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体检人群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患病率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方法:记录健康体检22 102人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测量受检者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检测实验室检查指标。进一步分析IFG患病率,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分析IFG患病率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结果:①健康体检人群IFG患病率为13.63%,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IFG患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以IFG为因变量,以各研究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超重或肥胖、收缩压增高、血脂异常、高尿酸、糖尿病家族史等是IFG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而规律运动是IFG的保护因素。结论:健康体检人群IFG患病率高,与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密切,应予以重视并提前干预以便有效预防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2.
16367例健康体检人群空腹血糖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体检人群空腹血糖水平及空腹糖调节受损与体重指数、血压、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对健康体检16367例人群的身高、体重、空腹血糖、血压、血脂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空腹糖调节受损组与正常血糖组之间的体重指数、血压、血脂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为(5.03&#177;1.11)mmol/L,空腹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发生率均为3.2%且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空腹糖调节受损组体重指数、血压、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血糖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血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空腹糖调节受损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负相关。结论空腹糖调节受损和体重指数、血压、血脂密切相关,早期定期体检发现空腹糖调节受损有助于相关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李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6):149-150
目的调查民航某飞行分院教工健康体检人群空腹血糖受损情况。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体检资料,比较IFG组与正常组和DM组的血脂、血压水平。结果IFG总检出率12.38%,随年龄增长检出率增高,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IFG组血脂、血压水平高于正常组,与DM组差异不明显。结论分院教工的IFG情况不容乐观,应尽早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薛留巧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8):1015+101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空腹血糖受损者自我管理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体检中发现空腹血糖受损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不给予特殊教育措施,观察组采用集中教育、个体化饮食和运动锻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教育前后空腹血糖值(FPG)、糖化血红蛋白值(HbA1c)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对象教育后的FPG、HbA1c均低于教育前及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较教育前及对照组均有提高,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更客观地了解糖尿病知识与自身疾病控制的重要性,可阻止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宝鸡地区体检人群空腹血糖(FPG)水平,了解本地区成人血糖现状,为临床血糖的研究及糖尿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宝鸡市中心医院及宝鸡市高新医院18岁以上体检者共55 328例的临床资料,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其体检者的FPG,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FPG男、女均值分别为(5.23±1.33)mmol/L和(5.00±0.98)mmol/L,同一年龄组男性血糖均高于女性(P<0.05);男、女FPG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90%、5.51%,其中糖尿病检出率男性5.36%、女性2.46%,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检出率男性4.54%、女性3.05%,男、女FPG异常检出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P<0.005)。结论宝鸡地区成人FPG水平随年龄递增呈上升趋势,同年龄组男性高于女性;FPG异常检出率随年龄逐步上升,IFG、糖尿病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成人应定期做血糖检测,以预防及早期发现并治疗糖尿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健康教育干预与体重指数、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方法将120例体检发现的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干预组60例。测定空腹血糖(FPG)、血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分析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其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的影响。结果干预组治疗前后腹围、体重指数、FPG、TC、TG、LDL-C比较,P均〈0.05;干预组治疗前后SBP、DBP比较,P〉0.05.结论对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降低体重,减少胰岛素抵抗,改善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7.
空腹血糖受损(IFG)是健康体检常见疾病。此类人群极有可能转变成糖尿病(DM)患者。可以认为是隐匿性糖尿病[1]。唐海县医院体检科用3年的时间,对健康体检中筛选出来的空腹血糖受损患者作健康教育干预,分析比较,发现健康教育对该人群保持良好空腹血糖有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生活方式干预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对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的影响.方法: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证实IFG人群32例.对照组单纯饮食调整,共17例;实验组为饮食调整+运动疗法,共15例.实验前后观察相关指标改变.结果:对照组干预后体重指数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干预后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较,体重指数、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2 h胰岛素(2hINS)、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呈显著性下降(P<0.05~0.01).结论: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有氧运动及饮食调整可以改善IFG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9.
王秀珍  红芳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4):112-113
目的了解本地区健康人群空腹血糖水平及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尿病的检出率。方法根据12 395名健康体检者空腹血糖的检测结果,统计同一年龄段男女性的空腹血糖水平及IFG的检出率和糖尿病的检出率。结果空腹血糖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从30~39岁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升高,且升高程度与20~29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空腹血糖水平在60~69岁组达到高峰,男女性IFG及糖尿病的检出率均在50~59岁组达到高峰,而在70岁以上组空腹血糖水平、IFG、糖尿病的检出率则有所下降,且与50~59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空腹血糖水平、IFG、糖尿病检出率在同年龄组同性别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张掖市居民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经趋于年轻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40岁以上各年龄段空腹血糖、水平及其升高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GLU水平。结果:各年龄组血糖结果、空腹血糖受损率及糖尿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年龄增长,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发病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不同生活方式对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转归为正常血糖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观察的研究方法,将南宁、柳州及贺州4个社区300例IFG人群采用不同生活方式进行为期2年的干预,观察研究对象空腹血糖值,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χ2检验。