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小东  王培  谷锐  严晓薇   《四川医学》2018,39(1):5-8
目的观察DSA引导下双腔Fogarty球囊导管在断肢再植术后联合血栓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DSA引导下应用双腔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断肢再植术后发生联合血栓的患者15例,14例顺利成活,切口均I期愈合,1例患肢术后再次出现联合血栓血管危象,改行切开探查术。结果排除切开探查术的1例患者,采用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的14例患者,血栓均存在于动脉内,取出的血栓长度0.5cm~4.8cm,均长期随访,肢体血运良好,皮温、感觉及活动度改善。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7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85.7%。结论 DSA引导下双腔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断肢再植术后联合血栓,手术创伤小,快速改善患肢缺血症状,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切开探查术在动脉危象联合血栓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20年5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在断肢再植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经高频超声诊断为联合血栓的患者临床数据。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微创组(即DSA引导下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12例),开放组(即切开探查术,23例),对手术前、中、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入院时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血管再通畅时间、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比较,微创组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对术后再次栓塞率、术后截肢率进行比较,微创组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术后9个月随访患肢功能优良率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住院医疗费进行比较,开放组显著低于微创组(P<0.05)。结论 DSA引导下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处理动脉危象联合血栓,可避免断端修复区域二次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低,早期疗效确切,但...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Fogarty球囊导管联合溶栓药物治疗断肢再植术后联合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断肢术后联合血栓形成患者19例行Fogarty球囊导管联合溶栓药物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9例患者中,17例断端再植成活,2例因再次出现血管危象而行切开探查术;17例患者获得随访,疗效优11例,良4例,差2例,疗效优良率为88.24%.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血管穿孔、破裂、空气栓塞、血栓栓塞、伤口感染及败血症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Fogarty球囊导管联合溶栓药物治疗断肢再植术后联合血栓形成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李小东  王培  尹晶  谷锐 《重庆医学》2018,(13):1807-1811
目的 观察双腔Fogarty球囊导管在断肢再植术后“Y”型血管静脉危象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该院2011年1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断肢再植术后出现“Y”型血管静脉危象的13例患者,应用双腔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手术处理,11例患肢成活,平均随访18个月.2例再次出现静脉危象,行切开探查术,将其排除.结果 所有患者血栓均位于静脉内,血栓长度0.8~3.9cm.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差2例、良4例、优5例,优良率81.8%.结论 双腔Fogarty球囊导管可快速处理“Y”型血管静脉危象,精确定位血栓位置,降低再次栓塞率.  相似文献   

5.
断肢(指)再植术是通过显微镜外科手术把完全或不完全离断的肢(指)体的血管、骨、神经、肌腱、皮肤整复以恢复一定功能的精细手术.通过术后精心护理,严密观察,可使患者尽可能地保留肢(指)体.  相似文献   

6.
刘安重  李君  华沪玮  夏同义 《广东医学》2007,28(12):1973-1974
目的 探讨Fogarty球囊导管在肢体血管手术中的探查指征和治疗作用,为临床工作提供实用的技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30例肢体动脉手术过程中,Fogarty球囊导管所起的作用,包括血管探查指征、血管通畅诊断符合率、以及在动脉血管手术中的治疗作用.结果 30例均采用Fogarty球囊导管进行了血管探查,更正血管病变部位6例;更正血管闭塞诊断4例.并通过该球囊导管取栓17例次,血管扩张治疗21例次.28例治愈或症状明显改善.2例因缺血再灌注损伤而截肢.因术后脑出血死亡1例.结论 任何肢体大血管病变都具有采用Fogarty球囊导管进行血管探查的指征,并可通过该导管进一步确认更正血管病变部位和血管通畅程度,决定手术方法,进行取栓、扩张血管等治疗.  相似文献   

7.
