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细胞在成熟过程中通过T细胞表面受体基因重排,从而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的任何失调都会导致疾病。皮肤T细胞淋巴瘤是由于单个淋巴细胞的恶性增殖所导致的,病变组织表现出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克隆性。蕈样肉样肿和Sézary综合征为最常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的检测在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机制研究、分类、诊断、判断预后上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道一例淋巴瘤样丘疹病(LyP)继发蕈样肉芽肿(MF),随访27年,并检测其克隆性是否与疾病相关。方法 比较不同时期的皮肤组织病理和免疫表型特点,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Southern印迹杂交法,检测皮损组织和外周血标本的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结果 此例在不同时期各具临床病理学特征,增生的淋巴细胞为成熟的Th细胞,且示共同T细胞克隆。结论 LyP继发MF示相同T细胞克隆,克隆性T细胞与疾病的生物行为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蕈样肉芽肿(MF)冰冻组织基因组DNA T细胞抗原受体(TCR)Vγ基因克隆性重排法对MF基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一步法提取37例MF患者冰冻组织基因组DNA,用两套Vγ1-8/Jγ和Vγ9/Jγ基因重排的引物进行两次PCR扩增.结果: 在30例MF中Vγ1-8/Jγ引物检出420 bp条带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在28例MF中Vγ9/Jγ引物检出380 bp条带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同时出现Vγ1-8/Jγ和Vγ9/Jγ TCR-γ基因重排的有26例,阳性率为86.49%.结论: MF冰冻组织中T细胞受体γ基因的重排在诊断中简便快速、符合率较高;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T细胞受体γ(TCR-γ)基因重排在蕈样肉芽肿(MF)诊断中的意义,寻找一种较为敏感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 以TCR-γ基因的Vγ8、Vγ9、Vγ10、Vγ11、Jγ1-2为引物,利用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共50份标本的基因重排情况,其中30例MF患者的皮损标本33份,淋巴结标本2份;15例炎症性皮肤病患者的15份皮损标本.结果 30例MF患者的33份皮肤标本,共有29份检测到TCR-γ基因单克隆性重排的条带,总阳性率为88%.15份炎症性疾病皮肤标本中,共有5份检测到TCR-γ基因单克隆性重排的条带,阳性率为33%.结论 TCR-γ基因重排检测可以应用于MF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但只能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第一讲向表皮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分期和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表皮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epidermotropic cutaneous T-cell lymphomas,ECTCL)系恶性辅助T细胞疾病,常开始于皮肤而后累及骨髓、血中淋巴细胞、淋巴结和内脏器官[1],包括具有独特和重叠临床表现的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和Sézary综合征(Sézary's syndrome,SS).近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细胞受体γ链基因重排,证明MF在早期即示克隆性T细胞成分系统性侵犯[2],SS患者血中恶性T细胞成分明显扩增[3].ECTCL的分期与预后有关.兹阐述ECTCL的分期和预后如下:  相似文献   

6.
皮肤假性淋巴瘤系指在组织学上类似皮肤恶性淋巴瘤,而临床表现为良性生物学行为,不完全符合皮肤淋巴瘤的诊断标准.区分淋巴细胞的良性反应性增生和恶性增生(淋巴瘤)一直是临床病理诊断的难题[1].淋巴细胞成熟过程中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为检测淋巴细胞的克隆性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2].  相似文献   

7.
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1例皮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以引起临床和病理医师对此病的关注。方法通过临床病理分析结合免疫组化染色、EB病毒原位杂交及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的PCR检测分析确诊。结果左膝内后方皮损初次活检诊断为结节性脂膜炎,1个月内再次活检示真皮和皮下脂肪内肿瘤大片坏死,瘤细胞异型性明显,血管中心性浸润和血管坏死。瘤细胞表达CD2,CD8,CD45RO,CD56,TIA-1,GranzymeB和LMP-1,EB病毒(+);未检测到TCR-γ的克隆性基因重排。诊断为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结论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恶性度高、易误诊、预后差;诊断有赖于常规组织病理结合分子病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T细胞γ受体、IgH基因重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C-ALCL)临床病理特点和基因诊断方法。方法:对6例C-ALCL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观察,并用PCR方法对石蜡标本进行T细胞γ受体(TCRγ)和重链免疫球蛋白(1gH)基因重排检测。结果:临床起病以孤立性结节多见,病情进展缓慢,个别可自行消退。5例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1例死于淋巴结及肝脏转移。镜下以75%以上CD30^ 间变性大细胞弥漫浸润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为特点,多数瘤细胞表达T细胞免疫表型。5例标本TCRγ基因重排阳性。结论:C-ALCL是少见的原发皮肤的低度恶性T细胞性淋巴瘤,预后较好。综合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检测有助于本病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皮肤T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基因诊断在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应用,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60例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疾患进行了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的检测。结果显示,检出TCR-β和TCR-γ基因克隆重排的有:36/40例CTCL,4/6例可疑蕈样肉芽肿/Sezary综合征和1/1例淋巴瘤样丘疹病。  相似文献   

10.
向表皮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epidermotropiccutaneousT-celllymphomas,ECTCL)系恶性辅助T细胞疾病,常开始于皮肤而后累及骨髓、血中淋巴细胞、淋巴结和内脏器官犤1犦,包括具有独特和重叠临床表现的蕈样肉芽肿(mycosisfungoides,MF)和Sézary综合征(Sézary'ssyndrome,SS)。近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细胞受体γ链基因重排,证明MF在早期即示克隆性T细胞成分系统性侵犯犤2犦,SS患者血中恶性T细胞成分明显扩增犤3犦。ECTCL的分期与预后有关。兹阐述ECTCL的分期和预后如下:1分期已提出过用于确定预后和选择治疗…  相似文献   