结果:①比较各干预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值:第1年血糖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空腹血糖值A组>B1组>B2组>B3组,B3组干预效果最明显;第2年3个干预组空腹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各干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比较各干预组与对照组IFG血糖转归正常的发生率:第1年各组间转归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归率B3组>B2组>B1组>A组;第2年B1组转归率大于另外3组,转归率B1组>A组=B2组=B3组;两年累计转归率比较3个干预组均比对照组高(P<0.05),转归率B3组=B2组>A组,B2组=B1组>A组,B3组>B1组>A组。结论:IFG人群接受不同生活方式干预,能提高IFG人群血糖转归正常的概率。对于社区IFG人群综合评价3种不同生活方式,建议应采用加强饮食控制+运动处方的生活干预方式,并更应关注患者第1年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空腹血糖受损(IFG)是指空腹血糖(FPG)介于正常糖耐量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中间代谢状态,即FPG6.10~7.00mmol/L,IFG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IFG患者属于糖尿病高危、易感人群,而健康教育是一种能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有效方式。我们通过对80例IFG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其日常生活,使其建立良好的自我控管能力和饮食习惯,空腹血糖有明显降低,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不同生活方式对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南宁、柳州及贺州4个社区300例IFG人群,采用不同生活方式进行为期3年的干预,以社区为单位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A组);实验1组为单纯运动治疗组(B1组);实验2组为普通饮食控制加运动组(B2组);实验3组为强化饮食控制加标准量化运动处方组(B3组)。观察研究对象各生化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变化。结果 B3组相对于A组、B1组、B2组,更能改善IFG人群在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体重、腰臀比、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等生化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运动、普通饮食+运动、强化饮食控制+标准量化运动均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IFG人群的胰岛素抵抗,其中强化饮食控制+标准量化运动干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常州市30~59岁农村居民空腹血糖受损及糖尿病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对常州市农村地区6 913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和空腹血糖等指标,根据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现患率进行年龄标化。结果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为5.28%,标化率为4.74%,男和女标化患病率分别为5.21%和4.43%。随着年龄和BMI的增加,IFG患病率呈显著升高趋势(Ptend均〈0.0001)。结论常州农村地区人群IFG患病率较高,应重视和加强宣传和早期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依托健康管理手段、凭借生活方式干预,对空腹血糖受损人群预后的作用。方法在某高校职工健康体检中筛选出86例空腹血糖受损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4例和42例。对照组只做体检后常规健康建议;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健康管理手段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每3个月访视一次,包括提供健康教育、饮食处方、运动方案等等。1年后,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并比较2组之间和研究前后相关危险因素变化和空腹血糖受损转归情况。结果干预组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与对照组及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75.0%(33/44)空腹血糖恢复正常,6.8%(3/44)发展为显性糖尿病,而对照组33.3%(14/42)空腹血糖恢复正常,19.1%(8/42)发展为显性糖尿病,2组空腹血糖恢复正常比较(χ^2=11.60)以及2组发展为显性糖尿病比较(χ^2=5.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管理手段能有效改善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的转归,值得在单位职工健康体检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解754例体检者各年龄段空腹血糖情况。方法 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体检人员空腹血糖,以FPG≥7.0mmol/L为标准判断为糖尿病阳性,以不同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空腹血糖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二者呈直线相关。从40岁起每10岁为一组,阳性率分别为0%,6.9%,7.4%,8.7%,9.2%。结论 空腹血糖水平及糖尿病发病趋势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进行糖尿病筛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空腹血糖受损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海洪 《海南医学》2009,20(9):18-20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年在我院体检的2517例人员进行病史询问,做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的测量,根据空腹血糖值分为空腹血糖正常(NFG)组和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并对其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腹血糖受损的患病率为26.6%。IFG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男性IFG患病率高于女性。空腹血糖受损组与空腹血糖正常组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FG组具有两项及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相对危险度是NFG组的2.232倍(P=0.000,95%CI1.852—2.689)。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有BMI、年龄、DBP、TG、糖尿病家族史。结论IFG患者已开始使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且他们的发病率与年龄、超重肥胖、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家族史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大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血清25-(OH)-D3水平与空腹血糖受损的关系。 方法 筛选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15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并符合纳排标准的体检者3 069例。收集整理体检者的数据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依据空腹血糖受损情况分为对照组和空腹血糖受损组,比较性别、年龄、空腹血糖、血清25-(OH)-D3、高血压和(或)血压高、糖尿病家族史、甲状腺结节和(或)囊肿、脂肪肝、血压、腹围、体重指数、血常规、肝功能、尿酸、血脂等变量的组间差异性,并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空腹血糖受损的相关性。按血清25-(OH)-D3水平分为缺乏组(<20 ng/mL)、不足组(20~30 ng/mL)和适宜组(>30 ng/mL),并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创建4种不同模型,分析不同25-(OH)-D3分组与空腹血糖受损的优势比(OR)及95%置信区间(95%CI)。  结果 在本研究中,除外糖尿病家族史、甲状腺结节和/或囊肿、球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5个变量外,余变量在对照组和空腹血糖受损组间均具有显著差异性;血清25-(OH)-D3水平与空腹血糖受损呈正相关(r=0.112,P<0.001);与25-(OH)-D3缺乏组相比,在未调整任何变量时,不足组和适宜组的空腹血糖受损的OR(95%CI)为1.60(1.36~1.87)和1.58(1.16~2.14)。在调整众多变量后,不足组和适宜组的空腹血糖受损的OR(95%CI)为1.41(1.17~1.70)和1.44(1.01~2.05)。  结论 血清25-(OH)-D3水平升高可能促进空腹血糖受损的发生,管理25-(OH)-D3水平或促进25-(OH)-D3向活性形式1,25-(OH)2-D3的转化可能是预防空腹血糖受损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19.
将72例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分成治疗组(口服苦参素胶囊组)及对照组(单纯饮食控制组),治疗12周后进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 β细胞功能指数等的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对降低空腹胰岛素、血清甘油三酯、HOMA-IR作用明显(P<0.05)。提示苦参素胶囊对IFG人群减轻胰岛素抵抗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对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的效果。方法在健康体检人群中,抽取IFG者268名,随机分为干预组172人,给予饮食、运动干预加健康教育;对照组96人,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周期为12个月,干预前后对所有受试人员进行体检。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人群空腹血糖、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臀比明显下降(P<0.01)。结论综合干预可以降低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的空腹血糖及相关各项指标的水平,可能是预防糖尿病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