断肢(指)再植术后的观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自2002年7月-2007年8月施行断肢(指)再植术63例,经过恰当的术后护理,对血管危象及时观察处理,除3例因损伤严重未能成活外,其他均移植成功,效果良好,现将再植术后观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断肢(指)再植术后护理中的各种护理问题,加强心理护理,以使其配合治疗使再植手术获得成功. 方法 回顾分析断肢(指)再植我院80例,护理应从身心两方面给予系统的全面护理. 结果再植成活率95%,功能恢复优良,失败4例.结论 精心细致的术后护理是提高断肢(指)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导引下Fogarty导管取栓术、切开探查术对动脉危象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5月至2017年1月,对23例(27条血管)患者在断肢再植术后出现动脉危象予以处理,其中9例(12条血管)采用超声导引下Fogarty导管取栓术(Fogarty术式组),14例(15条血管)采用切开探查术(切开术式组).对两组围手术期术中出血量、总手术时间、术后截肢率、术后再次栓塞率等相关指标及术后12个月随访评价患肢功能优良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中出血量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手术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截肢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再次栓塞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肢功能优良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导引下Fogarty导管取栓术与切开探查术相比,血栓定位精准,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早期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我院 1994 - 0 7~ 2 0 0 0 - 0 9对 30例断肢 (指 )再植术病人施行内留置针连续臂丛神经阻滞 ,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资料、方法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急诊断指病人 2 5例 ,断肢病人 5例。年龄 16~ 6 4岁。ASA分级Ⅰ~Ⅱ级。手术时间 4~ 8h。术前肌注阿托品0 5mg ,安定 10mg ,臂丛神经阻滞采用肌间沟法 ,用 2 2G留置针常规操作 ,出现上肢异感或触及颈椎横突后 ,回抽有无血液 ,然后用无菌手术膜固定针尾 ,接滴管滴瓶以防阻塞。初量给 1 4 4 %利多卡因与 0 2 5 %布比卡因合剂 (内含 1∶2 0万肾上腺素 ) 18~ 2 5ml,观察阻滞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下肢动脉硬化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中的分度表现,研究其在合并下肢动脉栓塞时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之前,对89例下肢动脉栓塞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的患者行CDUS检查,明确其下肢动脉硬化的程度。以下肢动脉硬化程度为依据,将患者分为重度动脉硬化组(n=37)和非重度动脉硬化组(n=52)。对每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随访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重度动脉硬化组治愈16例,治愈率43.24%,非重度动脉硬化组治愈45例,治愈率86.54%,2组数据进行X2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合并动脉硬化的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动脉硬化的分度有助于下肢动脉栓塞的诊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银屑病患者中小动脉的病理变化;评估银屑病患者断肢(指)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取中小动脉切片行HE染色并观察,采用内、外固定固定肢体离断部分,通过增加吻合静脉数使得吻合静动脉数比例大于传统比例2∶1,并且调整抗银屑病治疗方案。结果:银屑病中小血管中膜增厚,纤维化明显;7例银屑病患者断肢(指)全部成活,其中1例患者术后3 d出现血管危象,给予扩管、抗凝、改善微循环治疗后缓解。结论:通过增加吻合静脉血管数量,增加静脉回流,并调整抗银屑病治疗方案使得银屑病患者断肢(指)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冯雷 《河北医学》2014,20(2):187-19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非洛地平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疗效,并对药物的副作用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入院的断肢再植患者80例(100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随机原则将80例患者90指分为两组,在常规三抗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非洛地平治疗,以低分子肝素钙针0.4 mL皮下注射,每12 h 1次。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5mg,1次/24h,共7d。观察记录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断指再植动脉危象发生情况、成活情况、药物副作用,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经治疗后动静脉吻合数比例、血管移植及平均手术时间等手术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血管危象及再植肢体坏死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受伤至术后72h断指患者全血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小板粘附率、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0.01);治疗组断指再植手术完成72h之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为出现头疼、腹痛、腹胀等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12例(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68,