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吸入麻醉药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用于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控制性降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动脉瘤实施介入栓塞手术的患者55例,分为单纯使用七氟烷组(S组35例)和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组(SP组20例)。控制性降压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控制在65 mm Hg左右。监测并记录达到目标血压的时间以及麻醉前、麻醉中、控制性降压中、手术结束后的HR、MAP、SpO2;观察控制性降压过程中心电图的变化;记录控制性降压过程中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躁动发生率。同步采集桡动脉血和颈内静脉血行血气分析,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v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血红蛋白(Hb),并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及脑氧摄取率(CERO2)。结果:两组在麻醉及手术各时点的HR、MAP和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P组吸入七氟烷浓度低于S组(P0.05)。两组均未有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及心率失常发生。两组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拔除喉罩后出现心动过缓、躁动情况均明显高于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PaO2、SaO2和SjvO2在降压前、降压中、降压后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前、降压中、降压后的CjvO2均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前、降压中、降压后的Da-jvO2和CERO2均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且SP组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在需控制血压的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优于单纯七氟烷吸入麻醉,七氟烷用量减少,停药后不会出现血压反跳,对心脏影响小,意识恢复和拔管快,清醒平稳未出现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能够更好地控制性降压和脑氧代谢,同时减少脑血流量;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介入手术控制性降压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3.
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采用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前、后体循环及载瘤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研究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 选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 30例 ,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两组 :异氟醚降压组 (15例 )和异氟醚非降压组 (15例 )。非降压组术中吸入 1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 (MAC)异氟醚维持麻醉。降压组行异氟醚控制性降压 ,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 30 %~ 4 0 % ,夹闭动脉瘤后降低异氟醚吸入浓度 ,终止降压。分别于降压前、降压后 30min、动脉瘤夹闭后即刻、停止降压后 30min(非降压组于相应时间 )测定循环指标变化 ;于切皮前、动脉瘤夹闭后即刻、2h、4h取脑脊液测定S10 0B蛋白含量 ;于动脉瘤暴露后夹闭前后测定载瘤动脉近心端及远心端主要分支血管的血流速度 ;并于术后 1周随访病人 ,记录有无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结果 (1)异氟醚降压后 30min ,平均动脉压由诱导前的 95mmHg± 12mmHg (1mmHg =0 133kPa)降至 5 9mmHg± 5mmHg,停止降压后 30min血压回升至 75mmHg± 8mmHg。降压后外周血管阻力及心肌收缩速度下降 ,但心率及心输出量均无明显变化。 (2 )降压组在动脉瘤夹闭后 4h脑脊液中S10 0B浓度明显升高 (F =17 4 95 ,P =0 0 0 0 ) ,显著高于未降压组 (t=2 8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术中施行控制性降压的护理配合及干预。方法:30例动脉瘤栓塞术并施行控制性降压的患者,分别记录患者年龄,体重,以及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手术开始、术后30 min、60 min和手术结束时的MAP、HR、SpO2、PEtCO2;此外,积极配合麻醉和手术医师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监护及脑保护。结果:术中麻醉诱导后MAP、HR有不同程度的下降。MAP、HR、SpO2、PEtCO2在手术期间稳定的控制在一定范围,无显著性改变。结论:在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中,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周密默契的术中配合很重要,而控制性降压并加强监护是保证手术顺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控制性降压技术在颅内血管瘤接受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对2008年至今在本院进行颅内血管瘤介入手术9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情况及手术情况及手术麻醉深度资料,在手术后不同时间段内检测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液流变学、心电图、血压监测、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等;该组患者作为控制组,同时选取本院未进行控制性降压技术的颅内动脉血管瘤介入手术患者90例资料作为对照组,分析控制性降压技术在颅内血管瘤介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优势性.结果:两组患者颅内血管瘤介入手术方案比较不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手术过程控制组的出血量、血压平稳性评分、通气评分、氧合评分、术中用药剂量等内容均优越于对照组,其中出血量、血压稳定性评分、术中用药剂量控制组对比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差异显著性,在术后对两组患者检测平均动脉压、血液流变学、心电图、血压监测、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等因素数据,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数据资料均满足差异显著性,对比治疗后效果控制组均优越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资料比对满足P<0.05.结论:控制性降压技术在颅内血管瘤介入手术中可以有效减少出血量,降低麻醉药剂量,减少对大脑损伤,不会对脑部产生损伤,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七氟醚和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血流动力学、脑氧代谢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择期接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为Ⅰ~Ⅱ级,术中剥离动脉瘤时开始实施控制性降压处理,夹闭后停止降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其中46例术中选择血管扩张药硝酸甘油进行降压,记为硝酸甘油组(n=46),另外46例选择吸入性麻醉药七氟醚进行降压,记为七氟醚组(n=46),两组其他围手术期处理均相同.