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以生物学宽度为原则的改良牙冠延长术临床效果以及术后短期内牙龈缘位置变化的情况。 方法  收集17例行牙冠延长术患者22颗患牙的临床资料,对比观察术前及术后牙龈健康状况,牙龈缘位置变化情况、前牙美观效果。 结果  14例19颗牙齿患者主观评价良好,患牙无松动、叩痛,牙龈无炎症,X线片影像无异常。牙龈缘位置在术后1周为轻度水肿位于预期位置的冠方;在术后4周,6周龈缘位置稳定健康位于预期位置。  结论  以生物学宽度为基准开展的改良牙冠延长术能满足修复的要求及牙龈的稳定和健康,同时可以满足美观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关莉萍 《新疆医学》2013,43(9):75-76
目的:评价根向复位瓣在牙冠延长术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19颗需行牙冠延长术而附着龈宽度不足的患者行根向复位瓣术,观察术后1~6周临床效果。观察指标:①牙龈的色、形、质及断缘暴露是否良好;②茵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和松动度(MD);③牙龈缘的位置与相邻牙龈缘的位置关系(唇颊侧)及牙龈乳头的术后恢复情况;④附着龈宽度的变化。结果:患牙主观感觉良好,牙龈无炎症,牙龈缘高度与邻牙基本协调,术后断缘均暴露于龈上,有利于冠修复。结论:根向复位瓣术的实施,有利于断缘位于龈下方而生物学宽度及附着龈宽度不足的牙齿保存和修复。  相似文献   

3.
牙根改形结合少量去骨:一种改良的牙冠延长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出一种改良的牙冠延长手术方法来形成修复所需要的的生物学宽度.方法:采用一种牙根改形结合少量去骨的方法来恢复丧失的生物学宽度.7颗要求修复的患牙,均因折断面位于牙槽嵴顶以下过多而属常规牙冠延长术的禁忌证.采用上述手术方法后2个月进行了修复,定期检查牙齿松动度、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探诊深度,并追踪观察10个月以上.结果:7例患者追踪观察平均17个月(10~31个月)后术牙牙龈健康、美观、稳定.结论:牙根改形结合少量去骨的方法作为传统牙冠延长术的一种改良,扩大了牙冠延长术的适应证,保存了更多的残根、残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Er,Cr:YSGG激光在牙冠延长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8例患者的33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Er,Cr:YSGG激光施行牙冠延长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完成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指数的变化,并随访观察两组患牙术后龈缘的稳定情况。结果牙冠延长术后1天至术后3天,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指数均较对照组低(P<0.01);实验组患牙龈缘的位置在术后4周达到稳定,对照组患牙龈缘在术后2个月达到稳定,两组患牙术后各个时点与基线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Er,Cr:YS-GG激光施行牙冠延长术疗效显著,术后牙龈的稳定性维持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牙体缺损不同部位牙冠延长术后的疗效。方法:对38颗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患牙行牙冠延长术。以恢复患牙的生物学宽度。术中将31例缺损位于龈下≤3mm的患牙的牙槽嵴顶降至断缘根方3mm,4例缺损位于龈下≥4mm仅进行骨缘的修整。≥5mm的仅做牙龈的部分切除:并分别于术后1周、2周、4周及6周以及永久修复3个月、6个月进行临床牙周检查。结果:牙体缺损位于龈下≤3mm的31例在术后6周获得了比较好的临床结果.修复6个月后牙周组织保持健康;牙体缺损位于龈下4mm的7例患牙在术后6周及修复6个月后牙龈仍呈现炎症。结论:当牙体缺损断端位于龈下≤3mm。手术去除牙槽骨高度达3mm时,冠延长术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陈荣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3):104-104
目的:比较牙冠延长术和牙龈切除术在暴露残根断面及桩冠修复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例残根残冠病例。经检查患牙牙龈部分或者全部覆盖牙根断面,牙周检查牙槽嵴顶距残根断面小于2mm,行冠延长术,重新建立正常生物学宽度后,行核桩冠修复;实验组采用牙冠延长术,对照组采用牙龈切除术。术后1周临时冠,4周后桩冠。结果:牙冠延长术成功率明显高于牙龈切除术,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1年后复诊牙龈切除术后残根桩冠牙龈炎比例高于牙冠延长术。结论:牙冠延长术能保持患牙生物学宽度,术后应用残根桩冠的近远期效果明显优于牙龈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牙冠延长术治疗断缘位于龈下的冠根联合折断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门诊因龋病和外伤等导致的冠根联合折断牙患者20例(23颗患牙),对其实施了牙冠延长术,并且术后6周做冠修复,观察其临床牙断端暴露效果。结果20例23颗牙成功19颗牙,成功率82.61%,其中断缘各位点距龈缘的距离(PD)≤4 mm的10颗牙有9颗牙术后断端暴露3~4 mm,牙周探诊深度为2~3 mm,成功率90%。4 mm相似文献   

8.