11.
向表皮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epidermotropiccutaneousT-celllymphomas,ECTCL)系恶性辅助T细胞疾病,常开始于皮肤而后累及骨髓、血中淋巴细胞、淋巴结和内脏器官犤1犦,包括具有独特和重叠临床表现的蕈样肉芽肿(Mycosisfungoides,MF)和Sézary综合征(Sézary'ssyndrome,SS)。近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细胞受体γ链基因重排,证明MF在早期即示克隆性T细胞成分系统性侵犯犤2犦,SS患者血中恶性T细胞成分明显扩增犤3犦。ECTCL的病因仍然不明确,病程一般缓慢,在不同发展阶段,生物行为也不一致。多年来已采用很多不同…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淋巴细胞受体的生物学特点,基因重排常用的检测方法以及基因重排分析在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疾病中的应用,强调指出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疾病中淋巴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在确定其细胞源性,克隆性及其诊断,分期,监测治疗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淋巴细胞受体的生物学特点、基因重排常用的检测方法以及基因重排分析在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疾病中的应用。强调指出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疾病中淋巴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在确定其细胞源性、克隆性及其诊断、分期、监测治疗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外周血克隆性T细胞的检测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解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PCTCL)外周血中克隆性T细胞的存在及其与临床疗铲的相关性,分别对25例PCTCL患者经重组α干扰素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以通用引物扩增T细胞受体(CR)γ链编码基因中Ⅴ(可变区)-J(连接区)的结合序列,检测代表克隆性T细胞分子标志的TCR基因重排(GR)。结果发现,25例PCTCL外周血样品,17例见克隆性T细胞(示TCRGR),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皮肤淋巴瘤的诊断得益于新技术,免疫标记有助于早期诊断蕈样肉芽肿,对非亲表皮性淋巴瘤可更好地特征化。CD_(30)抗原的表达对于大细胞非亲表皮性T淋巴瘤有预后价值。对抗原的T受体α/β或γ/δ的表达,其预后意义尚待确立。抗T受体可变区抗体可构成某些T淋巴瘤克隆的标记,基因型的确立对于诊断某些非亲表皮性淋巴瘤是一种进步,Southern印迹法未能解决早期诊断蕈样肉芽肿的难题,多聚酶链反应是具有光明前景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细胞克隆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T细胞的克隆性。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扫描技术分析了6例活动性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T细胞克隆性。结果:2例SLE患者的Vβ产物来自多克隆T细胞,另4例患者的Vβ9、Vβ2、Vβ1、Vβ2产物均来自寡克隆T细胞。结论:SLE患者T细胞存在克隆性增殖,并有可能是特定的自身抗原所引起的一种特异性应答。  相似文献   

17.
Southern印迹分析(SBA)和取和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早期(IA)和组织学上未确诊的蕈样肉芽肿(MF)皮肤损害的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TCRGR)阳性率分别为50%以上和19%,有助于诊断。IIA期MF患者特别是伴浅表淋巴结肿大(组织学上大都是反应性增生)的外周血中TCRGR阳性率较高(65%-80%),支持MF早期即为一系统性疾病的理论,但外周血中克隆T细胞和预后相关性则难于确定。Sezary综合征(SS)的TCRGR的发生率在皮肤、淋巴结和外周血中分别为70%、100%和86%。非MF/SS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皮肤 损害和外周血中TCRGR亦较常见。淋巴瘤样丘疹病的皮肤损害和外周血中也可见TCRGR。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发现: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的某些表型可能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丢失,或表达一些奇特的新表型;Southern印迹分析检测出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带,提示该病是一种克隆性恶性疾病。应用多种单克隆抗体检测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表型的变化及Southern印迹技术检测克隆性重排带可能对该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定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女,5岁。面部、手背反复发作红斑、水疱4年,皮疹消退后遗留下痘疮样萎缩性瘢痕。血清抗EBVIgG(+)、EBV IgM(-)。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全层及皮下脂肪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伴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示LCA(+)、UCHL1(+)、CD3(+)、CD5(+)、CD10(+)、CD99(弱+)。基因重排检测示:TCR-γ基因JVI(+)、JVII(弱+)。诊断: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明确诊断后转至本院血液科,予CHOP方案化疗,现随访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二步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皮肤T细胞淋巴瘤 (CTCL)的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 ,提高其准确性和特异性 ,并应用已知重排的cDNA序列 ,推测该病患者的特异肽链顺序 ,为免疫治疗提供新线索和途径。方法 先用TCR基因重排区域以外的部分为引物 ,做 1 0~ 30个循环扩增。取得一定数量的cDNA ,作为模板 ,再经 30~ 40个循环扩增 ,获得较纯的cDNA。然后将此产物放入质粒 ,进一步分析DNA序列。按照分析结果 ,制备出特异的分子探针 ,对二步PCR扩增产物进行分子杂交 ,推测出患者的特异性肽链顺序。结果 以Vβ8为特殊引物所显示的反应带明显 ,用Vβ8顺序制成的分子探针杂交 ,示明显的特异性结合。特异性分子探针只与CTCL患者的cDNA杂交 ,与对照组标本不发生交叉反应。结论 二步PCR可准确地检测CTCL的TCR基因重排 ,其特异性强 ,并可在此基础上应用已知重排的cDNA序列推测该病患者的特异性肽链 ,为免疫治疗提供新线索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