动态监测两组降压即刻(T0)、降压5 min(Tl)、降压10 min(T2)、降压30 min(T3)、降压结束5 min(T4)、降压结束10 min(T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水平;同时监测T0、T3和T5时点脑氧摄取率(CER02)、脑氧饱和度(rS02),术后3d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量表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无动脉瘤破裂发生.硝酸甘油组T1时点MAP、HR明显低于七氟醚组(P<0.05),T4时点MAP较T3时点明显升高(P<0.05),也明显高于七氟醚组(P<0.05),七氟醚组T4时点MAP较T3时点明显升高(P<0.05).两组T3时点CER02、rS02水平均较T0时点明显下降(P<0.05),T5时点有明显回升(P<0.05),组间T0、T3、T5时点CER02、rS0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 d血清NSE水平和术后3 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和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均能明显改善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术中脑氧代谢,保护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相较而言,七氟醚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影响更小,降压和复压的平稳性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36例,美国麻醉师协会麻醉分级Ⅰ-Ⅲ级,年龄31—6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瑞芬太尼组和硝普钠降压组。颅骨钻孔前开始进行控制性降压,对照组瑞芬太尼输注速率为0.1ug/(kg.min),不进行控制性降压;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输注速率每2min增加0.1ug/(kg.min);硝普钠组静脉输注硝普钠0.5ug/(kg·min),然后每2min增加1ug/(kg·min),直到降至目标血压。瑞芬太尼组和硝普钠组平均动脉压降至麻醉诱导前基础值的70%,但不低于50mmHg。颅内动脉瘤夹闭5min后停止降压,瑞芬太尼组输注速率恢复至降压前水平,硝普钠组停止输注硝普钠;关闭颅骨后停止吸入七氟醚;术毕停止输注瑞芬太尼。记录控制性降压诱导时问和血压恢复时间;于麻醉诱导前、降压前即刻,降压达目标血压后5min、降压达目标血压后30min和停止降压后10min时,记录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采集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血氧含量、静脉血氧含量、脑氧摄取率和动脉-颈静脉乳酸含量差。结果瑞芬太尼组控制性降压诱导时问和血压恢复时间长于硝普钠组,但血压较硝普钠组稳定(P〈0.05);与对照组比较,瑞芬太尼组脑氧摄取率和动脉-静脉乳酸含量差降低;硝普钠组脑氧摄取率和动脉-静脉乳酸含量差(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效果满意,有利于维持脑氧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局部脑血流 (rCBF)的影响 ,将 2 0例病人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异氟醚组 (A组 ,n =1 0 )和尼莫地平组 (B组 ,n =1 0 )。A组用异氟醚吸入降压 ;B组用尼莫地平静脉注射 ,继以持续泵入降压 ,2组均维持平均动脉压 (MAP)在 8.0~ 8.7kPa(60~ 65mmHg)。动脉瘤夹闭后 ,2组均停止降压 ,并用罂粟碱浸泡术野 ;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局部rCBF的变化。结果 :2组在降压前后rCBF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与动脉瘤夹闭前相比 ,夹闭后A组rCBF明显减少 (P <0 .0 5 ) ,B组rCBF变化不大 (P >0 .0 5 ) ;应用罂粟碱后 ,2组rCBF均明显升高 (P <0 .0 5 ) ,其中A组增加的幅度明显大于B组 (P <0 .0 5 )。结果提示 :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 ,用尼莫地平控制性降压 ,rCBF的变化比较平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七氟烷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全麻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1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73例)和七氟烷组(73例),均采用右美托咪定、芬太尼和咪达唑仑进行诱导麻醉。术中,丙泊酚组给予持续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七氟烷组给予持续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联合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比较两组停用麻醉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完全苏醒时间差异,检测两组麻醉前(T1)、复苏后12 h(T2)、24 h(T3)、48 h(T4)、72 h(T5)时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水平;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于术后3个月时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丙泊酚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分别为(9. 9±2. 3) min、(13. 4±2. 8) min、(21. 3±3. 7) min,七氟烷组分别为(10. 1±2. 4) min、(12. 9±2. 7) min、(20. 9±3. 9) 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T1时点血清SOD、CA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T2~T5时点SOD、CAT水平均低于T1(P <0. 05),其中丙泊酚组明显低于七氟烷组(P <0. 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GOS预后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丙泊酚与七氟烷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全麻维持,麻醉效果及预后相近,但七氟烷较丙泊酚更能减轻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对减轻脑组织损伤有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术中灌洗对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术后预防脑血管痉挛效果的影响.方法 60例颅内动脉瘤行开颅夹闭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术中应用尼莫同20 μg/mL(2 mg+生理盐水100 mL)术中灌洗组(N1组n=20)、尼莫同40 μg/mL(4 mg+生理盐水100 mL)术中灌洗组(N2组n=20)、对照组生理盐水100 mL(C组n=20),分别记录术前及术后24 h脑血管痉挛指数,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术后24 h脑血管痉挛指数,N1组与N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给予尼莫地平术中灌洗能显著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总结我院近年来开展的198例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配合过程。结果198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配合失误。结论手术护士必须做到术前了解病情,并熟悉手术程序和步骤,充分准备器械,熟悉掌握特殊器械的使用,术中主动迅速准确的传递器械,与术者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3.