李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485-2486
目的评价牙冠延长术在前牙残根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44颗患牙)前牙残冠残根达龈下的病例行牙冠延长术,重建正常的生物学宽度后行桩核冠修复。结果术后6周修复时牙龈无增生,残根断面暴露符合桩冠修复标准。术后3个月~1年随访,44颗患牙中满意40颗,欠佳3颗,失败1颗,有效率达98%。修复体固位良好,牙龈未见异常,X线显示根尖及牙周情况好,无进行性骨吸收。结论牙冠延长术与桩核冠修复相结合是有助于患者保存折断至龈下残根修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牙冠延长术与牙龈切除术对牙体缺损达龈下患牙的牙龈修整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86颗松动度(MD)≤Ⅰ度、牙体缺损达龈下1.5~4.0mm的上颌前牙,按缺损最深位点处的探诊深度(PD)分为浅缺损组(94颗患牙,PD<2.5mm)和深缺损组(92颗患牙,PD 2.5~4mm).每组患牙均分,分别采用牙龈切除术和牙冠延长术进行牙龈修整术,术后2周常规修复,术后12个月回访.分别记录术前、术后2周及12个月后三个时点的PD、MD和龈沟出血指数(SBI),所得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浅缺损组,二种术式均可显著降低PD和SBI(P<0.05),同时二种术式中MD均增加(P<0.05),但二种术式之间PD和SBI的降低和MD的增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深缺损组,牙冠延长术组PD和SBI的降低值均高于牙龈切除术组(P<0.05),但前者MD增加的数值较后者明显(P<0.05).结论 当牙体缺损位于龈下且不侵犯生物学宽度时,可采用牙龈切除术进行牙龈的修整;当牙体缺损位于龈下且侵犯生物学宽度时,采用牙冠延长术修整牙龈疗效较好,但因术后MD有增大趋势,故选择适应症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术对前牙残根的保存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90颗前牙残根行牙冠延长术,通过一年半的临床观察,观察患牙术前术后的茵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和松动度及龈缘位置的变化。结果患牙术后的PLI、BI、PD、松动度和龈缘位置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6周各指标保持相对稳定(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的成功实施有利于前牙残根的保存和修复。  相似文献   

11.