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非洛地平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能起到安全有效的预防作用,同时药物副作用少,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及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床开窗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及成活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要求的断指再植术后患者85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的常规治疗方案及基本预防措施相同,实验组在术中给予甲床开窗处理,以再植指观察期内是否存活为指标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的血管危象发生率分别为5.4%(2/37)、25.0%(12/48),断指成活率分别为97.2%(36/37)、87.5%(42/4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指再植给予甲床开窗处理可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硝苯地平控释剂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疗效及药物副作用。方法我院2009年9月~2010年11月收治断指再植术患者,研究组56例断指再植患者术后应用利伐沙班联合硝苯地平控释剂预防术后血管危象,对照组60例断指再植患者术后应用罂粟碱、肝素钠预防术后血管危象,观察记录断指再植血管危象发生情况、血管危象救治情况、药物副作用。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再植指体血管危象发生率低,断指再植成活率高,药物副作用明显少。结论利伐沙班联合硝苯地平控释剂可以在断指再植术后广泛应用,能够降低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同时药物副作用少,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及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合并多发伤伤员断肢(指)再植的适应证、特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在1994年7月~2001年6月期间,对23例多发伤伤员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分者,在多科协作积极救治多发伤的同时,先清创离断肢(指)体,并低温保存,待病情稳定后一期行断肢(指)再植术,术后早期进行系统的功能康复练习。结果22例再植成活,随访1~7年,根据断肢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7例、良13例、差2例,优良率90.9%。结论多科合作、早期救治多发伤、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是提高多发伤断肢(指)再植成功率的关键。加强早期系统功能练习是再植肢(指)体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循证护理应用在多组织组合移植修复四肢创伤术后血管危象预防中,与传统护理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对16例多组织组合移植修复四肢创伤术后血管危象预防中应用循证护理方法采取个体化措施,与传统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6例患者无一例发生血管危象,组合移植组织全部成活。结论循证护理是一种优于传统护理的工作方法和护理理念,可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探讨后循环缺血与供血脑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76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进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并对其病变血管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90.79%患者存在血管病变,按血管病变部位分类最常见的是单纯后循环血管病变47例(68.11%),其次是前后循环均受累9例(13.03%),单纯前循环病变8例(11.59%),锁骨下动脉起始处病变伴后循环病变5例(7.24%)。后循环血管闭塞/狭窄常见部位依次是椎动脉V1段病变最多见(42处,60%),椎动脉V4段(7处,10%)及BA(6处,8.57%)。结论:PCI主要累及后循环动脉,后循环血管闭塞/狭窄部位依次是VA颅外段、VA颅内段及BA,盗血综合征及后循环血管变异均是引起PCI的发病因素之一,因此DSA检查是诊断后循环缺血血管病变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脑血管DSA检查和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对96例患者行DSA检查和其中53例行支架介入治疗资料。结果 96例患者顺利行DSA检查,53例成功行球囊成形术和64枚支架介入治疗,动脉平均狭窄从(83±6)%降低到(21±5)%,其中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15例,高灌注综合征2例,1例颈总动脉形成夹层致血栓形成,出现一侧肢体轻度偏瘫。术后随访45例(84.91%)神经功能改善明显,7例(13.21%),1例一侧肢体轻度偏瘫(1.89%)。结论 DSA检查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球囊成形术和支架植入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团注追踪法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评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可疑罹患下肢血管病的糖尿病患者依次行MRA、DSA造影检查;以DSA为金标准,综合评价MRA图像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准确性。结果团注追踪法增强MRA检查,所有患者下肢动脉血管均显示满意。MRA检出狭窄程度≥50%的血管(B类)病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5%、98%,检出血管闭塞(C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99%。MRA对整个下肢动脉、腘动脉以上动脉和腘动脉下血管的评价均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93、0.96、0.91。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有助于糖尿病患者肢体血管病性疾病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