七氟烷对小儿脑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氟烷是小儿临床麻醉中广泛应用的麻醉药物。从脑氧代谢的生理基础、监测指标、影响因素以及七氟烷在小儿麻醉应用中对脑氧代谢直接或间接影响等方面,总结七氟烷在小儿临床麻醉中对脑氧代谢的影响,客观评价其对脑的保护作用,有利于临床安全合理地用药。尽管目前有多组实验结果支持七氟烷能够降低脑氧代谢以及可起到脑保护作用的提法,但七氟烷脑保护的相关机制和对不同年龄小儿脑氧代谢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不同麻醉维持方法对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以舒芬太尼为主的麻醉维持组( n=15,S组)、以丙泊酚为主的麻醉维持组( n=15,P组)。于切皮前(T1)、切皮后(T2)、动脉瘤夹闭后(T3)、术毕(T4)4个时间点取动脉血测血糖(GLU)、去甲肾上腺素( NE)浓度并记录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结果组内比较:与T1比较,两组GLU于T3,T4升高(P<0.05),NE于T2,T3,T4升高(P<0.05),HR于T2升高,T3,T4降低(P<0.05),两组MAP于T2升高, T3,T4降低(P<0.05)。组间比较:与P组比较,S组GLU于T3,T4较低(P<0.05),NE于T3,T4较低(P<0.05),HR于T3,T4较低(P<0.05),S组MAP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舒芬太尼为主的麻醉维持方法更能抑制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和尼卡地平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控制性降压应用时对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36例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硝酸甘油组(Ⅰ组)和尼卡地平组(Ⅱ组)。所有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常规监测HR、MAP。颈内静脉逆向刺置管,用于血气分析。两组患者行控制性降压,于降压前即刻(T0)、降压后30min(T1)、降压后45min(T2)、复压后30min(T3)四个时间点,抽取动静脉血测定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HR、MA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患者较Ⅰ组患者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更高,脑氧摄取率(CERO2)更低(P0.05)。结论尼卡地平用于控制性减压可以达到与硝酸甘油同样的降压效果,且脑氧代谢降低得更显著,从而能更好地有利于手术中对脑组织实行脑保护。 相似文献
16.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复合控制性降压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复合控制性降压在颅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加例ASAⅠ-Ⅱ级的择期颅内占位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复合控制性降压(Ⅰ)组和常规手术(Ⅱ)组。Ⅰ组在输入质量分数6%的中分子羟乙基淀粉500mL的同时,在右正中静脉采血(10—12)mL/kg,手术开始时用硝普钠控制BP,将平均动脉压控制在7.5—8.5kPa,在缝合硬脑膜时将自体血回输入患者体内。Ⅱ组在手术过程中有输血指征时(出血量〉血容量15%),输入浓缩RBC。结果:Ⅰ组乎均出血量明显少于Ⅱ组(P〈0.01),术毕两组血红蛋白明显低于术前(P〈0.01),但两组围手术期元贫血。Ⅰ组只有1例输注异体血,而Ⅱ组90%以上输注异体血。两组术后恢复良好,元嗜睡、恶心、呕吐、R减慢、BP升高等颅高压症状。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复合控制性降压可减少颅内占位切除术患者术中出血量,达到术中少出血,少输异体血的目的,且操作简便,易于普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并脑疝15例急诊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先处理颅内血肿,后行动脉瘤显露、探查及夹闭术;对术中再次破裂出血者及时控制出血并夹闭瘤体。结果: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14例,未发现动脉瘤1例;术后脑疝恢复11例,死亡4例。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7例。结论:动脉瘤破裂出血并脑疝病情危重,需要急诊手术;只要术前准备充分,即使在探查中动脉瘤再次出血,也能很好控制夹闭动脉瘤;但如果术中遗留未夹闭的动脉瘤将是导致术后潜在出血危险的原因,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