张海燕  彭利伟  郭东晓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146-147,155
目的探讨冠延长术后的基牙在固定义齿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及相关问题。方法选取20例残冠残根达龈下和15例临床牙冠颌龈距过小且被选为固定义齿基牙的病例,行冠延长术,然后于6~8周后进行固定义齿修复。修复后3、6、12个月随访复诊,检查义齿咀嚼功能恢复情况、固位体边缘、龈沟深度、龈沟出血指数。结果固定义齿修复后3、6、12个月随访复诊,义齿咀嚼功能恢复理想,固位良好,边缘密合,牙龈无红肿。实验牙与对照牙的龈沟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残冠残根及临床牙冠颌龈距过短者作为基牙,冠延长术是提高固定修复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田静  唐旭炎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7(11):1425-1427,1430
目的:评价纤维桩系统联合全瓷冠在切牙残冠、残根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患者的52颗切牙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拆除不良修复体,完善根管治疗、牙周治疗及必要的外科手术等。观察1周无不适症状且X线片示牙周状况良好者,按桩预备原则进行预备,尽量保存健康的牙本质,黏桩、成核,按全冠预备原则,牙体预备联合全瓷冠修复。3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6~12个月,通过影像学方法及临床检查评估临床效果。结果:1例修复体出现桩脱落,1例修复体出现桩折断,牙龈充血,其余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良好,色泽稳定,牙龈情况良好,X根尖片示牙根、纤维桩无异常,均未出现继发性根尖周炎。结论:纤维桩系统在切牙残冠、残根修复中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剩余牙体组织较少无法获得足够牙本质肩领的薄弱根管,应慎重选择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3.
郭玲  周丽珍  杨丽俊 《海南医学》2010,21(19):26-28
目的评价前牙龈下残根牙冠延长术后纤维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6例23颗上前牙因外伤、重度龋坏等造成只剩龈下残根的患者,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牙冠延长术延长临床牙冠长度后再应用纤维桩系统进行桩核及烤瓷冠修复。通过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评估纤维桩核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随访12个月,16例患者的基牙无松动,未发生根折,纤维桩树脂核桩冠完好,无松动,无脱落,牙龈组织健康,牙槽骨无吸收,骨硬板连续一致。结论对于因外伤、重度龋坏等造成只剩龈下残根的病例,采用牙冠延长术和纤维桩核系统进行桩冠修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烤瓷冠牙体折断后烤瓷冠的再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铸造桩核修复牙体折断烤瓷牙冠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颗患牙采用铸造桩核使原烤瓷冠在已折断的牙上继续使用,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30颗患牙的铸造桩核就位顺利,烤瓷冠边缘密合,患者满意,修复后随访5年成功率93%,另两颗牙两年后发生了根折,再治疗困难,预后差而失败.结论:铸造桩核修复牙体折断的烤瓷牙冠,方法简便、省时、固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劈裂磨牙冠延长术后桩冠修复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扬  田慧颖  冯超 《中国医刊》2005,40(12):33-34
目的观察断端劈裂至龈下的磨牙行冠延长术后固定修复的效果.方法对20颗劈裂患牙行牙冠延长术,术后6~8周行全冠或桩核全冠修复,观察修复后3个月,6个月时冠缘与龈缘位置关系及牙周状况,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20例患牙修复后3个月时观察,14例满意,5例基本满意,满意度95%,6个月时观察,14例满意,4例基本满意,满意度90%.结论对断端劈裂至龈下的磨牙行冠延长术及桩核全冠或全冠修复术,是保留劈裂磨牙的良好方法.因磨牙对美观影响较小,可适当放宽对龈外观的要求,相对扩大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晓杰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0):133-134
目的比较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46例牙体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0颗牙。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按照牙齿数分为观察组(玻璃纤维桩)和对照组(铸造金属桩)各40颗牙,比较两组治疗的成功率及失败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成功率达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颗牙出现松动,无一颗牙出现龈缘黑线、根尖折断的情况。对照组4颗牙出现松动,3颗牙出现龈缘黑线,3颗牙出现根尖折断。结论玻璃纤维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疗效优于铸造金属桩,其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Post and post-core systems are used to restore extensively damaged teeth. Among these systems, cast alloy post and core, prefabricated threaded alloy post and prefabricated simple alloy post are most frequently applied in China nowadays.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a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the fiber post, resin-core and crown has been applied to restore seriously destructed teeth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in recent years. This study was intend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arbon fiber post system on restoration of child anterior tooth defect after root canal therapy, based on 3-5 years' obser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