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消谷善饥当分寒热虚实消谷善饥证,系指食欲亢进,食下不久,即感饥饿,甚至食难知饱而言。先贤多据《内经》立论。如《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素问·气厥》所述,“食协”乃为“大肠移热于胃”,或“胃移热于胆’所致。因胃主腐熟水谷,胃中热,则腐熟作用太过,津液不荣肌肉,故“善食而瘦”。《素问·腹中》谓之消中;《丹溪心法》称中消;《医学纲目》直接说:“中消者,经所谓之消中”;《证治要诀》称消脾;《辨证录》称胃消等。虽名称各异,但云其病机概属脾胃燥热之证,历代医家多宗此说。因消谷善饥与中消证均有食量大增表现,且中消又较多见,故有些人直将中消与消谷  相似文献   

2.
卢燕  刘艳 《新疆中医药》2002,20(6):62-63
消渴是以口渴多饮、多食善饥、小便量多、消瘦无力或尿浊、为特征的病证.根据证候分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本病多由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致,临床上治疗难度大.若辅以辨证施护,对患者的康复颇见功效.  相似文献   

3.
痤疮的食疗     
糖尿病的主证是多尿、多渴、多食、消瘦等,属于中医的“消渴病”范畴。对本病要辨证用药,才能有效。兹分三型以辨证用食,得到很好的疗效。胃热盛型主证: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小便多而黄,苔黄,脉滑实有力。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病机心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典型临床症状。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多认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三消》中说:“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体会到,阴虚燥热可能仅为现象,脾气虚弱、运化失常才是本质,现浅述如下。阴虚燥热尚不能完全概括消渴病机。尽管糖尿病表现出烦渴多饮、消谷善饥、形体消瘦等症状,看似一派阴虚燥热之象,但阴虚应皮肤口舌干燥而少尿,何以多尿?此其一;2型糖尿病患者以肥胖者居多,阴虚何以肥胖?此其二;患者舌体…  相似文献   

5.
<正> 一、论治“嘈杂”莫忘“消渴”嘈杂一症,大抵食已即饥,或虽食不饱,古人多按痰火论治,即《内经》所云:“胃热则消谷善饥”是也,然亦有因脾胃虚弱而致嘈杂者。消渴一症,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上消以善渴,中消以善饥,下消以小便如膏如油为鉴别。而嘈杂一症与中消之善饥有相似之处,如不详加分辨,则易致混淆,而贻误病机。嘈杂之善饥,多有泛酸嗳气,而巾消之善饥,多有口渴引饮,饮不解渴,多饮多尿为特点。余曾收治一例男性56岁患者,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而入院。血止后,空腹嘈杂,得食则安,间有泛酸,舌红少津。胃肠钡餐检查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按胃阴不足论治。给予养胃汤加减,症稍见减,予门诊随访。两月后相遇,形体消瘦,惊问其故,方知在某院查为糖尿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回顾2月前之嘈杂善饥,得食则安,按嘈杂论治,  相似文献   

6.
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Ⅱ型糖尿病42例,并与纯西药治疗的40例对比观察,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经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或兼挟血瘀、痰浊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多见口干多饮,多食善饥,小便频数等症状并符...  相似文献   

