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辅助对烧伤脓毒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5-01间在本院收治的106例烧伤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3例。观察组予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相关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L-1、IL-6、TNF-α水平,以及临床相关性指标(Scr、WBC、BUN)值均低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辅助对烧伤脓毒症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炎症因子的疗效,及实施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63例,在患者知情同意后分组,对照组32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液灌流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hs-CRP、IL-6、IL-10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30 d存活率及ICU停留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hs-CRP、IL-6、IL-10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0 d存活率高于对照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能降低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脓毒症伴急性肺肾损伤患者经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3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84例脓毒症伴急性肺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基于常规治疗行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对比两组脓毒症伴急性肺肾损伤患者治疗之后的临床相关指标水平、血清胱抑素(Cys C)、血肌酐清除率(hs-CRP)以及死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而言,研究组42例脓毒症伴急性肺肾损伤患者治疗72 h后的氧合指数(OI)为(294±39.00)、肺泡氧分压与动脉氧分压差值[P(A-a)DO2]为(115±21.00)、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为(35.91±18.35)、动脉血乳酸(Lac)为(1.72±0.49)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而言,研究组42例脓毒症伴急性肺肾损伤患者的Cys C为(2.11±1.20)mg/L、hs-CRP为(108.55±31.33)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而言,研究组42例脓毒症伴急性肺肾损伤患者的死亡率为0.00%,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症伴急性肺肾损伤患者经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免疫炎症反应紊乱状态,探讨连续血液净化、α1胸腺肽以及两者联用对免疫炎症反应紊乱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年龄18岁、Marshall评分>5分的严重脓毒症患者91例,监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TNFα水平和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T淋巴细胞计数的动态变化;并随机分为血液净化组、胸腺肽组、联合组和对照组.血液净化组连续3 d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或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治疗,同时给予经典SSC治疗;胸腺肽组皮下注射α1胸腺肽1.6 mg/d,连续7 d,同时给予经典SSC治疗;联合组:联合应用血液净化组和胸腺肽组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经典SSC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7 d以上免疫炎症指标及临床预后.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IL-6、IL-10、IL-6/IL-10和TNFα明显升高,HLA-DR、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存活者比较,死亡患者血清IL-6、IL-6/IL-10、TNFα、HLA-DR、CD+4、CD+4和CD+8;变化更明显(P<0.05或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胸腺肽组治疗后7d CD+3;明显升高(P<0.05),血液净化组和联合组治疗后7 d IL-6、IL-6/IL-10和TNFα均明显下降,HLA-DR、CD+3、CD+4和CD+8均明显增高,且联合组治疗后3 d TNFα已有明显下降,CD+3和CD+4就已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胸腺肽组同期比较,血液净化组和联合组所有指标均有改善,但仅联合组治疗后3 d CD+3;明显升高,治疗后7 dIL-6/IL-10明显下降(P<0.05);3个治疗组28 d内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均有缩短,28 d病死率和90 d病死率均有下降,其中血液净化组ICU停留时间、联合组28 d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严重脓毒症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同时存在;α1胸腺肽具有免疫增强的作用,连续血液净化具有抗炎和免疫增强双向调节作用;两者均可改善患者临床预后,且联用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ICU收治的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21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及血液滤过治疗.对比2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住院天数、腹腔压、甘油三酯水平、总胆固醇水平、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腹腔压、甘油三酯水平、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及血液滤过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以及脓毒症患者的血浆降钙素原水平.方法:筛选出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诊治的48例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以及3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降钙素原水平,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以及脓毒症患者的血浆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2.45±1.37)ng/ml、(11.06±10.83)ng/ml,脓毒症患者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以及脓毒症患者的血浆降钙素原阳性率分别为85.4%、96.7%,脓毒症患者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以及脓毒症患者的血浆降钙素原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检测血浆降钙素原水平可为脓毒症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剂量美罗华联合冰冻血浆治疗利奈唑胺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观察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33、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104例利奈唑胺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给予小剂量美罗华联合冰冻血浆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美罗华治疗,并选择同期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2例为健康组,分别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和健康组血清IL-33、TNF-α及IFN-γ水平.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IL-33、TNF-α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2组患者间上述血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33、TNF-α和IFN-γ水平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血清IL-33、TNF-α和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美罗华联合冰冻血浆治疗利奈唑腔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能显著性降低患者血清IL-33、TNF-α及IFN-γ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血浆和脑脊液白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了新生儿血浆、脑脊液IL-6的含量(新生儿颅内出血22例为实验组,无窒息史、严重感染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入院新生儿13例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血浆、脑脊液中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01),以脑脊液升高更为显著;大出血组其IL-6含量较小出血组均显著升高(P值均为P<0.05);颅高压组其IL-6含量较正常颅压组均显著升高(P<0.05,P<0.01),以脑脊液升高明显。