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0 毫秒
1.
鹿藿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胜华  向秋林 《中草药》2011,42(7):1276-1278
目的 研究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薄层色谱及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其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苜蓿素(3)、5,7,3'-三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4),表儿茶素(5)、豆甾-5-烯-3β,7a-二醇(6)、槲皮素(7)、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8)、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9)、没食子酸(10)、大豆苷元(11)和大萼赝靛素(12).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半边莲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不同柱色谱技术及重结晶法进行分离,通过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柠檬油素(1),香叶木素(2),芹菜素(3),白杨黄酮(4),木犀草素(5),橙皮苷(6),木犀草素7-D-β-D-葡萄糖苷(7),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8),蒙花苷(9),香叶木苷(10),5,7-二甲氧基-8-羟基香豆素(11),棕榈酸(12),正三十二烷酸(13),硬脂酸(14),β-谷甾醇(15),胡萝卜苷(16).结论:化合物1~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初步阐明了半边莲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铁甲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凝胶柱色谱法,反相柱色谱法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铁甲草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香草酸(1),木犀草素-7-O-β-D-葡葡萄糖苷(2),木犀草素(3),大黄酚-龙丹二糖苷(4),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5),槲皮素(6),山柰酚(7),齐墩果酸(8),大黄素(9),大黄素甲醚(10),胡萝卜苷(11),β-谷甾醇(12)。结论:其中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6,7为首次从铁甲草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穿心莲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靳鑫  时圣明  张东方  祝峥 《中草药》2012,43(1):47-50
目的研究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反相制备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手段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穿心莲酸(1)、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丁酯(2)、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乙酯(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4)、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5)、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异高黄芩素-8-O-β-D-葡萄糖醛酸苷(7)、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8)、6-C-β-D-葡萄糖-8-C-β-D-半乳糖芹菜素(9)、绿原酸(10)。结论化合物2~7、9、10为首次从穿心莲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凤尾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积成  张锐  张维  潘景行  任晓静  刘建群 《中成药》2012,34(6):1122-1126
目的研究凤尾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对凤尾草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凤尾草乙酸乙酯及水部位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1),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2),野漆树苷(3),芹菜素7-O-β-D-葡萄糖-4’-O-α-L-鼠李糖(4),新西兰牡荆苷(5),木犀草素(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7),忍冬苷(8),木犀草素-6-C-β-D-葡萄糖-8-C-β-D-木糖苷(9)。结论化合物3及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及9为首次从凤尾蕨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异叶青兰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藏药异叶青兰Dracocephalum heterophyll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多种柱色谱对其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异叶青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芫花素(1)、石吊兰素(2)、金合欢素(3)、科罗索酸(4)、乌发醇(5)、白桦脂醇(6)、β-香树脂醇(7)、2α,3α-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8)、胡麻苷-6″-乙酸酯(9)、柯伊利素(10)、飞蓬苷C (11)、铁线莲素(12)、木犀草素-5-O-葡萄糖苷(13)、木犀草素-7-O-β-D-半乳糖苷(14)、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15)、马先蒿苷G(16).结论 化合物3~5、7~10、14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1、2、1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藏药脉花党参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藏药脉花党参 Codonopsis nervosa ( Chipp.) Nannf.