小儿骨的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骺板的形态学结构已众所周知,其代谢改变和功能特点正被逐渐了解。本文对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复合支架材料构建人工骺板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分离获得骺板软骨细胞,加入0.3% Ⅰ型胶原酸性溶液、1 000 U·mL-1凝血酶溶液及20 g·L-1人血冻干纤维蛋白原混匀,成为胶冻样软骨组织培养物。定期取培养块固定,常规石蜡切片,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新制成的以胶原-纤维蛋白混合凝胶为支架材料的软骨细胞培养物呈浅粉红色胶冻样 ,细胞均匀分布于其中。培养3 d后悬浮物呈乳白色,透光度降低。逐渐缩小至直径约7 mm大小,硬度逐渐增加。HE染色见软骨细胞位于软骨陷窝内,软骨细胞培养物有一定层次感,但没有象骺板样排列成柱状。甲苯胺蓝染色显示胞体周围有丰富的软骨基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Ⅱ型胶原阳性细胞。结论:利用混合支架构建的人工骺板软骨在大小及可塑性等方面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0.
11.
梁晶峰  王鑫  孙琳  王秀琴 《北京医学》2009,31(12):705-708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小儿各年龄组先天性脊柱侧弯椎体骺板中4种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β2(TGF-β1,β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表达,探讨先天性脊柱侧弯畸形进展的病理生理学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1例2~14岁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顶椎椎体骺板标本,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图像分析仪测定上述因子的表达积分光密度,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种生长因子在顶椎椎体骺板的表达凸侧明显大于凹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FGF和TGF-β1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凸侧表达,0~5岁组高于~10岁组及〉10岁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后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GF-β2、BMP-2在凸侧的表达及4种生长因子在凹侧的表达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种生长因子间存在多元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r均〉0,表明其相互之间成正相关。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弯顶椎凸侧骺板成骨能力显著大于凹侧,凸、凹侧的不平衡生长成为侧弯畸形发生和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0~5岁低年龄组侧弯畸形的迅速进展主要由脊柱的快速生长引起,青春期及青春前期侧弯突然迅速进展,脊柱生长并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FKS06)对大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成骨细胞分化诱导,及对MSCs结合多孔β三磷酸钙(β—TCP)的体内成骨作用。方法原代MSCs按实验目的随机分组。对照组生长培养液中加入L-抗坏血酸-2-磷酸(AsAp)和β-甘油磷酸(β—GP);FKS06处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50nmol/LFK506。实验分成体外体内两部分相继进行。体外实验细胞分别于培养第4、8、12、16天时行碱性磷酸酶(APase)活性,钙含量,扫描电镜和骨钙素mRNA Northern印迹分析;体内实验将细胞载人多孔β—TCP立方块形成MSCs/β-TCP复合物,继续成骨诱导培养2周后植入大鼠背部皮下,4周和8周后取出复合物作组织学检查。结果FKS06处理组碱性磷酸酶活性、钙含量、骨钙素mRN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体内成骨情况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免疫抑制剂FKS06能显著促进大鼠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成骨细胞分化和动物体内继续成骨的作用,并提示FKS06可作为一种新型成骨生长因子,在临床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海冰  叶文松  徐璐杰  李立  朱伟玮 《浙江医学》2016,38(19):1590-1593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远端骺板骨折的治疗、并发症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股骨远端骺板骨折42例,按照Salter-Harris分型:I型11例,II型20例,III型7例,IV型4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17例)、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内固定(25例)进行治疗,术后按照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疗效评定。结果42例患儿均获得随访。术后疗效评定,优31例,良5例,可1例,差5例,优良率85.7%。结论对于有移位的Salter-HarrisⅢ~IV型骺板骨折、闭合复位失败的其他类型的骺板骨折以及伴有其他损伤,应行切开复位克氏针或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成骨转录共刺激因子TAZ(Tafazzin)激动剂TM?25659对人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在体内外成骨分化和骨形成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分离培养人ADSCs,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实时定量PCR检测ADSCs成骨、成脂分化及TM?25659干预后不同时间点TAZ的表达变化,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分别验证其成骨和成脂效果;以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材料为载体负载成骨诱导和TM?25659预处理后的ADSCs植入裸鼠体内,6周后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比较ADSCs体内成骨效果。结果:人ADSCs体外成骨分化过程中TAZ表达上调,而在成脂分化中其表达降低。TM?25659促进ADSCs中TAZ的表达,并增强ADSCs体内成骨及骨生成能力。结论:TAZ是促进ADSCs成骨分化的关键调控因子之一,以TAZ为药物靶点可促进ADSCs的骨再生及修复。  相似文献   

15.