7.
刘玉玲  张国骏 《环球中医药》2020,13(9):1614-1616
中医常变思维是中医学习和临床上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即在掌握普遍规律的基础上,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拥有知常达变的思维和能力,防止以常赅变导致失治、误治。而消谷善饥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病机为胃热炽盛,笔者通过翻阅有关文献发现消谷善饥证型寒热虚实各不相同,病位在胃而不止于胃。故笔者运用常变思维分析消谷善饥,总结出消谷善饥的证型从虚实角度讲实证为常,虚证为变;从实证角度讲胃热炽盛为常,湿邪、痰浊、瘀血与胃热相合致消谷善饥为变,从虚证角度讲阴虚燥热为常,脾胃气虚为变;从病位上讲消谷善饥是脾胃的一种症状,故病在脾胃属常,病在脾胃而兼夹其他脏腑的病变和病理产物为变。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以多饮 ,多食 ,多尿 ,身体消瘦或尿浊 ,尿有甜味为特征。古时有“消瘅”“消渴”“肺消”“消中”等名称。其在现代医学中 ,除“三多一少”症状外 ,还要加上“血糖升高”这一指标。 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异常性疾病。初起主证常为多饮、多食、多尿。病机当责之为肾气 (阳 )虚弱 ,气化乏力 ,津液失摄 ,肾阴不足 ,相火上腾 ,消耗津液与谷物。随着病情迁变 ,津液代谢更加紊乱 ,浊中之清 (尿糖 )不断外泄 ,清中之浊 (血糖 )停积脉道 ,阻滞血行 ,表现为全身机能衰退的气阴两虚证。部分患者“三多一少”症状反而不明…  相似文献   

9.
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指出了五脏虚弱是发生消渴的重要因素,对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治病因素,也分别作了论述,如《素问·奇病论篇》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本病的“三多”症状的孰轻孰重为主次,把本症分为上、中、下三消,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辨证施治。糖尿病除了正常的肌注和口服用药控制血糖尿糖的增高外,在饮食方面也有不可抵估的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甲亢是一种涉及各脏腑的整体性疾病,脾胃型甲亢与祖国医学中的“食亦”、“中消”等病有关。其病机主要与肝、胃、脾关系密切。总的特点是阴虚阳亢,病本在肝胃,出现肝火乘胃、胃强脾弱或气阴两虚等病理变化。辨证分型1、肝胃热盛:症见急躁易怒,口苦口干,眼胀手颤,消谷善饥,多食消瘦,身热自汗,大便干或正常,舌偏红,苔少或薄黄,脉弦数或滑数.还可兼见肝火烁心证。  相似文献   

11.
如何试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Ⅰ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答:Ⅰ型糖尿病以多饮、多尿、多食善饥为主症,同时具有血糖与尿糖增高的客观检测指标,与中医上消证、中消证相类似,临床中也多按消渴证辨证治疗。但在临床中发现治疗上消、中消证的治疗方剂如消渴方、玉女煎、二冬汤、甘露饮,以及叶天士的倒仓疗法等,对于改善临床症状确有一定效果,但在降低血糖、尿糖方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与食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其是以口渴多饮 ,多食善饥 ,小便量多或有甜味 ,消瘦无力为特征的病证。病因多在素体阴虚的基础上 ,复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致病。本病初起以燥热为主 ,阴虚为次 ;病程较长 ,阴虚与燥热互见 ,而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 ,病人以阴虚为主 ,或兼燥热 ;后期 ,阴伤及阳 (气 ) ,可见阴阳(气 )两虚或肾阳虚衰。笔者经过多年实践 ,将消渴病分为四型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结合食疗 ,屡获良效。现将四型症状、食疗组成、制法、服法等介绍如下 :1 阴虚燥热证见口渴多饮 ,多食易饥 ,尿频量多 ,烦热多汗或大便干结 ,苔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常见的症状与症状群及三消辨证的局限性,以及三型辨证的客观性和实用性。方法经结构化糖尿病临床信息采集系统采集53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疗数据,应用数据挖掘分析常见症状与症状群以及三消典型症状的关联症状。结果乏力最多,有473例(88.74%);口渴喜饮303例(56.85%),其中32.23%同时有尿多、多食易饥;尿多106例(19.89%),其中26.46%同时有口渴喜饮、多食易饥;多食易饥77例(14.45%),其中35.37%同时有尿多、口渴喜饮。三消症状同时出现者占2.25%。细沉脉最多,有133例(24.95%);舌质黯红最多,有218例(40.9%)。在症状群中舌苔薄或白、口渴喜饮与乏力常配合出现。结论2型糖尿病的症状与症状群复杂,三消辨证存在局限性,三型辨证具有较高的客观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消渴是以多饮多溲,多食善饥,消瘦乏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本病多由素体阴虚,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诱发.消渴病的诊断参照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临床上依据中医四诊内容将消渴病分为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3型.兹将其辨证施护体会介绍如下.1 阴虚燥热1.1 临床表现 肾阴虚而内热明显,其主症为头晕腿软,烦渴多饮,消谷善饥,尿量频多,伴口干舌燥,大便秘结,舌红或绛,苔薄黄,脉细数或弦.1.2 辨证施护1.2.1 避免情志刺激扰动五志之火.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或肝火上炎,使疏泄失调,阴精耗伤都会使病情加重,故调情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本病的调护中不可忽视.1.2.2 多饮多尿者,每天需记录24h水出入量.  相似文献   