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 D101 大孔树脂柱、硅胶柱、ODS 柱、凝胶柱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分离和纯化, 并利用各种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 15 个化合物, 分别为柯伊利素(1), 苜蓿素(2), 芹菜素(3), 琥珀酸(4), β-胡萝卜苷(5), 木犀草素(6), 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7),ethylsyringin (8), 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9), 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基-(1→6)-[(6’’’-O-咖啡酸)-β-D-葡萄糖苷](10), 木犀草素-7-O-β-D-龙胆二糖苷(11), 丁香苷(12), 绿原酸(13), 新绿原酸(14), 对羟基苯甲酸葡萄糖苷(15)。结论:化合物 1 5, 8, 9, 12, 14,15 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半边旗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研究半边旗Pteris semipinnata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ODS、大孔树脂、MCI Gel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并通过NMR和HR-ESI-MS法鉴定结构。结果从半边旗全草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芹菜素-7-O-β-D-龙胆二糖苷(3)、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4′-O-α-L-吡喃鼠李糖苷(4)、异佛莱心苷(5)、木犀草素(6)、木犀草苷(7)、木犀草素-7-O-β-D-龙胆二糖苷(8)、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9)、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0)、芦丁(11)、表没食子儿茶素(12)、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3)、连翘苷(14)、岩白菜素(15)、原儿茶酸(16)、反式咖啡酸(17)、没食子酸(18)、β-谷甾醇(19)、β-胡萝卜苷(20)。结论化合物3、5、12、13、15~1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8~13、15~2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齿叶白鹃梅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才谦  王灵芝  刘玉强  王聪  顾宇凡 《中草药》2012,43(4):673-675
目的研究齿叶白鹃梅Exochorda serratifoli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胡萝卜苷(1)、熊果酸(2)、紫丁香苷(3)、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4)、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5)、芹菜素-7-O-β-D-新橙皮糖苷(6)、木犀草素-7-O-β-D-新橙皮糖苷(7)、槲皮素-3-O-β-D-半乳糖-7-O-β-D-葡萄糖苷(8)、芦丁(9)、咖啡酸(10)、槲皮素-3-O-β-D-新橙皮糖苷(11)。结论化合物3、7~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5,(4)
目的:研究碱蓬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碱蓬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四烷酸(1)、β-amyrin-n-nonyl ether(2)、β-谷甾醇(3)、β-胡萝卜苷(4)、槲皮素(5)、木犀草素(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7)、异鼠李素(8)、东莨菪内酯(9)、豆甾醇(10)。结论:其中,化合物1、2、6~10为首次从碱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盘龙七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莹 《中草药》2012,43(9):1704-1707
目的研究盘龙七Bergenia scopulos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盘龙七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岩白菜素(1)、(+)-儿茶素(2)、熊果苷(3)、6-O-没食子酰基熊果苷(4)、(+)-儿茶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苯丙氨酸(6)、琥珀酸(7)、原儿茶酸(8)、没食子酸(9)、没食子酸甲酯(10)、槲皮素(11)、金丝桃苷(12)、芦丁(13)、阿福豆苷(14)、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15)、11-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16)。结论化合物5~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岗梅Ilex asprell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结合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确定了12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乌索-12-烯-3β,28-二醇,3-乙酸酯(1)、β-谷甾醇(2)、赪酮甾醇(3)、28-nor-19βH,20αH-ursa-12,17-dien-3-ol (4)、randialic acid B(5)、19-去氢乌苏酸(6)、熊果酸(7)、坡模酸(8)、3-O-β-D-木糖基-3β-O-28-缺失-12,17(18)-二烯乌苏烷(9)、β-胡萝卜苷(10)、冬青苷B(11)、赪酮甾醇-3-O-β-D-葡萄糖苷(12).结论 化合物9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岗梅苷H.化合物1、2、4、7、8、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大黄药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唇形科香薷属植物大黄药Elsholtzia penduliflora W.W.Smith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大黄药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7-甲氧基白杨素(1)、5,7,8-三甲氧基二氢黄酮(2)、阿魏酸(3)、白桦酸(4)、木犀草素(5)、咖啡酸(6)、3β-O-乙酰熊果酸(7)、山香二烯酸(8)、蔷薇酸(9).结论:化合物2,7~9首次从香薷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河南狭苞橐吾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袁永亮  叶丹丹  梁会娟  刘伟  白素平 《中草药》2012,43(7):1270-1272