探讨AXL受体酪氨酸激酶配体——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rowth arrest-specific protein 6,Gas6)在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迁移及成骨诱导液培养下成骨分化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在对hPDLCs进行体外培养的培养液中加入...  相似文献   

16.
可吸收聚消旋乳酸棒对兔骺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直径可吸收聚消旋乳酸棒(poly-D,L-lactide acid,PDLLA)植入对幼兔股骨远端骺板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封闭群系5周龄新西兰大白兔7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5只.在幼兔右侧股骨远端跨骺板中心分别植入直径为1.5、2.2、3.2 mm的PDLLA棒;在左侧骺板造成同样大小的钻洞,不植入PDLLA棒,作为对照.术前计算骺板损伤面积,术后3、6、9、12、24周处死动物.通过测量双侧股骨长度、双侧膝关节外翻角、组织病理学和透射电镜等方法观察PDLLA棒对骺板生长的影响.结果:1.5、2.2、3.2 mm组钻洞所造成的骺板损伤分别占骺板面积的(1.86±0.10)%、(4.03±0.52)%、(7.52±1.02)%;术后24周实验侧和对照侧的股骨长度(单位:mm)分别为:90.60±0.55、90.27±0.84,87.53±0.67、87.06±0.78,85.30±1.39、84.91±1.40;双侧膝关节外翻角(单位:°)分别为:7.86±1.26、8.11±1.18,8.86±1.30、9.45±1.95,11.90±2.80、14.45±5.17.各组内实验侧和对照侧相比,双侧股骨长度、外翻畸形无明显差异(P>0.05),但3.2 mm组较1.5 mm、2.2 mm组双侧股骨长度出现短缩.镜下各组实验侧和对照侧软骨细胞生长形态无异常,没有发现明显的炎症反应,仅可见轻微非特异的异物反应,部分巨噬细胞浸润.结论:PDLLA棒本身不会对骺板生长造成不良的影响.骺板生长是否出现阻滞,取决于骺板损伤面积的大小,超过骺板横截面积约7%,就可能导致骺板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一种可用于评价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hASCs)成骨向分化的荧光素酶报告系统,以期能够快捷、特异且定量的检测出细胞在体外的成骨向分化情况,并且使将来活体监测小型实验动物外源移植细胞的成骨分化成为可能。方法:将骨钙素(osteocalsin, OC)基因的启动子克隆到荧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的上游,构建pLVX-OCpro -Luc-Puro载体,进行慢病毒包装后感染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嘌呤霉素(puromycin)筛选阳性克隆,获得稳定整合OCpro-Luc-Puro的细胞株,将该细胞在成骨诱导培养基中培养的第7和14天,观察其在成骨诱导环境下分化的情况。在成骨诱导培养的第7和14天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同时进行茜素红(Alizarin red S)染色定量及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通过比较验证该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用于成骨评价的可行性。结果:成功构建pLVX-OCpro-Luc-Puro 载体获得稳定整合报告基因的hASCs细胞株。在OCpro-Luc-Puro-hASCs成骨诱导的第7和14天,茜素红钙化结节染色结果均为阳性,且第14天的染色及定量结果明显强于第7天。OC、Runx2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基因的mRNA水平在成骨分化刺激下,其表达水平逐渐上升,同时,荧光素酶被激活,且荧光素酶的活性在第14天明显强于第7天,即荧光素酶表达的趋势与茜素红染色定量及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一种可用于评价成骨向分化的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并通过与传统的检测成骨向分化方法(茜素红染色定量、成骨相关基因表达)对比,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