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血浆和脑脊液中IL-6水平变化与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是病情监测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严重脓毒症疗效.方法 严重脓毒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抗感染集束化治疗,观察组确诊脓毒症后立即给予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于治疗前、治疗72 h后测定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Ⅱ(APACHEⅡ)、平均动脉压、血白细胞(WBC)、谷丙转氨酶(ALT)、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血乳酸水平;计算28 d生存率,记录心血管活性药物时间、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治疗72 h后,观察组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ALT、WBC、IL-6、SCr、CRP、血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存率87.5% (35/40),与对照组的70.0% (28/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严重脓毒症,有助于减轻肝肾功能损伤,控制感染,缩短ICU、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鼻喷剂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IL-4及IL-10水平影响研究.方法:选取过敏性鼻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氯雷他定片,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两组患者均治疗28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同时比较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L-4水平与IL-10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IL-4水平较低(P<0.05),血清IL-10水平较低(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过敏性鼻炎安全有效,推测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4与IL-10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传统中药和西医疗法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性.方法 观察和比较西医疗法(对照组)和传统中药清胰汤和西医疗法相结合(治疗组)总的临床疗效,腹痛减轻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ICU停留时间等临床指标;并检测和比较两组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6,IL-10,TNF-α和hs-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明显比对照组的71.43%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更显着(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腹痛减轻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显着改善(P<0.01),但血清IL-6,IL-10,TNF-α和hs-CRP下降在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显著(P<0.01);IL-6水平,TNF-α和hs-CRP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显着(P<0.01).结论 传统中药与西医疗法结合表明治疗SAP有确切的临床效果,能够平衡炎症网络,这种结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IL-13、IL-15的水平变化及其与部分免疫学指标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取40例已确诊的HSP患儿血清,其中19例为有肾损害组,21例为无肾损害组;同时取2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3组血清IL-10、IL-13、IL-15的含量。结果 HSP患儿血清IL-10、IL-13、IL-15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肾损害组血清IL-10、IL-13、IL-15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P<0.05);HSP组I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肾损害组IgA含量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IL-10、IL-13、IL-15与IgA明显相关。结论 HSP存在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紊乱,血清IL-10、IL-13、IL-15及IgA与HSP、紫癜性肾炎(HSPN)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观察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心内科住院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54例,以及健康体检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测定血清IL-35、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结果  54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4.4%。治疗前观察组IL-35[(189.34±25.46)ng/L]与对照组[(398.35±24.27)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cTnI、CK-MB和IL-17水平[(0.45±0.04)μg/L、(34.53±4.37)u/L和(546.57±24.34)pg/ml]与对照组[(0.03±0.01)μg/L、(8.57±1.26)u/L和(183.34±13.26)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IL-35水平[(366.35± 22.43)ng/L]与治疗前[(189.34±25.46)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cTnI、CK-MB和IL-17水平[(0.07±0.02)μg/L、(11.35±1.65)u/L和(276.48±17.46)pg/ml]与治疗前[(0.45±0.04)μg/L、(34.53±4.37)u/L和(546.57±24.35)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男性和女性患者血清IL-3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IL-35水平与cTnI、CK-MB、IL-17呈负相关(P <0.05)。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IL-35水平下降,经治疗后血清IL-35水平升高,IL-35可能参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血清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ST2)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7 年3 月—2018 年3 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28 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作为观 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00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ST2 水平、相关炎症因子及免疫球蛋 白E(IgE)的表达差异,并探讨sST2 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sST2、 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及IgE 水平升高(P <0.05),而 IL-10 降低(P <0.05)。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ST2 与IL-6、hs-CRP、PCT 及IgE 呈正相关(r =0.539、 0.587、0.421 和0.476,P =0.004、0.001、0.018 和0.011),而与IL-10 呈负相关(r =-0.713,P =0.000)。重度 哮喘发作组患者治疗前血清sST2 水平高于轻度哮喘发作组和中度哮喘发作组(P <0.05);重度哮喘发作组、 中度哮喘发作组及轻度哮喘发作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ST2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0.05),但重度哮喘发作组患 者血清sST2 水平仍高于轻度哮喘发作组和中度哮喘发作组(P <0.05)。轻、中度哮喘发作组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清sST2 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 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评估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和乌司他丁(UTI)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免疫调理作用。