目的研究产自河南的狭苞橐吾Ligularia intermedi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色谱技术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狭苞橐吾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β-羟基-艾里莫芬-7(11)-烯-12,8α-内酯(1)、6β,8α-二羟基-艾里莫芬-7(11)-烯-12,8α-内酯(2)、6β,8α-二羟基-艾里莫芬-7(11)-烯-12,8β-内酯(3)、eremoligularin(4)、8β-羟基-艾里莫芬-7(11)-烯-12,8α-内酯(5)、10β-羟基-艾里莫芬-7(11)-烯-12,8α-内酯(6)、艾里莫芬-1(10)-7(11)-8(9)-三烯-12,8-内酯(7)、咖啡酸(8)、棕榈酸(9)、齐墩果酸(10)、β-谷甾醇(11)、β-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1~5、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维药药西瓜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苗静  张洁  邓世明  代斌 《中草药》2012,43(3):432-435
目的研究药西瓜Citrullus colocynth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手段结合重结晶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药西瓜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α-菠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2)、α-菠甾酮(3)、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4)、对羟基苯甲酸(5)、6-C-对甲基苄基牡荆素(6)、双氢葫芦素E(7)、葫芦素E(8)、异表双氢葫芦素D(9)、双氢异葫芦素B-25-乙酯(10)、葫芦素E-2-O-β-D-吡喃葡萄糖苷(11)。结论化合物6为新化合物,命名为6-C-对甲基苄基牡荆素;化合物1~5、7、9、10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川木香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对川木香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去氢木香内酯(1),木香烯内酯(2),川木香内酯(3),珊塔玛内酯(4),reynosin(5),4α-羟基-4β-甲基二氢木香醇(6),sulfocostunolide A(7),木香酸(8),β-cyclocostunolide(9),vladinol A(10),熊果酸(11),白桦酯酸(12),白桦酯醇(13),对苯二甲酸二丁酯(1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5),尿嘧啶核苷(16),大黄素(17)。结论:化合物6~9,12~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11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鹿蹄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蕾  陈玉平  万喆  李安良  李若瑜  屠鹏飞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7):1762-1765
目的:研究鹿蹄草Pyrola calliath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等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学方法确定结构;并对化合物1~4,6~9进行抗真菌活性测定。结果:从鹿蹄草全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梅笠草素(1),熊果醇(2),熊果酸(3),2β,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4),胡萝卜苷(5),2α,3β,23,24-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6),大黄素(7),没食子酸(8),水晶兰苷(9),腺苷(10)。结论:化合物2,4,6,7,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6,8对新生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红色毛癣菌等真菌生长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的抗真菌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roots of Rubus crataegifolius Bge. METHODS Th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RESULTS Te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catechin(1),3,4,5-trihydroxybenzoic acid(2),oleanolic acid(3),ursolic acid(4),ducheside B(5),dehydrodicatechin A(6),daucosterol(7),p-hydroxybenzoic acid(8),??-sitosterol linoleate(9), and euscaphic acid(10). CONCLUSION Compounds 1-10 are obtained from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9.
雪松松针二氯甲烷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hi XF  Bai ZH  Liu DY  Li S 《中药材》2012,35(3):404-406
目的:研究雪松Cedrus deodara松针二氯甲烷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雪松松针95%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齐墩果酸(2)、对羟基苯甲醛(3)、β-谷甾醇(4)、丁香脂素(5)、胡萝卜苷(6)、对羟基苯甲酸(7)、没食子酸甲酯(8)、没食子酸(9)。结论:除了化合物4外,其余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针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植物内生真菌Fusariums sp.LC-1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和菌丝体的丙酮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以期得到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植物内生真菌Fusariums sp.LC-1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和菌丝体的丙酮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甘-缬)二肽(1)、环(甘-异亮)二肽(2)、白僵菌素(3)、麦角甾醇(4)、3β,5α,6β,9α-tetrahydroxyergosta-7,22-diene(5)、fusaric acid(6)、dehydrofusaric acid(7)、对羟基苯甲酸(8)、环(羟脯-亮)二肽(9)、环(甘-脯)二肽(10)、环(丙-苯丙)二肽(11)、环(亮-丙)二肽(12)、环(亮-缬)二肽(13)、环(苯丙-甘)二肽(14)、环(亮-甘)二肽(15)、尿嘧啶(16)、胸腺嘧啶(17)。结论 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9、12、13、14为首次从镰刀菌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