15.
试论从"脾虚失运"治疗消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 ,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属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 ,其证候复杂 ,症状各异 ,治疗起来各有差别 ,往往收效不一。若失治、误治 ,常致患者缠绵难愈。该病后期并发症较多 ,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近几年来 ,笔者临床治疗消渴 ,多从“脾虚失运”入手 ,每每收到良好的效果。故将本人的一点体会总结出来 ,不当之处 ,敬请各位同道批评、指正。1 消渴病的病理机制认识消渴之名 ,首见于《内经》。《灵枢·五变》说“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指出了五脏虚弱是发生消渴的重要因素。《素问·奇病论》…  相似文献   

16.
林萍 《福建中医药》1999,30(5):41-42
糖尿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中甜味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症。由于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情复杂等特点,因此在重视一般诊疗的基础上,尤其特别重视中医的辨证施护。俗语“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明了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的重要性。1 辨证分型1.1 阴虚燥热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烦热,尿频量多,大便干结,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1.2 气阴两虚证:病程较长,多饮、多食、多尿,不若初起时严重,伴有汗多气短,形体消瘦,神倦乏力,舌干少苔,脉重按无力。2 辨证施护2.1 情志护理:协助患者尽快熟悉病房环境。消渴患者常因久病忧郁,致气结化…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无力,消瘦。多饮而渴为上消;多食易饥为中消;多溲膏浊为下消。其病机是积热伤阴,治以滋阴清热为法。临床将其分为胃热阴虚型、气阴两虚型、肾阴亏损型等3个方面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8.
蓝林达 《家庭中医药》2005,12(11):18-19
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证范畴。消渴是指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劳欲过度等引起的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其临床常见的分型方法是:以烦渴多饮为主症,兼见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者,称为上消证,即肺热伤津型。以多食善饥为主症,兼见形体消瘦、  相似文献   

19.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内经》集上古医学之大成,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临证分型、预后转归及防治调护多有论述,并初步形成辨证施治的体系,成为后世防治消渴病的理论渊源。1 病名 消渴之病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其曰“脾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究“消渴”之含义,包括“病”、“症”与病理机制等三个方面,散见于十四篇之中。其中,“病”指具有典型症状的消渴病,如消中、消瘅、肺消、鬲消、食(亻亦)等病名;“症”指渴饮、善食易饥的症状,即消渴候;病理机制指胃肠结热、津液消耗,  相似文献   

20.
萎缩性胃炎 ,是慢性胃炎中的一个类型。病理变化是以黏膜退化 ,胃壁变薄 ,胃腺萎缩 ,局部黏膜有时再生过旺为特征。本病属中医“胃脘痛”范畴 ,因病程长 ,症状持续 ,属慢性虚弱性胃痛病。 80年代以前由于缺乏特异性检查 ,所以往往遗漏或误诊。近 2 0年来由于医学科学的发展 ,经过X线透视、胃液分析、胃镜窥视 ,对本病的诊断有了较科学的根据 ,有助于中医根据临床表现 ,进行辨证求因 ,审因论治。现对本病的分型及治疗 ,谈一些个人的体会。1 胃阴虚型主要表现是食欲减退 ,胃脘隐痛 ,口燥咽干 ,烦热似饥 ,喜食酸物 ,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 ,无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