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治疗胆道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针灸联合组和对照组,3组均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治疗,其中针刺组、针灸联合组分别给予针刺治疗,针灸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结果:症状积分3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针灸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联合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针刺组、针灸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沪〈0.05),针灸联合组高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灸疗法治疗胆道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针灸联合组和对照组,3组均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治疗,其中针刺组、针灸联合组均给予针刺治疗,针灸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结果:症状积分3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针灸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联合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针刺组、针灸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针灸联合组高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灸疗法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吕光  孙立明  李平 《陕西中医》2010,31(5):587-589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刺激量对胆囊结石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以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方法:将32例患者分为四组,分为提插强刺激组、提插弱刺激组、捻转强刺激组、捻转弱刺激组,观察给予不同针刺刺激后四组患者的胃肠功能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变化。结果:统计学处理后,对于肠鸣音恢复时间,提插强刺激组和捻转弱刺激组之间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术后排气时间,提插强刺激与捻转强刺激、捻转弱刺激之间,提插弱刺激与捻转弱刺激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排便时间统计结果无差异(P>0.05)。对于VIP,四组病人术前血管活性肠肽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第2天四组病人血浆血管活性肠肽含量治疗后均有回升趋势,提插弱刺激组和捻转弱刺激组病人血浆VIP含量在治疗后与提插强刺激组和捻转强刺激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强刺激对血管活性肠肽的变化的影响较弱刺激好,同样的刺激量下提插较捻转的对血管活性肠肽的变化影响大,提插强刺激对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由于其他三种。  相似文献   

4.
变频电针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8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红缨  邓景元  王忠华 《陕西中医》2009,30(10):1376-1377
目的:探讨变频电针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变频电针足三里、上巨虚、天枢、中脘等穴,观察两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排气、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排气、排便时间与对照组分别为32.72±8.25h、40.13±4.28h、51.47±4.37h,38.43±9.46h、53.82±5.79h、67.18±5.82h,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本方法能够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腹部手术后的病人常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其机理为手术导致解剖关系改变,部分神经支配被阻断,以及内容物污染,腹腔冲洗,渗血等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以及水、电解质失去平衡,均导致脏器运动功能的障碍,临床表现为恶心、腹胀、呕吐、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不排气、排便,或时间较长,并伴有发热、腹胀、腹痛等继发症状,其中又以术后缩短排气排便时间为关键,如术后病人长时间不恢复胃肠功能,将造成营养摄入不足,机体抵抗力下降,以及出现肠粘连,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加重了病人的痛苦.本研究观察了电针足三里、上巨虚对腹部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药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1047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临床资料 本组共观察1047人,其中男性741人,女性306人;年龄最小40d,最大76岁。手术种类:胃切除401例(38.29%),肠梗阻300例(28.66%),肠切除151例(14.42%),各种腹膜炎125例(11.94%),子宫切除50例(4.78%),剖腹产20例(1.9%)。  相似文献   

8.
代志毅  林生君 《陕西中医》2011,32(2):210-211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结、直癌术后诊断为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绝骨、血海予以针刺。比较2组症状缓解情况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后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针刺组症状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可有效降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便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穴位注射为主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9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荣  宋录金 《陕西中医》1994,15(7):315-315
采用当归液穴位注射为主配合辨证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96例,总有效率95.8%。提示通过穴位注射可疏通经络,调整血脉及胃肠功能,改善机体不良状况之功效。  相似文献   

10.
贺惠琴 《河南中医》2014,(9):1816-18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方法:选取腹部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MO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显著缓解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缩短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1.
崔玉  韩培立  张杰 《陕西中医》2006,27(8):991-992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症的疗效。方法采用VitB12足三里穴位注射。结果总有效率94.1%。提示针刺足三里穴位在胃驰缓时会使收缩加强,胃紧张时能使之驰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调节胃液分泌,使低下的胃酸、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升高,使调理素水平明显增加,促进白细胞吞噬指数的上升,再加药物的协同作用,可有效调节胃肠道功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腹部手术后患者由于麻醉、手术刺激、刀口刺激等诸多因素影响 ,使胃肠功能受到抑制 ,从而出现腹胀、腹痛、痞满、无排气排便、恶心呕吐等为主的症状。以往围手术期基本处理方法和依靠胃肠道功能的自然恢复 ,难于达到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预防肠源性感染的目的。而中医中药在治疗腹部疾患方面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为此 ,笔者将近年来关于中医药在这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1 中  药1 1 内服药1 1 1 单方单药 常海宏等[1] 将 16 0例急性腹膜炎术后患者分成番泻叶组 (110例 )和普通组 (5 0例 )进行对比治疗。番泻叶组将番泻叶粉 5g加入约 10 0mL…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症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雪贞 《四川中医》1995,13(2):52-53
  相似文献   

14.
电针足三里、上巨虚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上巨虚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30例.对照Ⅰ组(空白组)术后给予常规处理,另外三组均加用特殊处理.对照Ⅱ组加用新斯的明足三里、上巨虚穴位注射,对照Ⅲ组普通针刺足三里、上巨虚,治疗组电针足三里、上巨虚.结果:治疗组、对照Ⅲ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短,与另外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Ⅲ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电针刺激强度规范,容易控制刺激量,且节省人力.结论:电针足三里、上巨虚可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王莉蓉 《中医药导报》2013,(11):112-113
目的:研究中医与西医不同护理思维相结合,对于改善经腹部手术治疗后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70例经腹部手术治疗患者一般资料,治疗组85例采用中医穴位敷药及西医相关护理,对照组85例仅采用院内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胃肠功能改善情况,对比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护理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胃动素、血管活性常态及血浆P物质水平分泌变化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可有效改善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胃肠功能,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择期及急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针刺组(n=60)和止痛泵组(n=60)。术后针刺组给予针刺镇痛,止痛泵组给予止痛泵持续静脉滴注镇痛。行疼痛分级及不良反应观察。结果:针刺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止痛泵组(P<0.05),且针刺组消化道等不良反应少。结论:针刺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且消化道等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近几年来,运用《伤寒论》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腹部手术后出现的脘腹满痛,恶心呕吐,大便不畅,发热等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72例,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3,34(3):350-351
目的:观察按压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配合昂丹司琼对缓解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将78例经病理学明确诊断的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应用昂丹司琼常规静脉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化疗前后加用赤小豆按压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结果:治疗组控制恶心与呕吐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使用昂丹司琼基础上加用穴位按压对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缓解作用优于单用昂丹司琼。  相似文献   

19.
电针足三里和内关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电针足三里和内关在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238例腹部手术后患者分为2组 ,观察组110例 ,除予术后常规处理外 ,术后电针双侧足三里和内关穴 ;对照组128例 ,予术后常规处理。结果 :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短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观察组出现胃肠功能紊乱、胃肠痉挛性腹痛等并发症的例数较少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电针足三里和内关在促进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防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胃肠痉挛性腹痛等并发症上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旸  焦娟娟  吕福全 《新中医》2014,46(4):167-16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开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及介入时点。方法:将150例开腹手术患者按照不同术式及麻醉方式分层随机分为5组各30例,均应用西医术后常规治疗,针刺治疗的4组在此前提下按照不同介入时点行针刺干预。观察5组患者针刺干预后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肛门自主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评价针刺干预疗效及适宜的介入时点。结果:针刺各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针刺干预的4组,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肛门自主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均短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时点针刺各组患者指标经统计分析,部分有统计学意义,且均以术后6h干预组时间最短。结论:针刺可以有效改善开腹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在术后6 h进行针刺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