方法  将5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除常规治疗方案外,同时接受胸腺肽α1及UTI免疫调理治疗。另选取25例健康人作为正常组,并于治疗后1、3、7和14 d取血,检测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TGF-β1]和细胞免疫指标[CD4+、CD8+、CD4+/CD8+、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水平。结果  在治疗3、7和14 d后,对照组和治疗组血液中IL-6、TNF-α、IL-10、TGF-β1水平升高,CD4+、CD8+、CD4+/CD8+水平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血液中IL-6、TNF-α水平降低,IL-10、TGF-β1水平升高;CD4+、CD8+和HLA-DR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CD4+/CD8+水平也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胸腺肽α1和UTI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好的免疫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血浆NT-proBNP检测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血浆NT-proBNP水平进行检测,探讨其在COPD病情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两组患者均于住院次日空腹抽取肘正中静脉血3 mL,以备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同时行动脉采血血气分析检测。采用加拿大瑞邦生物医学有限公司生产的锐普荧光干式定量分析仪严格按照说明操作进行检测血浆NT-proBNP。采用RocheOmnic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两组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不同程度低氧血症的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NT-proBNPs水平随着PaO2的降低而升高。实验组68例COPD患者PaO2与血清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一0.641,P<0.05),而PaC02与血清NT-proBNP水平无相关性(r=0.143,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检测在COPD呼吸衰竭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发展变化的预测中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对指导治疗COPD呼吸衰竭患者有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志贵  范艺花 《河北医学》2014,(10):1601-1604
目的:探究分析血清IL-23联合血浆脑钠肽检测对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指标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1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51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血清IL-23、血浆脑钠肽含量,并比较它们的阳性检测率。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IL-23、血浆脑钠肽阳性检出率(96.08%、94.12%)高于对照组(7.84%、9.80%),P<0.05;试验组患者51例中心功能改善及心衰在住院患者即存活患者共48例,BNP 水平与YNHA分级之间呈正相关且差异明显( P<0.05),BNP 水平升高患者的死亡率也随之增加。结论:血清IL-23联合血浆脑钠肽检测对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有一定优势,其变化能能反映出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分级情况及病情进展,更准确地判断预后,对患者病情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魏青  宋淑荣  李倪  梁茜 《重庆医学》2017,(34):4799-4801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对产后HELLP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44例产后HELLP综合征患者作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浆置换;同时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7例产后HELLP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检测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住ICU时间,PLT、ALT、AST和LDH恢复时间.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PLT、AST、ALT、LDH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住ICU时间,PLT、ALT、AST和LDH的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浆置换可以明显改善产后HELLP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生成素-1(Ang-1)比值对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PM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3月大庆油田总医院接受PCI治疗的98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PCI后是否发生PMI分为PMI组(30例)和SAP组(68例),同时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志愿者36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ng-2、Ang-1水平,并计算Ang-2/Ang-1比值;ELISA法检测P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8(IL-8)、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Pearson法分析Ang-2/Ang-1比值与PMI患者血清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ng-2/Ang-1比值对PMI的诊断价值。结果 PMI组与SAP组血清Ang-2水平及Ang-2/Ang-1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PMI组高于SAP组(P?<0.05);血清Ang-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PMI组低于SAP组(P?<0.05);PMI组患者血清IL-4、IL-18、CK-MB、cTnT水平均高于SAP组(P?<0.05),而IL-10水平低于SAP组(P?<0.05);Ang-2/Ang-1比值与IL-4(r?=0.443,P?<0.05)、IL-18(r?=0.248,P?< 0.05)、CK-MB(r?=0.562,P?<0.05)和cTnT(r?=0.312,P?<0.05)均呈正相关;双支病变PMI患者血清Ang-1水平低于单支病变、多支病变(P?<0.05),且多支病变低于单支病变(P?<0.05),血清Ang-2水平与Ang-2/ Ang-1比值均高于单支病变、多支病变(P?<0.05),且多支病变高于单支病变(P?<0.05);Ang-2/Ang-1比值对PMI的诊断价值,截断值为1.57,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5(95% CI:0.805,0.941),敏感性为86.67%(95% CI:0.684,0.956),特异性为97.06%(95% CI:0.888,0.995)。结论 PMI患者血清Ang-2水平与Ang-2/Ang-1比值升高,而血清Ang-1水平降低,其均可参与PMI发生过程,Ang-2/Ang-1比值对SAP患者PCI术后PMI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2,IL-2)、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水平以及T辅助细胞1/T辅助细胞2(helper T cell1/helper T cell2,Th1/Th2)的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关系与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正常孕妇23例和5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IL-2、IL-10和TNF-α的水平;分析Th1/Th2比率的变化。结果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IL-2和TNF-α均高于正常妊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清IL-2、TNF-α的水平随疾病病情的加重而升高。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IL-10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中Th1/Th2比率高于正常妊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h1/Th2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病情的加重而升高。结论 Th1/Th2比率以及促进和抑制炎症的细胞因子的平衡失调,可能参与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管内皮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以作为患者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